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
倒賣手機的袁萊犯下詐騙罪(圖/視覺中國)
做買賣當然是為了賺錢。然而,本文的主人公袁萊上演了一出“做虧本生意”的大戲——在網(wǎng)上倒賣手機的她為了積累客戶資源,竟然不惜高價買進、低價賣出。在樹立“誠信”的口碑后,她就干起了巨額詐騙的勾當。
1987年出生的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女子袁萊很喜歡網(wǎng)購。2016年9月的一天,她從微商茍自平處獲悉,可以以低于官網(wǎng)價1000余元的價格買到某知名品牌的手機。于是,她一口氣從茍自平處購買了十余部該型手機,每部加價150元迅速轉(zhuǎn)手賣出,小賺了一筆。
嘗到甜頭的袁萊覺得,倒賣手機是個生財?shù)暮寐纷?,于是繼續(xù)在網(wǎng)上接受大量客戶的訂單,做起了手機銷售商。一個月內(nèi),袁萊陸續(xù)收到客戶按照上一次的價格預訂60部手機的訂單,訂金達20余萬元。但這時茍自平告訴她,該型手機已經(jīng)漲價,雖然仍低于官網(wǎng)價,但高于袁萊接受訂單的預訂價。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此時袁萊只要把實情告訴客戶們,把訂金如數(shù)退還就行了。
但是,袁萊已經(jīng)決定長期做倒賣手機的生意,她不甘心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客戶資源就這樣流失,竟然決定虧本做成這60部手機的生意。她以現(xiàn)價從茍自平處購買了60部該型手機,再以訂單價完成收款、發(fā)貨的流程。一番操作下來,拿到手機的客戶當然都很滿意,但袁萊白白損失了4.8萬元。
當然,袁萊并不傻。她做虧本買賣是權(quán)宜之計。她認為,只要客戶在,總有生意可做,虧掉的錢不愁今后賺不回來。
果然,袁萊的“誠信經(jīng)營”在上游供貨商茍自平和下游一眾客戶的心目中都為她加了分。袁萊的發(fā)小李曄事后證實:“當時袁萊稱有渠道可以拿到低價名牌手機。我訂購了20余部,并支付了訂金。后來我聽說這款手機已經(jīng)全面漲價,于是沒指望袁萊能夠完成交易。但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袁萊最終按照約定的價格和數(shù)量向我交付了手機?!?/p>
按照袁萊的想法,這次虧損只是暫時的,等到新款手機上市后,就能快速賺錢彌補損失。然而,茍自平的供貨商——重慶某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公司”)提出了“先付款再發(fā)貨”的要求。對于袁萊來說,提前支付手機款成了一個大問題。為了能夠大批量進貨,袁萊只能寅吃卯糧,將新一批客戶支付的訂金作為貨款支付給茍自平,拿到手機后向上一批客戶發(fā)貨。
從2016年10月到2017年5月,袁萊不斷收取客戶的訂金,先后從茍自平處以及直接從某公司處訂購某知名品牌手機超過10萬部,再陸續(xù)向客戶發(fā)貨。在這個過程中,她有時“低買高賣”有利可圖,有時“高買低賣”以便拉住客戶。
漸漸地,袁萊越過了法律的紅線。她開始以收取大量訂金并延遲發(fā)貨、只發(fā)部分訂貨的方式,增加手中的現(xiàn)金流。截至案發(fā),袁萊發(fā)出9.8萬多部手機,尚有已收訂金或預付款的1萬余部手機無貨可發(fā),給這些客戶造成了損失。
于爽是本案中一個典型的受害者,從他的受騙經(jīng)歷可以看出袁萊實施詐騙的套路。
于爽原本不是袁萊的直接客戶,而是其下家季榮全的客戶。2016年底,久聞袁萊“大名”的于爽跳過季榮全,直接跟袁萊取得了聯(lián)系,表示想進行手機交易。見于爽如此迷信“上游賣家”,袁萊決定狠狠騙他一筆。
2017年4月,袁萊安排一個叫宗偉的人冒充“上游供貨商”與于爽聯(lián)系?!凹热皇窃R的上家,價格肯定更優(yōu)惠?!辈幻骶屠锏挠谒於啻蜗蜃趥ビ嗁彾噙_1400部手機,并提前預付了全部貨款。但于爽最終只收到800部手機,另外600部手機,宗偉遲遲不發(fā)貨。于爽預付的貨款打了水漂。這些錢基本都進了袁萊的腰包。
袁萊除了與客戶交易并收取貨款外,還忽悠李曄等一眾客戶,以“投資分紅”為誘餌騙取4000余萬元“投資款”。
自2016年10月起,袁萊的發(fā)小李曄在袁萊處訂購手機,成為她的一個客戶。2016年11月,袁萊稱有低價手機進貨渠道,邀請李曄投資,共同維護、拓展渠道,并承諾返利。
前文提到,袁萊寧可虧本,也按約定的價格向李曄等客戶交付了手機。這讓李曄覺得,袁萊這個發(fā)小“絕對信得過”。袁萊提議合伙投資,李曄認為跟著“神通廣大”的袁萊一起干,賺錢是板上釘釘?shù)氖?,于是答應投資。
