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東漢桓靈時期的政治

        2021-11-25 15:53:59
        南都學壇 2021年3期
        關(guān)鍵詞:宦官

        鄭 先 興

        (南陽師范學院 漢文化研究院, 河南 南陽 473061)

        東漢桓靈時期的政治非常值得仔細考究。因為,整個東漢王朝的崩解,雖然發(fā)生在漢獻帝時期,其引線卻埋在桓靈時期。所以,一些學者認為,桓靈時期是東漢王朝的“傾頹”時期:“東漢史可分為五個時段:光武是政權(quán)重建時段,明、和是穩(wěn)定發(fā)展時段,安、順是急劇轉(zhuǎn)折時段,桓、靈是衰頹敗壞時段,獻帝是名存實亡時段。這五個時段前后銜接,即從光武之興,明、和之治到桓、靈之衰和獻帝之亡,恰成一個王朝的興亡史?!盵1]遺憾的是,更多的專家談到這里,只是指斥外戚與宦官的弄權(quán)牟私,并對桓、靈個人予以了完全的否定。如呂思勉先生批評說:“然桓帝之荒淫,實遠不如靈帝之甚。”[2]291翦伯贊先生也說:“桓帝時的政治,是外戚、宦官的政治,這種政治唯一的特色,是貪污無恥”[3]460,“桓帝死,靈帝立,勝利的宦官,威權(quán)更大”[3]470。田昌五、安作璋說:“桓帝本昏庸無能”[4]405,“靈帝比桓帝更為昏庸”[4]408。 由此,真實的桓靈時期政治的原始生態(tài)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狀態(tài)呢?是什么樣的原因?qū)е缕洹皟A而不倒”呢?這就需要很好地予以考察。

        一、桓靈的政治舉措及其業(yè)績

        桓靈時期的政治,按照史書的記載和學者的論述,可以說是乏善可陳。但是若仔細品味,還是有一些值得玩味的舉措與業(yè)績的。

        桓帝名叫劉志,生于漢順帝陽嘉初年(132),質(zhì)帝本初元年(146)被確立為皇帝登基,永康元年(167)病逝,在位22年,在世36年。靈帝名叫劉宏,生于桓帝永壽二年(156),于建寧元年(168)登基,卒于中平五年(189),在位22年,在世33年?;傅叟c靈帝雖然是兩代帝王,按其輩分,當是叔侄關(guān)系,而其人生的經(jīng)歷卻基本相同,都是以皇帝的非直系親屬、先皇后裔登基的,在位的時間也相同。所不同的是,登基時的年齡,桓帝15歲,靈帝12歲;存世的年齡,桓帝為36歲,靈帝為33歲。

        據(jù)史載,質(zhì)帝、桓帝與靈帝都是漢章帝劉炟的后代,分別是河間王劉開的孫子、曾孫。

        桓帝與靈帝都是仰仗外戚而繼任大統(tǒng)的,而其日常的國家治理又與內(nèi)臣宦官密切相關(guān)?;傅蹌⒅镜牡腔赏馄萘杭脚c中常侍曹騰密謀而立的,由此并再次否決了太尉李固、大鴻臚杜喬擁立清河王劉蒜的提議。和平元年(150)、延熹二年(159),梁太后、梁皇后,相繼死去,梁冀失去了皇宮的依靠,而此時桓帝劉志年方27歲,正值青春年華,果斷地依靠宦官剪滅了梁氏外戚,其政治權(quán)柄則交到了宦官之手,這可以說是“前門拒虎,后門進狼”。靈帝劉宏所依靠的是外戚竇武而登基的,但是登基之后,因竇武作為士人躋身外戚,有著傳統(tǒng)儒家的道統(tǒng)情懷,與太傅陳蕃一起,欲以改革宦官專權(quán)參與弄私的弊政,施行由士人所主張的清明政治,但是遭到了宦官的強烈反對。竇太后明哲保身,站在了宦官一方,結(jié)果自己的黨羽陳蕃與弟弟竇武卻被誅殺了,由此,靈帝時期的權(quán)柄完全淪落在宦官之手。

        無論是仰仗外戚或者宦官,桓靈最應(yīng)該依靠的、掌握著道統(tǒng)理念的士族官僚,卻接二連三地受到了打擊。延熹九年(166),桓帝站在宦官張成一方,貶斥以李膺、范滂、陳寔等為首的士人,開啟了鎮(zhèn)壓士人的第一次黨錮事件。靈帝繼位之后,為肅清竇武、陳蕃等人的政治影響,再次捕殺、禁錮士人,這就是第二次黨錮事件。黨錮事件不僅僅堵塞了士人的升遷之路,更主要的造成了價值觀的倒置,以及社會的動蕩與紊亂,可以說是釀成黃巾起義的直接原因。

        除了仰仗外戚、宦官打壓士人之外,桓靈政治值得說道的事件,主要在于文化建設(shè)方面??季渴窌?桓帝的文化建設(shè)主要是兩件事情:

        一件事是回家鄉(xiāng)祭祀祖宗?!逗鬂h書·孝桓帝紀》:

        “延熹七年”,“冬十月壬寅,南巡狩。庚申,幸章陵,祠舊宅,遂有事于園廟,賜守令以下各有差。戊辰,幸云夢,臨漢水;還,幸新野,祠湖陽、新野公主、魯哀王、壽張敬侯廟”。注曰:“光武姊湖陽長公主,新野長公主,兄魯哀王,舅壽張敬侯樊重,并光武時立廟?!盵5]313

        延熹七年(164),桓帝劉志終于抽出時間,回到祖居地祭祖。這件事說明,一度混亂的社會得到了暫時的安定,尤其是平定了南蠻的叛亂;完成了安帝曾經(jīng)沒有實現(xiàn)的祭祖遺愿。原來在延光四年(125),安帝曾經(jīng)回祖居地祭祀,走到中途葉縣,即得病去世了。

        另一件事是桓帝祭祀老子?!逗鬂h書·孝桓帝紀》:

        八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縣,祠老子。[5]313

        “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縣,祠《老子》”。[5]316

        “九年”“秋七月”,“庚午,祠黃、老于濯龍宮”。[5]317

        桓帝延熹七年(165)、八年(166),桓帝先后三次祭祀老子,其中兩次先后派遣中常侍左悺、管霸直接到老子故里苦縣祭拜,最后一次則是桓帝自己在濯龍宮舉行祭拜。那么,桓帝為什么祭祀老子呢?古今學者很少論及。有學者指出,桓帝的祭祀,其背景在于老子的故里之爭:是漢代沛之相(今安徽渦陽鄭店鄉(xiāng))?還是漢代陳之苦縣(今河南鹿邑)?“渦陽境內(nèi)老子生地有天靜宮建于漢延熹七年(一說八年),鹿邑境內(nèi)也有老子生地,其太清宮建于漢延熹間,是哪一年,不明。沿渦河,自西向東,百里長的渦河邊,有三座太清宮,其中兩座都說是在老子生地所建,都建于漢延熹間。這表明,老子生地之爭從漢桓帝時起已頗激烈?!逗鬂h書》所記桓帝延熹八年遣左悺之苦縣祠老子,就是這一斗爭的產(chǎn)物。結(jié)果怎樣呢?左悺在到苦縣祠老子的當年就被查處,畏罪自殺。漢桓帝誤遣人至苦縣祠老子,不但未公開消除錯誤,反而又派管霸之苦縣第二次祠老子,又借邊韶之口聲稱桓帝于八月甲子夢見了老子。這本是癡人說夢,后人卻以訛傳訛。唐、宋之諸位皇帝至苦縣祠老子,都是不明真相的人云亦云,是不足為據(jù)的?!盵6]

