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季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位于西江上游的梧州是廣西多條水路的交匯處,長期以來是嶺南重鎮(zhèn),為港澳入桂水陸沖要,在聯(lián)系兩粵交通及商貿往來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清季以來,梧州已經(jīng)成為廣西全省貿易中心,“凡廣西與廣州、香港交易,皆由其地操縱而左右之”。[1]隨著商貿往來的日益頻繁,以往主要依賴河道的交通方式已經(jīng)難以滿足要求,亟需修筑連接兩粵的鐵路。廣梧鐵路即從廣州至梧州間的鐵路,此路線早在清季即已提出,民國時期也屢屢議及,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難以實現(xiàn)全線貫通。廣梧鐵路提出及籌建的曲折歷程,折射出時代變局下的各方利益糾葛。
有關廣梧鐵路的研究,散見于相關鐵路史研究著述中。由于近代以來西南邊患日亟,龍州鐵路等有關邊防線路受到了更多關注①朱從兵《鐵路與社會經(jīng)濟:廣西鐵路研究(1885-1965)》(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相關內容有所涉及。張季《多方角力:內外困境下清季廣西鐵路修筑籌議》(《廣西社會科學》2018年2期)研究清季廣西鐵路修筑過程多方力量參與其中、相互角力的復雜過程;王曉軍《近代龍州鐵路籌建始末述略》(《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8期)、朱從兵《廣西龍州鐵路籌建始末》(《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4期)等梳理了龍州鐵路從清季到民國初年幾次提議籌建的歷史進程,揭示了英法等國在侵略中國進程的權益爭奪。,而對于廣梧鐵路尚未有專門的系統(tǒng)研究。本文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爬梳自清季到民國年間廣梧鐵路從提出到部分修建,不同時期各種勢力對于該路的主張和態(tài)度,力圖揭示廣梧鐵路修筑籌議背后人事與利益的復雜關聯(lián)。
法國在侵占越南后,把侵略魔爪伸向中國西南,并將廣東、廣西視為其勢力范圍。1899年,法國強租廣州灣,與英、美國等列強爭奪在兩廣的侵略權益。1900年,鐵路督辦大臣盛宣懷及駐美大使伍廷芳與美國合興公司訂約,借款興筑粵漢鐵路。美國合興公司隨即派工程師經(jīng)由鄂、湘,勘察路線至粵。由于佛山鎮(zhèn)為當時中國四大鎮(zhèn)之一,商業(yè)繁盛、貨物云集,廣東有關人士主張先行修筑由省城廣州至佛山一段鐵路。1901年初,由合興公司開工修筑。至年底,廣州至佛山鎮(zhèn)一段鐵路即告竣工,先行通車。[2]
廣三鐵路的開工建設特別是省佛鐵路的建成,對將兩廣視為自己勢力范圍的法國造成了很大刺激。法國不甘落后,法國駐華領事哈德安于1902年1月16日致函兩廣總督陶模,要求由法比公司修筑廣州至梧州鐵路,聲稱“此事前經(jīng)呈請駐京欽差大臣核辦,意愿準其先將由三水至梧州鐵路一半開辦,俟與美國鐵路總辦妥商,再行續(xù)辦由廣州至三水鐵路”。法國也注意到此路的修筑與粵漢鐵路相聯(lián),有可能會侵犯包辦粵漢鐵路美國合興公司的利益,故而含混地表示先修三水至梧州的鐵路,待與美國鐵路總辦商定后,再修廣州至三水鐵路。隨后巴黎來電,稱“已將鐵路所需資本、材料俱已備齊,可即日興工,比將合同刪改,商請粵督簽訂實行”[3]。
