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寧波市鄞州區(qū)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浙江 寧波 315192)
平原區(qū)河網地勢較低,河流縱橫交錯,相互連通。復雜的水文條件對傳統(tǒng)的排澇驗算方法提出艱巨挑戰(zhàn)。為精確模擬平原區(qū)河網排澇過程,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傾向于采用河網水動力模型法進行排澇驗算[1-2]。MIKE 11軟件主要適用于河口、渠道、河流等水體的一維水動力模擬,可模擬河流水位、流量及泥沙輸送等。本文基于MIKE11軟件建立寧波市大嵩江流域水動力河網模型,對河網進行概化,合理選取斷面、調蓄容積和糙率,計算龍尾碶水閘的閘底板高程和閘門凈寬。
龍尾碶水閘位于大嵩江流域長大河出海口,南新塘南端?,F狀水閘規(guī)模為2.6 m×3.6 m×1 m(寬×高×孔數),閘底高程為-0.77 m,主要功能性質為擋潮及排澇。目前水閘存在塘體與閘身交接處局部沉陷拉裂及水閘結構老化等。龍尾碶上游為咸祥平原,下游為象山港,水閘規(guī)模較小,排澇能力不足。近年來,隨著區(qū)域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對水閘排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龍尾碶現有的規(guī)模已不能滿足流域排澇的要求,迫切需要規(guī)劃重建以提高排澇能力。
大嵩江干流源短流急,兩岸平原則河道密布,水流相對平緩,流域水情復雜。本次計算采用MIKE11 軟件的水動力模塊模擬大嵩江流域水動力情況。MIKE11 軟件一維水動力學模型控制方程為圣維南偏微分方程組見下式:
式中:q為河道旁側入流,m3/s;BT為當量河寬,m;Z為斷面水位,m;Q為流量,m3/s;K為流量模數。
MIKE11 采用Abbott六點隱式差分格式離散Saint-Venant方程組,該離散格式在每一個網格點并不同時計算水位和流量,而是按順序交替計算水位或流量,該格式無條件穩(wěn)定,可以在相當大的Courant數下保持計算穩(wěn)定,可以取較長的時間步長以節(jié)省計算時間。對上述離散方程組采用傳統(tǒng)的“追趕法”,即“雙掃”算法進行求解。模型考慮堰、閘、阻水橋梁以及區(qū)間水量交換等,能適用于本段河道洪流演進的定量分析計算,得出河道各特征斷面水位和流量的過程。
在一個河網中,河道與河道相互交叉連結,其連接點成為節(jié)點,每個節(jié)點均要滿足兩個銜接條件,即水量連接條件和動力連接條件。
整個河網為若干河道和節(jié)點的組合,河網水量的控制方程即為每一河道的控制方程與每一節(jié)點銜接條件及初邊值條件聯立所得的微分方程組。數值求解河網水量微分方程組,則可以求出每一河道指定斷面處以及節(jié)點上的水位、流量等水力變量。
2.2.1 河網概化
依據流域情況、地形、水系結構及其水流走向、現有域內水利工程布局、控規(guī)路網等因素,構建河網概化圖。
模型河道概化涵蓋了大嵩江流域的主要河道,包括干流的梅溪、亭溪、大嵩江,北岸的新東吳塘、瞻岐河、永安河、紅衛(wèi)河、護塘河、東港河、江濱河、養(yǎng)殖區(qū)納排河、排淡河、納潮河等,南岸的咸祥河、長大河、中塘河等。
2.2.2 水閘概化
考慮干流上的大嵩江大閘,北岸的珠山碶、大塘碶、洪安碶、德興碶、德興新碶、紅衛(wèi)西碶、黃牛礁碶、聯盛新碶,南岸的橫山碶、龍尾碶、南興碶、潘家碶等。
2.2.3 調蓄容積
調蓄容積對河網水利計算十分重要。本次計算兩岸平原的調蓄容積,是根據大嵩江流域1∶10000實測高程數據插值統(tǒng)計得到。
2.2.4 糙率選取