        在這里,將桓帝祭祀老子的原因歸結(jié)為左悺基于老子故里在苦縣的誤導,顯然是答非所問?;傅壑约漓肜献?無疑是接納了老子清靜無為的思想。一方面,從桓帝個人來說,由于長期居于皇帝之位,可能是厭倦了權(quán)力爭奪,所以,想自己清靜清靜;另一方面,從社會背景來說,其時原始道教逐漸生長,也迫使桓帝有意識地希望自己以帝王的身份贏得教主的威權(quán)。《后漢書·祭祀中》:“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陳國苦縣祠老子。九年,親祠老子于濯龍。文罽為壇,飾淳金扣器,設(shè)華蓋之坐,用郊天樂也?!盵5]3188《后漢書·孝桓帝紀》:“八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縣,祠老子?!盵5]313

        與桓帝相比,靈帝不僅進行了文字等方面的文化建設(shè),而且以文化為抓手,試圖進行選舉制的改革。靈帝12歲即位,在宦官的唆使下,將竇武、陳蕃處死,禁錮了士人,清除了外戚、士人的對立,從而形成了宦官專權(quán)的局面。這樣,客觀上造成了靈帝能夠靜心地學習文化知識,又能將自己的興趣與文化建設(shè)緊密相結(jié)合,從而推進文化建設(shè),并進而實施自己的執(zhí)政理念?!逗鬂h書·劉寬傳》:“劉寬字文饒,弘農(nóng)華陰人也?!盵5]886“靈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侍講華光殿(《洛陽宮殿簿》云:‘華光殿在華林園內(nèi)’)。遷侍中,賜衣一襲。轉(zhuǎn)屯騎校尉,遷宗正,轉(zhuǎn)光祿勛。熹平五年,代許訓為太尉。靈帝頗好學藝,每引見寬,常令講經(jīng)。寬嘗于坐被酒睡伏。帝問:‘太尉醉邪?’寬仰對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責大,憂心如醉?!壑仄溲浴!盵5]887據(jù)此可知,靈帝專門延請自己信任的士人官員來給自己講解經(jīng)典。

        其一,靈帝政治的初衷,盡量沖破原有的士人掌控政權(quán)的局面,營造自己的政治班底?!逗鬂h書·孝靈帝紀》:熹平“四年春三月,詔諸儒正《五經(jīng)》文字,刻石立于太學門外”[5]336。漢靈帝將蔡邕等精通五經(jīng)的學者召集一起,厘定較為公認的版本,然后刻在石面上,以便于全國的學子學習、臨摹?!坝谑呛笕逋韺W,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余兩(輛),填塞街陌?!盵5]1990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化盛事,即“熹平石經(jīng)”。兩年后(熹平六年,177年),靈帝以上古傳說為題材,撰寫了一部文化史,再次引起了全國士人的共鳴。這件事鼓勵了靈帝,由文化建設(shè)滲入到組織建設(shè),進而開設(shè)鴻都門學,撇開尋常的選舉方式,直接遴選、提拔學有特長的士人。《后漢書·蔡邕傳》:

        初,帝好學,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諸生能為文賦者,本頗以經(jīng)學相招,后諸為尺牘及工書鳥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數(shù)十人。侍中祭酒樂松、賈護,多引無行趣執(zhí)之徒,并待制鴻都門下,憙陳方俗閭里小事,帝甚悅之,待以不次之位。[5]1992

        光和元年,遂置鴻都門學,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諸生皆敕州郡三公舉用辟召,或出為刺史、太守,入為尚書、侍中,乃有封侯賜爵者,士君子皆恥與為列焉。[5]1998

        可見,鴻都門學的設(shè)立,是漢靈帝將一個文藝愛好團體逐漸演變成為自己政治骨干的基地。正如學者所指出的:

        其實,鴻都門學不是現(xiàn)代意義的學校,而是一個特殊的文化場所,后又演變成一座皇室圖書藏館。它發(fā)端于靈帝本人的愛好,具體由樂松、賈護等人主持,并非宦官團伙一手創(chuàng)辦。設(shè)置鴻都門學的目的,主要是靈帝為自己招攬政治勢力,而不能說專門培養(yǎng)擁護宦官團伙的知識分子。雖然有些鴻都門生具備書法、辭賦方面的特長,但這不是由鴻都門學培養(yǎng)出來的,而是他們基于個人的興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練習而得來的。鴻都門學也不像太學那樣,有五經(jīng)博士來指導太學生的學業(yè),而壓根就沒有正常的教學活動。至于把辭賦、小說、尺牘、書畫說成鴻都門學的主要課程,則完全不符合歷史實際,純屬個人臆斷。[7]123

        鴻都門生也不是現(xiàn)代意義的學生,而是朝廷選用的官吏。他們本來待制于鴻都門下,在鴻都門學設(shè)置之后,大概經(jīng)過一次簡單的測試,就被授予各種官職,或者到地方任刺史、太守,或者入朝廷為侍中、尚書,由此形成一股新生的政治勢力。尤其是鴻都文學,堪稱鴻都門生的領(lǐng)袖,受到靈帝的大力表彰,在朝廷上起著更大的作用。他們與以往的賢良文學相比較,形式上基本相同,都是一種選舉的科目,實質(zhì)上不相一致,確有各自獨特的內(nèi)涵??偟膩砜?鴻都門生作為“天子門生”,一度活躍在政治舞臺上,反映出靈帝時期的政治動向。[7]123

        鴻都門學中沒有像太學那樣設(shè)置經(jīng)學傳授系統(tǒng),也沒有授課教材,更沒有像太學那樣為博士定俸祿級別。總之鴻都門學中就沒有明確的師生關(guān)系,此間中人本身沒有品級,只是因為才藝得到賞識才被委以官職。所以,它根本就不是一所學校,更不是可以和太學相提并論的機構(gòu),它只是一個才藝之士的聚集地,因皇帝的愛好而產(chǎn)生。[8]298

        在以設(shè)置鴻都門學培植自己政治骨干的同時,針對當時士人官僚以鄉(xiāng)里結(jié)黨的情況,靈帝制定了“三互法”,即官員任職的回避制度?!逗鬂h書·蔡邕傳》:

        初,朝議以州郡相黨,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兩州人士不得對相監(jiān)臨。至是復有三互法,禁忌轉(zhuǎn)密,選用艱難。李賢注:“三互:謂婚姻之家,及兩州人不得交互為官。也”[5]1991

        “三互法”主要是禁止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姻親的家鄉(xiāng)以及兩個州郡對調(diào)的任職,其目的是防止官員之間的相互包庇、呵護。然而在實施中,因制度過于嚴密,反而影響了官員的選用,造成了一定范圍的官員欠缺。

        其二,靈帝政治的初衷,是為了報答宦官的侍奉、輔助之恩,漢靈帝擴大了宦官的權(quán)力?!锻ǖ洹ぢ毠偃份d:“門下省,后漢謂之侍中寺。”其注:“嘉(熹)平六年(177年)改侍中寺?!盵9]案《后漢書·孝靈帝紀》:“(光和元年)侍中寺雌雞化為雄?!盵5]341可見,漢靈帝時確實設(shè)置了侍中寺。又,《后漢書·百官三》注引《獻帝起居注》:“初置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員各六人,出入禁中,近侍帷幄,省尚書事?!盵5]3594案,祝總斌先生由此推測,這里的侍中、給事黃門郎,“極大可能是十幾年以前靈帝設(shè)侍中寺時定下來的,獻帝只是沿用”。漢靈帝設(shè)置了侍中寺,增加了“省尚書事”的權(quán)項,其初衷在于“試圖以侍中平省尚書奏事,旨在避免或減少詔令、措施出錯,保證統(tǒng)治質(zhì)量”[10]?!笆讨兴碌脑O(shè)立也體現(xiàn)了靈帝急需掌握政權(quán)的心態(tài)”,“侍中寺‘省尚書事’這一新的重要職掌為后世門下省的建立及職能指明了方向”[11]。

