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字理識字教學法,是根據(jù)漢字的構形規(guī)律,來掌握漢字字形和字義的關系,開展識字教學的方法。本文從字理視角的識字教學概述,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字理識字的教學建議的方面闡述。旨在使廣大一線教學者科學運用字理,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字理識字;小學低年段;識字教學
一、從字理的視角進行識字教學的概述
(一)字理識字的含義
字理,根據(jù)字面解釋,顧名思義就是漢字的道理與事理。漢字的字理指的是漢字構成的理據(jù)性,即漢字構成的內(nèi)在邏輯。字理識字教學就是根據(jù)漢字的象形、會意、指事、形聲這幾種造字方法,讓學生在認識和掌握漢字基本規(guī)律的基礎上進行漢字的認知和學習。
(二)字理教學的意義
了解漢字字形、字音、字義內(nèi)在聯(lián)系與構型原則,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字理識字教學,從漢字象形表意特征出發(fā),順應了小學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從直觀形象的古文字圖像入手,追溯漢字形體的來源,生成形義聯(lián)想。也符合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
二、字理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運用字理教學手段單一
低年級教師在使用字理進行識字教學時,常用圖示法,即將漢字從甲骨文、小篆到現(xiàn)代漢字的字形演變過程用圖畫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但單一的利用圖示法進行的字理識字教學也存在弊端。比如只能夠體現(xiàn)漢字的字形輪廓,但難以解釋字音與字義以及音形義之間的關系。中高年級學習生字,會學習到會意字、形聲字、等含義復雜的漢字。假設學生在低年級階段對字的理解形成思維定式,到了中高年級就難以接受教師更為復雜的字理解讀。對于語文學科的整體學習造成負擔和影響。
教師在運用字理進行識字教學時,應當綜合使用圖示法、口訣法、游戲法、故事法、聯(lián)想法、同類對比法等多種教學手段,這樣才能讓學生牢固地,從根本上認識生字。
(二)學生對字理的學習遷移能力不夠
學生識記漢字除了傳統(tǒng)的朗讀和書寫,經(jīng)常通過部件識字法,即加一加、減一減或換一換等方式方法學習生字。但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用基本字的含義來聯(lián)系合體字的字義,對大多數(shù)低年段學生來說是非常有難度的。這一方面是因為這一學段的學生對基本字的字義理解還不夠到位,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學習遷移能力還不夠。當學生對基本字有了基本的認知水平后,此時教師再引導學生概括出一類字、一類部首的特點。在之后的學習的漢字中如果遇到含有已經(jīng)學的漢字部件,學生自然而然地會發(fā)揮聯(lián)想,對所學知識進行自主遷移。教師所在課堂中呈現(xiàn)的知識是學生轉(zhuǎn)化已有認知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學生的識字效率便會顯著的提升。
(三)市面上有效的字理教輔資料較少
不管是對于教師還是學生,可供參考的關于字理知識的教輔資料少之又少。有的老師和學生會通過網(wǎng)絡查找字理知識,但是由于系統(tǒng)編纂的參考書的缺乏,字理的講解難以全面,教學和學習效果自然會打折扣。教材中對于生字的教學編排也較少,教師教學參考書和各類教輔書也都偏向于課文和習題講解,系統(tǒng)地生字教授方法普遍缺乏。這使部分教師在進行字理教學時常感到手足無措。由此可見,低年級教材同時也要更注重生字的字理指導。
三、字理識字的教學建議
(一)教師廣泛學習字理知識,提高字理教學能力
部分一線教師字理教學的理論功底有所欠缺,很多教師并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過相關知識和接受過教學方法和理論的培訓。因而導致在運用字理進行識字教學時,對生字的判別和歸類能力有限,時常把握不準應該使用字理知識進行教學的種類。造成字理教學法濫用或者不恰當使用,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想要提高教師字理識字教學能力,需要教師廣泛學習漢字知識,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
首先,教師應扎實掌握對教材中出現(xiàn)需要學生識記的漢字字源。小學低年段所學習的漢字,大多字形簡單,字義明了。這類相對簡單的漢字,教師應該掌握得系統(tǒng)和全面。而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會意字、形聲字等,教師也應學會利用書籍、文獻和網(wǎng)絡等資源,對有關知識進行準確把握。其次,對于漢字“六書”理論以及漢字基本構字規(guī)律,教師要做到認知與了解。這樣,教師就有能力對生字進行歸納分類。適合字理教學的生字有哪些類型,不適合字理教學的又有哪些類型,教師就可以做到區(qū)分有理據(jù)且能避免字理教學法的不恰當使用。更能教學擺脫單調(diào)式重復教的字理教學方法。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參加技能培訓,廣泛參閱漢字學學術資料,主動學習補充相應知識。
(二)關注學生生活,提高學生識字興趣
前蘇聯(lián)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有一句名言“只有當識字對兒童來說變成一種激動人心的生活情境,充滿鮮活的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結合的過程將會變得輕松而有趣。”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字主要從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中獲得,因而教師需要參與和關注學生的真實生活。這要求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用多樣化的方式方法識記漢字。這些方法不僅僅有傳統(tǒng)的聯(lián)想、象形等,還有將漢字演一演、漢字“找家族”等寓教于樂的游戲字理教學模式,這些都是激發(fā)學生漢字學習興趣的不二法門。在課堂活動中融入游戲元素,將會為生硬難懂的字理課堂營造輕松活潑的氛圍,十分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開展。同時,可以采用“爭做小老師”的方法。低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表現(xiàn)欲旺盛,讓學生做小老師這一活動不僅能展示自我提高自信,更能更扎實的掌握所學字理知識。
(三)重視學生課外閱讀,努力研發(fā)字理教學校本教材
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生識字、讀字、認字的教學活動只是學生學習字的一個重要部分。就小學低年段學生而言,他們接觸和認知漢字更多的機會還是在課外。生活化的教學資源是語文教學資源的外延拓展。因此,教師除了運用字理識字,進行課堂環(huán)節(jié)字的教學外,同樣可以發(fā)動家庭的力量,形成家校合力共育的字理識字局面。家長可以與學生共讀一本字理讀物,在家庭生活中擔任學生的“第二老師”,引領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認字。將課堂中所學內(nèi)化為自身的知識儲備和經(jīng)驗。為了更好讓學生進行閱讀與寫作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才是字理識字課的根本目的,而不是單一的認識課文中的某些字而已。閱讀與識字密不可分。低年段學生的識字量有限,認知水平較低。一線教師可以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比如推薦些一些帶注音的童話、寓言故事、繪本等讀物給學生。把單一的識字課程變?yōu)樯鷦有蜗蟮墓适?、圖文并茂的繪本故事。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識字認字效果的同又為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維方式和能力。
參考文獻
[1]蔡桂珍.小學語文古詩詞賞析中以字理教學方法提升學生感悟能力[J].考試與評價,2021,{4}(04):13.
[2]秦海霞.小學低年級語文古詩教學中的識字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 2021,{4}(26):17-18+55.
[3]蔡汝楠.小學語文低年級字理識字教學方法之研究[J].考試與評價,2021,{4}(03):66.
作者簡介
劉皓瑄(1997-)女,漢族,山東濰坊,在讀碩士研究生,南寧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