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李曄陸續(xù)向袁萊交付投資款480萬元。然而令她始料不及的是,她的這些投資非但沒有獲得回報,甚至連本金也套了進去,最終只收回12萬元,虧掉468萬元。另外,李曄后期向袁萊訂購的大批手機,一直沒有收到貨。
2017年5月23日,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的李曄選擇報警。6月6日,公安機關對袁萊涉嫌合同詐騙案立案偵查。同月15日,袁萊經(jīng)公安機關電話通知到案,次日因身體原因被取保候?qū)彙?/p>
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袁萊在取保候?qū)徠陂g,為了歸還之前欠下的李曄等人的4000多萬元欠款,再次采取“高買低賣”的方式從事手機、吹風機“預售”業(yè)務,騙取受害人楊建等人的貨款。
在此期間,袁萊從一些個人和公司手中購進少量手機,從某知名品牌吹風機供應商處購進少量吹風機,然后以低于進貨價的低價引誘被害人楊建等人下單,并預收貨款,共計騙得1477.19萬余元。
2019年3月8日,袁萊因在取保候?qū)徠陂g犯罪向公安機關投案,同日被刑事拘留,2019年4月12日被取保候?qū)彛?月12日被逮捕。
2020年2月26日,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指控被告人袁萊犯詐騙罪,向法院提起公訴。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7月2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法院經(jīng)審理查明,2016年10月,袁萊隱瞞不能提供低價手機的真相,虛構(gòu)有低價手機的事實,以低于進貨價的價格收取被害人李曄等人的手機貨款,并用后期收到的貨款購買手機交付部分被害人。
同時,袁萊虛構(gòu)有低價手機銷售渠道的事實,以承諾向被害人支付分紅為誘餌收取李曄等人的“投資款”。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間,袁萊采取上述方式騙取李曄等多名被害人手機貨款、投資款共計1億余元。
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被告人袁萊虛構(gòu)事實,隱瞞真相,騙取他人財物,數(shù)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gòu)成詐騙罪。袁萊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系自首,可予以從輕處罰。
針對公訴人的指控,被告人袁萊及其辯護人提出,袁萊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間,沒有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實施經(jīng)營,不構(gòu)成詐騙罪。
經(jīng)查,袁萊在明知不能購買到低價手機的情況下,隱瞞真相,虛構(gòu)有低價手機貨源的事實,持續(xù)性地進行預售。袁萊辯解,試圖在新型手機上市后,通過高價銷售賺取資金,再彌補客戶的損失。但證人茍自平的證言和某公司出具的情況說明等證實,茍自平和某公司從未向袁萊許諾且無法保證提供大量新型手機,且新型手機能否以高于官網(wǎng)價的價格銷售,具有不確定性。也就是說,該銷售模式是無法持續(xù)的。
袁萊前期的虧損讓利只是為吸引更多被害人預付貨款,后期必然無法交貨,導致被害人遭受損失。為了讓騙局延續(xù),袁萊還虛構(gòu)有低價手機銷售渠道的事實,騙取被害人“投資款”。
袁萊明知沒有歸還能力而騙取大量資金,且使用這些資金購買奢侈品,并用于個人消費,造成數(shù)額較大的資金不能歸還,應認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故法院認定,被告人的辯解和辯護人的意見不能成立,不予采納。
2021年5月20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外公布袁萊詐騙案判決結(jié)果:被告人袁萊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00萬元;責令被告人袁萊退賠各被害人經(jīng)濟損失。袁萊未提出上訴,判決已生效。
此案警示人們:在風云變幻的生意場,偽裝出來的“誠信”經(jīng)受不住考驗。巧立“誠信”人設再實施詐騙,可謂聰明反被聰明誤。為賺取錢財觸碰法律紅線,必將受到制裁。
(文中除袁萊外,其余人名均為化名)
編輯:姚志剛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