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晉
摘要:中國古建筑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構架結(jié)構為主要的結(jié)構方式,造型優(yōu)美,裝飾豐富多彩,特別注意跟周圍自然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有的色調(diào)鮮明,對比強烈,有的色調(diào)和諧,純樸淡雅。建筑師根據(jù)不同需要和風俗習尚而選擇施用。在表現(xiàn)中國古建筑藝術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畫是很重要的兩個方面。
關鍵詞:古代;建筑;裝飾;色彩;鮮明
一、中國古代建筑的結(jié)構
中國古建筑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構架結(jié)構為主要的結(jié)構方式此結(jié)構方式,由立柱、橫梁、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jié)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
中國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guī)律就是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筑,再以單座建筑組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元,組成各種形式的組群。就單體建筑而言,以長方形平面最為普遍。此外,還有圓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幾何形狀平面。就整體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對稱的方式,以庭院為單元,沿著縱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借助于建筑群體的有機組合和烘托,使主體建筑顯得格外宏偉壯麗。
中國古代建筑造型優(yōu)美,尤以屋頂造型最為突出,主要有廡殿、歇山、懸山、硬山、攢尖、卷棚等形式。廡殿項也好,歇山頂也好,都是大屋頂,顯得穩(wěn)重協(xié)調(diào)。屋頂中直線和曲線巧妙地組合,形成向上微翹的飛檐,不但擴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飛動輕快的美感。
二、中國古代建筑的裝飾件
1、懸魚
位于懸山或者歇山建筑兩端山面的博風板下,垂于正脊。懸魚是一種建筑裝飾件,大多用木板雕制而成,因為最初為魚形,并從山面頂端懸垂,所以稱為懸魚。懸魚裝飾在發(fā)展過程中,魚的形象漸漸變得抽象、簡化了。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裝飾形式。有的甚至變成了蝙蝠,以取“福”之意。
2、寶頂
在建筑物的頂部中心位置,尤其是攢尖式屋頂?shù)捻敿馓帲⒂幸粋€圓形或者近似圓形之類的裝飾,它被稱為“寶頂”在一些等級較高的建筑中,或者確切的說,在皇家建筑中,寶頂大多為銅制鎏金材料制成,光彩奪目。
3、宮殿建筑上的吻
吻,也稱“正吻”、“大吻”,是明清時期建筑屋頂正脊兩端的裝飾構件,為龍頭形,龍口大張咬住正脊。而在當時的南方有些地區(qū)則將之稱為“鱗尾”,與大吻的做法有不同之處。根據(jù)現(xiàn)存資料來看,吻最早出現(xiàn)于漢代,大多是用瓦當堆砌而成翹起的形狀,尊貴的建筑中則多用鳳凰、朱雀或孔雀等。由于漢代至清代,“吻”有一個不斷的發(fā)展過程,并且在工藝上也是越來越精美、生動。吻多由陶或者琉璃制成。重要的宮殿、殿堂等建筑中,大多使用琉璃吻。
4、鴟尾
南北朝時期及其以后,鴟尾逐漸代替了漢代的朱雀等形象,而成為正脊脊飾的新樣式。它由漢代的朱雀發(fā)展而來,但是還有一些朱雀的影子。中唐至晚唐時期,鴟尾發(fā)展演變成帶有短尾的獸頭,口大張,正吞著屋脊,尾部上翹而卷起,被稱為鴟吻,又叫蚩吻,明人認為蚩吻是龍的兒子,而龍生于水、飛于天,人們將它放在屋脊上既是裝飾又有興雨防火的寓意。
6、民居建筑上的鰲魚
從設置的位置上看來,居民建筑中的鰲魚與官式建筑中的吻是一樣的,或者更精準地說,它是吻在某一階段時出現(xiàn)的形象。也可以這么說:吻這種構件在各個時期有不同的名稱,鰲魚即是其中之一。據(jù)《事物紀原》引《青葙雜紀》稱:“海有魚,虬尾似鴟,用以噴則降雨。漢柏梁臺災,越巫上大慶勝之法;起建昌宮,設鴟魚之像于屋脊......”看來,這種設于屋脊上鴟魚裝飾,應當就是我們現(xiàn)在在某些居民等建筑中能看到的鰲魚。
7、古代宮殿上屋脊上的神獸
在古代建筑的屋脊上,除了正脊兩端的吻之外,還有很多走獸類的裝飾,因為它們的形象都非凡間可見,所以也稱為“神獸”。它們的位置在垂脊或戧脊的脊端。神獸的形態(tài)都很特別、非常有意思,不過它們的排列和所用數(shù)量是很有講究的。在宮殿上所用神獸的數(shù)量,其最高等級是十個,外加一個跨鳳仙人。按順序分別是仙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斗牛、行計。
8、故宮宮殿上的神獸
關于建筑上神獸的使用,清朝規(guī)定,仙人后面的走獸應為單數(shù),按三、五、七、九排列設置,建筑等級越高,走獸的數(shù)量越多。例如乾清宮,它是明清兩代帝王的寢宮,在脊上就排列有九個走獸,案例是最高等級。但太和殿的地位顯然比乾清宮更為顯赫,因此在太和殿的脊上多設了一只神獸——行什,它是能飛的猴子,可以通風報信。而交泰殿是皇后在重要節(jié)日接受朝賀的地方,較乾清宮又低了一級,所以只有七個小獸。
三、中國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這個特點是和中國建筑的木結(jié)構體系分不開的。因為木料不能經(jīng)久,所以,中國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辦法,以保護木質(zhì)和加固木構件,同時增加美感,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jié)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紅裝飾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處繪制彩畫。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中國建筑在運用色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風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運用色彩的對比與調(diào)和。房屋的主體部分,也即可以經(jīng)常照到陽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別是用朱紅色;房檐下的陰影部分,則用藍綠相配的冷色。朱紅色的門窗部分和藍綠色的檐下部分往往還加上金線和金點,藍綠之間也間以少數(shù)紅點,使得建筑上的彩畫圖案顯得更加活潑,增強了裝飾效果。這種色彩風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與北方的自然環(huán)境有關。因為在平坦廣闊的華北平原地區(qū),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單調(diào)的。在那樣的自然環(huán)境中,這種色彩就使建筑物變得活潑,富有生趣。
同樣,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為封建社會的建筑等級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南方終年青綠、四季花開,為了使建筑的色彩與南方的自然環(huán)境相調(diào)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較淡雅,多用白墻、灰瓦和栗、墨綠等色的梁柱,形成秀麗淡雅的格調(diào)。這樣的色調(diào)在比較炎熱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產(chǎn)生一種清涼感,與環(huán)境形成視覺上的舒適感。
參考文獻
[1]樓慶西.千門之美[M].清華大學,2011.4.1.
[2]樓慶西.裝飾之道[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4.1.
[3]莊裕光,胡石.中國古代建筑裝飾.彩畫[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9.1.
[4]侯幼彬.中國古代建筑歷史圖說[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11.1.
[5]張振光.中國古代建筑圖片庫[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