由于流域植被,江道坡降,河床質、河道斷面形式及河道上的建筑物等,都會對流域洪水演進產生影響,因而河道的概化以及參數的選定會影響到洪流演進計算成果。在模型計算過程中,根據行洪河道河床情況,平原比較順直河段糙率取0.02,干流及山區(qū)性河段糙率。
溪水庫采用天然洪水過程。下邊界為潮位邊界,主要為大嵩江、長大河、咸祥河、中塘河、新東吳塘河、東港河、永安河等碶閘閘下潮位過程。洪潮組合,根據水文分析設計排澇潮型采用平均偏不利潮型,洪峰對潮峰平均偏不利的洪潮遭遇。
龍尾碶的規(guī)模包括閘底板高程和閘門凈寬,先確定閘底板高程。
2.4.1 閘底板高程
根據《鄞州區(qū)河網水系規(guī)劃》,嵩南平原規(guī)劃河道底高程均為-1 m;而根據《寧波市鄞州區(qū)水利建設長遠規(guī)劃報告》,規(guī)劃長大河在現狀線形的基礎上進行拓寬至30 m,河寬10 m~20 m平原處(非山區(qū)坡地)河床底控制標高-1.37 m,河寬20 m及以上平原處(非山區(qū)坡地)河床底控制標高-1.87 m。故本次模型計算擬定閘底板高程-0.5 m、-0.77 m、-1 m、-1.37 m、-1.87 m、-2 m六組方案。
六組方案計算水位見表1。
①閘底板-0.77 m方案較閘底板-0.5 m方案,咸祥南部平原水位降低0.02 m;②閘底板-1.0 m方案較閘底板-0.77 m方案,咸祥南岸平原水位降低0.01 m;③閘底板-1.37 m方案較閘底板-1.0 m方案,咸祥南部平原水位降低0~0.01 m;④閘底板-1.87 m方案較閘底板-1.37 m方案,咸祥南部平原水位降低0 m ;⑤閘底板-2 m方案較閘底板方案-1.87 m方案,咸祥南部平原水位降低0 m。
不同閘底板高程下的水位比較見表1及閘前斷面逐時水位過程見圖1。從不同閘底板高程的水位變化情況看,同時為配套龍尾碶上游長大河的河底高程,故閘底板高程取-1.0m方案最優(yōu)。
表1 不同閘底板高程下的水位比較(20年一遇) 單位:m
圖1 不同閘底板高程閘前斷面逐時水位過程
2.4.2 閘門凈寬
在閘底板高程確定的基礎上,擬定閘門凈寬6 m、8 m、9 m、10 m、12 m五組方案,閘底板高程-1.0 m。五組方案計算水位見表2。
①閘門凈寬8 m方案較閘門凈寬6 m方案,水位降低0.01 m~0.02 m;②閘門凈寬9 m方案較閘門凈寬8 m方案,水位降低0.01 m~0.02 m;③閘門凈寬10 m方案較閘門凈寬9 m方案,水位降低0~0.01 m;④閘門凈寬12 m方案較閘門凈寬10 m方案,水位降低0 m;⑤閘門凈寬15 m方案較閘門凈寬12 m方案,水位降低0 m。
不同閘凈寬下的水位比較見表2 及閘前斷面逐時水位過程見圖2,從不同閘凈寬的水位變化情況看,以9 m方案最優(yōu)。
表2 不同閘門凈寬下的水位比較(20年一遇) 單位:m
圖2 不同閘門凈寬閘前逐時水位過程
綜上比較,選定閘底板高程為-1.0 m,閘門凈寬9 m為推薦方案。
2.4.3 效益分析
在現狀河道情況下,20 年一遇工況,龍尾碶上游0.3 km范圍內河道水位可下降0.08 m、1 km范圍內河道水位可下降0.05 m、2 km范圍內河道水位可下降0.04 m、3 km范圍河道水位可下降0.02 m、4 km范圍內河道水位可下降0.01 m;在規(guī)劃河道及推薦方案情況下,20 年一遇工況,龍尾碶上游0.3 km范圍內河道水位可下降0.32 m、1 km范圍內河道水位可下降0.30 m、2 km范圍內河道水位可下降0.21 m、3 km范圍河道水位可下降0.20 m、4 km范圍內河道水位可下降0.17 m。
區(qū)域排澇計算采用一維河網水動力學方法,龍尾碶出口象山港潮位采用動態(tài)過程。根據計算,初步設計確定水閘規(guī)模為凈寬9 m(3 孔×3 m)。按照規(guī)劃的河網和推薦方案建設水閘,可降低平原區(qū)內水位0.2 m~0.3 m,工程的實施可改善區(qū)域防洪排澇能力,同時水閘規(guī)模與規(guī)劃確定的龍尾碶上游長大河面寬30 m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