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宗雙
(濟南市萊蕪區(qū)苗山鎮(zhèn)政府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山東濟南 271111)
核桃樹為木本糧油果樹,對農村特別是山區(qū)農村經濟的發(fā)展,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揮著巨大作用。但有些地區(qū)在發(fā)展核桃時缺乏科學規(guī)劃,盲目性大,重發(fā)展,輕管理,投入大,見效慢,產出小,效益差。筆者于2013年春,為一處4年生樹核桃園進行了規(guī)范化的移栽建園設計。栽植株行距由4 m×4 m加大到4 m×5 m,樹形由主干疏層形改為改良紡錘形,改接優(yōu)良品種,進行了規(guī)范化管理。移栽第7年,核桃樹根頸平均粗度由移栽前的4.8 cm增加到10.2 cm,冠幅由2.3 m增加到4.1 m,樹高由2.5 m增加到3.9 m,666.7 m2產核桃干果165 kg,效果良好。這一技術可為各地需要異地移栽建園的核桃樹提供借鑒。
當時擬移栽的核桃園位于濟南市萊蕪區(qū)苗山鎮(zhèn)北苗山村,地處汶河上游,交通便利,屬于低山平地,海拔305 m,輕質褐土,土層深度80 cm以上。當?shù)啬杲邓?00 mm,日照2 619.5 h,氣溫13 ℃,極端最低溫度-19 ℃,最高溫度39 ℃,無霜期202 d。核桃園面積1.8 hm2,栽植株行距4 m×4 m,品種主要為香玲,少數(shù)劣雜品種和實生樹,樹齡4年生,初結果期。樹形為小冠疏層形,平均株產核桃干果1.5 kg,樹勢壯旺,生長發(fā)育良好。
核桃移栽新園位于本鎮(zhèn)南柳子村,距原栽培園7 km,交通便利。低山地,東向坡,坡度23°,海拔高度330 m,梯田,砂質棕壤土地,土層深度40 cm左右。核桃栽植南北行向,株行距4 m×5 m。山坡上部梯田面較窄,基本為1層梯田栽植1行樹,山坡下部梯田較寬的地塊栽植2行。
栽植前整地,順行向挖栽植溝,溝寬1.5 m,深1 m,長度同梯田長度。挖出的熟土、生土分別堆放。每666.7 m2施農家肥5 000 kg,與熟土混勻后回填到溝內,生土在上,核桃樹根系處于土壤肥力較高的土層。設定的核桃樹定植點位置暫不回填土,待核桃樹定植時一并回填埋實,以簡化操作程序。
2013年春,移栽前1周對核桃樹澆水,保持樹體水分充足。利用小型挖掘機采挖植株,注意保護根系,避免劈裂骨干根。不帶土球,可減少運輸壓力。樹體隨挖出隨整理,用油鋸對較粗的骨干枝和骨干根回縮短截。骨干根最長剪留60 cm,骨干枝最長剪留80 cm,中心干剪留高度1.5~1.8 m,所有剪鋸口用利刀修齊,涂抹25%多菌靈200倍液保護,防止病菌感染。隨采挖,隨運輸,隨栽植。
將移栽的核桃樹放置到預留的栽植穴中,依下部骨干枝不朝正南方向擺正樹體,舒展根系。將有機肥混勻的熟土回填至根系分布區(qū),將生土放于地表,隨回填,隨踏實,使樹體原埋植深度稍高于栽植地面2~3 cm,栽植后立即灌水沉實,達到原埋土深度與地表齊平,防止栽植過深樹體生長不旺。地皮稍干后整平樹盤使主干處稍低,覆蓋地膜,防止水分蒸發(fā)和提高地溫,用細土壓實地膜邊沿,防風刮。
春季移栽的核桃樹,當年樹冠擴展較慢,可不進行樹體防風刮支護。骨干枝上的多余萌蘗盡早抹去,有空間的少數(shù)萌蘗適當保留培養(yǎng)。加強對枝葉的保護,防止食葉害蟲危害。春季降雨較少,視土壤墑情及時澆水。夏季隨核桃樹根系恢復及時追施氮肥尿素2次,每次株施0.5 kg。秋季適當控制氮肥,防止核桃樹停長過晚,降低越冬能力。移栽當年盡量不結果,以集中營養(yǎng)恢復根系,促壯樹體。
