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濤
主任醫(yī)師,醫(yī)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衛(wèi)生部(原)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F(xiàn)任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副院長、外科教研室主任、普通外科主任、首都醫(yī)科大學普通外科學系主任。擅長胃腸及肝膽外科手術,包括肝臟移植、肝膽微創(chuàng)手術、代謝(減重)手術等。
門診時間:周四下午
張鵬
醫(yī)學博士,副主任醫(yī)師,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普外分中心普外六科(減重及代謝外科)副主任。擅長糖尿病、肥胖癥以及胃食管反流病的微創(chuàng)外科治療;青少年及成年人的體重管理。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
劉洋
醫(yī)學博士、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普外分中心副主任醫(yī)師。有豐富的減重與代謝外科圍手術期管理經(jīng)驗,能熟練完成腹腔鏡胃袖狀切除術、腹腔鏡Roux-en-Y胃旁路術、腹腔鏡單吻合口胃旁路術,尤其擅長隱藏切口的美容減重代謝手術。
門診時間:周五上午
很多人不將肥胖當成疾病,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近20年來,全球范圍內肥胖和高血壓的患病率均呈顯著上升趨勢,二者常合并存在。當發(fā)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時,肥胖既可增加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的難度,也可促進多重心血管代謝危險因素的聚集,加重心腦血管損害,增加猝死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另外,肥胖作為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它還是誘發(fā)癌癥的重要危險因素。那么,肥胖人群該如何科學減重又降血壓呢?
來自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普外科的張忠濤主任、張鵬副主任、劉洋副主任醫(yī)師為我們帶來了掌握體重密碼的方法,科學控制體重、管理血壓。
肥胖其實就是脂肪在身體上的過度堆積。人體內主要有三種儲存脂肪的形式:皮下脂肪、深部脂肪和內臟脂肪。
脂肪首選堆積的部位是皮下,形成皮下脂肪,主要在下肢堆積;脂肪繼續(xù)堆積,就會成為深部脂肪,主要在上半身堆積,比如腹腔內;緊接著如果脂肪量繼續(xù)增加,脂肪便會繼續(xù)向內深入,逐漸堆積到內臟,成為內臟脂肪,比如堆積到肝臟就會形成脂肪肝。
那么,脂肪堆積在身體的哪個部位最可怕呢?答案當然是內臟。
東方人與西方人不同,西方人的皮下脂肪空間很大,東方人的皮下脂肪空間卻很小,所以同樣肥胖的西方人與東方人,東方人體內的脂肪更容易向腹腔內堆積。因此,中國人的肥胖類型主要是腹型肥胖,即脂肪主要堆積在腰腹部,形成“以肚子大為中心、四肢逐漸修長”的向心性肥胖特征。這種腹型肥胖是最危險的肥胖類型,可能帶來多種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甚至腫瘤!
當大量的脂肪圍繞在肝細胞里面時會引起脂肪肝,對肝臟細胞帶來嚴重的損害,甚至會引起肝細胞的變性或者壞死,減弱肝細胞的正常免疫系統(tǒng),從而誘發(fā)慢性肝炎或者肝臟纖維化。若是沒有得到有效治療的話,會轉化成肝硬化或者肝癌。引起脂肪肝的主要因素是錯誤的飲食結構或者不合理的減肥方式,這些因素會讓身體上的脂肪或者蛋白直接轉化成脂肪轉移到肝臟內。若是身體缺乏能夠促進脂肪代謝的酶類,也會讓大量的脂肪在肝臟中滯留。
大部分肥胖患者伴隨著慢性腎臟疾病。腎臟具有排泄功能,能通過尿液的方式把體內的代謝產(chǎn)物以及毒素排出體外。但是當大量的脂肪在腎臟堆積時,勢必會減慢循環(huán)速度。這種情況下,脂肪細胞會分泌出大量細胞因子,減慢腎小球內血管的舒張以及縮小,增加腎小球內壓,讓腎小球變得肥大,甚至引起腎組織纖維化,損傷腎功能。
大量的脂肪在心臟堆積時極有可能引起心肌脂肪浸潤,脂肪組織會在心外膜下堆積,并且慢慢地浸潤到心肌纖維,從而引起心肌纖維的萎縮,嚴重的話會出現(xiàn)心源性的猝死。
血脂就是血液里面的脂肪類物質,而肥胖人群的血脂含量往往顯著超標。血脂含量超標的血液一般會過于黏稠,因此更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便會逐漸形成小斑塊。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斑塊會增多增大,掉落或堵塞血管,從而誘發(fā)腦梗或者心梗,危及人們寶貴的生命。
肥胖是很多慢性疾病的“引路者”,比如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脂肪肝、多囊卵巢綜合征、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胃食管反流、幽門螺桿菌感染、下肢靜脈血栓等。
高血壓在肥胖患者中很常見,血壓和肥胖之間還有一個“234理論”:超重患者高血壓患病率增加2倍,如果達到肥胖高血壓患病率增加3倍,腹部肥胖型身材高血壓患病率增加4倍。
目前有
很多研究都提示肥胖引起的高血壓和胰島素抵抗相關,高糖高脂食物攝取之后,會刺激身體分泌大量胰島素,進而刺激血管收縮,血流運行阻力增大,血壓升高。另外,繼發(fā)性高胰島素血癥可引起交感活性亢進,使機體產(chǎn)熱增加,這是人體對肥胖的負反饋調節(jié),但這種調節(jié)以血壓升高和血脂代謝障礙為代價。
