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貢獻

        2021-11-23 17:21:33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3期
        關鍵詞:中華民族革命中國共產黨

        劉 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盵1]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fā)展史,從某種程度而言,就是一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探索民族復興道路的筑夢歷程??v觀這一筑夢歷程,我們不難發(fā)現,實現民族復興始終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發(fā)展的一條主脈,也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核心主線。正是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一初心使命,我們黨把實現偉大夢想與當代中國人的奮斗目標結合起來,團結和依靠人民實現了“三次飛躍”,為中華民族做出了重大歷史貢獻。

        一、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開辟中國歷史發(fā)展新紀元

        實現民族復興是一個艱辛曲折、接續(xù)奮斗的歷史過程,民族復興的基本前提就是要推翻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和擺脫封建專制壓迫,實現民族獨立、國家統一和人民解放。然而近代以來在封建專制統治和帝國主義侵略下的中華民族,在世界發(fā)展潮流中卻不斷走向邊緣化。為了實現民族復興,中國社會的不同階級進行了艱辛探索,提出了各種復興方案,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作為無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社會變革有了主導力量。這一時期我們黨的偉大歷史貢獻,就是“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2]342,這一歷史貢獻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一個嶄新歷史階段,掀起了民族復興新篇章。

        (一)獨立領導中國革命,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

        近代中國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反抗帝國主義的歷史,也是在社會變革中確定革命領導力量、明確革命道路方向的歷史。實現民族復興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完成的,近代以來,從舊式農民戰(zhàn)爭到地主階級自強運動,從資產階級改良到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國各階層在一次次救亡圖存運動中不斷失敗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先進的革命理論指引和革命政黨領導、在于沒有找到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進而不能帶領中國人民進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近代社會的變遷促進了社會結構和階級結構的變化,加之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為新思想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分子看到了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新希望。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推動中國人民找到了能夠救亡圖存、實現民族復興的思想武器,“而中國共產黨則是拿起這個武器的倡導者、宣傳者和組織者”[3]。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看來,共產黨人的目的是“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4]。因此,在中國進行革命斗爭,首先就要解決領導權問題。針對這一問題,黨吸取大革命失敗的教訓,逐步形成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制度,為革命斗爭確定了領導力量。土地革命時期,我們黨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zhàn)略策略,成功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并且提出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科學回答了中國革命的走向問題,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沿著這條道路,我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成功驗證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正確性,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起黨的領導權威,為開辟民族復興道路提供了堅強的領導力量。

        (二)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根本改變中華民族地位

        歷史主題是由當時的社會性質以及基本國情決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始終是近代以來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線索與歷史主題。在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tài)之中,帝國主義不斷對中國進行侵略和掠奪。在歷經國內起義與列強侵略的雙重打擊,為繼續(xù)鞏固和延續(xù)清朝的統治地位,晚清政府進行改革運動,但各項改革都以失敗而告終。盡管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結束了君主專制統治,以共和制取代帝制,實現了近代中國政治的歷史性進步與覺醒。但是,接踵而至的軍閥混戰(zhàn)以及外來入侵使全國基本上仍然處于一盤散沙、被帝國主義勢力奴役的狀態(tài)。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標志著中華民族在擺脫外來侵略和封建統治、實現國家統一的進程中有了先進政黨的領導。在爭取民族獨立與復興的道路上,我們黨通過研究中國社會狀況和階級關系,明確闡明了中國革命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壓迫的民族革命和對內推翻封建地主壓迫的民主革命?!盵5]637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zhàn),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結成反帝反封建的統一戰(zhàn)線,實現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在這場偉大的歷史變革中,我們黨“廢除封建剝削制度”[6]1238,開展土地改革運動,通過改變舊有的生產關系解除套在農民身上的封建枷鎖,促使億萬人民獲得了政治上、經濟上的解放;“廢除一切賣國條約”[6]1238,“取消一切帝國主義在中國開辦的宣傳機關”[6]1434,清除了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特權和勢力;實現國家的統一,終結近代以來舊中國的混亂局面,奠定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根基。

