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俊卿
摘要:道岔是鐵路軌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鐵路線路中最薄弱的設備之一。單線道岔已成為鐵路線路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此外,其設計結構復雜,進一步增加了維護難度。鐵路運輸安全是重中之重。為此,本文正確分析了單開道岔的成因,提出了有效的安全整改措施,確保鐵路運輸安全。
前言:鐵路是一個非常復雜和龐大的系統。列車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各方面都達到一個非常準確的狀態(tài)。在鐵路線路問題上,要保證鐵路線路的暢通和鐵路線路的幾何尺寸,使鐵路線路的各個部位和結構符合嚴格的標準。因此,在養(yǎng)護過程中,養(yǎng)護人員要注意鐵路線路的細節(jié),修正鐵路線路的整體尺寸,檢查鐵路線路的各個部件是否符合標準。此外,應加強對跑道的清潔,保持跑道的均勻性和正常彈性。檢查線路各段有無沉降,并及時修復。在自然災害多發(fā)地區(qū),要加強維護頻次,采取護山措施,確保鐵路線路暢通無阻[1]。
一、 單道岔道岔位置病害原因
道岔部位是鐵路單開道岔中最脆弱的部位,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根據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道岔存在缺陷的原因總結如下:“三縫”導致基軌橫向移動,道岔方向性差?!叭p”是指基軌底邊與滑床邊沿的縫隙。外軌爪與基軌底部上部及軌支座之間的間隙,軌架尾端與滑臺臺肩之間有間隙,螺栓孔和用于固定開關部件的螺栓之間由于老化而產生的間隙,降低了兩個導軌機架的穩(wěn)定性。執(zhí)行換軌指令時,道岔與道岔軌不能完全同步,導致道岔軌與基軌誤差,輪輞槽小。
二、單開路岔病害的病因
2.1當主行車方向為直線時,直軌底板切入斜軌枕
一般情況下比傳輸較少的曲線鋼絞線更嚴重,曲線鋼絞線產生掛板,尤其是導向曲線上的曲線鋼絞線更為嚴重和顯著。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加載道岔軌枕和基礎軌枕的變形總是與未加載的鋼軌進行比較,以防止加載的鋼軌變形。當道釘不能與承載的軌道和道岔枕木緊密結合時,就會產生掛板,特別是導向曲線上的鋼絞線受直接載荷的影響,掛板的程度更為嚴重和明顯。即使有帶鋼軌尺的現象,也無法測量直線鋼軌的水平。雖然曲線鋼軌比直線鋼軌要少,但在頻繁行駛時,曲線鋼軌的掛板較少或沒有。但是,由于道岔軌枕的機械磨損不一致,鋼軌底面和鋼軌在直股方向的底面將不在同一平面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更換單條道岔,未磨損的道岔頂面與兩條彎軌底面之間會出現間隙,給操作帶來困難[2]。
2.2鋼軌縱向磨損不均勻,造成水平度差
由于道岔直側兩個方向的交通密度差異較大,兩個方向的鋼軌垂直磨損差異較大。這種情況往往與道岔軌枕的機械磨損同時存在,給軌道的升降調整和工作帶來困難,因為當不同方向的兩條軌道相互靠近時,相鄰軌道也會同時提升,這可能會導致另一個方向的水平超出范圍。
三、單開道岔檢查管理的有效措施
3.1道岔聯檢制度
開關由車站使用,由工務和電力部門負責維護。車站、工務部門、電力部門都有自己的檢查周期和操作標準。但道岔狀況與車站、電信、工務等各行政部門的管理水平有關。某個部門的非標設備會影響提速開關的使用狀態(tài)。如果不及時加油,開關軌的轉彎阻力會增加,轉換桿的不平整會增加開關軌的開關電阻,開關軌的爬行也會增加開關的開關電阻軌。因此,車輛、工程、電力部門共同檢查和處理開關的開關部分。檢查周期一般為三個月一次,夏季為一個月一次[3]。
3.2全面升級軌道,緊湊平整道床
以道岔頭和青蛙的標高為起點,啟動整套道岔,糾正道岔各部分的不平整度。操作程序如下:首先以道岔的直外軌(包括道岔前后100m范圍)為標準軌,將軌面平整,還操作重復幾次。除此之外,兩條導軌要同時調平,不能抬高。注意一條軌道影響一段,注意消除前后空掛板。開軌后,應根據道岔軌枕的位置,同時校直道岔軌枕。在車站道岔群區(qū)運行軌道時,應綜合考慮每條線路的實際高度,防止一組道岔的上升影響其他道岔和線路。道岔平整、道岔軌枕方正后,應充分夯實。壓實作業(yè)必須采用機械壓實。每個道岔枕木要同時夯實,而不是一點一點地夯實。為避免道岔軌枕受力不均,應加強對鋼軌接頭、鋼道岔軌枕和支腳的夯實。
