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賀 鄧章應
同形字是指書寫者受造字、字形演變及俗寫等因素影響,某一漢字形體與其他漢字形體相同,這種形體相同而音義有別的文字即是同形字,同形字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同形字指包括所有表示不同的詞的相同字形,狹義的同形字指只包括那些分頭為不同的詞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1)裘錫圭:《文字學概要》(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3 年,第201—202 頁。書寫者在書寫時因主觀及客觀因素影響,或因書寫不規(guī)范造成文字書寫變異,或受其他文字影響發(fā)生類化,或追求簡便而文字簡省或草書,或求異、記音而新造字,往往造成與其他正字或其他正字的俗字形偶合同形的現(xiàn)象,這種途徑產(chǎn)生的俗字形及其他正字的俗字形或因材料的局限性而不為字書所收,或字書收錄但音義存疑、缺乏例證或缺失來源,是形成疑難俗字的重要原因,對同形字進行研究,既有助于解決文獻中的疑難俗字問題,進一步提高文獻整理的質量,也有利于考證、完善字書所收疑難字,有利于補充文字義項。黑水城漢文文獻作為近代出土文獻,文獻中的大量俗字形還未為《漢語大字典》《中華字?!返茸謺珍?,因此對黑水城漢文文獻同形字進行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供養(yǎng)偈·七寶供養(yǎng)》:“唵大將此寶以應施,他怨已害實退除,煩惱怨尚殊勝,覩近真如頭證得?!保ǘ聿氐谖鍍訟6V1:162:40-4)當是字之訛?!豆B(yǎng)陀羅尼·七寶供養(yǎng)》:“大丘此寶亦應獻,他冤害已實□□,煩惱怨賊尚殊勝,新近真如愿得證。”(俄藏第五冊A21.5:298:23-21)對應作“賊”。佛經(jīng)文獻中亦有使用“煩惱怨賊”之例,如《大正新修大正藏》(以下簡稱《大正藏》)引《大般涅盤經(jīng)》第15卷(T12/n0374):“愿諸眾生得無畏床,永離一切煩惱怨賊?!薄洞蠓綇V佛華嚴經(jīng)》第28 卷(T12/n0293):“愿一切眾生成佛法王,摧滅一切煩惱怨賊?!薄惰べ煹卣摗返谌鹁恚═30/n1579):“汝今乃能于墮種種煩惱怨賊廣大怖畏眾生類中?!苯宰鳌盁涝官\”。(1)[日]大正一切經(jīng)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正藏》,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1996 年影印本,分別見第12 冊第455 頁,第10 冊第152 頁,第30 冊第448 頁。故當是“賊”字。形似從貝從我,當是“戎”旁訛作形近的“我”旁所致,《漢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收“”“”等字形,(2)臧克和:《漢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南方日報出版社,2013 年,第1449 頁。與“ ”形近。
2.?
“漆”字右部聲旁“桼”結構繁雜,又《漢字古音手冊》“七”“桼”,中古皆是清聲質韻,聲韻皆同,(2)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年,第73 頁。故“漆”又或作“柒”,如《敦煌俗字典》S.388《正名要錄》:“漆,淶,右字形雖別,音義是同?!?3)黃征:《敦煌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年,第312 頁。佛教難字字典·水部》“漆”收“柒”“”,(4)竹林居士:《佛教難字字典》,常春樹書坊,1988 年,第176 頁。經(jīng)典文字辨證書·水部》:“漆,正;柒,俗?!?5)[清]畢沅:《經(jīng)典文字辨證書》,《續(xù)修四庫全書》第240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2002 年,第507 頁。金石文字辨異·入聲·質韻·漆字》引《唐濟瀆廟北海壇祭器碑》作“柒”“”,(6)[清]邢澍:《金石文字辨異》,《續(xù)修四庫全書》第240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2002 年,第175 頁。故“”當是“漆”字在“柒”“?”字基礎上省略“木”旁的進一步簡化。