        (三)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政權,根本改變中國人民命運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尊重人民、服務人民,從而激發(fā)人民群眾的歷史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毛澤東指出:“戰(zhàn)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盵5]因此,土地革命時期,我們黨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了農民土地所有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經濟利益;在抗日戰(zhàn)爭過程中,我們黨把人民群眾作為抗日戰(zhàn)爭的根本主體,堅持動員人民、依靠人民團結御敵,形成了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最大限度地動員全民族抗戰(zhàn)的力量。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結成反帝反封建的統一戰(zhàn)線,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終結了中國社會延續(xù)數千年的剝削和壓迫人民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政權。1949年9月,毛澤東強調:“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盵7]“站立起來”意味著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已經到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最重要的意義是“徹底改變了近代以來100多年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8],為中國人民擺脫貧窮落后的面貌、促進社會政治地位發(fā)生根本變化創(chuàng)造了基本前提。

        二、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實現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以憲法的形式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有利于動員和鼓舞全國力量,形成統一意志,避免國家治理碎片化。由此,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自主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開辟了廣闊前景。這一時期的歷史貢獻主要在于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2],這一歷史貢獻為實現民族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一)全面確立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制度建設是影響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因素,既能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穩(wěn)定的制度保障,也能在國家治理中發(fā)揮高效性和可持續(xù)性,通過科學的制度安排優(yōu)化資源配置、推動經濟發(fā)展。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日起到1952年底,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在順利完成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恢復國民經濟這一中心任務之后,我們黨開始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過渡,以過渡時期總路線為指引,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隨著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和發(fā)展,我國的政治制度應該適應并服務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馬克思認為:“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并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盵9]工人階級領導國家政權必須要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起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機器。近代中國歷史反復證明,只有徹底推翻剝削階級的政治制度,建立代表著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實現民族復興。因此,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造性運用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的國家制度。具體而言,在探索新型政權組織形式方面,我們黨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和人民民主的思想,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同這一國體相適應,確立了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切實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以實現;在國家結構形式方面,中國共產黨提出在單一制國家內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在政黨制度方面,黨提出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這一基本政治制度,充分實現了一元性領導核心與多元性領導結構的有機統一,以新型政黨制度保證政治秩序的穩(wěn)定。這一時期,我們黨通過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以及基本政治制度,形成了強大的國家和社會治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充分激發(fā)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鞏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制度基礎和群眾基礎。

        (二)積累了關于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理論成果

        在順利實現社會主義過渡之后,我們黨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同中國社會實際相結合,開始了對社會主義建設進行艱辛探索。1956年,針對蘇共二十大全盤否定斯大林的錯誤觀點以及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毛澤東立足國內國外兩個大局,明確強調要破除對蘇聯模式的迷信,提出:“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10],為堅定走自己的建設道路奠立了重要的思想理論基礎。在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這一時期,我們黨深化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在探索如何建設、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方面取得重要的理論成果。一是提出社會基本矛盾的理論。毛澤東通過具體分析社會主義社會的各種特殊矛盾及其相互關系,形成了社會基本矛盾這一論斷,對于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二是提出統籌兼顧、注意綜合平衡的理論。對于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矛盾”,毛澤東主張要正確解決好綜合平衡的問題,做到“兼顧”和“統籌”。統籌兼顧這一方針的目的在于“調動一切積極力量,為了建設社會主義”[11]。三是以農業(yè)為基礎、工業(yè)為主導、農輕重協調發(fā)展的理論。毛澤東高度重視農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作用,強調要實行“以農業(yè)為基礎、以工業(yè)為主導”的方針。在處理重工業(yè)同輕工業(yè)和農業(yè)的關系方面,毛澤東鑒于對蘇聯發(fā)展模式的經驗教訓,認為“蘇聯犧牲輕工業(yè)和農業(yè)來搞重工業(yè)的這條路,恐怕不那么合適”[12]20,因此必須正確處理好農輕重之間的比例關系,在發(fā)展方式上“輕工業(yè)、農業(yè)當然是最低限度的,必要的,重工業(yè)在投資里頭總是居最大多數”[12]66。這些理論成果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反對教條化地對待蘇聯經驗、與時俱進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同時也為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經驗總結。