兩廣總督陶模在2月回復法國領事的函中說,“欽奉上諭,現(xiàn)在中外交涉日繁,如礦務、鐵路借款等事,關系重大,不得不格外慎重,嗣后各直省如有開礦、筑路、借款及一切交涉事件,均須于事前將詳細辦法奏明,聽候朝廷酌奪,毋得擅立合同”“礙難照辦”。以鐵路修筑必須由朝廷決定為由,委婉拒絕了法國的不合理要求。同時表示,該路“由粵派紳商向該公司借款自造,固無把握,且恐將來別生枝節(jié)”,主張仍由該公司與盛宣懷大臣按照粵漢鐵路辦法商辦較妥。隨之,兩廣總督陶模于2月25日致電外務部,匯報了廣梧鐵路的交涉情況[4]《粵督陶模致外部法比公司請辦之路已函法領商盛大臣電》,2886。
法國企圖搶占廣梧鐵路權益的做法也引起了美國的不滿,美國合興公司通過美國駐華公使康格對法國修筑廣梧鐵路的要求向清政府外務部提出異議,認為該路屬于粵漢鐵路支線,粵漢公司繪送路圖,系有由廣至梧之路線,該公司總辦行將到京面商,應將三水至梧州之路暫行停議,以免枝節(jié)。外務部查粵漢續(xù)約所載,只寫明由廣州繞經(jīng)三水,并無接至梧州一條,同時表示要詳細調查。3月12日,外務部致電盛宣懷,請其查復粵漢公司前送路圖線向是否抵牾。如法比公司到滬商訂三水至梧州鐵路合同,宜暫從緩議,俟彼此商明,再行核辦[4]《外部致盛宣懷法比公司請辦三水至梧州鐵路宜緩議電》,2892。10月23日,盛宣懷致電陶模,表示“查美國合同先經(jīng)政府核準,伍使畫押。昨接美電,將來開辦,斷難悔議”。至于與法比公司交涉,盛宣懷故作糊涂地講該公司“未知何人出首,敝處似難與商,應請尊處設法轉致,以泯爭端”[5]。盛宣懷不愿出面調停,又將難題踢回給陶模。
1902年7月,陶模去職,德壽被清廷任命為代理兩廣總督。法國領事認為有機可乘,又致函德壽,詭稱此項合同章程,曾在北京與李鴻章“詳加斟酌,共商妥洽”,并威脅說,若以礙難照準為詞,系屬輕視中法邦交,要求立即簽訂合同[2]。1902年10月,外務部致電德壽,揭穿了法領事的謊言,稱“法領謂法使商之本署,與大學士李鴻章以為可行,究竟并未允準”。要求德壽與法比公司“自行與美熟商,以期(路線)并行不悖”,否則即明告該公司,“設法讓出此路,以息爭端”;或者讓法比公司“另行他路,方可核辦”。[6]美、法都要在中國同一地區(qū)修筑路線相連的鐵路,為了爭奪權益而僵持不下,處于兩強之間的清廷感到十分棘手,無可奈何之下只得婉拒法比公司興筑廣梧鐵路的要求。由于美國的反對,法國奪取廣州至梧州鐵路的活動被拖延下來。
由于省佛鐵路通車以后,“行旅稱便,商場頓旺”,同時由于法國企圖修筑廣梧鐵路,美國合興公司加緊施工,續(xù)行修筑佛山至三水一段。至1903年12月10日,廣三鐵路全路通車。[2]1903年冬,美國合興公司違反條約約定,私相售賣股權,合興公司股票多為比利時人占購。因發(fā)生利權爭執(zhí),粵漢鐵路遂于次年停工,清算數(shù)目。1905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倡議廢約,贖回自辦。受此影響,經(jīng)廣東商民力爭,將粵漢鐵路改為商辦,于1906年4月成立商辦公司,負責接收合興公司一切事宜。[7]
1906年前后,為抵制法國的經(jīng)濟侵略,收歸路權,廣西興起了自辦鐵路的運動。1906年2月中旬,廣西籍京官在廣西會館會議,籌款自行開辦本省鐵路事宜。7月底,廣西各地官紳代表在桂林召開大會,討論全省鐵路修筑事宜。關于路線,各方爭議頗大,其中有一派即主張修筑梧三鐵路。由于各派勢力利益糾葛,廣西鐵路一直籌而不建,難言進展。①請參見拙作:《多方角力:清季廣西鐵路修筑的籌議》,《廣西社會科學》2018年2期。