        史學家對靈帝的宦官重用行為,予以了批評。《后漢書·五行志一》:

        熹平中,省內(nèi)冠狗帶綬,以為笑樂。有一狗突出,走入司徒府門,或見之者,莫不驚怪。京房《易傳》曰:“君不正,臣欲篡,厥妖狗冠出。”后靈帝寵用便嬖子弟,永樂賓客、鴻都群小,傳相汲引,公卿牧守,比肩是也……司徒古之丞相,一統(tǒng)國政。天戒若曰:宰相多非其人,尸祿素餐,莫能據(jù)正持重,阿意曲從;今在位者皆如狗也,故狗走入其門。[5]3272

        《后漢書·五行志二》:

        靈帝光和四年秋,五色大鳥見于新城,眾鳥隨之,時以為鳳皇(凰)。時靈帝不恤政事,常侍、黃門專權(quán),羽孽之時也。眾鳥之性,見非常斑駁,好聚觀之,至于小爵希見梟者,虣見猶聚。[5]3301

        其三,搜刮錢財,極盡人生奢華?!逗鬂h書·五行志一》:

        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靈帝于宮中西園駕四白驢,躬自操轡,驅(qū)馳周旋,以為大樂。于是公卿貴戚轉(zhuǎn)相放(仿)效,至乘輜以為騎從,互相侵奪,賈與馬齊。[5]3272

        又遣御史于西(鄉(xiāng))〔邸〕賣官,關(guān)內(nèi)侯顧五百萬者,賜與金紫;詣闕上書占令長,隨縣好丑,豐約有賈。強者貪如豺虎,弱者略不類物,實狗而冠者也。[5]3272

        靈帝數(shù)游戲于西園中,令后宮采女為客舍主人,身為商賈服。行至舍,采女下酒食,因共飲食以為戲樂。[5]3273

        據(jù)《東觀漢記》記載,漢靈帝還大興土木:

        靈帝光和四年,初置綠驥廄,領(lǐng)受郡國調(diào)馬。

        五年,帝起四百尺觀于阿亭道。

        中平二年,造萬金堂于西園。

        三年,又造南宮玉堂,筑廣成苑。

        靈帝鑄黃鐘二千斛,四懸于嘉德端門內(nèi),二在云臺殿前也。[12]

        靈帝的荒唐行徑,在史學家看來,都是國亡的表征。說起穿胡服,“此服妖也”;說其駕驢,“夫驢乃服重致遠,上下山谷,野人之所用耳,何有帝王君子而驂服之乎!遲鈍之畜,而今貴之。天意若曰:國且大亂,賢愚倒植,凡執(zhí)政者皆如驢也”。

        《后漢書·五行志二》:

        “中平二年”“靈帝曾不克己復禮,虐侈滋甚?!盵5]3297

        由上所述,禁錮、撇開士人,重用宦官,貪奢享樂,構(gòu)成了東漢靈帝政治的主要內(nèi)容。再加上賣官鬻爵,所以,靈帝在歷史上所受到的批評,比桓帝要多、要大。

        綜觀桓靈時期的政治,可以看出,桓、靈作為皇帝,表面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實際上,卻受到很多的約束:一是登基繼位;二是日常的政治活動;三是皇帝自己的興趣愛好,等等?;实圩约汉茈y自主,多是取決于外戚、宦官與士族官員的意見。而作為外戚的梁冀、竇武乃至于何進,表面上可以權(quán)柄獨攬,實際上卻受制于皇帝與宦官,甚至連命都搭上了。宦官侍奉皇帝,雖身份卑微,卻借助于皇帝的權(quán)力,享有皇權(quán)的利益,隨時可以讒害外戚、士人官員。士人官員擁有著治國理政的基本知識和能力,即掌握著道統(tǒng),但其政治理念的實施,卻仰仗皇帝的信任與否?;实坌湃瘟?即可如魚得水,展示政治抱負,否則,即受到禁錮,甚至被殺害。桓帝所殺的李固、杜喬,靈帝所殺的陳蕃、竇武,等等,可以說,桓靈時期的士人官員所受到的迫害,僅次于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事件。由此而言,皇帝的專制集權(quán),其實是很有限的。正如學者所指出的:

        桓靈帝時期家長制政治君權(quán)的絕對權(quán)威失效,皇權(quán)被后妃、外戚、宦官所瓜分,皇帝喪失了對幾股勢力平衡調(diào)節(jié)和控制的能力。統(tǒng)治階層缺乏良好的執(zhí)政理念,沒有統(tǒng)一的價值觀而是為各自的權(quán)力和利益互相傾軋構(gòu)陷,追求驕奢淫逸的生活,力求把權(quán)力無限擴大。 家長制政治中丞相受到打壓排擠,政府行政首腦缺失,政事在外戚宦官專權(quán)中一片黑暗,中央政權(quán)出現(xiàn)很不穩(wěn)定的局勢,宦官集團的專權(quán)也受到人民的反對。[13]127

        桓靈帝時期,自中央到底層社會一片黑暗,朝廷缺乏凝聚力,眾叛親離。一直生活在外戚宦官幾重壓迫下的農(nóng)民階層,也終于忍耐不住被迫在宗教勢力的領(lǐng)導下于公元184年爆發(fā)了黃巾大起義,走上反抗的道路。 東漢政權(quán)在此起彼伏的農(nóng)民起義浪潮中瀕臨顛覆。[13]128

        二、桓靈時期的政治理念及其措施

        桓靈的政治業(yè)績乏善可陳,其政治局面更是混亂不堪,國內(nèi)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各地暴亂此起彼伏,而來自少數(shù)民族的侵擾、掠奪更是難以抵御。盡管如此,桓靈的政治仍然能延續(xù)堅挺,其原因何在?趙國華先生說:“從安帝末到靈帝初,共有50年時間,整個王朝久經(jīng)衰敗,卻能長期延存下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清流的社會作用?!盵14]114“東漢清流作為一個群體,之所以能發(fā)揮積極的社會作用,是因為他們有正確的政治理念。他們承襲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總結(jié)和借鑒文宣治世、光武中興的歷史經(jīng)驗,敢于正視現(xiàn)實社會問題,揭露腐敗丑惡現(xiàn)象,并在思考和制訂對策時,不同程度地顧及民眾的利益?!盵14]115在這里,暫時將清流問題放下,只談?wù)劵胳`時期的政治理念問題。

        披閱史書,桓靈時期的政治理念,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天人合一”的治國理念。眾所周知,“天人合一”的思想是西漢董仲舒提出的?!疤烊撕弦弧本褪菍⒚耖g的原始巫術(shù)信仰注入到儒家思想之中,指出政治就是依據(jù)自然與社會的變化隨時采取相應(yīng)的應(yīng)對措施,其要旨是基于儒家仁治政治上的策略。

