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勝輝 李建華 任 佳 劉小雙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yī)院腫瘤科 067000
對于低位直腸惡性腫瘤、結直腸外傷性破裂和急性期結腸梗阻等常需行臨時性結腸造瘺術,對于直腸癌 Mile’s手術行永久性乙狀結腸造瘺術,在我國約有20%結腸損傷及急性結腸梗阻患者需要 3~6個月時間用這種形式解決排便問題,約有半數(shù)直腸癌患者需要永久性造瘺排便。結腸造瘺術后造瘺口旁疝較為常見[1],但造瘺口內(nèi)疝嵌頓后小腸和乙狀結腸造瘺口腸管壞死較少見,我科于2020年5月27日收治1名直腸癌晚期伴腸梗阻患者,入院后行腹腔鏡乙狀結腸雙腔造瘺術,術后患者恢復好,從乙狀結腸造瘺口排便通暢,順利出院?;颊咝g后5個多月因造瘺口腸管脫出伴有腸梗阻再次于我科住院治療?,F(xiàn)報道如下。
患者男性,63歲,主因“乙狀結腸雙腔造瘺術后5個月余,腸管經(jīng)造瘺口脫出不能還納2h余”于2020年11月7日 22:42入院。病史:患者5個多月前因直腸癌合并腸梗阻于我科住院治療,術中腹腔鏡探查直腸腫瘤侵犯盆腔,形成冰凍骨盆,無法手術切除,遂行腹腔鏡乙狀結腸雙腔造瘺術以解決患者梗阻問題,患者術后恢復好,從乙狀結腸造瘺口排便排氣通暢,順利出院。患者2個多小時前坐立位鼓肚子后突然出現(xiàn)腸管經(jīng)造瘺口脫出,不能還納,伴劇烈腹痛腹脹,停止排氣排便,進行性加重,就診于我院,急診以“造瘺口腸管嵌頓疝”收住院。既往體健。查體:T:36.1℃,P:70次/min,R:19次/min,BP:156/93mmHg(1mmHg=0.133kPa),腹平坦,未見胃腸型及蠕動波,無腹壁靜脈曲張,腹部手術切口愈合可,左側腹壁造痿口處可見脫出腸管,長約10cm,腸管水腫,呈深紫色(見圖1),全腹壓痛,伴肌緊張,無反跳痛,肝脾未觸及,Murphy氏征陰性,腹部叩診呈鼓音,無移動性濁音,肝區(qū)、雙腎區(qū)無叩擊痛,腸鳴音未聞及。輔助檢查:腹部CT:肝內(nèi)多發(fā)轉移瘤,雙側腎上腺轉移瘤,直腸占位,盆腔內(nèi)多發(fā)重大淋巴結,左側腹壁造瘺術后改變,胃腸管內(nèi)見較多內(nèi)容物,考慮左中下腹部小腸梗阻(見圖2)。初步診斷:造瘺口腸管嵌頓疝、腸壞死、小腸梗阻、乙狀結腸雙腔造瘺術后、直腸癌、肝臟轉移瘤、雙側腎上腺轉移瘤。
圖1 造瘺口內(nèi)疝嵌頓腸壞死
圖2 造瘺口內(nèi)疝嵌頓腹部CT圖像
診療經(jīng)過:患者入院后急查血常規(guī)+血型、凝血、肝腎功能、離子,心電圖等檢查,無明確手術禁忌,患者腸管經(jīng)造瘺口疝出嵌頓,合并腸壞死、腸梗阻,診斷明確,需急診行手術治療,于2020年11月8日0:30行急診手術,術中探查見腸壞死(見圖3)。
圖3 術中探查見腸壞死
腹腔內(nèi)黃色滲液總量約100ml,見小腸內(nèi)疝入從造瘺口處脫出的腸管,脫出腸管黏膜多處破裂,顏色變黑紫色,內(nèi)疝小腸和乙狀結腸造瘺口脫出腸管嵌頓壞死,近端降腸管擴張,腸壁充血水腫明顯,造瘺口遠端乙狀結腸可見大量糞塊,給予分離造瘺口處腸管與原腹壁造瘺口周圍組織,解除嵌頓梗阻,可見暗紫色小腸約30cm,腸管之間亦有較多粘連,腸管無蠕動,邊緣動脈無搏動,應用溫生理鹽水紗布濕敷腸管,腸管顏色、搏動均不能恢復。再次探查血運差段腸管無明顯改善,考慮小腸壞死,決定行壞死小腸切除吻合術,造瘺口脫出乙狀結腸切除術,乙狀結腸單腔造瘺術,于壞死小腸兩端正常腸管行吻合術。手術于2020年11月8日 1:30結束,出血約200ml,術中輸紅細胞2個單位,血漿200ml。術后病理(B1546583):送檢小腸及大腸一段,小腸腸管全程出血,有炎細胞浸潤,大腸腸管擴張,部分間質出血。術后予禁食、補液、抗感染、糾正低蛋白血癥等治療,患者術后恢復可,順利出院。
結腸造瘺術是結直腸損傷、急性期腸梗阻、結直腸惡性腫瘤的常見術式。術后造瘺口常見并發(fā)癥包括造瘺口回縮、梗阻、狹窄、感染、脫垂、造瘺口旁疝等[2]。而造瘺口內(nèi)疝嵌頓后小腸和乙狀結腸造瘺口腸管壞死較少見。嵌頓疝作為外科嚴重的急腹癥,病情進展迅速,需及時診治,否則嵌頓腸管將會發(fā)生缺血壞死,腸管破裂,進而引起腹腔感染,膿毒血癥,感染性休克等并發(fā)癥,危及患者生命。
本例患者入院后我科積極完善術前檢查,診斷明確,急診行手術治療,該病例腸管完全疝出并嵌頓,臨床上較少見,術中對嵌頓腸管的血運判斷非常重要?;颊呒皶r得到了治療,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術后恢復好,順利出院。據(jù)報道腹壁嵌頓疝合并腸壞死所致的死亡率高達 20%~30%,而診療的延誤恰恰是導致患者不良預后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因此,嵌頓疝合并腸壞死的及時診治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價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