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莉
在當今時代的變化下,人們對課堂創(chuàng)新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校也越來越看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且鼓勵教師積極創(chuàng)新課堂,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與學生有一定的互動,這樣可以及時調(diào)節(jié)學生們的注意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去,教師直接把教學建立在一個比較廣闊的范圍里,這樣在提高學生們語言交流能力的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學習,小學語文課堂因為有了互動,而讓課堂充滿了趣味。
教師是每位學生的重要引導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不厭其煩地去引導學生學習一些他們沒有接觸過的知識,而且也需要能夠了解學生的心理,認真地分析每一位學生的學情,促進語文教師對教學方法的變換,掌握更多的教學策略。同時師生進行良好的互動,能夠讓學生投入語文的情境中,學會更多的語文內(nèi)容。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互相激勵、互相感染,形成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勇于進行知識探究,真正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育教學在不斷發(fā)展進步,對于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要求亦是逐漸提高。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的同時,也需要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育,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課堂形式上,更是要重視教學互動的重要性,以全面構建有助于學生有效學習的課堂環(huán)境。而在現(xiàn)代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并非完全科學化地轉變教學形式,其間仍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致使互動課堂無法有效落實與實現(xiàn),使得教學質(zhì)量仍然停滯不前。
由于小學生的自主意識相對較為匱乏,其學習能力亦是有限的,致使多數(shù)教師在進行這一階段的教學時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認為其并不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因而在課堂中將知識照本宣科、盡可能多地灌輸給學生,導致互動性質(zhì)的課堂并未得到有效地開展。且在實際開展互動教學時,往往是教師單方面地進行知識的傳授,學生的學習則較為被動,并未有效地實現(xiàn)互動教學的真實意義。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在于教師的教學思想陳舊,致使其與學生的地位并不平等,對于學生的想法亦是不夠了解,從而無法結合實際情況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案,降低了互動的效率。
在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形式一般采用教師提問的方式。往往僅僅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種方式變成了一種固定化模式,教師僅僅為了互動而提問,就導致提問的質(zhì)量不夠高、問題過于簡單或者是過于困難、問題過多等等?;有问絾我唬率箤W生與教師的課堂互動比較機械化,尤其在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更為顯著。這一形式多是沿用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且在互動的目的上,更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主,而忽略了學生對于知識接受的能力與效果,在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上更是相對較少,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動力逐漸降低,被動化地接受教師所傳遞的知識,且依賴心理逐漸增強,導致學習的效率無法有效提升。此外,互動的形式并未得以有效地拓展與創(chuàng)新,學生之間的互動更是少之又少,并未充分地將合作性學習的成效充分發(fā)揮出來。
在固有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比較缺乏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觀念的培養(yǎng)。而教師在課堂互動活動中,與優(yōu)等生進行的互動比較廣泛,認為這樣的課堂效果比較好。但這樣往往忽視了一些后進生,導致后進生參與課堂互動活動比較貧乏,這就形成了一種固定化的思維模式,認為課堂活動環(huán)節(jié)僅僅是一部分優(yōu)秀的同學能夠參與,因而后進生對于課堂互動參與少,教學效果不夠好。
師生關系的構建是有助于學生學習的,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達到友好的交流,學生與教師之間也進行愉悅的互動,這樣整堂課的氛圍就會得到良好地烘托,讓他們熱愛語文,從語文課堂中找到學習方法。
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對于教學互動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教師在進行課堂互動教學的期間,應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以實現(xiàn)師生互動的高效率發(fā)展。如若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并不如意,甚至相互間關系緊張,則不利于互動教學的有效實施。基于此,教師需端正教學態(tài)度,對于自身及學生的定位明晰化,以平等、公正、客觀的角度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從而促使相互間的氛圍能夠更加輕松自由,為互動教學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例如,在教授《少年閏土》時,可讓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可一并參與其中進行表演活動,以促使學生能夠在加深對于課文理解的同時,增進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良好的溝通效果,使得學生得以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下進行知識的學習。
教師要及時轉變師生交往之間的角色,能夠?qū)⒆约鹤鳛閷W生的積極引導者,而不是學生的主導者,可以讓每位學生在自身的引導下,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知識,解決問題。在日常教學中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此基礎上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語文知識和語文內(nèi)容的學習,打造一個師生高效互動的語文課堂。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對各個同學進行指導,推動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
互動不僅僅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互動的教育價值,讓學生能夠相互間進行學習互動,從而使他們能夠有效進行情感交流,增進學生相互之間的情誼。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則需構建多樣化的互動形式,如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活動等,以促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互動形式中進行有效學習。如此一來,學生不僅能夠提高對語文學習的熱情,亦能夠豐富其對于知識的體驗與感悟,更能夠有效地促使學生在互動中培養(yǎng)良好的友誼感情。例如,在《草原》的教學中,則可讓學生在課前搜集關于草原的知識,如我們與蒙古族之間不同的飲食習慣,讓學生觀察草原的地貌與風景,或者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書籍搜集關于蒙古族的服飾、音樂等,從而使學生在互動中對草原產(chǎn)生更加全面地認識,同時,學生在這樣的互動中也能夠有效地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
教學情境是學生在學習中推動學習效果的一個工具,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讓每位學生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周圍環(huán)境的友好,能夠及時將自己的態(tài)度擺正,更深刻地融入課堂的學習中,秉持與情境相融合的狀態(tài)和心情來進行知識的吸收與學習。
語文的學習可構建豐富生動的情景模式,以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對課文的理解學習,使得學生之間的交流話題能夠得以拓展,使其思路得以有效開拓,從而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因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應局限于自身情境的構建,更應該引導學生參與其中,為情境的構建創(chuàng)新形式、增添色彩。比如,在開始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可讓學生關注并收集與課文相關的信息資源,以促使其能夠成為課堂知識學習過程中信息的主要發(fā)布源,從而使得學生汲取知識的渠道更加廣泛。同時,在此過程中,亦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其逐漸形成課外學習與閱讀的良好習慣。此外,在多樣化信息情境的構建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也能夠不斷得到訓練,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在課堂上進行有效提問是促進師生間交流互動的重要方式。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還要做到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不能厚此薄彼,反而要重點去關注后進生的心理狀態(tài),并且要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問題,耐心地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語文知識和語文內(nèi)容的探究。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第六課《狼牙山五壯士》的時候,教師首先可以根據(jù)學生語文學習水平、語文學習興趣等多方面的不同,有目的地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保證每一個學習小組內(nèi)都有班級當中的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在學生學習的過程當中去鼓勵學困生、帶動學困生進行學習,接下來,教師再將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及教學的目標為學生精心設計的教學問題拿出來,在整個教學的過程當中,尋找時機提出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利用這些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地進行文章內(nèi)容的學習。
語文教學是小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師要及時轉換教學模式,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探討,讓每位學生都能將自己的思想進行良好的表達,讓學生的思維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活躍的發(fā)展。學生本就是一個重要的主體,教師更要發(fā)揮引導作用,讓每位學生可以深刻感受到課堂的活力,深刻激發(fā)出自身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