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仁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 100 周年,回顧黨的光輝歷程,吸取百年智慧,開啟新的征程,意義深遠。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形成和發(fā)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百年來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戰(zhàn)勝千難萬險、創(chuàng)造人間奇跡、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根本歷史經驗。馬克思主義軍事思想中國化,也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戰(zhàn)爭實際、中國兵學文化傳統、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相結合的偉大成果。
慶祝建黨百年重讀兵學經典,是我們在這個特殊年份的一次特殊學習教育,會給我們以特殊的啟發(fā)和力量?!秾O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經典之作,是古代軍事謀略的集大成者。明人茅元儀評說“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后孫子者,不遺孫子”?!秾O子兵法》堪稱兵經,是天下第一兵書。
在黨的諸多領導人的文章、著作中,在許多將帥的文集中,都有論述或記載運用《孫子兵法》的表述。這說明我們黨的百年奮斗歷史中,傳承發(fā)揚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兵學文化。慶祝建黨百年,重讀兵學經典,筆者有以下體會。
《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它鮮明地告訴我們,軍隊、國防是關乎生死存亡的根本大事。我們黨從血與火的實踐中懂得了這個道理。毛澤東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進而深刻地闡明“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共產黨建立的軍隊是無產階級的軍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軍隊。
筆者在學習黨史、研讀《孫子兵法》過程中,思考過一個問題:怎么更深刻理解軍隊的地位作用。蔣介石手里有政權有軍隊,而且是800 萬之眾,為什么會敗得很慘?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沒有槍沒有炮,靠從敵人手里繳獲的武器,自己土造的大刀長矛,團結全國人民,既趕走了日本侵略者,又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特別是戰(zhàn)勝了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率領的聯合國軍,靠什么?就是靠共產黨的領導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靠的是人民群眾支持所進行的人民戰(zhàn)爭。
在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在改天換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在驚天動地改革開放的偉大變革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人民軍隊在共產黨的領導指揮下,發(fā)揮了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關鍵作用。
當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世界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世界更加動蕩不安,不確定的因素在增加。我們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復雜的變化,大國競爭加劇,安全威脅上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任務更加凸顯。環(huán)顧四周,真有點“狼煙四起"的感覺。這就迫使我們要更加自覺地用戰(zhàn)略的眼光觀察分析形勢,用初心使命檢驗我們的工作。國防和軍隊建設要同國家經濟和社會全面建設同步,發(fā)展和安全要統籌規(guī)劃。要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軍思想,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zhàn)略方針,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化作戰(zhàn)體系,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
需要澄清三個模糊認識。一是現代化戰(zhàn)爭,武器裝備非常先進,幾乎是透明的戰(zhàn)場,快速的進程,甚至是發(fā)現即摧毀、打響就結束,謀略還有沒有用?這個問題實質是涉及戰(zhàn)爭觀的問題,即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根本因素是什么?兩千多年前,孫子講得很清楚,對于駕馭戰(zhàn)爭,要從五個方面進行衡量:道、天、地、將、法?!爸魇胗械??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边@充分說明了戰(zhàn)爭中各個要素都是靠人去分析認識和把握運用的。戰(zhàn)爭形態(tài)再變化,武器裝備再先進,也要靠人去謀劃去掌握去使用。毛澤東說: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寶貴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人的因素第一,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是人不是物。我們要從政治上看軍事,從戰(zhàn)略上看戰(zhàn)術。決策的正確性高于武器裝備的精確性;謀略的藝術性高于技術的先進性;人的勇敢和創(chuàng)新精神可以戰(zhàn)勝任何困難。強調人的作用是正確的戰(zhàn)爭觀,見物不見人是非常危險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斗爭史就是一部以劣勢裝備打敗優(yōu)勢裝備敵人的歷史,靠的就是黨的正確領導、指揮員高超的謀略和指揮藝術、官兵的勇敢精神。