清季修筑鐵路的大潮中,為與粵漢鐵路爭奪權益,修筑廣梧鐵路首先由法國提起,但由于列強間的矛盾而不了了之。廣西自發(fā)修筑鐵路,雖間或提及廣梧鐵路,但也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法國等列強一直覬覦著西南鐵路利權,1910年底,法國有巨商獻議該國政府,速建滇蜀鐵路,直達揚子江,并趕修龍州、南寧、梧州鐵路,以握西南商務最大利權。[8]廣梧鐵路雖然沒能修筑,但在此期間,省佛鐵路率先建成,并逐漸延展為廣三鐵路,為其后梧三鐵路的修筑打下了基礎,提供了可能。
民國建立后,在北京政府時期,中央及兩廣財力困窘,加上政局動蕩難安,中央政府及兩廣當?shù)谰鶡o暇顧及鐵路建設。盡管如此,梧三鐵路仍不時為人所提及。民國成立后不久,1912年5月初,梧州統(tǒng)領龍覲光召集紳商學界百余人在梧州中學堂開會,提議修筑粵桂滇三省鐵路,報道稱此議已得粵港同志贊成,且請孫中山、陳暢庭同任發(fā)起人。路線計劃從廣東的三水至廣西的梧州,再至南寧和百色,最后至云南的蒙自。制定籌辦章程,提議成立三省鐵路事務分所,提議通知各府縣定期召開全省大會,并選舉若干干事從事籌備工作,“務令三省交通迅速運輸,以絕外人之覬覦”。[9]
而在此之前,云南都督蔡鍔于4月12日致電袁世凱及粵、桂、黔等省都督,主張修建滇邕鐵路,與粵漢路銜接,并延長路線至龍門島?!拔┑崆鹁鶎亳な。I款匪易,不能不望中央主持,請大總統(tǒng)飭部核議電示,由滇、黔、桂、粵四省分段承辦?!保?0]隨后蔡鍔多次通電,倡修滇邕鐵路。蔡鍔的主張得到了粵、桂等省的積極響應,5月16日,廣西陸榮廷致電中央及廣東、云南、貴州都督,稱滇桂鐵路關系數(shù)省交通,先修滇邕并延長至龍門島,辟為商港,誠為扼要之圖。惟滇黔桂素稱瘠省,非中央統(tǒng)籌不可,現(xiàn)四方甫定,財力未充,應如何計劃進行,伏冀大總統(tǒng)、國務院裁奪為禱。[11]《廣西陸榮廷復電》,125
在云南都督蔡鍔的一再提議下,北京政府交通部于6月派工程師錢世祿和隴高顯測勘滇桂鐵路,并請蔡鍔協(xié)同粵、黔、桂三省都督就地籌款,“中央再設法維持”[12]《北京交通部嘯電》,126。錢、隴兩位調查員在測勘后,提出了與清季郵傳部所派羅國瑞工程師不同的意見,主張百色南展至南寧后,不宜向北海,而改東行,歷梧州至三水,與粵漢鐵路銜接。滇桂鐵路的建設,得到了交通部及粵、桂等省的贊同,但由于經(jīng)費困難,交通部令滇黔桂三省都督籌款自辦。后經(jīng)各方籌議,仍改為國有,各省投股協(xié)辦。
1912年底,滇督蔡鍔選派工程師再次勘測滇桂鐵路。路線大致確定,自云南起,經(jīng)曲靖、羅平、江底、興義、百色至南寧止,長一千九百余里。又擬由南寧延長經(jīng)梧州達三水,以接粵漢鐵路,共長三千一百余里。1913年,蔡鍔等人屢次電請中央政府給予支持,速籌款項,克日興工。北京政府國務會議經(jīng)過討論,議決先由南寧—北海為起點,徐圖進行。[12]
孫中山于1912年9月接受北京政府臨時大總統(tǒng)袁世凱委任,擔負“籌畫全國鐵路全權”,11月14日在上海成立中國鐵路總公司并任總理。孫中山擔任全國鐵路督辦時,曾擬定了一條由廣州經(jīng)廣西、云南接緬甸的鐵路路線。[13]云南都督蔡鍔曾致函孫中山,商議滇邕鐵路修筑事宜。1913年2月,孫中山在回復蔡鍔修筑滇桂粵鐵路的信中,指出修筑滇邕一線不如滇粵一線更為重要,遂定名為滇桂粵鐵路。雖然沒有專門提及廣梧鐵路,但相關路線經(jīng)過梧州。[14]