又《漢語大字典·水部》:“?,噴,灑。唐玄應《一切經(jīng)音義》卷四引《通俗文》:‘迮而吐之曰?’《玉篇·水部》:‘?,水出也?!都崱べ|韻》:‘托,灑也?!?7)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九卷本),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 年,第1659 頁。
《吉祥金剛手燒壇儀》:“智火神一面二臂三目,右手持數(shù)珠,左手持火瓶、騬羊來到面前作供養(yǎng),念拶吽缽和與記句火神,如一不二,然后取火燒之,念:拶啰拶啰吽。方可?!保ǘ聿氐谖鍍訟21.3:295:23-14)
又《漢語大字典·羊部》:“古羊,同辜。《龍龕手鑒·羊部》:‘古羊,罪也。正作辜。’宋李石《續(xù)博物志》卷一:‘十一月得甲則曰畢辜?!侮愊濉赌媳苯甲h》:‘沉貍疈辜’?!?2)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九卷本),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 年,第3335 頁。
故“古羊”當是“ 古”字位移俗字,與表示“罪也”義的“辜”字的異體字形同形。
4.摖
(2)《本尊禪定》:“若疲倦時,欲念咒者,頓成本佛我慢,手印等同前,然于心頭上‘吽’字出光,召請前來,勇猛母等來至面前,空中曼辢圍繞而座(坐)?!保ǘ聿氐谖鍍訟9.4:209:18-7)
又《漢語大字典·扌部》:“摖,①挑取?!稄V韻·霽韻》:‘捺,挑取也?!诩馈K螝W陽修《初至夷陵答蘇子美見寄》:‘俚歌成調笑,摖鬼聚喧囂?!弁?。《集韻·黯韻》:‘摖,推也?!?5)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九卷本),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 年,第2062 頁?!吨赜喼币羝罚骸埃羝?,挑取?!?6)[明]章黼撰,[明]吳道長重訂:《重訂直音篇》,《續(xù)修四庫全書·經(jīng)部·小學類》第231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第54 頁。
《即兀汝戶籍》:“長子者赤屈,年四十五,婦女金祖廿三。事產(chǎn):房五間,地土五頃,四
七十培,見種二百六十培,麥子廿二石。堿硬(1)孫繼民:《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整理與研究》錄作“殘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年,第8 頁。不堪廿一石子地。孳畜:馬三匹,牛一十只,羊七十口。”(中藏第一冊M1·0001[F125:W73]:39)
6. 亻付
《無量壽如來念誦觀行儀軌一卷》:“先結佛部三昧耶印。以二手虛心合掌。開二頭指微屈。各中指上節(jié)。又開二大指。各捻二頭指下第一文。結印成已。”(俄藏第六冊B2.2:3:27-6)
又《影戲俗字研究》:“你是駙馬朝郎,好好守著金鎖郡?!薄?4)溫振興:《影戲俗字研究》,三晉出版社,2012 年,第82 頁。駙”作“”,當是“駙”字俗字形。
7.偑
《無量壽如來念誦觀行儀軌一卷》:“各有如來入定結跏趺坐。面向觀自在菩薩。項圓光。身如金色光明晃耀?!保ǘ聿氐诹鶅訠2.2:8:27-15)
又“偑”,《中華字海·人部》:“偑,音風。地名,見《廣韻》?!?2)冷玉龍:《中華字?!罚袊颜x出版公司,1994 年,第83 頁。《漢語大字典·人部》引《廣韻》:“方戎切,平東非。”(3)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九卷本),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 年,第231 頁。并釋地名與姓兩義,如《四庫全書》引宋羅泌《路史·禪通記·太昊》卷一○:“(伏羲)后有風氏、偑氏并纂文?!?4)[宋]羅泌:《路史·禪通記·太昊》卷一○,《欽定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83 冊,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9 年,第79 頁。383/79a)
故“偑”即是“佩”字俗字形,與表示地名的“偑”字同形字。
8.屓