        概括起來,董仲舒認為,作為行政首腦,要遵從歷史規(guī)律,推進歷史進步,其政治的要點,一是根據(jù)歷史現(xiàn)象的特性實施相應(yīng)的對策和措施;二是任用賢能,給予相應(yīng)的俸祿和地位,讓其知恩圖報,忠心盡力;三是通過社會地位的貴賤等級差別給予民眾以不同的福利待遇,從而形成以君主為核心的民眾圍繞其周圍的向心圓,簡而言之,就是得民心,或者說是民本思想。可見,董仲舒的歷史觀是赤裸裸的政治史觀,是從春秋政治實踐中所得出的比較完備的執(zhí)政策略或者說行政謀略方案。[15]48

        “天人合一”的內(nèi)容是將自然與人類兩相對照,要么用自然說明人類,要么用人類說明自然,總之是通過比較來實現(xiàn)的。[15]54

        “天人合一”的目的就是借助自然的災異來警告人們應(yīng)該謹慎,遵循歷史規(guī)律,施恩布仁,促進歷史進步。由此,“天人合一”所注重的是歷史創(chuàng)造主體的自覺性和能動性。[15]55

        可見,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深深影響了后代的政治。《漢書》《后漢書》與此后的歷代正史,大多將自然災異現(xiàn)象予以不厭其煩地記述,現(xiàn)在看來固然荒誕,卻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政治理念。就桓、靈而言,《后漢書》中的《孝桓帝紀》《孝靈帝紀》,記載了當時出現(xiàn)的自然異象,尤其是自然災害,同時也記載了當時政府所采取的應(yīng)對措施。粗略統(tǒng)計,桓靈時期,月食21次,水旱15次,冰雹3次,饑荒5次,地震18次,山崩地裂10次,蝗蟲7次,火災19次,疾疫6次,大雩2次,此外各種祥瑞27次。舍去祥瑞不談,單說桓靈執(zhí)政45年左右的時間內(nèi),平均每年發(fā)生兩次以上的災異事件。依據(jù)“天人合一”的執(zhí)政理念,桓靈政府每次都采取了積極的應(yīng)對措施。粗略統(tǒng)計,主要有社會救濟16次,赦免罪犯11次,選官加爵8次,免官換職14次,改年號2次。總計也在50次以上,平均每年有一次以上。其中,值得說道的,一是社會救濟。不僅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政治的民本思想理念,而且挽救了成千上萬的普通百姓,保證了他們的生活、生命安全。二是免官換職。本來,按照“天人合一”的原始意蘊,自然異象的出現(xiàn),是要求皇帝反思省過、調(diào)整政策的,但是皇帝卻將高級官員的免除與改任作為自己贖罪的形式,對于臣屬來說,顯然是不公允的。當然,也可以將免官換職看作是政策調(diào)整的一種形式。三是赦免罪犯。適當?shù)厣饷庾锓?以體現(xiàn)君主的寬宏與生命無價的觀念,作為政治的旨趣,當然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但是由于皇帝不能完全掌控政權(quán),再加上赦免罪犯成為災后的慣例,這就為那些作奸犯科者逃脫法律的懲罰提供了機會。由此,造成了不必要的政治混亂。

        《后漢書·劉陶傳》記載,桓帝時期,太學生劉陶的上書具體說明了“天人合一”的政治理念:

        臣聞人非天地無以為生,天地非人無以為靈,是故帝非人不立,人非帝不寧。夫天之與帝,帝之與人,猶頭之與足,相須而行也。[5]1843

        《后漢書·蔡邕傳》記載,靈帝光和元年七月,因“時妖異數(shù)見,人相驚擾”,靈帝專門特招蔡邕予以解釋,蔡邕上密折,揭示朝政真相:

        臣伏思諸異,皆亡國之怪也。天于大漢,殷勤不已,故屢出祅(妖)變,以當譴責,欲令人君感悟,改危即安。今災眚之發(fā),不于它所,遠則門垣,近在寺署,其為監(jiān)戒,可謂至切。霓墯雞化,皆婦人干政之所致也。前者乳母趙嬈,貴重天下,生則貲藏侔于天府,死則丘墓逾于園陵,兩子受封,兄弟典郡;續(xù)以永樂門史霍玉,依阻城社,又為奸邪。今者道路紛紛,復云有程大人者,察其風聲,將為國患。宜高為堤防,明設(shè)禁令,深惟趙、霍,以為至戒。今圣意勤勤,思明邪正。而聞太尉張顥,為玉所進;光祿勛姓璋,有名貪濁;又長水校尉趙玹、屯騎校尉蓋升,并叨時幸,榮富優(yōu)足。宜念小人在位之咎,退思引身避賢之福。伏見廷尉郭禧,純厚老成;光祿大夫橋玄,聰達方直;故太尉劉寵,忠實守正:并宜為謀主,數(shù)見訪問。夫宰相大臣,君之四體,委任責成,優(yōu)劣已分,不宜聽納小吏,雕琢大臣也。又尚方工技之作,鴻都篇賦之文,可且消息,以示惟憂?!对姟吩疲骸拔诽熘?不敢戲豫?!碧旖湔\不可戲也。宰府孝廉,士之高選。近者以辟召不慎,切責三公,而今并以小文超取選舉,開請托之門,違明王之典,眾心不厭,莫之敢言。臣愿陛下忍而絕之,思惟萬機,以答天望。圣朝既自約厲,左右近臣亦宜從化。人自抑損,以塞咎戒,則天道虧滿,鬼神福謙矣。臣以愚贛,感激忘身,敢觸忌諱,手書具對。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禍。愿寢臣表,無使盡忠之吏,受怨奸仇。[5]1999-2000

        靈帝看了蔡邕的奏折,“覽而嘆息,因起更衣”??梢?靈帝也深深意識到了朝政的危機,可惜他自己已經(jīng)沒有力量來扭轉(zhuǎn)衰亡的時局了。

        二是儒家經(jīng)典的治國理念?;胳`在治國理政中,時常以儒家經(jīng)典的論述作為原則,用之于處理問題。袁宏《后漢紀·孝桓皇帝紀》:

        (元嘉元年)四月己丑,上微服幸河〔南〕(東)〔尹〕梁不疑府。是日天大風,尚書楊秉諫曰:“臣聞瑞由德至,災應(yīng)事興?!秱鳌吩唬骸湼o門,惟人所召?!苏弑╋L迅疾,殆必有異,上天不言,以災異譴告。是以孔子曰:‘迅雷烈風,必有變動?!对姟吩疲骸刺熘?不敢驅(qū)馳?!跽咧磷?出入有常,敬蹕而行,清室而止,自非郊廟,鸞旗不駕。故《詩》稱‘自郊徂宮’?!兑住吩唬骸跫儆袕R,致孝享也?!从兴綇囊庵?日般游諸臣之家,降尊亂卑,等威無別,宿衛(wèi)守空宮,璽紱委女妾,設(shè)有非常之變,任章之謀,上負先帝,下悔靡及。臣奕世受恩,得備納言,又以薄學充在勸講,特蒙光識別,見照日月,恩重命輕,敢陳其愚?!贝髮④娂皆贡?出為扶風太守。[16]568-569

        桓帝元嘉元年(151年)四月的一天,桓帝私訪來到河南尹梁不疑家。正好這天刮大風。尚書楊秉對桓帝的私訪提出質(zhì)疑與批評,其依據(jù)一是上述的“天人合一”的讖緯思想;二是儒家經(jīng)典《傳》《詩》與《易》。梁不疑的兄弟梁冀知道后,對楊秉非常不滿,于是將他貶黜京城之外,派到扶風任太守了。

