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國品牌的世界影響力的逐漸提升,中國知名商標已成為國際品牌投資者搶注新目標。由于以往對海外制度的介紹較少,我國企業(yè)在海外維權往往節(jié)節(jié)敗退。本研究將從各國商標搶注救濟制度出發(fā),通過與發(fā)達國家相對成熟的商標保護制度相比較,找出相關國際條約及我國商標保護制度本身不完善之處;通過總結國外商標制度對惡意搶注問題的界定找出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各國應對措施找出商標搶注更全面的救濟方式。
關鍵詞:惡意搶注;商標注冊;申請在先原則;商標法
一、引言
近些年來,隨著世界市場經濟全球化腳步進程的加快,企業(yè)經營的地域局限逐漸被打破,中國商標在國際市場越來越引人注目,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越來越多,商標搶注事件頻頻發(fā)生,我國企業(yè)逐漸成為商標搶注行為的受害者。每個國家對于商標注冊、使用的管理,都是依據本國國情和商標發(fā)展規(guī)律制定的,所以了解不同國家對于商標方面的相關規(guī)定,對于企業(yè)進行海外業(yè)務拓展有著積極意義。中國企業(yè)應當重視并行動起來,熟知申請國商標特殊制度,充分利用好國際保護規(guī)則,提早建立完善的品牌保護體系;當遇到惡意的搶注事件時,企業(yè)應毫不退縮,堅決用法律武器捍衛(wèi)自己的商標權。
二、惡意搶注的定義
針對近年頻發(fā)的海外商標搶注事件的特征,維權的難點主要在于中國知名品牌僅在特定區(qū)域取得了知名度,在國外還未達到能夠認定馳名商標的程度,無法直接援引馳名商標相關條款進行維權;又由于尚未獲得注冊便遭遇搶注,因此筆者討論的惡意搶注情況將主要圍繞在注冊過程中保護被搶注的非馳名未注冊且已經使用的中國知名商標,而非對已注冊商標或馳名商標進行混淆的搶注行為。
國際公約沒有“惡意”注冊的標準定義,可見,惡意搶注行為的不好界定性。我國《商標法》在四個條文①中規(guī)定了在先的未注冊商標的保護,顯然,《商標法》的這四個條款都是從禁止搶注的角度保護在先的未注冊商標的,雖然部分法條提到了“惡意”的概念,但是關于“惡意”的認定卻沒有具體說明。我們可以參考歐盟內部市場協(xié)調局上訴委員會關于惡意搶注的意見,“歐盟商標持有人企圖通過商標注冊行為,搶占先前與其存在合同、先合同關系或任何善意關聯(lián)的第三方的商標時,即為惡意注冊。
三、各國注冊制度比較及分析
針對頻發(fā)的搶注案件,本文所討論的商標在國外或許還未達到一定知名度,很難通過認定馳名商標的方式獲得保護。而日本、德國、美國作為世界發(fā)達的國家,商標經濟的發(fā)展和相關規(guī)定,對于理解此類未注冊商標惡意搶注、針對此類問題的立法改革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日本商標的注冊
日本《商標法》中關于商標注冊的規(guī)定十分詳盡,為杜絕商標未獲得注冊被搶注維權難的發(fā)生,日本《商標法》獨樹一幟,開辟了特殊的保護制度,使得申請人在商標未獲正式注冊之前其利益能夠得到保障?!叭毡尽渡虡朔ā返漠愖h期不是在初審公告和注冊公告之間,而是在注冊公告之后的2個月內②。這種安排有一定合理性,因為對注冊商標有異議的第三人(被搶注人),往往是無法知道申請人(搶注人)已經提出商標注冊的申請的,只有在初審公告之后才可能注意到,但由于實踐中提交商標異議的準備工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初審公告期內有時候無法完成,因此,將異議期安排在初審公告期滿之后、正式注冊之日起的某段時間內,對于異議人(被搶注人)而言是為其爭取了時間,有利于其為異議的提出進行充足的準備。但是由于在注冊之前沒有允許第三人提出異議,而且異議期與中國相比較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雹?/p>
(二)德國商標的注冊
德國《商標法》中除了商標注冊的申請人、注冊商標的申請(申請要件與申請日的規(guī)定)以外,還規(guī)定了對馳名商標和在先權的保護。《商標法》尊重當事人的自我意愿,但規(guī)定有限制條款,在注冊后連續(xù)五年未在貿易活動中使用則注銷其商標。但并不是由商標主管部門主動檢查商標的使用情況,也不主動撤銷未使用的注冊商標,只有當?shù)谌艘晕词褂脼槔碛商岢鰧ι虡说挠行缘臓幾h時才會去審查使用情況,決定撤銷與否。