承認人的因素第一,就要承認人的主觀能動性,既能深謀遠慮,又能勇敢向前。二是謀略是不是陰謀詭計? 孫子曰:“兵者,詭道也?!边@里的“詭道”,筆者理解是一種非常規(guī)之道,“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詭道是戰(zhàn)爭規(guī)律之一,也是博弈中常用的方法論。諸葛亮借東風、擺空城計、草船借箭,都是精心謀劃的結果,沒有人說他是陰謀詭計。詭道不是雕蟲小技,而是大智慧、真聰明,是重要的戰(zhàn)斗力。三是《孫子兵法》是一部什么樣的書?有人說《孫子兵法》是和平之法。這個說法有道理,但不準確不全面。筆者認為如果學習掌握《孫子兵法》精神要義,奪取戰(zhàn)爭勝利,最終目的是為了和平,這樣講,說得通,也能理解。但是,必須肯定地說,《孫子兵法》的本質是兵法,是講養(yǎng)兵、帶兵、練兵、用兵的法典,是通過駕馭戰(zhàn)爭爭取和平、實現和平、保衛(wèi)和平的法典。它本身講的是戰(zhàn)爭要義,是奪取戰(zhàn)爭勝利的謀略,而不是一味講和平。和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和平是斗智斗勇斗來的,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黨百年的奮斗史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和平、安全、進步、幸福都是奮斗得來的,只有不懈奮斗才能贏得和平、得到幸福。
謀劃在先,不當事后諸葛亮。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孫子曰:“勝兵先勝而后求戰(zhàn),敗兵先戰(zhàn)而后求勝?!毕葎俦叵戎戎\,先進行調查、廟算、對比、籌劃,做到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在我們黨百年奮斗歷程中,毛澤東是最讓人佩服的謀略大師。他目光如炬,料事精準,用兵如神,總是比別人早看幾十年。他強調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提出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完全是謀事在先、行動在后、隨機應變、出神入化。毛澤東特別強調預測,強調先知先覺把握主動。他說:“沒有預見就不能叫領導?!彼蜗蟮馗嬖V我們:“坐在指揮臺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事,也不算領導。只有當著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fā)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所以,“為著領導,必須有預見”“沒有預見就沒有領導,沒有領導就沒有勝利,因此,可以說沒有預見就沒有一切”。謀劃在先,預見發(fā)展趨勢,做到先知先勝,既是戰(zhàn)略主動,又是指揮能力。
謀劃在全,不要顧此失彼。謀求全勝是《孫子兵法》的核心要義,也是謀劃戰(zhàn)爭、指導博弈的根本追求。孫子說要善攻善守,“故能自保而全勝”,指出:“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者善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強調“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達到“兵不頓而利可全”。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已為世人皆知的觀點,是戰(zhàn)爭和謀略的最高境界。但這個不戰(zhàn)是建立在能戰(zhàn)而且能戰(zhàn)勝基礎上的。《孫子兵法》中講到慎戰(zhàn)、止戰(zhàn)、不戰(zhàn)時,都是有前提的。前提是有戰(zhàn)勝的能力和意志。這個能力、意志要讓對手知道,使對手覺得開戰(zhàn)劃不來,才能制止戰(zhàn)爭。能戰(zhàn)方能言和,言和的背后是實力。墨子止楚攻宋就是一個很有力的例證。實力是一個綜合體,不是單一方面的能力。所以謀劃要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外交、天文地理、裝備補給、指揮能力、士氣斗志都要縱橫比較,全面謀劃,不能顧此失彼。20世紀60年代,美蘇兩霸反華,毛澤東審時度勢,冷靜觀察,全面謀劃,決心搞兩彈一星,部署三線建設,提出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大辦民兵師,使得美蘇霸權主義看到了中國人民團結的力量和頑強的斗志決心。最后,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同中國“打不起”而“不敢打”,真正達到了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贏得了和平發(fā)展的寶貴機遇,至今我們還在享受這個和平紅利。習近平總書記反復講,“我們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時和勢都在我們一邊,我們要堅定信心,精心謀劃,把握主動權。在全面謀劃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做到最自覺最有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布局就是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是統領中國發(fā)展的總綱,是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zhàn)略方向、主攻目標,是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頂層設計、整體謀劃。當然,在具體貫徹執(zhí)行中要緊密聯系實際,既把握全局又觀照局部,既著眼長遠又干好當下,分清主次位置,把握先后順序,控制聯系關鍵點,像孫子講的“譬如率然”。