        又,“十一月辛巳,京師地震。詔百官上封事,靡有所諱”[16]569。 安平崔寔郡舉詣公車,“稱病不對”,退而論世事曰:“《春秋》之義,量力而舉,度德而行。今已不能用三代之法,故宜以霸道而理之。重賞罰,明法術(shù),自非上德,嚴之則治,寬之則亂,其理然也。為國之法,有似理身,平則致養(yǎng),疾則致攻。故德教者,治世之粱肉;刑法者,救亂之藥石也。今以德除殘,是猶粱肉治疾也,欲望療除,其可得乎?自數(shù)世以來,政多恩貸,御安轡馬而忘其銜,四牡橫馳,皇路險傾,必將鉗勒鞭撻,以救奔敗,豈暇鳴鑾,從容平路哉!”[16]571

        案:崔寔的意思,桓帝時代因為長期以來的德治寬刑,導致社會動蕩;京城的地震實際上是警告朝廷應(yīng)該嚴法重刑;《春秋》也提醒朝廷,應(yīng)該根據(jù)實際情況,采用相對的政策,現(xiàn)在不是遠古的施恩普惠時代,而是要采用強制的霸道政策。

        值得關(guān)注的是,不僅士族官員講究儒家經(jīng)典,而且宦官也是以儒家經(jīng)典為依據(jù)的?!逗鬂h紀·孝桓皇帝紀》記載,延熹九年(166)秋天,士族官員與宦官的矛盾越加激烈,宦官侯覽指示張成的弟子牢順上書狀告李膺等結(jié)黨專權(quán),說:“司隸李膺,御史中丞陳〔翔〕(蕃)、汝南范滂、潁川杜密、南陽岑晊等相與結(jié)為黨,誹謗朝廷,迫脅公卿,自相薦舉。三桓專魯,六卿分晉,政在大夫,《春秋》所譏?!盵16]621而且,桓帝采納了牢順等人的提議:“九月,詔收膺等三百余人,其逋逃不獲者,懸千金以購之,使者相望于道,其所連及死者不可勝數(shù),而黨人之譏始于此矣?!盵16]621

        三是歷史經(jīng)驗的治國理念。以吸取歷史成功的經(jīng)驗與借鑒失敗的教訓,指導現(xiàn)時代的政務(wù)治理。靈帝熹平元年(172)六月,竇太后病逝,宦官曹節(jié)、王甫提出用貴人喪禮予以安葬。河南尹李咸懷揣毒藥丸,冒死以歷史經(jīng)驗建議靈帝以太后喪禮予以安葬。《后漢紀·孝靈皇帝紀》:

        臣聞:禹湯聞惡,是用無過;桀紂聞善,以亡其國。中常侍曹節(jié)、張讓、王甫等因?qū)櫝藙?賊害忠良,讒譖故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虛遭無形之亹,被以滔天之罪。陛下不復省覽,猥發(fā)雷霆之怒,海內(nèi)賢愚,莫不痛心。武以歿矣,無可奈何,皇太后親與孝桓皇帝共奉宗廟,母養(yǎng)蒸庶,系于天心,仁風豐濡,四海所宗。禮,為人后者為人之子。陛下仰繼元帝,豈得不以太后為母?存既未蒙顧復之報,沒又不聞?wù)彴抵?。太后未?武先坐誅,存亡各異,事不相逮。而恚武不已,欲貶太后,非崇有虞之孝,昭蒸蒸之仁,八方聞之,莫不泣血。昔秦始皇〔母〕后不謹,諂幸郎吏,始皇暴怒,幽閉母后。感茅焦之言,立駕迎母,置酒作樂,供養(yǎng)如初。夫以秦后之惡,始皇之悖,尚納茅焦之語,不失母子之恩;豈先太后不以罪沒,陛下之過有重始皇?臣謹冒昧陳誠,左手赍章,右手執(zhí)藥,詣闕自聞。唯陛下揆茅焦之諫,弘始皇之寤,復母子之恩,崇皇太后園陵之禮。上釋皇乾震動之怒,下解黎庶酸楚之情也。如遂不省,臣當飲鴆自裁,下覲先帝,具陳得失,終不為刀鋸所裁。[16]662-663

        在這篇奏折中,李咸先講了夏禹商湯善于聽取不同意見,所以國家治理沒有出現(xiàn)錯誤;而夏桀殷紂只喜歡聽取阿諛奉承的話語,終于導致國家的滅亡;進而,講了竇武是被蒙冤而死的,竇太后曾經(jīng)與桓帝共治國家,天下太平,竇太后還培育了靈帝本人,但是不僅沒有享受應(yīng)有的待遇,還遭遇了兄弟被殺的厄運。歷史上,秦始皇那么殘暴,即使生母如何荒唐,尚能善待母親,安享母子之天倫。由此,建議靈帝接受歷史經(jīng)驗,對竇太后以皇太后喪禮予以安葬;否則,我將毒死在您的面前。漢靈帝聽取了李咸的建議:“章省,上感其言,使公卿更議,詔中常侍趙忠監(jiān)臨議。”經(jīng)過激烈的辯論,太尉陳球附議了李咸建議,并得到了采納:“皇太后以舊姓盛德,選入椒房,宜配桓帝,是無所疑?!?/p>

        又如光和三年九月,發(fā)生地震,于是詔書群臣上書奏事。郎中審忠即以歷史經(jīng)驗為題材,建議靈帝要“親賢人,遠小人”。《后漢紀·孝靈皇帝紀》:

        臣聞治國之要,得賢則安,失賢則危。故舜有五臣天下治,湯舉伊尹,不仁者遠。故太傅蕃、尚書令尹勛知中官奸亂,考其黨與。華容侯朱瑀知事覺露,禍及其身,乃〔興〕(與)造逆謀,迫脅陛下,聚會群臣。因共割裂城社以相賞,父子兄弟被蒙尊榮。素所親厚,布在州郡,皮剝小民,甚于狼虎。多言財貨,繕治殿舍,車馬服飾,擬于大家。群公卿士,杜口吞聲,州郡承風順指。故蟲蝗為之生,夷狄為之起,天意憤盈,積十余年矣。故頻年日有蝕之于上,地震于下,所以遣戒人主,欲令覺悟。今瑀等并在左右,陛下春秋富盛,懼惑佞諂,以作不軌。愿陛下留漏刻之聽,以省臣表,掃滅丑類,以答天怒。[16]684

        案:審忠的意思,皇帝重用了賢臣,就能實現(xiàn)天下治平;否則,將導致天下動蕩。所以,“舜有五臣”即指“五臣者,禹、稷、契、皋陶、伯益也”,實現(xiàn)了國家治安;商湯重用了伊尹,那些小人則遠去了。太傅陳蕃、尚書令尹勛看到了宦官的作亂,試圖剔除;但是華容侯朱瑀卻以此為獲得榮華的機會,反而支持宦官?,F(xiàn)在還活躍在皇帝身邊。由此,審忠建議,趕快將朱瑀這些小人驅(qū)趕除去,“愿陛下留漏刻之聽,以省臣表,掃滅丑類,以答天怒”。遺憾的是,漢靈帝并沒有聽進心里。

        由上所述,桓靈的治國理念,則以廷議、書奏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甚至,有時間是集中在一件事、一個奏折上的;至于能否實施,卻完全取決于皇帝的采納與否?;实鄄杉{了,說明提議符合朝廷與社會的利益,否則,只能停留在書面、提議上了。但是,無論實施與否,作為國家治理的理念,卻是不容置疑的了。