1913年,粵漢鐵路籌建東西支線,廣梧鐵路一時間似乎要進入修筑的階段。3月,福建、云南、廣西與廣東四省會商,廣西派出胡成鈞參加磋商。當時擬議的粵漢鐵路西支系由粵入桂以抵滇邊,即由廣州至梧州,由梧州再到南寧,最后由南寧至云南。該路線早由中央政府劃定,今又派人重勘,由廣州至梧州一段護軍使現(xiàn)已策劃填筑。同時計劃籌設閩粵桂三省鐵路聯(lián)合進行會,由各代表將該會整理清楚,再行宣布召開正式大會,報告中央。[15]后因“二次革命”爆發(fā),三省聯(lián)合修筑鐵路之事遂無果而終。
“二次革命”后,滇邕鐵路經(jīng)滇、桂、粵等省多次提及,1914年2月18日,交通部致電滇、桂、蜀、粵、黔等省都督、民政長,稱內務部、財政部會同交通部與中法銀行協(xié)定欽渝鐵路借款合同,該路由欽州、??冢?jīng)南寧、百色、興義、羅平、云南、敘州而達重慶,與川漢線接。[12]《交通部欽渝鐵路借款合同電》,163-164從此,滇邕鐵路遂并入欽渝鐵路案辦理。
在欽渝鐵路建設的過程中,交通部曾派人測勘了從湖南株洲至欽州的路線。在此期間,梧三鐵路也屢屢為兩廣官紳所提及。1915年6月,夏壽康呈請修筑兩廣鐵路,主張由三水達梧州,再由梧州分二線。廣東紳士鄧華熙函請當局將廣三鐵路延長至南寧。[16]204
1917年5月,已升任兩廣巡閱使的陸榮廷由北京回到廣州,與粵省大吏規(guī)劃兩省聯(lián)防計劃,擬先將廣三鐵路延長,使兩粵交通便利。他連日在官署頻繁召集各方要人籌議一切,并于其公署檢出該路圖表攜回南寧,以便籌策興辦。剛被特任為廣西督軍的譚浩明也極為贊同,連日在署頻集在粵做官的廣西籍要人及粵紳商,籌議展筑梧三鐵路,由三水河口起(現(xiàn)廣三路系由石圍塘通至河口),接廣三鐵路展筑至廣西梧州,大略估計此項路線約長一百英里,需款共七百萬元左右。譚督軍之意擬先集款數(shù)千元,作為籌辦,成立后即移作優(yōu)先股,并擬日內先派出踏勘測量員數(shù)人及覓取向導一二人前往測勘,設定路線三數(shù)條,以便再派員覆勘,參酌取定,再定實際股款確需若干,應籌集若干。聞此事已得多數(shù)人贊成,而譚督軍亦極欲趁此留粵時期,務使此路計劃籌有眉目云。[17]舊桂系的雄心壯志并未真正實現(xiàn),很快由于政局突變,該路線修筑的計劃不了了之。
1919年底,岑春煊到廣西與陸榮廷商談南方八省的鐵路建設計劃,陸榮廷表示贊成,云南唐繼堯、貴州劉顯世也表示同意。隨之廣東軍政府議決興筑八省鐵路,擬策西南鐵道大計,西南各省應行建設之鐵道由西南設統(tǒng)一機關統(tǒng)籌辦理,滇黔川陜粵桂湘閩八省鐵道督辦公署為鐵道事務之統(tǒng)一機關,擬推舉岑春煊為督辦,八省長官為會辦,其中廣東督軍莫榮新、護省長張錦芳為粵省鐵路會辦,廣西督軍譚浩明、省長李靜誠為桂省鐵路會辦。計劃建設五大干線,第一干線由廣州起,沿廣三鐵路經(jīng)梧州、南寧接欽渝路,抵重慶,為廣渝鐵路其支線。[18]桂粵段由百色下經(jīng)南寧、梧州,達三水,約長一千七百余里,接粵漢鐵路。[19]陸榮廷卻別有計劃,他的意圖是先修兩路,一由龍州經(jīng)南寧接通梧州,以由廣西橫州、永淳經(jīng)粵東高州接通欽州。岑春煊對此也表示同意,擬訂預定計劃,將來筑路即從此方面著手。[20]然而不久,隨著護法軍政府的分裂和舊桂系的垮臺,該計劃并未實施。
新桂系于1925年主政廣西后,為改變廣西交通不便、經(jīng)濟落后的狀況,大力發(fā)展交通實業(yè)。由于經(jīng)費、技術等條件所限,新桂系一開始將公路建設作為重心,但同時也意識到鐵路建設的重要性,“若無鐵路以溝通運貫之,于陸路交通事業(yè),可謂只得其半耳”[21]。在籌備修筑鐵路的過程中,廣西當局時時議及修筑梧三鐵路。1928年10月,兩粵當局籌筑由梧州至三水間鐵路,并擬與廣三鐵路接軌。[22]
