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信,段洪斌,敬碩肄,劉映宇
(四川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00)
施工作業(yè)的塔吊完成幾次吊裝轉運工作后,塔吊回轉臺以下位置發(fā)生斷裂,導致倒塌事故。事故時塔吊吊鉤已收回,未鉤掛任何物品。塔吊型號QTZ50,制造完成時間2009 年10 月。
塔吊從回轉臺以下位置斷裂,吊臂、平衡臂、駕駛室落地后變形,塔吊機身與回轉臺聯(lián)接用螺栓全部斷裂,斷裂螺栓保存較完整,如圖1 所示?;剞D支承用聯(lián)接螺栓共36 顆,按順時針方向標記為A1~A36:2 顆缺失,34 顆全部斷裂;斷裂螺栓中25 顆斷口形貌較清晰,9 顆螺栓斷口被泥土污染。
圖1 回轉支承
將螺栓按編號放入0#柴油中浸泡約20 min,用軟毛刷逐顆清洗表面,去除表面油污及塵土。螺栓標注等級為10.9 級,符合GB/T 13752—1992《塔式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1]。清洗后的螺栓外觀表面呈鐵銹色,腐蝕凹坑密集,軸向有彎曲變形,直徑明顯變小,用游標卡尺逐根測量當前螺栓最大和最小直徑,所測螺栓直徑差分布在0.12~2.44 mm。排列其分布區(qū)間,螺栓直徑差分布的最大區(qū)域在1.00~2.00 mm,螺栓直徑差分布結果如圖2 所示。
圖2 螺栓直徑差分布
螺栓斷口狀態(tài)主要有兩種類型,螺栓斷口類別及分布位置見表1:標識為“○”的斷口較清晰,有金屬光澤,斷面裂紋起始區(qū)、擴展區(qū)、終斷區(qū)和撕裂唇[2-3]明顯,統(tǒng)計分析此類斷口主要分布在A13~A34,典型宏觀形貌如圖3 所示;標識為“●”的斷口表面無金屬光澤、已銹蝕、表面已損傷磨平,統(tǒng)計分析主要分布在A26~A33,典型宏觀形貌如圖4 所示。
表1 螺栓斷口類別及分布位置
圖3 A7 螺栓斷口形貌
圖4 A5 螺栓斷口形貌
經(jīng)顯微觀察標識為“○”的斷口是典型的疲勞斷口,斷口與螺栓的軸線基本呈90°,表面相對平滑,疲勞斷裂特征明顯。裂紋源沿螺紋牙底部呈弧線,有裂紋不斷擴展留下的疲勞輝紋,受到較強作用力后快速擴展有明顯的放射棱線,最終斷裂留下了撕裂唇口。疲勞裂紋起始區(qū)、裂紋擴展區(qū)、瞬斷裂區(qū)及最終撕裂唇口明顯,典型微觀形貌如圖5 所示。標識為“●”的斷口表面無金屬光澤、已銹蝕、斷面有二次損傷特征,為“陳舊性”斷口,典型微觀形貌如圖6 所示。
圖5 螺栓疲勞斷口
圖6 螺栓陳舊性斷口
塔式起重機回轉支承的外圈齒與下轉臺用高強度螺栓緊固連接,塔機頂部的全部載荷由回轉支承傳遞到下轉臺,螺栓是塔身與回轉支承連接可靠性的關鍵零件,螺栓連接質量與通孔同軸度、螺栓與通孔間隙、螺栓預緊力直接相關。該塔機設計使用36 個M20 的高強度螺栓,坍塌前已經(jīng)斷裂螺栓并具有“陳舊性”斷口特征的螺栓共9 個,其中8 個斷裂螺栓在轉臺上呈連續(xù)分布于標識A26~A33,已斷裂的螺栓占連接螺栓總數(shù)約25%,除去滅失的2 個螺栓,實際工作的螺栓僅有70%。螺栓表面質量不良,部分螺桿彎曲,降低了螺栓安裝預緊力和材料機械性能;幾何尺寸測試表明,螺栓直徑均小于名義尺寸。螺栓尺寸變化減小了螺栓橫截面積、增大了與聯(lián)接體通孔的間隙,螺栓承載能力急劇下降。
綜上所述,該塔機使用的回轉臺高強度連接螺栓中存在呈連續(xù)分布的斷裂件,螺栓表面質量不良,幾何尺寸減小,連接緊固質量嚴重下降,在反復交變載荷作用下,導致塔機從回轉支承外圈齒與下轉臺之間斷開倒塌。
經(jīng)上述分析,建議塔吊使用單位應該從以下方面做好預防措施。
(1)健全制度管理。塔吊使用單位應按照特種設備安全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建立相關制度,如安全管理崗位責任制,安全技術檔案管理制度,司機、指揮作業(yè)人員等操作規(guī)程,維修保養(yǎng)制度等。必須分工明確,并應設置專門的監(jiān)督管理部門落實各項制度執(zhí)行情況。
(2)加強培訓教育。按照相關規(guī)程要求操作人員必須持證操作,塔吊使用單位應該長期開展安全技術培訓考核活動,提高塔吊司機、指揮作業(yè)人員等安全技術意識和素質。
(3)落實過程管理。目前很多工地存在租用塔吊的現(xiàn)象,塔吊使用單位在落實過程管理中應做到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處理的原則。使用前應做到檢查到位,塔吊安裝完成后應檢驗合格后才能使用,使用過程中應及時保養(yǎng)維修,針對回轉臺連接螺栓應做到及時更換,涂抹防銹油脂等方式確保其安全性能。
(4)加大監(jiān)督檢查力度。塔吊等“兩工地”特種設備,當?shù)亟ㄎ梢圆扇《ㄆ凇⒉欢ㄆ?、突擊檢查等方式加大檢查力度,不僅對塔吊使用單位,還應該針對塔吊檢測單位進行檢查,做到實事求是、依法監(jiān)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