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群
黨史學習教育,全體黨員干部都行動起來了。然而,我們清楚自身在學習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嗎?早在1938年8月22日,毛澤東到中共中央黨校發(fā)表了題為《當學生,當先生,當戰(zhàn)爭領導者》的演講,他從學習規(guī)律、工作規(guī)律以及認知—實踐規(guī)律告訴學員,共產(chǎn)黨人的學習應把握三重角色,即當學生、先生和戰(zhàn)爭領導者,這為我們在當前黨史學習教育中找準自身角色定位提供了重要啟示。
學習教育,首要在“學”,如何才有學的樣子呢?除了把黨中央布置的每個階段的學習任務做細、做實、做好之外,還應追求更高的境界,這就是要把握毛澤東從時空維度闡釋的兩對關系,即“一時”與“一世”以及“小黨?!迸c“大黨?!钡年P系。在演講中,毛澤東說道:“黨校是學校,住在這里就是當學生。出了黨校門是否學生就當完了呢?”“如果活一百歲,今年二十歲,那還有八十年學生可當?!彼€說,這里所說的黨校,只是小黨校,“大黨校者地球也”“那里頭才有多一點、深一點的學問供你研究”。因此,學習不能局限于一時,要“學到一百歲”,也不能局限于一域,要善于在“外面的大學校”學。在當前的黨史學習教育中,不少人就沒有處理好這兩對關系:有人認為現(xiàn)在正是建黨100周年這一特殊節(jié)點,學學黨史無可厚非,等過了這段時間,就可以熱情消退、拋諸腦后;有人過于注重“儀式感”,認為只有到了黨?;蛘邌挝粚iT組織學習時才要學,其他場合就將學習之心束之高閣。這些“打突擊”“搞應付”“裝樣子”的學習態(tài)度是要不得的。中國共產(chǎn)黨依靠學習贏得過去、走向未來,致力于建設學習型政黨,黨員干部須有長學之心、常學之行。
黨史學習教育如火如荼,但要謹防陷入一種誤區(qū),那就是只顧黨內(nèi)自說自話、自娛自樂。從人數(shù)上來說,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與全國人民相比,永遠只是少數(shù),如何才能使“少數(shù)”領導“多數(shù)”呢?那就需要用“少數(shù)”的正確理論與意識去影響和武裝“大眾”的頭腦。毛澤東在演講中說道,“我們中國人很多,四萬萬五千萬,但這些人懂得不很多”“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和革命分子都有責任,在做事中間要當先生”,也就是在當學生的同時當先生,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教育別人?!叭绻咳四苷d人不倦,不倦地教育人家,團結(jié)干部,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四萬萬五千萬人民用不了多少時間就可以團結(jié)起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先提高了干部水平,繼則人民水平都提高了。”對于當前的黨史學習教育來說,同樣如此,熟知黨史的普通群眾并不占多數(shù),因而有些群眾感受不到黨史中的偉力。因此,黨員干部絕不能以為自己當好學生就萬事大吉了,還要自覺承擔起“當先生”的責任,向廣大民眾講好黨百年來苦難輝煌的歷程、講好不同階段跌宕起伏的故事、講好一以貫之戰(zhàn)天斗地的擔當,從而引眾力、集眾智、聚眾心。當然,當先生不是擺資格、擺架子,而是“恭恭敬敬,客客氣氣”。
馬克思曾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边@賦予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鮮明的實踐品格,使之比過去一切舊哲學高出一籌。延安時期,毛澤東提出黨的干部教育方針應該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員不僅要“教學”還要“教用”,學員不僅要“精通”還要“應用”,這才使黨的干部教育走上正確道路。因此,真正有智慧的人應該是既會學又會用,既能從實踐中提升認識,又能以認識來指導實踐。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一些人滿足于上上黨課、聽聽故事、做做筆記,只“坐而論”,不“起而行”,這些都是不夠的。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最后一個字正是“行”。這說明,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不僅要當學生和先生,還必須當踐行者,其最大的價值和最終的落腳點在于以史鑒今、以知促行。當然,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主題,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任務。過去,黨員干部加強學習是為了當戰(zhàn)爭領導者,帶領人民推翻舊世界,而當前我們學黨史、悟思想是為了辦實事、開新局,也就是要把握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gòu)建新發(fā)展格局,在“十四五”規(guī)劃新征程中蹄疾步穩(wěn),在實現(xiàn)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目標上行穩(wěn)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