依據(jù)移栽核桃樹原來的主干疏層形樹形,考慮新建園地力條件,擬培養(yǎng)為改良紡錘形。在骨干枝上直接培養(yǎng)單軸延伸的結果枝組。減少骨干枝級次,增加骨干枝數(shù)量,將前期作為輔養(yǎng)枝培養(yǎng)的枝條逐步培養(yǎng)為主枝。拉枝開角,使主枝基角在80°左右。控制樹高4 m左右,培強中心干,其上每隔25~30 cm培養(yǎng)1個單軸延伸的結果枝組,共著生15個左右,上下錯落均勻分布。
移栽第2年5月25日至6月20日,選晴好天氣,對品種不純的樹和實生劣樹進行改接為香玲、元林等良種。選取當年生新枝上發(fā)育成熟的雌花芽進行方塊芽接。雌雄花芽識別:雌花芽為混合花芽,芽頂較圓,有鱗片包圍,嫁接成活可萌發(fā)新枝。雄花芽芽頂尖,無鱗片包圍,萌發(fā)后只開放雄花序,不能抽生新枝。
①切取良種接芽片。接芽葉柄剪留2~3 mm。接芽上下方各0.8~1.5 cm處橫切一刀,深達木質部,刀口長1~1.5 cm,接芽兩側各縱切一刀達橫切口,用刀尖挑起接芽片輪廓,用兩手指捏住接芽葉柄,橫向輕用力掰下接芽片,注意接芽片一定要帶好芽眼骨肉。②切取砧木皮片。嫁接部位盡量靠近骨干枝下部1~3年生部位的光滑處,切取寬度與接芽片相等、長度比接芽片短3~4 mm的皮片并揭下。③芽接。用刀尖挑離砧木上下切口皮層,將接芽片下端插入下切口皮內,手拿接芽片稍向下滑動,使接芽上端與切口平齊后,將芽片向上推1~2 mm進入上切口皮下。④綁縛。選擇農用地膜條綁縛嫁接部位,從下接口開始向上纏繞,固定好接芽片(此法可預防雨水滲入接口)。嫁接完成后在嫁接部位以上確定1個放水小枝或復葉,其余枝條剪除。⑤檢查。嫁接2周后檢查成活率,當接芽成活接近萌動時,短葉柄發(fā)黃產生離層即為成活,接芽和短葉柄變黑即為未成活,需及時補接。待接芽萌發(fā),自然穿過地膜生長到5~8 cm時,可解除地膜綁縛材料,在接芽上部1~2 cm剪除放水萌枝。若解除綁縛過早,容易造成接芽干枯假活。
秋施基肥。秋季采收后,開放射溝施基肥。從距離樹干50 cm處開始向外開溝,溝長1~1.5 m,里淺至25 cm左右,外深至40~50 cm。遇有堅硬母質層時,疏松深至80 cm,50 cm以下生土不用上翻,放射溝寬30~50 cm,內窄外寬,每株挖3~5條,開溝過程中1 cm以上粗根不要切斷。每年放射溝位置錯開挖,3~5年樹周圍一圈全部挖1遍。隨樹冠擴大,每年開溝位置向外延伸30~50 cm,每666.7 m2施入有機肥5 000 kg,每株施入磷酸二銨1.5 kg,將復合肥與有機肥混合熟土施入溝中,隨后澆水。追肥一般在春季萌芽后至開花前進行,一般株施尿素0.5~1 kg,施肥后澆水。澆水視土壤墑情而定,春季萌芽至花期澆1次,果實迅速膨大期澆1,秋施基肥后澆1次。
核桃樹從移栽第2年逐漸形成產量。春季雄花序分離開放前,將靠近結果枝下部,質量較差的雄花序及早疏除90%,減少營養(yǎng)消耗。若雌花數(shù)量較多坐果較多時,可疏除過多較小的幼果,防止營養(yǎng)不足果個過小,造成大小年現(xiàn)象。8月中下旬,當核桃青果顏色逐漸變黃容易剝離時,集中采收,用脫皮機脫除青皮,漂洗后集中晾曬或烘干后貯存。
于5月上旬至8月上旬在謝花后、幼果期、果近成熟期交替噴布1∶1∶200倍波爾多液、5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3~5次,防治炭疽病、白粉病、黑斑病、褐斑?。粐姴?5%溴氰菊酯2 000倍液、25%滅幼脲懸浮劑5 000倍液防治核桃舉肢蛾(蛀果害蟲)、小吉丁蟲(蛀干害蟲)、刺蛾(食葉害蟲)等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