        三、進行改革開放偉大革命,實現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歷史轉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我國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改革開放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極大地改變了中華民族的面貌。4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開拓創(chuàng)新、勇于進取,不斷革除阻礙發(fā)展的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積極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fā)展,中華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一)開創(chuàng)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當代社會發(fā)展和變革中,道路問題是根本性問題,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yè)的興衰成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并非偶然,從根本意義上講,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我們黨探索形成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多年來,我們黨在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對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問題的破解始終處于探索狀態(tài)。這一難題背后實質在于社會主義在理論描述、經驗借鑒與現實形態(tài)是否契合的問題。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共產黨認識到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描述以及蘇聯經驗并不完全適應于中國,學習蘇聯終究不能代替對自己道路的探索。正是在這個意義上,1982年鄧小平首次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論斷,[13]這標志著我們黨沖破教條式思維,開始了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階段。沿著這條道路出發(fā),中國共產黨人把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統一起來,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變”與推動社會主義實踐之“變”的辯證邏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破解了“怎樣開拓與發(fā)展中國道路”的難題。從黨的十二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命題,到黨的十七大首次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內涵,再到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國共產黨對道路探索的內在規(guī)律性認識不斷深化。由此,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十四五”規(guī)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明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遠景目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內涵的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在此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堅持發(fā)展手段和目的相統一,兩者協同推進,不斷增強經濟發(fā)展的內在活力。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的事業(yè)發(fā)生了歷史性變革:經濟結構不斷優(yōu)化,30多年間實現經濟年均近10% 的高速增長。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強國富民之路,是實現夢想的復興之路,這是我們堅定道路自信的最大底氣。

        (二)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高度理論創(chuàng)新能力的政黨,“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首先體現為思想理論上的先進性?!盵14]539理論創(chuàng)新的過程都是在一定時代主題基礎上,回答和解決重大而緊迫的現實問題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沿著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主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繼續(xù)推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態(tài)的新建構,在不同發(fā)展階段創(chuàng)立、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些不同階段形成的理論成果,從根本意義上來講,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適應并且能夠推動這一實踐向縱深發(fā)展的科學理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大局出發(fā),在緊密結合時代特征基礎上繼續(xù)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到一個嶄新高度。一方面,這一最新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由一系列的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和戰(zhàn)略創(chuàng)新所構成的,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提升到了新的認識論水平。另一方面,這一重大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在歷史范圍的時間延伸和在世界范圍的空間拓展,在科學謀劃自身發(fā)展的同時有力推動著人類進步事業(yè)的發(fā)展,使馬克思主義從“中國化”拓展到“世界化”。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鮮明特征和顯著優(yōu)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之所以能夠不斷開創(chuàng)新局面,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始終堅持科學理論指導,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并在實踐基礎上持續(xù)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正是用這些不斷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中國問題、指導中國實踐,在全球挑戰(zhàn)加劇、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的環(huán)境下,為實現民族復興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

        (三)健全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盵14]越是接近實現民族復興的目標,我們面臨的考驗和風險越是復雜多變。制度優(yōu)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yōu)勢,一套健全管用的制度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注重制度建設,運用制度之威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手段。在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建構與改革貫穿于國家建設全過程,而制度選擇與制度設計又直接影響著國家建設與國家治理的成效。正因如此,承擔著重要歷史使命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現代制度建構與國家建設中必然要處于核心領導地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所進行的所有制度建設既要堅持符合社會主義的制度屬性,又要以制度為保障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是一個動態(tài)性的過程,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推進制度不斷走向定型與優(yōu)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標識。從完善和鞏固制度出發(fā),我們黨將制度改革創(chuàng)新與實現中國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相結合,逐漸建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制度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對此,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進行了體系性的建構,從13個方面作出許多新的制度安排,在以往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各項具體制度的基礎上,擴充并確立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共同支撐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從被動打開國門到主動參與全球治理,從世界體系邊緣到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在創(chuàng)造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奇跡的同時,我們又保持了社會秩序的總體穩(wěn)定,這充分彰顯了中國制度的顯著優(yōu)勢。進入新發(fā)展階段,必須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不斷將制度優(yōu)勢轉化成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更加強大的制度保障。