        三、桓靈時期的政治風氣及其因果

        桓靈時期的政治風氣之惡劣,史書予以了可謂是夸張的描述。桓帝建和元年(147),“十一月,前太尉李固、杜喬皆下獄死”。《后漢書》注引《續(xù)漢志》曰:“順帝之末,京都童謠曰:‘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曲如鉤謂梁冀、胡廣等。直如弦謂李固等?!盵5]291《后漢書·黨錮列傳》概括黨錮事件后桓靈時期的政治風氣:“自是正直廢放,邪枉熾結(jié)?!盵5]2187由此可見,是非顛倒,三觀倒置,可以說是桓靈政治風氣的主要特征。然披閱史書,可以發(fā)現(xiàn)更細致的問題。

        一是權(quán)力尋租,上行下效?!逗鬂h書·種皓(暠)傳》記載,種皓為益州刺史,“時永昌太守冶鑄黃金為文蛇,以獻梁冀,皓糾發(fā)逮捕,馳傳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銜怒于皓。會巴郡人服直聚黨數(shù)百人,自稱‘天王’。皓與太守應(yīng)承討捕,不克,吏人多被傷害。冀因此陷之,傳逮皓、承”[5]1827。種皓因披露了永昌太守的欲行賄梁冀的事情,結(jié)果被梁冀所嫉恨,若不是太尉李固的解釋與太后的開明,種皓可能就被害了?!逗鬂h紀·孝桓皇帝紀》記載,延熹七年(164)太尉楊秉的反腐事件:

        太常楊秉為太尉。是時中常侍侯覽、貝(具)瑗驕縱最甚,選舉不實,政以賄成。秉奏覽等佞諂便僻,竊國權(quán)柄,召樹奸黨,賊害忠良,請免官理罪。奏入,尚書詰秉掾曰:“夫設(shè)官分職,各有司存。三公統(tǒng)外,御史察內(nèi)。今越左右,何所依據(jù)?其聞公具對?!北彩埂?便)對曰:“除君之惡,惟力是視。鄧通失禮,申屠嘉召而責讓,文帝從而請之。漢故事,三公鼎司,無所不統(tǒng)。”尚書不能詰。上不得已,乃免覽官,瑗削國事。于是奏免刺史、郡守已下六十余人,皆民之蠹也。[16]606-607

        楊秉反腐的階段性成績,是因為桓帝支持了他。但是,顯然的,桓帝的支持是被迫的?;傅鄣男闹?實際上是支持中常侍侯覽、具瑗的。由此說明,侯覽、具瑗的貪腐,是由朝廷所造成的。從宋代徐天麟對桓靈時期的賣官鬻爵的梳理可知,東漢最先賣官的是安帝,桓帝繼之,靈帝達到高峰:

        安帝永初三年,三公以國用不足,奏令吏人入錢谷,得為關(guān)內(nèi)侯、虎賁、羽林郎、五大夫、官府吏、緹騎、營士各有差。

        桓帝延熹四年,占賣關(guān)內(nèi)侯、虎賁、羽林、緹綺、營士、五大夫,錢各有差。

        靈帝光和元年,初開西邸賣官,自關(guān)內(nèi)侯、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山陽公載記》曰:“時賣官,二千石二千萬,四百石四百萬。其以德次應(yīng)選者半之,或三分之一。于西園立庫以貯之”)。又私令左右賣公卿,公千萬,卿五百萬。

        中平四年,賣關(guān)內(nèi)侯,假金印紫綬,傳世,入錢五百萬。

        六年,帝欲以羊續(xù)為太尉。時拜三公者,皆輸東園禮錢千萬,中使督之,名為“左騶”。其所之往,輒迎致禮敬,厚加贈賂。續(xù)乃坐使入于單席,舉缊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資,唯斯而己?!弊篁|白之,帝不悅,以此故不登公位。

        靈帝時,開鴻都門榜賣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黃綬各有差。其富者則先入錢,貧者到官而后倍輸,或因常侍、阿保別自通達。先是段颎、樊陵、張溫等雖有功勤名譽,然皆以先輸貨財而后登公位。崔烈時因傅母入錢五百萬,得為司徒。及拜日,天子臨軒,百僚畢會。帝顧謂親幸者曰:“悔不小靳,可至千萬。”程夫人于傍應(yīng)曰:“崔公,冀州名士,豈肯買官?賴我得是,反不知姝邪?”烈于是聲譽衰減,久之不自安,從容問其子鈞曰:“吾居三公,于議者何如?”鈞曰:“大人少有英稱,歷位卿守,論者不謂不當為公卿;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绷以唬骸昂螢槿灰?”鈞曰:“論者嫌其銅臭”。

        劉陶為京兆尹,到職,當出修宮錢直千萬(時拜職名,當出買官之錢,謂之修宮錢也)。陶既清貧,而恥以錢買職,稱疾不聽政。帝宿重陶才,原其罪。[17]378-379

        由此可見,既然皇帝將官吏任免作為尋租營利的工具,那么,臣屬自然效仿至極致。

        案:徐天麟《東漢會要》的梳理,東漢朝廷好像對貪官污吏是不作處罰的?!稏|漢會要》載,安帝時,太尉劉愷說:“《春秋》之義:‘善善及子孫,惡惡止其身?!缡冠E吏禁錮子孫,非先王祥刑之義也?!被实巯略t,認為劉愷的意見是對的?!稏|漢會要》又載:“永初中,陳忠上言解除贓吏三世禁錮,事皆施行。袁安為河南尹,未嘗以贓罪鞠人。常曰:‘凡學仕者,高者望宰相,下則希牧守。錮人于圣世,尹所不忍為也?!盵17]512讀《后漢書》可知,徐天麟的說法顯然是不對的?;傅蹠r期有專門處置贓吏的條文。如《后漢書·孝桓帝紀》:

        (本初元年秋七月)丙戌,詔曰:“……方今淮夷未殄,軍師屢出,百姓疲悴,困于征發(fā)。庶望群吏,惠我勞民,蠲滌貪穢,以祈休祥。其令秩滿百石,十歲以上,有殊才異行,乃得參選。臧吏子孫,不得察舉。杜絕邪偽請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各明守所司,將觀厥后?!盵5]288

        (建和元年夏四月)壬辰,詔州郡不得迫脅驅(qū)逐長吏。長吏臧滿三十萬而不糾舉者,刺史、二千石以縱避為罪。若有擅相假印綬者,與殺人同棄市論。[5]289-290

        當然,這兩條資料都是發(fā)生在桓帝剛剛即位之時,其年幼無權(quán),梁冀也沒有完全操縱權(quán)柄,所以,朝廷的詔書還有士族官員的意見在內(nèi),對貪官污吏及其子孫還有著相應(yīng)的懲罰。靈帝時期,還有專門懲治貪官的事情。《后漢書·劉陶傳》:

        光和五年,詔公卿以謠言舉刺史、二千石為民蠹害者。時太尉許戫、司空張濟承望內(nèi)官,受取貨賂,其宦者子弟賓客,雖貪污穢濁,皆不敢問,而虛糾邊遠小郡清修有惠化者二十六人。吏人詣闕陳訴,耽(司徒東海陳耽)與議郎曹操上言:“公卿所舉,率黨其私,所謂放鴟梟而囚鸞鳳?!逼溲灾仪?帝以讓戫、濟,由是諸坐謠言征者悉拜議郎。[5]1851

        二是奢靡腐化,揮霍無度?;胳`時期,貴族生活的奢侈糜爛,揮金如土,可以說是觸目驚心。《后漢紀·孝桓皇帝紀》記載,延熹七年(164):