(三)美國商標的注冊
美國商標法對商標注冊的規(guī)定也十分詳盡具體,法律條文篇幅極長,從申請注冊、公告、異議、撤銷,到馳名商標的保護、認定、禁止使用的情形等都做出了細致規(guī)定。實行主要注冊簿與輔助注冊簿的“雙軌制”,依次做出兩種不同的規(guī)定。從前述規(guī)定可以看出,美國的商標注冊程序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是比較復雜的,在聯(lián)邦商標局注冊可以獲得全國范圍內的保護,但如果不注冊也可以得到普通的保護,只是這種保護力度小,可能只限于其商業(yè)使用的范圍內,如某個州內。
另外美國商標制度中,對商標的使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在聯(lián)邦商標局獲得注冊,也需要指明是即將使用還是已經使用。
四、各國對惡意搶注的應對措施反思
由于經濟、歷史發(fā)展有先后,各國的法律規(guī)制各有不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盡管各國的立法體制有利有弊,但已發(fā)展較為完善的商標搶注保護措施的發(fā)達國家的做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我們完全可以在新商標法中吸納相關制度,如:美國的在注冊程序中體現(xiàn)了使用在先原則,申請時就需要提交使用證據,要求商標獲得注冊的條件是已經在使用中的商標,如此便規(guī)制了以屯積商標為目的待價而沽的搶注行為;日本商標法規(guī)定了注冊前的利益請求權制度,商標申請人在商標尚未獲得注冊時,權益就能夠得到保障,減少了他人利用注冊前的空隙搶注或侵權;德國商標法規(guī)定了不允許利用商標注冊程序來壟斷商標權,但允許只注冊不使用,更全面地保護了商標實際所有人的權益,又能盡早使商標獲得注冊。
參考文獻
[1]曹華.論商標惡意搶注的法律規(guī)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17年.
[2]日本特許廳:《工業(yè)所有權法逐條解說》,社團法人發(fā)明協(xié)會1999年版,第63頁
[3]單玉曉.“邦德007”等知名角色名稱受商標法保護[EB/OL].政經頻道,(2017-01-11)[2017-01-11]http://china.caixin.com/2017-01-11/101042845.html.
[4]王勇.中日商標法主要內容之比較及其對中國修改商標法的啟示[J].山東社會與科學,2013(6).
[5]張鵬.規(guī)制商標惡意搶注規(guī)范的體系化解讀[J].知識產權,2018(7).
[6]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7]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
作者簡介
楊翌(1991—),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湖北,職務/職稱[如作者無職務或職稱,可不寫],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
注釋
①一是《商標法》第4條第1款的規(guī)定,即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注冊申請,應當予以駁回。
二是《商標法》第13條第1款的規(guī)定,即馳名的未注冊商標可以阻止他人搶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并可以禁止其使用;
三是《商標法》第15條的規(guī)定,即未注冊商標的所有人可以禁止其代理人或者代表人搶注其代理或者代表的商品的商標;
四是《商標法》第32條的規(guī)定,即禁止惡意搶注他人在先使用并具有一定影響的商標。
②[日]日本特許廳:《工業(yè)所有權法逐條解說》,社團法人發(fā)明協(xié)會1999年版,第63頁
③王勇:《中日商標法主要內容之比較及其對中國修改商標法的啟示》,《山東社會科學》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