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成
(莒縣店子集街道中心初級中學,山東 日照 276522)
物理是基于對客觀世界研究,了解自然世界的一門學科,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而初中生在初中才開始進行物理學科的學習,其學習成效直接影響著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也是學生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理性思維的重要一步,科學合理地進行初中物理教學有極強的必要性。但就目前對初中物理教學的調(diào)查研究來看,我們的初中物理教學現(xiàn)狀不是很理想,存在教育設施不足和落后,學生對物理缺乏興趣,教學模式機械和古板等問題。下面將針對物理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探討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和實施,我們的教育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完善和創(chuàng)新。但是,初中物理教學工作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首先是教師的教學問題,初中物理教師高估了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和對物理的學習能力,并未充分認識到學生初步學習物理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疑惑。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一個主導者,而并非引導者。并且,大部分老師在課堂上缺乏趣味教學活動及師生互動,導致大部分學生對物理課堂的影響就是機械無趣,難以理解,大大降低了他們物理學習的興趣。其次是教學設施的不足和落后。要知道物理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科目,許多抽象的知識都需要通過實驗來加以探討和理解,然而,在大部分鄉(xiāng)鎮(zhèn)地區(qū)都缺乏相應的物理教學設備,甚至于沒有足夠的實驗室供學生實驗交流,極大地限制了物理教學工作高效地開展。再次就是學生的學習方法。物理對初中生來說是一門陌生的學科,相當一部分學生覺得物理難學,不易學懂,其根源往往就是錯誤的學習和對物理學錯誤的認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生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照搬公式等不正確的學習方法,導致在做題和考試過程中無法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水平,體會不到物理學習的趣味性和成就感,逐漸對物理學習產(chǎn)生了迷茫的情緒,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導致學習效率大大地降低。
傳統(tǒng)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往往采取的是老師授課,學生聽課的機械化教學模式,學生很難體驗到物理理論學習的樂趣。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老師應該重視加強課堂的互動性,開展良好的互動來引導學生學習思考,國外很早盛行的“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在課堂上互換師生角色,創(chuàng)設情景化教學,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人物,自己去探索和學習物理知識[1]。類似于“翻轉(zhuǎn)課堂”的教學模式一方面讓學生們做好自主預習,大致了解課堂所學內(nèi)容,在上課時不至于聽得一頭霧水;另一方面,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物理知識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深化對知識的學習印象,幫助學生情景化融入課堂學習,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將課堂的重心由老師轉(zhuǎn)移到學生,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2]。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jié)“運動的測量”時,對于速度的概念,學生們其實有充足的生活經(jīng)驗,可以讓同學們利用玩具車、測量尺等做一個簡易的實驗裝置來理解;如果抽象地用“速度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來傳授速度概念,學生們只會記住公式而不會實際理解此含義。同樣,老師也可以利用工具做一個更方便、更具實驗性的實驗裝置在課堂上與學生一同實驗,比單純地灌溉式傳授更能讓學生理解掌握。
情景化教學在初中物理中已經(jīng)能夠幫助學生完成理論向?qū)嵺`的初步轉(zhuǎn)化,有助于學生脫離抽象概念與原理而理解其背后的真正意義。但僅僅如此還不夠,物理本身是一門源于生活的科學,所以其最終還需要運用于生活中,用以改變世界?;诖?,對于現(xiàn)代學生的培養(yǎng),物理教師必須要進一步強化學生物理知識在生活與社會實踐中的應用,使之真正成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現(xiàn)實問題的一種能力,這不但是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更是新時期人才所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yǎng)。要達到這一目的,初中物理教育實踐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從生活中引入物理知識,再將物理知識與原理有目的的延伸至生活中,聯(lián)系生活布置更生活化的實踐任務,從而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鍛煉和提升。例如同樣是“速度、路程、時間”問題的教學,除課堂上引入一些實驗來讓學生進行理解外,教師還可以真正的以生活中的問題為素材來布置實踐任務。如組織學生去某一公園進行游玩,然后選定一個出發(fā)點,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所學知識去規(guī)劃自己的交通出行路線,看哪個小組的抵達時間最短。這一任務中學生需要運用到路程的測量,了解各種交通工具的速度,并學會計算通行時間。這種綜合性的實踐更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和對物理學科理解的深入。
在科技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我們的教學方式也應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充分開展數(shù)字化、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第二十章第一節(jié)“磁現(xiàn)象 磁場”時,磁感線本來就是一個假象的東西,沒有具體實物來觀察,但是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來將其模擬出來以便于學生們的理解。教師們熟練運用多媒體,將多媒體教學與其他教學模式有效結合,既能讓學生們感受到科技發(fā)展的魅力,又能在寓教于樂的靈活教學模式中學習物理知識[3]。
比如,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制作演示文稿,結合教材內(nèi)容以視頻、PPT 等形式進行授課,針對教學難點和重點引入相關的歷史資料和課外話題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另外也可以教會同學們利用網(wǎng)絡來進行查缺補漏,豐富學習資源。例如向?qū)W生們推薦一些網(wǎng)絡課程和教學資源,自主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的復習鞏固,通過有效地引導式教學來拓寬學生們的視野,激發(fā)他們對于物理學習的興趣和探索。而且就近年的物理學發(fā)展來看,每年的部分試題都會聯(lián)系物理學的最新進展,許多學生會因為不了解物理學的最新發(fā)展前沿而影響對題目的理解,造成答題時不知從何下手。此時,網(wǎng)絡的重要性就可以體現(xiàn)出來了,學生和教師都可以通過網(wǎng)絡來了解物理學的最新發(fā)展,將其與所學物理知識相結合,了解一定的背景在面對新式考題時才能夠輕松應對。
韓愈有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在物理教學中,私以為這三者可以引申理解為:“傳授道理,讓學生明白物理學的思想和研究方式,以及物理學的進展和現(xiàn)代物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了解基礎概念和物理公式,熟練答題技巧”,以及“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4]。老師最重要的職能就是傳授知識和解疑答惑,缺乏任何一個職能都會影響物理教學成效。在物理教學工作中,教師要認識到僅憑課堂學習難以讓學生們充分理解和掌握,課后及時的指導在學生們的學習效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初中的物理教學中的每一個章節(jié)都具有較強的相關性,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為學好都會影響學生對下一章節(jié)的理解掌握。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模式上采用“溫故而知新”教學方法,即在課堂上對上一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再進行復習鞏固,來發(fā)現(xiàn)學生們哪個知識點存在疑惑,專門進行再次講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課下討論的方式幫助同學們復習,即每一堂課結束前都留幾分鐘的時間讓同學們自主討論自己未消化的知識點,不懂的地方可以當場或課后向老師求助。
總而言之,物理教學理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情景式的教學課堂,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以實驗為支點開展新型的物理教學工作,緊密聯(lián)系實際生活,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教學氛圍中體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并且搭乘科技發(fā)展的快車,充分運用信息化,數(shù)字化開展多媒體教學。教師則應認真履行職能,不斷在教學實踐中完善教學模式,把多種教學模式有效結合,打造生動有趣的新式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