謀在實,有根有據,可操作可實行。孫子的謀略思想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客觀分析之上,要對五事七計做全面的權衡比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勝戰(zhàn)論洋溢著樸素的唯物主義精神,強調戰(zhàn)爭勝負取決于雙方物質基礎的強弱和主觀指導能力的高低,反對“天命鬼神,占卜打卦”?!秾O子兵法》中的軍事辯證法講得最全面最徹底,其中像攻守、虛實、全破、奇正、剛柔、陰陽、眾寡、迂直等辯證范疇比比皆是。樸素的唯物論和徹底的辯證法反映了《孫子兵法》求真務實,避免空談,蘊藏著活的靈魂,充滿著旺盛的活力。毛澤東軍事思想對謀劃戰(zhàn)爭有著更深刻的論述,他指出:“指揮員的正確的部署來源于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于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于各種偵察材料的連貫起來的思索。指揮員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偵察手段,將偵察得來的敵方情況的各種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加上去,研究雙方的對比和相互的關系,因而構成判斷,定下決心,作出計劃——這是軍事家在作出每一個戰(zhàn)略、戰(zhàn)役或戰(zhàn)斗的計劃之前的一個整個的認識情況的過程?!薄吨袊锩鼞?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這段話說得多么清楚明白、深刻可行。陳云同志也有一個謀劃決策的十五字箴言,很有指導意義,要我們“不唯書、不唯上、要唯實,全面、比較、反復”。無論多么周密的謀劃,最終檢驗是在落實上。戰(zhàn)爭不是游戲,是要死人流血的,所以要特別扎實可靠。要多深入實際,多掌握實際情況,多作調查研究和周密分析。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更沒有領導和指揮權。
古人講:“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泵珴蓶|說:“政治路線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薄秾O子兵法》特別強調重視將帥修養(yǎng),給將帥提出了“智、信、仁、勇、嚴”五條標準,稱作“為將五德”。強調“明主慮之,良將修之”“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zhàn)”“修道而保法”。
奮斗百年,我們黨之所以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奇跡,關鍵是有一支忠于黨、忠于人民的干部隊伍。毛澤東說: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兩件事。一切計劃、決議、命令、指示等,都屬于“出主意”一類。使這一切主意見之實行,必須團結干部,推動他們去做,屬于“用干部” 一類。用什么樣的干部?“應是以能否堅決地執(zhí)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群眾有密切聯系,有獨立的工作能力,積極肯干,不謀私利為標準。”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干部提出了“忠誠、干凈、擔當” 三條標準,有現實的針對性和長遠的持續(xù)性。忠誠是最主要的,是不講條件不打折扣的,言行一致,說到做到,表里如一。干凈就是黨性純潔、經濟廉潔、作風優(yōu)良、光明磊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經得住各種誘惑。擔當就是敢擔責任,敢擔風險,敢擔任務。孫子要求將帥要做到“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封建士大夫能做到,共產黨員應該做得更好。
如何跟上時代步伐,化解時代難題,唯一的辦法就是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非學無以增智廣才,非干無以提高進步。通過學習和實踐,才能遇事能拿出辦法、斗爭能戰(zhàn)勝對手、工作能完成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提醒全黨同志要把握政治大局,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再三告誡我們千萬不能犯顛覆性錯誤,根本的就是要政治上堅定,最重要的是堅定“四個自信”,樹立“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正確的政治判斷力不僅是個理論問題,而且是個最現實的實踐問題。世界上的事物復雜多變,而且有時候還會給人們以假象。辦法就是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上,實事求是進行分析。比如全面抗日戰(zhàn)爭初期,很多人被一些假象所迷惑,出現了“亡國論”“速勝論”的判斷。毛澤東具體比較了中日雙方的長處和弱點,做出了中國抗戰(zhàn)必勝的判斷,提出了持久戰(zhàn)的主張,《論持久戰(zhàn)》有力地指導了抗日戰(zhàn)爭并取得了偉大勝利。政治判斷力最重要的是找準所處的歷史方位,明確擔負的歷史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邁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我們要站在這個歷史方位上,解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以人民為中心,履行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使命?,F在我們的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不能抱任何幻想,也不能猶豫不決,要沉下心來,扎扎實實做好自己的事,不能跟著別人設計的節(jié)奏跳舞。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依靠自己的力量,廣交朋友,發(fā)展自己,突出重圍,把握主動權。我們是有 14 億人口的大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民族復興共同富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黨員干部要一心一意跟黨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眼觀世界風云,胸懷國之大事,提高戰(zhàn)略思維能力和戰(zhàn)略定力,提高政治執(zhí)行力。當前,尤其要克服和糾正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F代化不是敲鑼打鼓迎來的,而是靠艱苦奮斗得來的。要把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提到政治的高度,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矛盾一個一個地化解,事情一件一件地辦好。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浴血奮戰(zhàn)艱苦奮斗,第一個百年的任務圓滿收官,正向第二個百年的目標揚帆奮進。中華民族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輝煌業(yè)績,是我們奮斗的底氣和必勝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