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金花,歐陽海芳,杜春媚(江西省安遠縣人民醫(yī)院,江西 贛州 342100)
通過查閱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盆底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約為40%-60%,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是其主要表現,誘發(fā)該疾病的主要因素即為分娩,及時有效的治療是關鍵[1]。對于輕度盆底功能障礙而言,可采取保守治療方式,但對于重度輕度盆底功能障礙而言,在治療同時還需要對其實施良好的護理配合[2]。目前臨床中,護理人員開始采用路徑化康復護理模式,通過臨床隨訪觀察顯示,該模式具有良好的護理效果[3]。
1.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5月-2021年4月作為入院時間,將60例我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礙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為28-37歲,年齡的平均值為(32.5±0.9)歲,病程為1-3個月,病程的平均值為(2.1±0.1)個月;觀察組年齡為28-38歲,年齡的平均值為(32.9±1.1)歲,病程為1-4個月,病程的平均值為(2.3±0.6)個月。
1.2 納入標準 ①均符合盆底功能障礙的臨床診斷標準[4];②家屬對于研究使用的護理方案完全知情并同意。
1.3 排除標準 ①存在認知與交流障礙;②存在臟器障礙癥狀。
1.4 方法 對照組產婦接受常規(guī)護理,對其實施常規(guī)的流程宣教,并及時對異常情況進行處理。
觀察組產婦接受路徑化康復護理:(1)成立護理團隊。由護士長挑選工作時長超過3年的護理人員組建路徑化康復護理團隊,之后對其進行培訓,提升其護理技能。(2)分析康復護理需求。護理前護理人員需要對產婦的康復護理需求進行全面了解與分析,之后為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3)路徑化康復護理的具體流程。①就診首日。a.護理人員需要為產婦發(fā)放康復護理路徑表,并告知其積極配合的重要性,從而能夠提升其配合程度。b.同時可通過發(fā)放宣教材料、健康視頻宣教的方式對產婦及其家屬實施詳細的健康知識宣教,以便能夠使其明確康復護理的相關內容,進而能夠配合護理人員的各項操作。②治療過程中。a.護理人員需要隨時對產婦的盆底功能進行評估,分為0級、1級、2級、3級,級別越高,代表功能越差,依據評級結果實施針對性的康復護理。b.可使用盆底生物反饋治療以對產婦實施治療。c.對產婦實施康復訓練指導。進行陰道啞鈴訓練。按照陰道大小選擇適宜規(guī)格的啞鈴,之后將啞鈴放置于安全套內,借助潤滑液將其置于陰道內距陰道口2cm位置,指導產婦對肛門、陰道力度進行調節(jié),從而能夠縮緊啞鈴,每日訓練1次,每次25min,20d為1個療程。進行盆底肌肉訓練。告知產婦排空膀胱,指導其進行平臥位、站位、坐位進行訓練,使其身心完全放松,保持均勻平緩的呼吸。用鼻呼氣,肛門保持放松狀態(tài),維持5s,而后吸氣,肛門保持收縮狀態(tài),維持5s。每個部位每日訓練3次,30d為1個療程。d.心理狀態(tài)調節(jié)與飲食指導。在護理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產婦心理變化情況的關注,及時對其心理進行調節(jié),并告知家屬加強對產婦的鼓勵與安慰;同時還需要針對產婦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飲食方案,從而能夠提升產婦的機體免疫力。③結束前。護理結束前護理人員需要對產婦的康復護理路徑表進行全部有效的回收,并且還需要依據科室自制問卷對產婦進行調查評估,收集其評價及意見,進而能夠對目前現有的護理方案進行改進,確??祻唾|量得到持續(xù)改進。1.5 觀察指標 ①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SF-36)評分變化情況,采用生活質量量表[5]進行評估,包括軀體功能、生理功能與社會功能,每項分數均為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②護理前后的漢密爾頓焦慮(HAMA)評分、漢密爾頓抑郁(HAMD)評分的變化情況。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6]評價焦慮情況,總分超過29分表示可能存在嚴重焦慮;總分超過21分表示肯定存在明顯焦慮;總分超過14分表示肯定存在焦慮;總分超過7分,表示可能存在焦慮;總分小于7分表示不存在焦慮癥狀。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7]評價抑郁情況,總分小于7分表示正常;總分為7-17分表示可能存在抑郁癥;總分為18-24分表示肯定存在抑郁癥;總分超過24分表示存在嚴重抑郁癥。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理前后的SF-36評分變化比較 相比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的SF-36評分明顯提升,相較于對照組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的SF-36評分變化比較(±s,分)
表1 護理前后的SF-36評分變化比較(±s,分)
組別(n=30) 軀體功能 生理功能 社會功能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49.52±2.36 60.24±3.19 48.51±2.17 61.08±2.76 49.06±1.98 58.93±2.47觀察組 49.48±2.17 72.48±4.53 48.36±2.14 78.94±4.53 49.02±1.72 70.18±3.49 t 0.068 12.100 0.270 18.441 0.084 14.412 P 0.946 0.000 0.788 0.000 0.934 0.000
2.2 護理前后的HAMA評分、HAMD評分的變化比較 相比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的HAMA評分、HAMD評分明顯降低,相較于對照組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的HAMA評分、HAMD評分的變化比較(±s,分)
表2 護理前后的HAMA評分、HAMD評分的變化比較(±s,分)
組別(n=30) HAMA評分HAMD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29.36±4.18 20.16±2.43 32.94±4.73 24.93±2.19觀察組 29.45±4.25 13.26±0.97 32.91±4.85 14.87±1.03 t 0.083 14.444 0.024 22.768 P 0.934 0.000 0.981 0.000
在產婦產后,其盆底肌肉、筋膜均會受到不良損傷,因而較易發(fā)生盆底功能障礙的不良情況,通過查閱相關數據資料顯示[8-9],我國已婚婦女中盆底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高達50%,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其機體健康,并降低其生活質量,需要對其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然而由于該疾病的病情較重,病程較長,因此良好的護理配合成為關鍵內容。以往臨床中多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但通過觀察可知,該模式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
近年來臨床中開始采用路徑化康復護理模式。此種模式主要是以時間為軸線,在患者入院至出院過程中,按照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對其實施相應護理服務,從而能夠改善病情,提升其健康水平[10]。在本研究中,通過組建康復護理團隊能夠確保護理的科學性;通過對產婦的需求進行調查評估,能夠為產婦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通過按照康復護理路徑表能夠對產婦實施相應的護理照顧,從而能夠使產婦獲得良好的護理效果。依據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實施路徑化康復護理模式后,產婦的SF-36評分明顯提升,HAMA評分、HAMD評分明顯降低,原因在于在路徑化康復護理模式中,護理人員均接受系統(tǒng)化培訓,使其護理意識與護理能力均獲得顯著提升,從而為康復護理有效性提供了可靠保障,進而使患者獲得良好的康復效果。在護理內容中,通過發(fā)放宣教材料、播放宣教視頻,能夠使產婦加強對疾病認知,并且能夠提升其自護能力;通過陰道啞鈴訓練、盆底肌肉訓練,能夠對其陰道收縮進行有效的改善,并且在較大程度上提升其肌纖維力;通過飲食管理指導,能夠使產婦獲得充足的營養(yǎng)攝入量;通過心理護理,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最終獲得良好的康復效果。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路徑化康復護理模式對盆底功能障礙產婦生活狀態(tài)具有積極影響,不僅能夠提升SF-36評分,同時能夠降低HAMA評分、HAMD評分,可作為首選的護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