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蘇栩
(沈陽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同高校的眾多任課教師相比,雖然說輔導員的工作表面看起來相對比較清閑,但是輔導員在實際的工作之中,卻承擔著復雜多樣化的工作。這主要是因為輔導員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就當前高校學生的日常生活來說,可以說涉及方方面面,這對于輔導員的日常管理也是面臨巨大的考驗。當下,為了更好地對高校大學生進行管理工作,就要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融入思政教育,從而提高管理員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將輔導員的職能最大限度發(fā)揮出來。這種思政教育的本質是需要學生逐漸形成自我管理意識,輔導員需要在思政教育中,引導學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識,在遇到問題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自我解決,當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輔導員進一步解決。這樣一來,不僅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時也使得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為強化高校教育水平和人才管理奠定了基礎。
思政教育可以說從小學階段一直到大學階段都貫穿在學生的教育之中,只不過每個階段對于學生思政教育的工作重點不同。對于高校學生來說,思政教育可以說是學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理論基礎,也是學生未來走向社會的重要支撐。就當前世界的發(fā)展格局來看,社會也逐漸呈現出了多元化的思想價值觀,這種多元化的思想價值觀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具有很大的影響。如果高校內部不能夠及時更新思政教育的教育模式,那么高效的思政教育就很難為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管理發(fā)揮出該有的優(yōu)勢。從而也導致高校的思政教育質量上不去,也會進一步影響到高校整體思政教育水平,不利于高校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思政教育影響著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的認知水平。我國的教育從小就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政教育認知,就是希望學生在未來可以擁有強大思想政治意識。在大學階段,可以說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是非常關鍵的階段,思想教育認知的加深不僅僅會使學生對于國家、社會以及自己的責任感加深,激勵著學生更加努力奮斗,同時思政教育也逐漸在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從而提高一個人的思想高度。當學生的思想高度提高,必然會對自己的日常管理更加井井有條,從而促使高校學生向著更加高質量的方向發(fā)展[1]。
雖然說高校最終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高質量的優(yōu)質人才,但是如果忽略了思政教育對于學生日常生活管理的作用,學生的思政教育也很難發(fā)揮出高效的作用。我國高校的思政教育在以前都是采用傳統的教育方法,主要就是依賴高校輔導員對學生通過開展班會的形式進行教育。輔導員直接對學生講解思政教育的內容并且將其貫穿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對于學生日常管理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目前數據化和科學化的發(fā)展模式下,這種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經不符合社會發(fā)展的潮流,這就導致當前的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難度增大。將高校的思政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管理之中,可以比較有效地感受到思政教育下帶來的效果。一般來說,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往往都是與思政教育息息相關,對于思政教育的內容都可以在日常生活和管理中的得到體現。所以說,學生的日常管理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體現,只要將二者進行合理地融合,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出思政教育的管理優(yōu)勢。
由于思政教育與高校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息息相關,而高校輔導員的主要工作又是管理學生的日常生活,因而思政教育工作可以說是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現階段的一些高校中,有一些輔導員對于學生的思政工作不夠重視。雖然說這些高校的輔導員也會對高校學生定期開展相關的思政教育工作,但是這些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內容都是浮于表面,夸夸其談,并沒有真正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管理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地引導和講解。這樣的思政教育課程很容易導致高校輔導員工作出現漏洞。使學生對于思政教育的學習也不夠重視,進而使得學生無法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從根本上理解思政教育對于自己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學生也很難通過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強化自身日常管理的效果,使得思政教育在學生的日常管理中無法發(fā)揮出真正的力量,不利于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fā)展[2]。
長期以來,我國在教育方面一直進行思政教育工作,可以說思政教育工作也是我國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思政教育工作不僅對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而且對于高校學生學好專業(yè)課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日常生活管理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將學生的專業(yè)課程的學習看成是對于學生才能的培養(yǎng),思政教育就是對于學生道德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因而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當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相對來說呈現出教育單一化的問題,而且輔導員在進行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也主要是通過理論知識講解為主的單一性的教學,并沒有結合當前的校園環(huán)境、學生專業(yè)的特點、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等進行多角度的鼓勵、引導學生去學習思政教育。這種單一性的思政教學長此以往不僅學生的積極性提不起來,而且也不利于輔導員通過思政教育更好地開展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因而,對于當前思政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掌握,輔導員的任務還是比較艱巨的。
在當前高校的思政教育中,越來越多的高校輔導員也逐漸意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對于思政教育的工作也逐漸呈現出更加重視的態(tài)度。然而,高校輔導員將思政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相互結合的過程中,教學方式依舊相對單一化,很多輔導員只是加強了對于思政知識的重點講解以及對于學生的某些行為進行批評等等,對于學生日常管理相關的內容涉及的相對較少,從而導致對于思政教育融合到學生日常管理工作趨向于形式化,缺乏完善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很容易導致高校輔導員對于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通過規(guī)范化的管理方式進行管理,從而割裂了思政教育對于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最終會嚴重導致高校學生管理水平[3]。
對于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輔導員首先要明確思政教育對于學生日常管理的重要性,從而才能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努力將思政教育與學生日常管理向融合,為強化高校的管理模式奠定基礎。當然想要做好這一點,還需要輔導員付出一些辛勤和努力。比如說,輔導員在進行組織開展相關思政教育工作中,不要僅僅局限于辦公室或者固定的會議場所,完全可以走入學生的課堂之中。在課堂之中可以更有利于輔導員開展工作,在這個過程中,輔導員可以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從而加深對于學生在專業(y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進而輔導員在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時,可以有機地將思政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管理出現的問題進行結合并給予有針對性地指導。這一過程中,輔導員不僅可以將思政教育工作與學生的日常管理相結合起來,同時還與學生之間建立了非常良好的關系,這就非常有助于輔導員能夠深入了解學生日常管理中存在更多的問題以及學生在思政教育中學到的內容能否很好地應用到自己的日常管理之中,輔導員可以及時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制定思政教育內容,可以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從而可以從整體上建立起思政教育與學生日常管理之間的緊密聯系[4]。
輔導員在堅持思政教育與學生日常管理融合的過程中,還應該堅持以相應的制度為依據和指導,這對于輔導員的工作開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相應的制度來提高輔導員的思政教育水平從而開展更加高效的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因而,在制定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制度時,應該融入思政教育。想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求高校輔導員要深入與學生進行交流,從而可以獲得學生之間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差異性,進而可以根據管理差異性為學生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現實依據;其次,在相應的制度下,必須定期開展相關思政教育工作,要從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入手,加大對于學生的思政教育力度,從而確保向管理制度下可以逐漸將學生的思政教育融入其中進而發(fā)揮出思政教育的真正作用[5]。
如果想要使得思政教育能夠更好地融入學生的日常管理之中,那么輔導員的個人綜合素質就必須得到提高,這樣才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地安排學生的思政教育內容。對于輔導員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一方面要定期開展輔導員的相關思政學習內容,這也是保證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內容可以不斷地積累和強化,從而保證在學生的教育工作中可以更加得心應手,從而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充分發(fā)揮出輔導員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高校也應該為輔導員搭建工作交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中,輔導員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探討如何才能更好地開展輔導員工作,對于提升輔導員的綜合素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值得注意的是,高校輔導員必須從工作實際入手,不斷進行思政教育與日常管理工作融合的全新路徑探索,通過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加大高校人才培養(yǎng)力度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