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進
案例一:2011年原告、被告簽訂了《融資租賃合同》以及相關附件。合同約定原告向被告出租旋挖鉆機1臺,租賃期共36期,每月10日被告向原告支付租金。后因被告未能按約支付,原告起訴要求被告支付已到期尚未支付租金及違約金。訴訟中,被告以簽訂的融資租賃合同屬于格式合同,其中條款加重了被告的義務,應屬無效作為抗辯理由。原告據此提交了由被告簽字認可的融資租賃風險提示單作為證明其已盡到提示義務的證據。后法院判決認為:“原告與被告簽訂的《融資租賃合同》系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屬合法有效。在簽訂《融資租賃合同》的同時,中聯重科公司對于相關風險履行了告知義務,盡到了格式合同制定方的相應責任”,從而支持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提示:審查合同時要注意有關格式條款的效力。
大部分融資租賃公司所使用的合同范本屬于“格式合同”,當其中格式條款的解釋存在爭議時,根據民法典第498條的規(guī)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fā)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由此可見,一旦發(fā)生爭議對租賃公司是極為不利的。為防止該情況的發(fā)生,根據民法典第496條的規(guī)定:“采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作為融資租賃公司應當盡到謹慎的提示義務,建議可采取如下幾種做法:在合同中對重要、關鍵性的條款(如違約、合同效力及爭議解決條款等)加粗或下劃線進行標記;或將涉及到承租人、擔保人義務的重要條款單獨列明,要求承租人、擔保人在上述文件中簽字確認;或要求承租人、擔保人單獨出具聲明,表示其已經知曉合同中某幾項條款的內容,且出租人已對此作出充分解釋和說明。
案例二:2013年,原告、被告簽訂了《融資租賃合同》以及相關附件,約定被告以售后回租方式向原告承租三臺解放牌卸車,上述合同簽訂后,原告收到被告交付的首期款,包括首期租金、履約保證金、管理費等,但雙方并未就合同解除后“管理費”的處理進行明確約定。后因被告并未依約支付租金,原告據此行使合同解除權,關于案件中涉及的“管理費”,法院在判決中認為:“融資租賃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部分即終止履行,原告無需繼續(xù)提供相關的融資租賃服務,其預先收取的19期管理費23166元尚應根據客觀情況予以處理,雖然合同約定被告應支付融資租賃期間的管理費用,但該部分款項系按合同履行期限計收的預付管理費用,合同解除后,原告免除了服務義務,其繼續(xù)占有全部管理費用有失公平,應將剩余期限的管理費按未履行期間占合同約定租期的比例退還承租人”。
提示:建議在合同中明確對類似“手續(xù)費”、“服務費”的約定。
融資租賃合同中經常會出現“手續(xù)費”、“服務費”或類似名目的費用,有些合同還把預付上述費用作為融資租賃合同的生效條件。然而,對“手續(xù)費”、“服務費”的性質,及當合同無效或因一方違約導致合同解除時的處理卻沒有作出明確的約定。當出租人因承租人違約主張解除合同時,由于缺少明確的約定,上述“手續(xù)費”或“服務費”往往會被理解為出租人為承租人提供的融資租賃服務的費用。盡管合同的解除是源于承租人的違約行為,但合同解除后,出租人免除了后續(xù)的服務義務,依據公平合理的原則,法院往往會根據租賃物的實際使用時間來計算出租人應當收取的服務費用,在扣除上述服務費用后,承租人預交的“手續(xù)費”、“服務費”還有剩余的,應當返還。建議在草擬合同時,如涉及類似“手續(xù)費”、“服務費”等費用,必須對其性質作出明確約定,尤其要明確當合同無效或解除時,上述費用不予返還,以此來保障出租人的利益。
案例三:2012年12月3日,原告與被告簽訂《融資租賃合同》及《轉讓協議》各一份,約定原告支付價款受讓被告自有的設備并作為租賃物出租給被告使用,后因被告未按約支付租金,原告起訴請求解除合同,返還租賃物,同時主張了相應的損失,其中包括:承租人全部未付租金與收回租賃物價值的差額〔按3年折舊,設備現值(未扣除丟失設備)=出租方購入價*(1-年折舊率*使用年限)〕。鑒于雙方并未在合同中對租賃物的折舊進行約定,法院判決認為:“雙方對租賃物的折舊未作明確約定,原告主張自起租日起按3年折舊計算租賃物返還時的價值缺乏相應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的規(guī)定,生產設備的最低折舊年限為10年,據此本院參照上述規(guī)定確定上述設備的折舊年限為10年。涉案35臺提花機的購買發(fā)票顯示,該型提花機系分三批次購買,購買時間分別為2011年6月11日、2011年10月31日、2012年2月20日,由于未設定抵押的該臺提花機的具體購買時間無法確定,根據上述購買的實際情況,本院確認以2011年10月31日為該設備購置時間計算其折舊情況”,并未支持原告訴訟請求中對租賃物折舊的計算方式。
提示:建議在融資租賃合同中對租賃物的折舊進行約定。
對租賃物的折舊進行約定主要是便于確定租賃物的價值,否則會給后期可能發(fā)生的訴訟增加麻煩。首先是起訴立案時對訴訟費用的影響,在出租人起訴要求解除合同并返還租賃物的案件中,訴訟標的額主要是依據租賃物的價值來確定,由于起訴時往往合同已經履行了一段時間,承租人也支付了部分租金,此時仍按照租賃物所有權轉讓時的協議價款來作為訴訟標的額的判斷依據,顯然是不合理的,如果未在合同中約定租賃物折舊的計算方式,就難以確定起訴時租賃物的價值,有可能會導致級別管轄上的變更。另外,缺少對租賃物折舊的約定也不利于出租人主張因解除合同而受到的實際損失,如果對于租賃物的價值難以達成共識,那司法機關也只能通過參考市價、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定價,如果在合同中明確了對租賃物價值或折舊的計算方式,如折舊率、使用年限等,可以有效的保障出租人在承租人違約時主張其損失,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評估程序,進一步降低訴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