四、鐵路單開道岔詳細維護方法
4.1完善鐵路線路維護制度
隨著我國鐵路運輸的快速發(fā)展,鐵路養(yǎng)護體系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以適應新的發(fā)展形勢的需要。新時期鐵路養(yǎng)護系統要加強組織規(guī)劃,科學制定養(yǎng)護措施,提高養(yǎng)護效率。此外,鐵路養(yǎng)護部門要利用最新的科學技術和自動化系統,做好鐵路線路監(jiān)測工作,建立完善的鐵路線路運行狀態(tài)監(jiān)測體系。將在線實時監(jiān)控與離線實時維護相結合,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和排除故障,及時處理問題,避免問題不斷惡化和擴大,提高維護效率和質量。此外,要了解維修人員的工作情況,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從績效激勵入手,做好績效考核,最大限度地把維修工作做到細致、科學、嚴謹,促進維修工作的蓬勃發(fā)展[4]。
4.2建立健全道岔桿拆除監(jiān)管制度
針對單開道岔存在的主要問題聯合排查,綜合查明腰拱、翹頭、底軌硬彎、滑床板斷裂、槽、翼軌螺栓銷過度磨損等關節(jié)病害,并配合公建工作。在改造前召開施工預會,一一安排施工任務、力量分布、安全重點和注意事項;根據施工方案,提前40分鐘報名,準備工具、燈具、材料;施工命令下達前,嚴禁拆卸開關安裝裝置。防止機械強度失效。施工命令下達后,按照指揮部的要求,確保10分鐘內拆除開關安裝裝置。檢查清潔后,將設備放置在指定位置;道岔應在30分鐘內迅速夯實。為準確安裝,施工隊負責人必須綜合檢查道岔的機械強度、密封性和間隙;施工完成后,段監(jiān)控中心進行日常監(jiān)控分析,車間派專人確保蹲點,工長帶領工區(qū)加強檢查,及時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開關元件的拆卸過程和開關元件的安裝過程也得到了規(guī)范和細化[5]。
4.3加強鐵路線路爬行養(yǎng)護
保持道床滿載,有足夠的道碴肩寬和道床厚度,壓實道床,增強軌枕與道床之間的抗爬能力;木枕開關及其前后線應按要求配備足夠的防爬裝置和防爬裝置支架;出現故障的防攀爬設備應及時更換或修理;緊固件的緊固壓力應符合標準。為增加鋼軌與夾板、墊板、墊板與枕木之間的阻力,應及時擰緊緊固件和螺栓,并擰緊浮動道釘;對于單開道岔存在的主要問題應及時糾正[6]。對于鞍座磨損接頭、低接頭、軌端剝皮塊等,及時拋光或更換鋼軌,消除連續(xù)大接頭,調整不平整接頭;開關的爬行量應以尖軌跟端的相位誤差為依據,這是由于尖軌的制造公差容易產生誤差。但如果道岔軌尖與基軌接頭之間的相位誤差超過限值,則視為不合格,應及時糾正。
結語:單道岔的鋪設雖然提高了鐵路運輸效率,但設計也是鐵路線路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在礦區(qū)復雜的地形環(huán)境下,更需要保障鐵路單線道岔的安全和質量。工作人員要及時發(fā)現和整治山岔病害,提高運輸安全,更好地為當地經濟發(fā)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彭健健. 淺析鐵路單開道岔的病害原因分析與整治措施[J]. 大科技, 2015,1000(004):178-179.
[2]張心毅. 淺談單開道岔病害產生的原因及整治措施[J].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文摘版)工程技術,2017,23(78):00232-00232.
[3]張戈. 礦區(qū)鐵路普通固定型單開道岔轉轍部位的病害成因及整治[J]. 煤炭技術, 2006, 25(4):128-128.
[4]付昭江. 鐵路道岔常見幾種病害形成的原因與整治方法,2017,56(67):45-46.
[5]徐于富. 普通單開道岔直尖軌與基本軌不密貼的原因及整治[J]. 上海鐵道科技, 2019,17(02):27-28.
[6]牙合甫·玉素英. 鐵路道岔尖軌與基本軌不密貼原因分析及處理[J]. 中國科技博覽, 2017,23(14):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