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颋,吳 萍(通訊作者)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yī)院兒科 江蘇 蘇州 215002)
EB 病毒,也可稱為人類皰疹病毒4型,屬雙鏈DNA病毒,基因組為172000 bp,人群對EBV 普遍易感,兒童以及青少年期是大部分人首次感染發(fā)生的時期,此病毒可以終身攜帶[1]。唾液傳播是主要的傳播方式,同時也會以輸血等途徑傳播,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EB 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率>95%[2]。EB 病毒感染后可影響多系統(tǒng),典型表現(xiàn)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常見癥狀為不規(guī)則發(fā)熱、滲出性扁桃體炎或咽峽炎、頸部淋巴結(jié)腫大,肝、脾腫大,外周血中異型淋巴細胞明顯增高,大多為自限性,預(yù)后良好[3]。同時EB 病毒也會導(dǎo)致其他多臟器功能損傷及一些復(fù)雜的臨床表現(xiàn)或者隱性感染。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EB 病毒感染在遺傳缺陷或免疫抑制的個體中,或者在反復(fù)激活感染的情況下均可導(dǎo)致預(yù)后不良,如慢性EB 病毒感染、EB 病毒噬血綜合征等疾病。另外研究還證實,EB 病毒還常與某些惡性腫瘤的發(fā)生有關(guān),如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等[4]。本研究主要通過EB 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通過檢測其淋巴細胞亞群及感染指標變化分析,為臨床診斷以及治療提供科學依據(jù),報道如下。
選擇2019 年3 月—2020 年9 月本院治療的EB 病毒感染的兒童60 例作為EB 病毒感染組。診斷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 版中關(guān)于EB 病毒感染診斷標準[5]。其中男32 例,女28 例,年齡2 ~8 歲,平均年齡(4.15±1.26)歲;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兒童60 名為健康組,其中男36 名,女24 名,年齡4 ~12 歲。兩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對象行清晨空腹采靜脈血4 mL,采用流式細胞儀(BD FACS Calibur cytometer)對外周血T 淋巴細胞的CD4+、CD8+、CD4+/CD8+進行比較。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對兩組的C 反應(yīng)蛋白(CRP)、血清轉(zhuǎn)鐵蛋白(Tf)、血清D 二聚體(DD)水平進行檢測。
(1)兩組免疫指標比較。分別對EB 病毒感染組患兒以及健康組兒童的CD4+、CD8+、CD4+/CD8+進行比較。(2)兩組感染指標比較。分別對EB 病毒感染組患兒以及健康組兒童的CRP、Tf、DD 水平進行比較。
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EB 病毒感染組患兒的CD4+下降,CD8+顯著上升,CD4+/CD8+顯著低于健康組兒童,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兒童的免疫指標比較( ± s)
表1 兩組兒童的免疫指標比較( ± s)
組別 例數(shù) CD4+ CD8+ CD4+/CD8+EB 病毒感染組 60 26.03±1.09 42.88±4.15 0.58±0.26健康組 60 38.11±4.28 27.02±1.23 1.52±0.11 t 6.795 9.466 9.320 P<0.01 <0.01 <0.01
EB 病毒感染組患兒的CRP、Tf、DD 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兒童,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兒童的感染指標比較( ± s)
表2 兩組兒童的感染指標比較( ± s)
組別 例數(shù) CRP/(mg?L-1) Tf/(ng?mL-1) DD/(μg?L-1)EB 病毒感染組 60 27.08±5.22 253.65±5.37 683.27±7.24健康組 60 4.05±1.32 65.33±4.09 121.26±6.95 t 4.16 2.67 3.36 P<0.01 <0.01 0.002
EB 病毒感染機體后,首先會在人體上呼吸道上皮細胞進行增殖,細胞被破壞后病毒釋放進入血液,繼而會出現(xiàn)嚴重的細胞免疫紊亂。研究發(fā)現(xiàn),B 細胞上存在受體,所以EB 病毒首先對兒童的B 淋巴細胞進行侵犯,細胞活化后增殖,感染T 細胞,促進患者的T 淋巴細胞產(chǎn)生強烈的免疫反應(yīng),B 細胞和效應(yīng)T 細胞在輔助性T 細胞(Th)釋放的各種細胞因子的輔助下進行活化,從而抑制B 細胞的異常增殖[6]。
在免疫細胞的發(fā)生過程中,CD4 細胞是Th 和效應(yīng)T細胞的表面標志物,對于B 淋巴細胞以及T 細胞的增殖分化具有顯著意義[7]。CD8 細胞是細胞毒T 細胞以及抑制性T 細胞(Ts)的表面標志物,在EB 病毒感染的階段,對于患者的外周血的B 細胞的清除具有顯著的意義。國內(nèi)外多項研究已經(jīng)證實,CD4 以及CD8 細胞比例的失衡,日益受到重視,是多種疾病重要的病理生理性基礎(chǔ)[8]。而在本文中,通過對感染EB 病毒感染患兒和健康患兒的免疫細胞進行比較,受到EB 病毒感染的患兒的CD4+細胞的表達率顯著低于健康組兒童。CD8+細胞的表達率顯著高于健康組兒童,CD4+/CD8+顯著低于健康組兒童,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認為,監(jiān)測EBV感染患兒CD4+/CD8+比值變化有助于判斷病毒感染后治療狀況,患兒的T 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監(jiān)測,對于兒童病情的判斷可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同時發(fā)現(xiàn)監(jiān)測炎癥感染指標對EBV 感染同樣具有提示作用。在感染指標中,CRP 是臨床較為重要的炎性指標,與炎癥變化正相關(guān)[9],在疾病的早期,對于病毒感染造成的炎性反應(yīng)均具有顯著的意義,在EB 病毒感染療效評價中起重要作用[7]。EBV 感染患兒CRP 均值高于參考值。Tf 也屬于急性時相蛋白,在急性炎癥、感染、惡性腫瘤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也被研究發(fā)現(xiàn)是免疫活化的重要指標[10]。此次發(fā)現(xiàn),EB 病毒感染患兒的Tf 值也明顯增高。已經(jīng)有研究發(fā)現(xiàn)感染EB 病毒患兒的血液處于高凝的狀態(tài),通過對EB 感染患兒的DD 水平的分析顯示,血液的凝血指標DD 值明顯上升。
綜上所述,同時檢測T 淋巴細胞亞群CD4+、CD8+、CD4+/CD8+及感染指標CRP、Tf、DD 對分析EB 病毒感染后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和判斷預(yù)后,是一個重要指標,并且為臨床早期診斷和合理治療提供了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