1928年11月,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通過《建設大綱草案》,規(guī)定鐵路等悉由國家經(jīng)營之”。分設交通、鐵道兩部,采取國家資本與外國資本聯(lián)合投資的方式新建鐵路。國民黨政府把鐵路建設的重點放在長江以南,間有涉及兩廣間的鐵路?;浌饍墒』I備鐵路的機構也奉令移歸國民政府鐵道部辦理。
由于國民黨新軍閥的混戰(zhàn),兩粵政局動蕩,廣東、廣西修筑梧三鐵路的計劃遲遲沒能提上日程。1929年,陳濟棠主政廣東,此后一段時期里兩廣政局相對穩(wěn)定。1932年,西南政務委員會曾發(fā)起粵滇黔川桂5省,再次提出建筑欽渝鐵路。后由于四川政局變化,云南對路線有異議等原因而擱淺。兩廣對于修筑欽渝鐵路的熱情不高,進而提出了新的線路計劃。1932年9月,陳濟棠主持制訂了《廣東三年施政建設計劃》,經(jīng)西南政委會會議通過,提交廣東省政府于1933年元旦開始施行。其中專門提到籌劃建設由三水至梧州的鐵路。[23]
與此同時,廣西當局也將“籌劃省內鐵路之興筑”作為1933年年度施政方針之一。[24]隨之,粵桂軍政當局陳濟棠、李宗仁以兩廣交通尚賴河道,往返須時,且交通大為不便,為謀利便兩粵陸路交通及經(jīng)濟實業(yè)同時發(fā)展起見,特提議建筑三水至賀縣鐵路,由三水接駁四會、廣寧、懷集而達賀縣八步止,已分別向廣東、廣西省政府建議,并暫定建筑費由一千萬至二千萬,由兩省政府審查后,即可實行。至于建筑費之來源,聞已由某富紳捐助一千萬,余向中央鐵道部請求撥款補助。至于由三水至梧州的鐵路,則或暫緩進行,先修筑三水至賀縣鐵路,因該鐵路所經(jīng)行各縣之產物甚豐,交通向不利便,當?shù)厝嗣褚嗌蹩释瓿纱寺?。惟另訊,李宗仁等提議修筑三水至梧州經(jīng)便鐵路,以便接駁廣三段,原案業(yè)經(jīng)通過。查該路之著手進行,由粵韶段管理局及廣東建設廳兩機關會同派員勘測,查該路段有兩條,一由三水經(jīng)肇慶、德慶、封川、都城至梧州,一由三水經(jīng)四會、廣寧、懷集、八步而達梧州,此兩線一俟測勘完竣,即擇定路線,開始興工,聞集資辦法,由兩廣官商合筑云。[25]三賀鐵路是為了開發(fā)富賀鐘地區(qū)的煤礦,成為兩廣建設的重要路線。4月初,廣西當局決定撥三百萬元修筑梧三鐵路,并派應榆來粵,磋商辦法。[26]
1933年7月,廣東省政府派遣工程師,會同廣西測繪員測勘路線,由三水、四會、廣寧,達廣西懷集、信都、賀縣以至鐘山。預算建筑經(jīng)費需國幣1000萬元,呈請國民黨中央撥部分庚款補助,其余由兩粵政府負責籌集,后因款絀而擱置。李宗仁只得退而求其次,于1934年初擬具建筑三賀鐵路計劃,由廣州三水起,經(jīng)四會、廣寧、懷集直達桂省賀縣,路線長五百余公里。估計建筑預算2000萬元,擬呈請鐵道部撥款一部分,其余由兩省籌撥。又慮及部、省財政困難,擬官商合辦,招股辦法為每股一百元,希望本年十月興工,路線現(xiàn)已測量竣事。[27]經(jīng)審核,三賀鐵路建筑經(jīng)費4200萬元,計劃4年完成。8月初,李宗仁、白崇禧在廣州與陳濟棠協(xié)商平均分擔鐵路建設經(jīng)費,返回廣西后又與黃旭初商議,擬舉行第二次實測。廣西省政府重新成立三賀鐵路測量隊,廣東省政府也令省建設廳會同廣三路局協(xié)辦。第二次測量于8月24日開展工作。預計一個月測勘完竣,即籌備開工。但由于經(jīng)費不足而進展緩慢。[18]173-174
