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英
崔華山是一師一團十二連一名職工,家中四口人。這是一個自強不息、傾情傳遞愛的家庭。
14年前,崔華山年僅七歲的兒子患上全身肌肉無力癥,眼看著孩子一天天肌肉無力,不能行走,崔華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當時,崔華山一家還生活在甘肅,家庭經(jīng)濟不寬裕,為解決孩子就醫(yī)費用的問題,崔華山和妻子一個在家種地,另一個便外出到工地上打工。面對苦難的生活,崔華山對自己說:一定要堅強,自己是家中的頂梁柱。在工地上干活,崔華山工作起來不分白天黑夜,爭著加班,在他的生命里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兒子掙夠醫(yī)藥費。
可是醫(yī)生一張“這種病活不過18歲”的診斷書,讓崔華山的心里一涼,很是崩潰,生活如同雪上加霜,而醫(yī)生可以通過“骨髓移植治療”的建議又給了這個家一線希望。他們來到北京醫(yī)院,開始尋求骨髓配對,爺爺、爸爸爭相為延續(xù)孩子的生命作準備。
可天不遂人愿,盡管花了18萬元的醫(yī)療費也沒有給孩子換來一個健康的身體。醫(yī)生建議他們回家保守治療,聽天由命。那時70多歲的爺爺每天為孫子按摩,風雨無阻。爺爺去世后,崔華山便接過接力棒每天為孩子按摩,孩子雖然生活不能自理,但是每天的精神飽滿。
2017年,崔華山一家來到一團,從此扎根在了美麗的金銀川鎮(zhèn)?,F(xiàn)在崔華山種著一份農(nóng)田,有時就近打工增加收入,妻子則在家照顧孩子,一家四口其樂融融。他們已經(jīng)21歲的兒子享受低保政策,感受黨的關(guān)懷,有時也會在電腦上學習知識,練習打字,充實生活。孩子在父母的悉心照顧下病情穩(wěn)定,生活開心快樂。
這么多年來,盡管這個孩子讓崔華山的家庭生活拮據(jù),但夫妻倆從不放棄對這份愛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