        是時勃海王悝驕慢僭侈,不奉法度。見上無子,陰有嗣漢之望。北軍中候史弼上疏曰:“臣聞帝王之于親戚,愛之雖隆,必示之以威禮;寵之雖貴,必示之以法度。如是則和親之道興,骨肉之情固。昔襄王恣甘昭公,孝景帝驕梁孝王,二弟階寵,卒用悖慢,周有播蕩之禍,漢有袁盎之變。竊聞勃海王悝恃至親之屬,藉偏私之愛,有僭慢之心,頗不用制度。外聚輕薄不逞之徒,內(nèi)荒酒樂,出入無常,所與群居,皆家之棄子,朝之斥臣。有口無行,必有羊勝、伍被之類,州司不敢彈糾,傅相不能匡輔。陛下寬仁,隆于友于之義,不忍遏絕,恐遂滋蔓,為害彌大。乞露臣奏,宣示百僚,使議于朝,明言其失。然后詔公卿平處其法,法決罪定,乃下不忍之詔,臣下固執(zhí),然后少有所許。如是則圣主無傷親之議,勃海長有享國之祚。不然懼大獄將興,使者相望于道矣?!鄙弦灾劣H,不問其事。[16]609

        史弼的上書,不僅指出了渤海王劉悝的犯法亂紀的謀反活動,也指出其奢侈糜爛、超越規(guī)范的享樂生活??上У氖?桓帝并沒有采納其建議。

        王符《潛夫論·浮侈篇》中,以古今對比的形式,揭露了桓帝時期的游玩、裝飾、衣服、喪禮等方面的奢華與逾制:

        今民奢衣服,侈飲食,事口舌,而習調(diào)欺,以相詐紿,比肩是也?;蛞灾\奸合任為業(yè),或以游敖博弈為事;或丁夫世不傳犁鋤,懷丸挾彈,攜手遨游?;蛉『猛磷魍栀u之,于彈外不可以御寇,內(nèi)不足以禁鼠,晉靈好之以增其惡,未嘗聞志義之士喜操以游者也。惟無心之人,群豎小子,接而持之,妄彈鳥雀,百發(fā)不得一,而反中面目,此最無用而有害也。或坐作竹簧,削銳其頭,有傷害之象,傅以蠟蜜,有甘舌之類,皆非吉祥善應(yīng)。或作泥車、瓦狗、馬騎、倡排,諸戲弄小兒之具以巧詐。[18]123

        孝文皇帝躬衣弋綈,足履革舄,以韋帶劍,集上書囊以為殿帷,盛夏苦暑,欲起一臺,計直百萬,以為奢費而不作也。今京師貴戚,衣服、飲食、車輿、文飾、廬舍,皆過王制,僭上甚矣。從奴仆妾,皆服葛子升越,筩中女布,細致綺縠,冰紈錦繡。犀象珠玉,虎魄玳瑁,石山隱飾,金銀錯鏤,獐麂履舄,文組彩褋,驕奢僭主,轉(zhuǎn)相夸詫,箕子所唏,今在仆妾。富貴嫁娶,車軿各十,騎奴侍僮,夾轂節(jié)引。富者競欲相過,貧者恥不逮及。是故一饗之所費,破終身之本業(yè)。[18]130

        古者必有命民,然后乃得衣繒彩而乘車馬。今者既不能盡復古,細民誠可不須,乃踰于古昔孝文,衣必細致,履必獐麂,組必文采,飾襪必緰此,挍飾車馬,多畜奴婢。諸能若此者,既不生谷,又坐為蠹賊也。[18]132-133

        古者墓而不崇。仲尼喪母,冢高四尺,遇雨而墮,弟子請治之。夫子泣曰:“禮不修墓?!滨幩?有棺而無槨。文帝葬于芷陽,明帝葬于洛南,皆不藏珠寶,不造廟,不起山陵。陵墓雖卑而圣高。今京師貴戚,郡縣豪家,生不極養(yǎng),死乃崇喪。或至刻金鏤玉,檽梓楩柟,良田造塋,黃壤致藏,多埋珍寶偶人車馬,造起大冢,廣種松柏,廬舍祠堂,崇侈上僭。寵臣貴戚,州郡世家,每有喪葬,都官屬縣,各當遣吏赍奉,車馬帷帳,貸假待客之具,競為華觀。此無益于奉終,無增于孝行,但作煩攪擾,傷害吏民。[18]137

        據(jù)此,史書所記載的外戚梁冀、士人馬融的生活奢華,一點也不虛夸。

        三是攀附告密,誣陷忠良。有漢一代,推行察舉制,需要有志于國家的士人結(jié)識、請教于官員及社會賢達,從而予以舉薦。由此,攀附權(quán)貴,拜謁尊者,成為漢代的社會習俗。但是,在社會生活中,一些士人以“投名狀”的心思,希圖盡快獲得上位者的信賴,于是察言觀色,投其所好,以告密甚至誣陷的形式,使得一些忠厚老實的人士受到打壓。梁冀謀殺李固、杜喬,其實就是以密告誣陷的奏疏來實現(xiàn)的。《后漢紀·孝桓皇帝紀》記載了侍中寇榮被迫害致死的冤案。原來,寇榮是寇恂的曾孫,其侄兒娶妻益陽長公主,其從孫女嫁給了桓帝,充在后宮。按說,寇榮是很有權(quán)勢的人物。但是,因其“辯詰自善,少與人交,以此見害于貴寵”,“左右益惡之,乃陷榮以罪”,被免罪貶回原籍??軜s心存不忿,于是私自到朝廷叫冤。還沒有走到京城,就被刺史張敬下令抓捕??軜s只得逃難到深山之中?!皹s亡命數(shù)年,會赦令不得免。窮困”,于是上書自明:

        臣聞天地之于萬物也好生,帝王之于萬民也慈愛。陛下統(tǒng)天理物,作民父母,自生育已上,咸蒙德澤。而臣兄弟獨為權(quán)門所嫉,以臣昏姻王室,謂臣將撫其背,奪其位,退其身,受其勢。于是造作飛章,被以臣榮,欲使墜于萬仞之坑,踐于必死之地。陛下忽慈母之仁,發(fā)投杼之怒,有司承旨,驅(qū)逐臣門。臣輒奔走本郡,沒齒無怨。臣誠恐卒為豺狼橫見噬食,故冒死詣闕,披布肝膽。

        刺史張敬好為諂諛,張設(shè)機牢,令陛下復興雷霆之怒。司隸校尉應(yīng)奉、河南尹何豹、洛陽令袁勝三官并驅(qū),若赴仇敵,威加亡罪,罰及朽骨,但未掘壙出骸,剖棺露胔耳。殘酷之吏,不顧無辜之害,欲使圣朝必加罰于臣榮,是以不敢觸突天威,而自竄山林,以陛下發(fā)神圣之聽,啟獨見之明,距(拒)諂慝之謗,絕邪巧之言,救可濟之民,援沒溺之命,臣不意滯怒不為春夏息,淹恚不為順時怠,布告遠邇,求臣甚切,張羅海隅,置罝萬里,逐者窮人跡,追者極車軌,雖楚購伍員,漢求季布,無以復過也。

        自臣遇罰以來,三蒙赦令,無〔驗〕(厭)之罰,足以蠲除。而陛下疾臣逾深,有司咎臣〔甫〕(轉(zhuǎn))力,止則見掃滅,行則為亡虜,茍生則為窮民,極死則為怨鬼,天廣而無以自覆,地厚而無以自載,蹈陸有沉淪之憂,〔遠〕儼墻有鎮(zhèn)壓之患。精誠足以感天,而陛下不悟。如臣元惡大憝,足備刀鋸,陛下當班之市朝,坐之王庭,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無緣〔至〕萬乘之前,永無見信之期也。

