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天倫
(安徽外國語學院,安徽 合肥 231201)
英語教師借助“互聯網+”來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利用互聯網的便利來對教學資源進行優(yōu)化,使教學更加靈活,更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會對英語知識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得到教師更具針對性的指導,找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和信心,變得積極起來。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有限的,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也是有限的??梢哉f,更多的時間是教師在講授,而不是學生在引領課堂。教師在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的時候,也容易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效果并不理想?!盎ヂ摼W+”的出現,能夠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為師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得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英語課堂中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教師將線下教學 與“互聯網+”融合在一起,可以取長補短,實現1+1>2 的教育效果,讓學生在混合時間小學模式下,擁有更強的學習能力和更佳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經過混合式課堂學習,會產生繼續(xù)探索的動力,完善自己的學習機制,掌握英語學習的技能。可以說,“互聯網+”背景下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減輕教師的負擔,增加學生的參與。
教師在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來整理學生的數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做到從學生出發(fā),圍繞學生進行教學,依據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對課堂學習的需求等為學生提供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方案。學生在大數據的幫助下,會加快融入英語課堂的速度,收獲英語學習的樂趣。由此,英語教師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與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利用好大數據整理學生信息,為課堂教學打下基礎。
在學習“Fred Smith and FedEx:The vision that changed the world”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弗雷德·史密斯和聯邦快遞之間的故事,讓學生熟悉課文的大致內容,在教學之前先是利用信息技術設計了調查問卷,咨詢學生對快遞的看法,了解學生使用快遞的頻率,詢問學生對聯邦快遞的了解等。在學生提交調查問卷之后,筆者會匯總整理學生的答案,篩選學生的學習信息,了解學生感興趣的點,然后在課堂教學中重點拓展。除此之外,筆者還會依據學生在以往課堂中的表現,諸如回答問題的積極程度,知識掌握情況,課前預習狀態(tài)等,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抓住學生的學習需求,然后完善教學計劃。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后,筆者會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記錄學生的學習信息,豐富大數據,為以后的教學夯實基礎。學生在大數據的輔助下,能夠擁有更加愉悅的學習課堂,得到教師的有效指導。
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來為學生設計課件,將更多的課堂教學時間留給學生討論,能夠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使學生在對話中獲得思想上的升華,活躍學生的英語思維。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會發(fā)現自己學習中的薄弱之處,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不斷鞏固自己的學習堡壘。由此,英語教師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與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設計云課件輔助學生交流,擴大學生的討論范圍。
在學習“The weight men carry”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在教學中按照學生的學習特點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并為學生設置了合作任務,讓學生討論課文前三段講述了怎樣的男人,獲得了怎樣的啟發(fā)。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筆者先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設計了幻燈片課件,在幻燈片課件中向學生展示了美國弗吉尼亞州農民、牧羊人、士兵等的日常生活圖片,并在課件中提煉了文中新出現的單詞和短語,以便加深學生的印象。在學生觀看幻燈片課件之后,筆者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結合課文說一說美國弗吉尼亞州農民、牧羊人、士兵等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是不是想象中的擁有特權和歡樂的樣子?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了解了他人的見解,形成了思想上的交流。對于存在爭議的部分,學生通過在課文中找答案,詢問教師等方式,解決了問題,養(yǎng)成了良好的合作習慣。
教師在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來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能夠吸引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來觀察英語,把握英語。學生在學習材料的輔助下,會熟悉課文學習的背景,熟悉課文想要表達的主旨,進一步理解課文知識點,擁有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由此,英語教師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與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材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在學習“Achieving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ism”時,筆者為了使學生形成環(huán)保意識,讓學生認識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了5min 的微課視頻,在微課視頻中向學生介紹了環(huán)境必需品和環(huán)境奢侈品的區(qū)別,并提供了地球環(huán)境保護現狀的數據資料,讓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正確對待環(huán)境保護這一工作,明確環(huán)境保護應該遵循怎樣的原則。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后,對環(huán)境保護有了動腦分析的動力,知道了環(huán)境必需品和環(huán)境奢侈品的不同之處。接著,筆者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fā),為學生列舉了環(huán)境保護的案例,讓學生結合課文所提內容,說一說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對實現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環(huán)保主義這一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理解了作者的觀點。
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來開展思維導圖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清楚地了解學習目標,熟悉英語知識點。教師讓學生圍繞思維導圖展開思考,對知識進行捕捉,對知識框架進行完善,能夠避免學生思維僵化。學生在梳理知識的時候,會形成整體學習意識,細化知識點的結構和內容。由此,英語教師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與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延伸學生對知識的梳理,深化學生的課堂記憶。
在學習“The coming energy crisis”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能源危機現狀,使學生能夠珍惜地球現有資源,在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思維導圖框架,圍繞“The coming energy crisis”這一主題,展開了知識輻射。在分支中,筆者為學生介紹了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等能源信息,讓學生了解煤炭、石油、天然氣等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等是可再生能源。在學生了解的基礎上,筆者會對學生進行提問:濫用不可再生能源,造成了怎樣的后果?可再生資源使用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什么?文中提到了哪幾個例子?面對能源危機,我們應該怎樣做?學生閱讀課文,在文中找出了答案。筆者將學生的答案羅列在思維導圖中,拓寬了知識框架,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感,加深了學生的記憶。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教師肯定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這就需要教師重視對學生的評價,讓評價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應避免單一評價、片面評價、結果性評價等,而是要看到學生在學習中的發(fā)展變化,不以偏見來判斷學生,綜合學生各方面的表現客觀評價學生。教師可以將對學生的評價提交到信息技術系統(tǒng),方便學生隨時查閱,也可以鼓勵學生自我評價,提出自己的意見,增加與學生的交流,使評價由線上輻射到線下。學生經過教師評價,會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yōu)缺點,然后進行改進。由此,英語教師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與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重視對學生的評價,優(yōu)化學生學習質量。
總之,本文通過分析“互聯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價值,了解了“互聯網+”在英語教學中應用的積極意義,認識到了教育教學信息化的便利,改變了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