1936年1月,國民政府計劃開發(fā)西南各省,決議發(fā)行公債1.2億元,以興筑湘黔川桂鐵路。桂省為發(fā)展粵桂交通,擬向中央建議興筑廣梧鐵路。[28]1936年底,英國給予國民黨政府大批借款,以期與德國的在華勢力相抗衡。國民黨政府隨之與中英銀公司簽訂了三水至梧州等鐵路借款合同。
此后廣西省就廣梅鐵路借款抵押與鐵道部及英法等的交涉過程中,多次談到準備修建三水至梧州鐵路的問題。1937年初,國民政府與英國訂立了大量借款合同,其中包括三水至梧州鐵路借款協(xié)定800萬英鎊。[29]1937年3月,廣西省政府與法國商談,法國巴黎工業(yè)公司聲稱,越南邊界至南寧、百色鐵道前清訂有舊約,希望給予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有關這些鐵路以及梧州至三水鐵路建筑投資的優(yōu)先權。鐵道部致電廣西省政府,稱已與英國磋商建筑三水至梧州鐵路,不希望法國單獨投資,遂謀由中國建設銀公司、法國和英國三方共同投資,將三水至梧州鐵路列入其中,并計劃以后由梧州再展筑至桂林。[18]165-166
1944年,國民政府交通部主張粵桂鐵路柳四端測量,即大體包括三賀線。抗戰(zhàn)勝利之后,包括梧三路線的鐵路規(guī)劃不時為國民政府所議及。國民政府交通部制定的戰(zhàn)后鐵道十年計劃中第二期建設線路有三水桂林線。在國民政府即將覆亡前夕,1948年,廣西省參議會于宋子文蒞桂時,依然汲汲于請其協(xié)助建設交通,興筑由三水達梧州之鐵路。報道稱,廣州行轅業(yè)已將該獻議擬成辦法,列入華南五省建設計劃中,當分緩急輕重,分別實施。[30]經(jīng)廣東省政府省務會議議決,委托大本營高等顧問那文回美代省政府征求獨立資本團投資,興發(fā)本省交通實業(yè)。[31]財政部曾委托那文顧問回美國募集一萬萬元獨立紙幣團投資,包括展筑三水至梧州鐵路的三千萬元。[32]但是計劃尚未實現(xiàn),國民黨在大陸的統(tǒng)治就已經(jīng)結束。
梧州作為西江總匯之地,是西江經(jīng)濟走廊的重要節(jié)點,交通之重要自不待言。清季民初不斷籌議修筑由廣州至梧州的鐵路,一方面反映出兩廣人民挽回利權、抵制列強經(jīng)濟侵略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時兩廣在經(jīng)貿及文化交流上的密切聯(lián)系。不同歷史時期廣西當局大多試圖加強與廣東的聯(lián)系,以增強自身實力,并圖謀對外發(fā)展。
探尋廣梧鐵路遲遲未能貫通的原因,主要有政治不穩(wěn)定、各方利益糾葛以及經(jīng)費不足等。當然,不同時期原因的側重有所不同。清朝末年,帝國主義列強在瓜分中國的狂潮中瘋狂爭奪路權,為與美國相抗衡,法國首先提出興筑廣梧鐵路,但由于美國的反對而作罷;廣西官紳自辦鐵路時雖然提出過該路線,但由于各府代表爭執(zhí)不休而路線難定,又加上經(jīng)費籌措困難,故而沒有實現(xiàn)。這一時期沒有貫通的原因以各方利益糾葛為主。進入民國,在北京政府時期,滇督蔡鍔倡修滇邕鐵路一直飽受經(jīng)費不足的困擾,中央政府也無力支持,只得寄希望于向列強借款;舊桂系陸榮廷、譚浩明等雖有修筑梧三鐵路的計劃,但由于政局變化而無奈中止;新桂系與廣東陳濟棠攜起手來,一再力主興筑梧三鐵路,但卻因經(jīng)費籌措困難而不斷延期,直至敗亡,廣梧鐵路依然沒有興筑。廣梧鐵路籌議進程的一波三折,不僅僅是兩廣政局與人事的反映,更折射出時代的發(fā)展和歷史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