        勇者不逃死,智者不毀名,豈惜垂盡之命,愿赴湘沅之波。故假須臾之期,不勝首丘之情,欲犯主怒,觸帝禁,伏于兩觀之下,陳寫痛毒之冤,然后登金鑊,入沸湯,雖死而不恨。悲夫!久生亦復何聊賴!愿陛下使臣一門頗有遺類,以崇天地寬厚之惠。謹先死陳情,臨章泣血。[16]583-585

        寇榮的自白書,可謂是聲情并茂,感人至深。但是,沒有得到桓帝的同情,“上不省,遂滅寇氏”。

        由上述,權(quán)力的貪腐、奢靡享樂與飛章誣奏,構(gòu)成了桓靈時期的丑陋的政治風氣。那么,這種丑陋的風氣是如何形成的呢?一些學者予以了探究。元嘉元年(151),京師洛陽地震,朝廷下詔征集意見。安平人崔寔被舉為公車應(yīng)招,崔寔不應(yīng),但是上書對其時的丑陋政風予以了歷史的解讀。

        凡天下所以不治者,其患在世承平,政漸衰而不改,俗漸弊而不悟,習亂安危,忽不自覺?;虻⒒氖扔?不恤萬機;或悅眾言,莫知所從;或見信之臣,懷寵茍免;或疏遠之士,言以賤廢。是以紀綱弛而不振,智士捐而不用,悲夫!

        自漢興以來,三百余年矣,政令刓瀆,上下懈怠,風俗凋弊,人民偽巧,百姓囂然,復思中興之功矣。救世之術(shù),豈必〔體〕堯舜而治哉?期于狃絕拯撓,去其煩惑而已。是以受命之君,創(chuàng)制改物;中興之主,匡時補失。昔盤庚遷都,以易殷民之弊;周穆改刑,而正天下之失。俗人守古,不達權(quán)變,茍執(zhí)所聞,忽略所見,焉可與論國家之事哉!故言事者,頗合圣聽,于今須有可采,輒見掎奪。何者?其頑士則暗于時權(quán),其達者則寡于勝負。斯賈誼所以見悲于上世也,雖使稷、契〔復存〕,猶不能行其志,而況下斯者乎?[16]570

        在崔寔看來,由于承平日久,麻痹了奮進的初衷,所以才造成了人們懈怠、享樂、迷惑的困境。當然,政風的頹廢,也給君主的中興提供了機會,只要能夠“匡時補失”,采用“霸道”之術(shù),嚴峻律法,即可救偏補弊,實現(xiàn)中興大業(yè)。

        王符從治國方法上,對當時的丑惡政風予以闡釋,認為根源來自于最高的統(tǒng)治者皇帝。《潛夫論·德化篇》:

        是故世之善否,俗之薄厚,皆在于君。上圣和德氣以化民心,正表儀以率群下,故能使民比屋可封,堯、舜是也。其次躬道德而敦慈愛,美教訓而崇禮讓,故能使民無爭心而致刑錯,文、武是也。其次明好惡而顯法禁,平賞罰而無阿私,故能使民辟奸邪而趨公正,理弱亂以致治強,中興是也。治天下,身處污而放情,怠民事而急酒樂,近頑童而遠賢才,親諂諛而疏正直,重賦稅以賞無功,妄加喜怒以傷無辜,故能亂其政以敗其民,弊其身以喪其國者,幽、厲是也。[18]380

        桓靈時期的丑惡政風,自然也造成了邪惡的后果。黃巾軍的揭竿而起自毋庸贅言,最主要是一些清正廉潔、忠貞有才的士人,被首先淘汰出朝政之外?!逗鬂h書·劉陶傳》記載,劉陶曾經(jīng)建議靈帝收復張角,授爵封土,請他為朝廷出力,不要讓其流落民間,以免造成禍害。其時靈帝沒有采納,直到張角叛亂,才想到劉陶,“封中陵鄉(xiāng)侯,三遷尚書令。以所舉將為尚書,難與齊列,乞從冗散,拜侍中。以數(shù)切諫,為權(quán)臣所憚,徙為京兆尹。到職,當出修宮錢直千萬,陶既清貧,而恥以錢買職,稱疾不聽政。帝宿重陶才,原其罪,征拜諫議大夫”。之后,隨著黃巾軍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劉陶上書分析其原因,說是宦官專權(quán)惹的禍,因此遭到宦官的報復,誣告其與黃巾軍“通情”,被迫“閉氣而死”。

        王符總結(jié)了歷史,概括其政風政俗的四種模式,分別是“堯舜”“文武”“中興”與“幽厲”,而其主要取決于“君”。此外,王符還為其時代開具了糾風整俗的辦法?!稘摲蛘摗っ髦移罚?/p>

        凡為人上,法術(shù)明而賞罰必者,雖無言語而勢自治。治勢一成,君自不能亂也,況臣下乎?法術(shù)不明而賞罰不必者,雖日號令,然勢自亂。亂勢一成,君自不能治也,況臣下乎?是故勢治者,雖委之不亂;勢亂者,雖懃之不治也。堯、舜恭己無為而有余,勢治也;胡亥、王莽馳騖而不足,勢亂也。故曰:善者求之于勢,弗責于人。是以明王審法度而布教令,不行私以欺法,不黷教以辱命,故臣下敬其言而奉其禁,竭其心而稱其職。此由法術(shù)明而威權(quán)任也。[18]363

        在王符看來,糾風整俗的最好辦法,當是賞罰分明。但是,具體措施實施起來卻非常困難。所以,王符始終停留在古代士人所構(gòu)建的知識理想中不能自拔。

        猜你喜歡
        宦官
        古代宦官政治的病理學
        廉政瞭望(2023年12期)2023-12-29 19:01:21
        借物抒懷,諷時刺世
        宦官政治的病理學
        雜文選刊(2022年10期)2022-07-05 18:46:59
        清朝才稱宦官為太監(jiān)
        中外文摘(2019年20期)2019-11-13 02:57:53
        南京三座明代宦官墓的發(fā)掘現(xiàn)場及出土器物
        東南文化(2019年2期)2019-05-31 09:28:06
        三國鼎立之袁紹殺宦官
        宦官政治的病理學
        華聲(2017年14期)2017-08-31 08:41:44
        公平交易是外交準則
        百家講壇(2017年15期)2017-08-30 08:05:05
        三國鼎立之袁紹殺宦官(下)
        朝鮮為何沒有宦官亂政?
        百家講壇(2016年6期)2016-09-28 08:10:13
        亚洲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视频| 日本熟妇hdsex视频| 欧美 变态 另类 人妖| 五月天激情小说| 人妻中文字幕av有码在线|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日本|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高清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自拍偷区亚洲综合激情| 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96| 亚洲无人区乱码中文字幕| av手机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国产热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精品爱国产免费久久| 精品女同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人妻少妇中文字幕|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免费网站|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三区综合|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在线网站| 午夜少妇高潮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高潮叫床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 女女女女女裸体处开bbb| 少妇的肉体k8经典| 国产成人自拍小视频在线| 成人激情视频在线手机观看| 少妇爆乳无码专区| 欧美成年黄网站色视频|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夜爽8888视频在线观看| 91色婷婷成人精品亚洲| 亚洲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 99久久国产露脸精品竹菊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