岳浦彬
(濟南萬達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0)
引言:近年來,PPP 模式在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應用較為廣泛,不僅提升了社會資本進入市場的速度,還為完善公共設施配套提供了支持。PPP模式不僅能夠為項目運轉提供準確的資金鏈,還能保障項目參與方實現共同獲利。因此,政府部門與社會資本都應不斷對PPP 模式下工程項目成本管理進行分析,從根源上提升工程項目的社會效益。
大部分PPP 模式下的工程項目都具有利潤低、投資回收慢、匯報預期低以及建設周期長等主要特征。需要建立良好的制度加以保障,從而降低項目的融資風險以及運營風險,確保項目的正常運行。
在公共設施領域應用PPP 模式時,由于該模式的日常經營成本高,通常在項目建設階段需要涉及到公共財政資產補貼,不得不將項目投資與運營分割開來。而在公共項目運行階段將投資與運營進行分割后,將降低資金運轉效率,提升項目運轉成本,導致項目建設階段存在嚴重風險。
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計劃,對成本控制工作進行分解是PPP 項目成本控制的基礎。控制PPP 項目的核心在于劃分投資管理單位與社會資本成本管理單位職責,因此,工程項目成本對象主要有投資方與其確定建設單位項目部、投資方與項目組織單位兩類。投資單位應將成本控制目標放在獲取利潤方面,編制成本控制計劃時,應確保能夠獲取到最大利潤,并結合市場價格進行測算。
在PPP 投標階段,應重視成本控制計劃編制工作,為成本預測、分析工作提供有效的報價決策依據,也是中標后項目實施階段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礎。
在工程項目中標后,投資單位應設立專業(yè)的勞資、財務、工程資源以及設備等管理部門,共同參與到成本控制工作中,結合市場現狀對PPP 項目建設階段的資金支出狀況進行有效分析,并對項目建設階段價格變動情況進行分析,建立完善的項目成本控制計劃,從而確定項目的目標成本,降低項目運營風險。在建立成本控制方案時,應列舉出較為詳盡的總項預算以及分項預算,并做出適合PPP 項目管理預控分項工程的成本指標,并將其進行整合、匯總,建立成本控制總計劃,結合對人力資源投入成本以及材料機械進場價格的預測,制定切實可行的成本控制計劃,為投資方和項目簽訂合同提供準確數據,將成本控制工作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
在預測出項目運行中的各項成本后,項目部應積極與投資單位進行協(xié)商,簽訂合同以及項目責任書等相關文件,對項目的成本降低率、目標成本以及工程質量、工程進度、獎懲措施等等進行明確。
1.運用材料計劃管理方式控制成本
在PPP 項目建設階段,應重視材料管理工作。材料管理人員應結合項目實際施工情況以及進度計劃等相關文件提供材料計劃用量文件以及材料用途,并將上述信息提供給公司材料采購部門,確保材料采購工作的合理性,進一步對成本進行合理控制。將材料采購總計劃提供編制完成后,應結合進場材料順序編制月度材料采購計劃,采購的材料應及時進行記錄,為后續(xù)材料管理工作提供準確數據,從而提升資源利用率,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現象。
2.充分運用材料使用管理成本
在PPP 項目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根據施工進度計劃進行開展材料領取工作,避免發(fā)生材料浪費,一旦出現超額領用材料的現象應及時進行處理,并建立相應的制度嚴格控制材料的領用過程,提升資源利用率。應重視材料進行計劃的編制,從根源上提升材料采購工作的合理性。此外,應嚴格結合相關規(guī)范對已采購的材料進行合理貯存,對易燃、易爆、易受潮、易受損的材料進行合理堆放,并加強監(jiān)督管理工作,避免由于管理存在問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3.重視材料進場驗收工作
為了對材料的質量以及數量進行合理控制,材料進場前應結合相關規(guī)范對材料質量以及數量進行有效控制,結合國家規(guī)范以及相關規(guī)定對材料數量、質量進行有效驗收,并做好驗收記錄,應拒絕質量不合格的材料進場。
4.降低材料損耗
在項目實際施工時,材料將發(fā)生一定程度的損耗。由于施工工序以及工程管理工作不到位都將造成材料損耗,如果能對損耗量進行合理控制,將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因此,管理部門應引起重視,加強施工管理工作,降低材料損耗量。
完成項目建設后,在項目運營階段應將工程實際發(fā)生的成本與目標成本、預算成本進行合理對比,及時找出降低成本以及成本超支的原因,通過分析項目的構成,能夠分析出影響成本的主要原因,明確成本管理工作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為PPP 項目的良好發(fā)展提供參考。
結語:綜上所述,PPP 模式項目建設階段,投資單位要想強化項目成本控制工作,應先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體制,并收集準確的實際成本數據,對PPP 項目成本進行合理的、有效的控制。在對成本進行控制時,應重點對施工材料進行控制,不斷降低材料采購成本,從根源上提升材料控制工作質量,合理降低PPP 項目施工成本,確保PPP 模式在我國能夠得到良好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