又《漢語大字典·尸部》:“屓,同‘?’,作力貌?!队衿へ惒俊罚骸F,贔屓,作力也?!矗骸墩f文》作‘?’?!薄?,(一) ,睡時的鼾聲?!墩f文·尸部》:‘?,臥息也?!斡癫米ⅲ骸?之本義為臥息,《鼻部》所謂鼾也?!髁γ病G宥斡癫米ⅲ骸?之本義為臥息……用力者必鼓其息,故引伸之為作力之見。’(二) ,奰眉:壯大貌。也作‘奰屃’?!都崱ぶ另崱罚骸?,奰?,壯大皃?!?5)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九卷本),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 年,第1042 頁、1046 頁。
故“屓”當是“眉”字之訛,與表示“臥息”“作力貌”義的“屓”同形。
9.知貝
《五方禮一本》:“起(稽)首禮無上尊。三壇等是六度齊修無漏果因,共成佛道。歸依諸如來,五十身佛,愿共諸中(眾)生,同入金剛界。歸依最上乘,喻早密教,愿共諸眾生,同入金剛界?!保ǘ聿氐谖鍍訟8.3:197:23-15)
故“知貝”“?”皆當是“智”字,與表示“質當也”“賑也”之義的“?”字同形。
10.逈
《究竟一乘圓通心要》:“當知大悟萬唯心,實乃萬法,言不可說,心不可思,□有生死,三界輪,彼此憎愛,人我怨親而可□?!保ǘ聿氐谖鍍訟6V4:179:40-39)
又《漢語大字典·辵部》:“逈,同迥。唐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卷一:‘迥,古文作冋。象國邑,從門……今俗從向者?!稘h書·司馬相如傳》:‘爾陿游原,逈闊泳末?!亷煿抛ⅲ骸洠h也。’”(5)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九卷本),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 年,第4084 頁?!蹲⑷A嚴法界觀門卷上》:“此語亦不受,受即是念。迥絕無寄,般若現(xiàn)前。非言所及,言語道斷。”(俄藏第六冊TK241:276:28-27)“迥”作“”,《拙火能照無明》:“作密行時不著慚,與此和同居靜處,無怖意中修密行,不擇一切之親疏,若依迥異殊勝者,依時功過無增減?!保ǘ聿氐谖鍍訟18:254:8-5)“迥”作“”。又如《佛教難字字典·辵部》“迥”收“”“”“”,“遠也”之義。(1)竹林居士:《佛教難字字典》,常春樹書坊,1988 年,第329 頁。
11.萻
“口”旁、“日”旁相混已成通例,又如《親集耳傳觀音供養(yǎng)贊嘆·坐定請圣眾偈》:“烈焰光中熾盛身,消除煩惱斷貪嗔。普為有情顯真智,馬項圣者我贊禮?!保ǘ聿氐诹鶅鸳?11:121:)“智”作“”,《親集耳傳觀音供養(yǎng)贊嘆·坐定請圣眾偈》善相忿怒諸護神,誓愿保護修習人。能助行人勝成就,諸善神眾我贊禮。(俄藏第六冊Ф311:121:33-24)“?!弊鳌啊?,《高王觀世音經(jīng)》:“昔高歡國王在相州,為郡有一孫敬德,為主寶藏宮犯法,囚禁在獄中,知虛就死,持《觀世音普門品經(jīng)》,日夜不輟?!保ǘ聿氐谌齼訲K118:39:3-1)“就”作“”,又如《敦煌俗字典》引S.4642《發(fā)愿文范本等》:“可謂甘涼蘭桂,香噴流沙。(2)黃征:《敦煌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年,第243 頁。”“涼”作“”。
又《漢語大字典·艸部》:“萻, ,《集韻》烏含切,平覃影。野草?!都崱ゑ崱罚骸s,野草?!?3)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九卷本),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 年,第3469 頁。《中華字?!てH部》:“萻, ,音安。野草,見《集韻》。”(4)冷玉龍:《中華字?!罚袊颜x出版公司,1994 年,第277 頁。
12.
《究竟一乘圓通心要雜抄》:“見聞覺性,乃至成空,亦不見有靈心蹤跡。行者如是觀身無人,觀心無,若如是時,我何所在?苦樂何人,死生何?”(俄藏第五冊A6V4:165:40-11)
又《漢語大字典·心部》:“ ,同‘忽’。《字匯補·心部》:‘物,與忽同。見《說文長箋》?!?2)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九卷本),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 年,第2438 頁?!蹲趾!ば牟俊罚骸?,同‘忽’。見《說文長箋》。”(3)冷玉龍:《中華字?!罚袊颜x出版公司,1994 年,第589 頁。
故“ ”當是“物”字訛字,又與“忽”字異體“ ”字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