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健
新媒體時代信息的豐富性和復雜性也給新聞傳播業(yè)帶來了很多棘手難題,可謂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首先,新時代背景下自媒體發(fā)展迅猛,大量信息傳播迅捷、真?zhèn)坞y辨。普通大眾不具備識別真假新聞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那么專業(yè)的記者編輯就必須做好時時刻刻與假新聞做斗爭的準備。只有電視新聞播報做到信息量大、精準度高,才能不給假新聞膨脹留下任何機會。
其次,傳統媒體工作流程決定了電視臺在新聞時效性上難以比肩新媒體,電視的新聞采寫與播報在客觀上不占先機,這也是這一行業(yè)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那么,尋找角度、挖掘深度、做強內容就成了電視記者必須具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
最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應用,電視的影響范圍有所萎縮,受眾逐漸習慣使用移動終端瀏覽新聞網頁和各種視頻。
目前的電視傳播還是主要針對中老年群體,對新時代年輕人的吸引力嚴重不足。特別是隨著手機、平板電腦、VR設備的普及使用,傳統電視危機感加劇,需要進一步自我革新,將制作內容與新技術結合起來,更好地發(fā)揮傳播效能。這就要求電視記者及時更新觀念和技能,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發(fā)展。
那么,如何才能在信息多元化社會及多媒體時代,發(fā)揮電視的最大優(yōu)勢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電視記者必須認識到,自己所從事的是文化實踐活動,從業(yè)者要具有用正確的文化觀審視、辨別文化現象的能力。在工作實踐中能否冷靜、客觀、正確地審視各種文化現象和文化思潮,取決于記者編輯本人文化素養(yǎng)和職業(yè)修養(yǎng),并考驗其綜合能力,如政治素養(yǎng)、思想水平和知識儲備。
2.電視記者要對新聞具有本能的敏感,會依據平臺要求在篩選新聞時進行職業(yè)過濾,將那些可能成為重要題材的新聞及時采寫報道出來。可以說,敏感性是考察記者編輯水準的試金石,面對一個新聞素材,反應是否得當、能否恰如其分抓住要害,是電視記者職業(yè)生涯必須面對的命題。
3.電視記者要具有較高的政治嗅覺和理論水平。作為傳播正確價值觀、引導社會輿論的電視新聞媒體,工作中要肩負起主流傳播媒介的責任,糾正錯誤的社會輿論,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緊跟國家大政方針,站穩(wěn)政治立場,客觀真實地報道各種新聞事件。從某種意義上講,在新聞傳播行業(yè),一個人的思想水平直接決定了他的存在價值與發(fā)展空間??吹糜卸噙h,發(fā)展空間就有多大,見識就有多深。優(yōu)秀的記者編輯之所以在關鍵時刻能把握住機會,主要在于平時嚴于律己,注重個人思想水平的提升。
電視記者的基礎能力來自于不斷學習和勇于實踐,通過大量成功范例可以發(fā)現,這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并不神秘,只要虛心求教、扎實工作,就能培育好基礎能力,以下幾點可以作為參考。
1.電視記者要具有發(fā)現能力。發(fā)現力很強的記者常常能夠發(fā)現時代性主題,提出反映時代趨勢、焦點的大課題.回顧新聞史,真正堪稱影響一個時代的報道并不多,能與時代脈搏共振、與時代前進方向相吻合,非常不容易。
2.電視記者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敏銳的觀察力,是記者思維方式、思維高度的集中反映,是記者面對一件事,如何從局外人變成局內人,發(fā)現一般視角難以發(fā)現的問題、趨勢、聯系和走向,從而探索事件的意義與價值。
3.電視記者要具備理和挑的能力。善于梳理最易被人忽視的內容,獲得出人意料的效果,這需要記者層層剝開新聞事件,發(fā)現隱藏的東西,直逼核心,單刀直入,挑開遮蓋,挑出線頭,把新聞真相展現給受眾,獲得較好的傳播效果,從而發(fā)揮電視宣傳引領作用。
此外,在文字寫作、素材剪輯方面必須過關,使剪輯內容與情感結合起來,再向大眾傳播。電視記者的工作早已經告別了傳統單一的采集、撰寫工作,往往很多時候他們都是身兼數職,集新聞價值篩選、直播等工作于一身。特別是在多媒體時代,一些先進的技術、設備不斷出現,需要電視記者不斷充電。
面對新時代的挑戰(zhàn),電視記者只具備基本的業(yè)務素養(yǎng)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多個方面提升能力,不負重任,不辱使命,采寫出優(yōu)秀的新聞稿件。
1.電視記者要提升個人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記者之間要協同合作,集眾人之所長完成工作任務。以新聞制作為例,從最開始的消息來源核實、信息確認、現場實地采訪,到最后的錄制編輯,需要經過多個部門、多個工種工作人員的協作,才能最后成為一個完整的電視新聞作品。
同時,正確處理和把握好各方關系,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盡量避免沖突發(fā)生。
2.電視記者要提升采寫技巧。電視記者要善于利用特寫鏡頭來表現新聞的號召力和感染力,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優(yōu)化新聞內容結構,多角度、立體化表現新聞事件,使新聞具有說服力和觀賞性,吸引受眾收看。
3.電視記者要提升應變能力。電視新聞采訪工作是否能夠很好地完成,這與記者的隨機應變能力有著重要關系,不僅需要記者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還需要記者能夠運用靈活的采訪方式,抓住采訪重點,挖掘新聞價值。記者工作時要了解受訪者心理,充分尊重受訪者的隱私,理解受訪者的苦衷,確保采訪的順暢。
對新聞價值的深度挖掘不是單純的求新求異,而是職業(yè)追求使然。只有站位高遠,才能在突發(fā)狀況時從容面對,良好的職業(yè)操守自然是記者最好的心理穩(wěn)定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