另一方面,還有水鈉潴留的問題。肥胖患者體重基數(shù)大,導致相同血管容積下血容量要增加,那么單位面積的血管壓力便會增大,血壓便會升高。另外,肥胖人群的腎臟排鈉能力一般也會有所下降,體內總可交換鈉增多,血糖升高,導致循環(huán)血容量和細胞外容量增加,心輸出量相對較高,心臟舒張期腔徑增大,也會造成血壓升高。這些因素所導致的長期高血壓還會導致動脈硬化,增加血管阻力,也會讓血壓進一步升高,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huán)。
除此之外,臨床試驗還發(fā)現(xiàn)肥胖人群的血管收縮反應性會有明顯的增強。研究表明,肥胖人群血管平滑肌細胞的鈉泵和鈣泵活性降低,鈉-氫離子交換增多,以及血管壁增厚與壁/腔比值增大,這些均導致血管活性物質作用下的阻力血管收縮反應增強,周圍血管阻力升高,引發(fā)高血壓。
老年人肥胖且伴有高血壓會更加危險。高血壓發(fā)病十幾年后,如果合并動脈硬化、動脈狹窄,在一些急性誘因下,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惡性的心腦血管事件,比如腦卒中、心肌梗死等。
對于肥胖人群,通過減肥將體重調整到正常值,高血壓也有可能逆轉,因肥胖引起的相關疾病也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您有沒有這樣的困惑,經(jīng)常運動、食量控制體重依然只多不少?短期不進食只喝水,有減重但很快反彈?專家告訴我們,這是體內的“體重調定點”在發(fā)揮作用。
體重調定點就是身體的一個控制系統(tǒng),每個人的體內都有,它控制著機體的能量平衡。個人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體重的變化都由這一控制系統(tǒng)調配,科學家將這個調節(jié)系稱為“體重調定點”?!罢{定點”設定后,當機體攝入量增加時,“調定點”可以使機體代謝率增高、消耗增加;當體重下降時,“調定點”又可以使機體代謝率降低、消耗減少,從而使體重一直維持在一定范圍內保持穩(wěn)定。這就好像空調設置恒溫一樣。
我們人體內還有很多類似的調節(jié)系統(tǒng),“體溫調定點”便是典型,人體的正常體溫調定點為36~37攝氏度,當體溫下降至低于調定范圍時,身體會自發(fā)顫抖,通過抖動將四肢的血液運送至軀干以保證重要臟器的供血和溫度; 而當體溫上升至超過37.5攝氏度時,我們的身體則會大量出汗,通過皮膚上的汗腺進行快速散熱,以達到降溫目的。
為什么體重會有“體重調定點”呢?簡單地說,人體就好似一個十分精密的大型儀器,但這個大型儀器的各項參數(shù)并非是固定值,而是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正常波動,形成一種動態(tài)平衡。只有在動態(tài)平衡的內環(huán)境下,人體的各種器官和系統(tǒng)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體重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體重不斷地變動,機體就無法處于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就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肥胖患者體重調定點往往處于較高水平,通過傳統(tǒng)的減肥方法是很難將體重調定點下移,例如節(jié)食,肥胖患者通過節(jié)食減重可在短期內獲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恢復正常飲食后,由于體重調定點并沒有下移,因此體重很快會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為了幫助肥胖患者減重降脂,北京友誼醫(yī)院普外中心減重與代謝外科的張鵬副主任向我們分享了三個調節(jié)體重調定點的方法。
俗話說吃飯吃到七分飽,但如果需要減肥,專家建議吃到六分飽即可,這樣可造成部分能量虧空,長此以往會有緩慢的減重效果,這也叫“黃金分割減肥法”。
張主任還帶來了健康食譜,根據(jù)下圖中的健康食譜攝入三餐可將熱量控制在1400大卡,既營養(yǎng)健康也容易產(chǎn)生飽腹感,飯后仍覺得沒吃飽還可以吃2個核桃和200毫升低脂牛奶作為加餐。
有部分肥胖患者會將米飯放涼再吃,認為這樣有助于減肥。對此,專家認為這樣的看法缺乏科學依據(jù)。理論上,米飯經(jīng)過加熱再冷卻以后,它的抗性淀粉成分比例會增加,人體吸收率會降低,但僅僅將米飯放涼的過程并不能顯著降低米飯的總熱量。因此,專家建議不管吃熱米飯,還是涼米飯,控制總量是最重要的。
運動是肥胖患者減重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運動主要有兩大好處,一是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二是運動本身能帶來熱卡消耗。
對于中老年朋友們來說,保護身體更為重要,因此運動需要量力而行,可以選擇快走,快走15分鐘比慢走半小時減肥效果更好;也可以用小啞鈴練練肌肉、采取不同的姿勢拖地等,將全身的肌肉帶動起來的方式都是很好的運動方式。此外,原地快速踏步和原地奔跑也能幫助減肥,但踏步時應注意關節(jié)和肌肉的保護。
肥胖到一定程度,由于調定點的增加,減重將會變得十分艱難,并且還很容易出現(xiàn)代謝性并發(fā)癥,這時候可能需要手術來幫助解決。
手術總體來說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袖狀胃切除,將胃一部分切除,通過限制食物的攝入來達到減重的目的;另一類是胃轉流術,將胃切開一小部分與下面的腸子接在一起,食物入胃后更直接進入到小腸,攝入量減少,吸收量也減少。原來的胃還留著,將來還可以恢復。
以上的兩種手術都可以用腹腔鏡來微創(chuàng)操作,更先進的還有機器人手術,更精準、清晰、靈活。
還有可吞咽式的胃內球囊,類似一個帶細管的大藥丸吞到胃腔內,再通過這個細管往球囊中打水450毫升,抽出細管,球囊在胃中占位,減少進食。球囊在體內4~6個月就自行崩解排出體內,比較適合微胖、并發(fā)癥較少的人群。
當然術后也要遵循醫(yī)生的指導來正確飲食、合理運動,不好好管理也有可能會復胖。
(編輯? ? 車? ?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