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婷
(吉林省榆樹市土橋鎮(zhèn)十四戶中心小學,吉林 榆樹 130431)
隨著小學生年級逐年提高,教師往往越來越不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一般而言,小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都在小學一二年級進行重點的培養(yǎng),越往高段年級上升,教師就越來越忽視學生的語感的發(fā)展,而是十分重視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和拔高訓練。所以在這種教學誤區(qū)之下,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語文成績出現(xiàn)瓶頸期,甚至經常出現(xiàn)語文學習的高原現(xiàn)象。
長期以來,小學中高段的語文學習教師都會讓學生提前進入到語文復習中來,教師通過權威教學,企圖用較多的復習時間來進行語文知識的集訓。在這種集訓的情況之下,只會要求學生在高壓的學習環(huán)境下進行機械的記憶和背誦,對語感的培養(yǎng)上還是沿用低段小學生的反復朗讀的方法。長期下去學生心理壓力增大,即使每天都在朗讀和背誦,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卻十分不好,所以會出現(xiàn)“八秒鐘的記憶”,經常會出現(xiàn)學生明明記住的東西,回頭就忘記的現(xiàn)象。
中高年級的小學生由于閱讀的習慣早已經形成,喜愛閱讀的學生會一直喜愛下去,而不愛讀書的學生則會一直排斥讀書。這種小學生之間的閱讀習慣的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就導致教師在這個時候都會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已經為時已晚,所以在潛意識力已經放棄對學生通過閱讀培養(yǎng)語感的教學模式。殊不知,在這種錯誤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之下,讓很多中高段的小學生錯過了培養(yǎng)語感的最佳時期。
因為城鄉(xiāng)的差異性,不同學校的人文性差異是巨大的,有的學校會有專門的學校文化長廊和朗讀臺,而有的學校卻沒有,有的學校會有專門的學生表演的活動室和圖書館,而有的學校的基礎設施就不能跟上學生的需求和發(fā)展。所以這就造成了學生無法長期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受到耳濡目染,自然學生的語感水平也就參差不齊,有的學生語言的感知能力強,有的學生卻只會認字,根本不能感受到語言中的深意。
大部分的學生在步入小學中高段后,學校和家長都自動取消了學生參加各種素質培養(yǎng)的活動,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害怕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小升初的準備。在這種觀念之下,學生幾乎沒有機會參加各種素質培養(yǎng)的活動,一方面學生的素質教育無法提到保證,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得不到緩解。
語感是人把握言語的主要方式,語感的培養(yǎng)是學生作為言語主體自覺積極地參與言語實踐的過程。所以一定要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豐富有趣的朗讀活動愛上朗讀,在朗讀中進一步培養(yǎng)語感。一般來說,中高年級的小學生都能掌握正確的朗讀的技巧和方法,教師應當在這樣的基礎上增加學生朗讀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比如設置趣味晨讀的活動,讓學生進行經典課文朗讀接龍的活動,誰朗讀的最差就要接受大家的懲罰,而誰朗讀的最好,則接受大家準備的禮物。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新朗讀的方式,在班集體里組織學生齊讀,個別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通過花樣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語言的把握上多一份感覺和靈感。比如在部編版五年級語文《少年中國說》一課中,可以安排學生集體朗讀和分句誦讀,通過對文章的有感情的朗誦,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對國家的責任感,而且也可以提升學生自身的文化涵養(yǎng)和少年精神。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師對于語感的培養(yǎng)的方式上主要局限在朗讀上,殊不知閱讀也是學生語感內化的有效方式之一,學生通過海量閱讀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文字和語言的熱愛,而且能形成系統(tǒng)的語言積累,這種積累對學生的語感是有著非常大的幫助的。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一些人文性較強,語言比較優(yōu)美的書籍讓學生在課堂上或者課外進行閱讀。比如推薦學生閱讀書籍《端午的鴨蛋》《爸爸的花椒糖》《希臘神話》《顏料坊的孩子》《千根夏草》等等書籍作為學生教材的補充,這些書籍都是有教師精心挑選出來符合教科書的教學目標的書籍,通過這些書籍的閱讀,學生能夠通過教科書為主線,做好課外書的延伸閱讀,讓學生通過海量的課外書的閱讀,獲得更好的語感培養(yǎng)和鞏固,小學中高段的學生不像小學生那樣讀書會讀出聲音來,所以讓學生大量的通過默讀快讀和精度的方法,不僅可以迅速積累學生的語言和詞匯而且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語感,讓學生在做閱讀題的過程中能提高對卷面閱讀的速度和整體的感知能力。
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當然也不是語文教師一個人的事情,良好的語言大環(huán)境的支持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學校可以在宣傳欄上增設人文性較強的班刊和讀物以供學生借閱,在公共的場合,也可以增設移動圖書館,讓學生隨時可以隨手進行閱讀和進行同伴的交流,除此之外學校的廣播站和電子屏幕,在這些公共的場所中播放一些人文性較強的新聞和資料,讓學生從多種感官渠道中耳濡目染語感的正確表達和體會到語文學科的魅力,進而增強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比如中高段的小學生每天下午放學之后增設延伸課,集體播放《新聞聯(lián)播》的轉播,讓學生及時了解國事、家事和天下事,從多角度讓學生學習到優(yōu)秀語言的表達,更能從長期的聽新聞稿的過程中,鍛煉學生讀詞斷句和吐字歸音的能力,從而提高閱讀和表達的語感。
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除了注重科學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方式之外,更要注重對語感的輸出過程,只有在正確的輸出中,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如學??梢詣?chuàng)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趣味朗誦比賽”“讀書讀報競賽”“故事大王”“新時代作文大賽”等班級之間和校園之間的比賽,充分為小學生的語文素質教育搭建平臺。除此之外,剛要在班級里搭建可以讓學生隨時都表達和展示自己語言能力的機會,比如可以每周在班上進行“讀書漂流大會”讓學生上臺用演講的方式講一本書,在班上舉行“中國詩詞大會”讓學生用語言和思想來表達出對詩詞的喜愛,也可以在班上進行“一站到底”,讓學生一同參與到對人文知識的競賽中。這些活動的長期開展不僅能長期活化學生思維,而且能讓學生形成思辨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對深化學生思想,培養(yǎng)學生語感,甚至說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綜上所述,中高年級學生的培養(yǎng)除了提升學生基本的人文素養(yǎng)之外,而且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是有巨大的幫助。所以有效的利用科學的方法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進行語感的培養(yǎng)式十分有必要的,我相信在經過半年以上的科學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一定會讓學生的語文成績有突破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