        (四)發(fā)展和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地上拉開了一場解放思想的帷幕,極大地激發(fā)了人們的文化熱情,喚起了整個民族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文化創(chuàng)新意識,這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形成的基本前提和歷史基礎。改革開放的實踐很大程度上深化了中國的文化實踐,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戰(zhàn)略位置,并且不斷與時俱進、以理論創(chuàng)新指導文化實踐,逐漸成為推進文化建設的領導核心。改革開放之初,黨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鄧小平強調,“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也要“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15],從戰(zhàn)略層面賦予了文化建設新的時代要求,由此開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構歷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對文化建設的規(guī)律性認識日益成熟,如何切實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習近平在理論上鮮明地提出了“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6]的重要論斷,奠定了文化建設的理論基礎和思想基礎。40多年來我們勇敢推進文化創(chuàng)新,文化領域發(fā)生著廣泛而深刻的變化: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fā)展,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價值觀培育取得成效,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蓬勃發(fā)展,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上升?,F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作為一種價值理念和精神紐帶,凝聚起同心筑夢的磅礴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的精神支撐。

        四、三大歷史貢獻的內在邏輯

        任何歷史事件的產生,都存在客觀的合理性以及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性?!靶旅裰髦髁x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改革開放偉大革命”三大歷史貢獻正是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謀復興歷史進程中的三個不同階段,我們必須辯證地看待三大歷史貢獻之間的內在統一性,三者之間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前后關照、一脈相承的。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來看,三大歷史貢獻是對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進程的高度概括,三者之間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揭示了實現民族復興的內在邏輯與歷史線索。

        首先,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與改革開放新的革命在空間上是并存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是我們黨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進行階段化處理的結果,而這三大歷史貢獻就是實現民族復興過程中的三個重要歷史階段,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堅實基礎,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是承上啟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進行改革開放偉大革命是新的起點,中華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與改革開放新的革命三個階段共同圍繞實現民族復興這一主軸展開,構成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完整歷史。因此,三個歷史階段不是割裂開來的和相互孤立的,而是“階段性”的空間并存,是不同時期的發(fā)展重點,統一于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與探索之中,并在探索中將黨的歷史使命與實現民族復興融為一體。

        其次,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與改革開放新的革命在時間上是繼起的,相互之間是密切銜接的層級遞進關系。一方面,新民主主義革命為社會主義革命與改革開放新的革命提供了必要條件,如果沒有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就不能終結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就不能完成;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建立新中國,社會主義主義革命與改革開放就會失去國家平臺和政治基礎,更不會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實現民族復興首先要解決的是“站起來”的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解決“站起來”的問題。因此,新民主主義革命也是社會主義革命以及改革開放的基礎與保障。另一方面,改革開放新的革命是對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繼承和發(fā)展,是對改革開放前中國革命、建設歷史正確思想和實踐的深化和升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所取得的獨創(chuàng)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得到進一步傳承、鞏固和延續(xù)。因此,從歷史發(fā)展的連續(xù)性來看,不能把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與改革開放新的革命割裂開來,三者體現了歷史發(fā)展立體化的提升,其內在含義伴隨著社會革命的演進而不斷延伸,體現了歷史發(fā)展一脈相承的內在邏輯,并且串起了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線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不懈奮斗的歷史進程。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把偉大夢想與當代中國人民的奮斗目標結合起來,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勝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歷史和實踐已然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肩負起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習近平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盵2]358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向實現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不斷奮勇前進。

        猜你喜歡
        中華民族革命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北廣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當代陜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免费视频| 色婷婷狠狠97成为人免费| 性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黄毛片| 7777色鬼xxxx欧美色妇|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dvd| 99成人无码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主播在线| 国产极品粉嫩福利姬萌白酱|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久热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久爱|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熟女| 亚洲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搡老熟女老女人一区二区|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又高潮的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天堂在线www中文|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在线观 | 青春草国产视频| 亚洲av自偷自拍亚洲一区|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欧洲极品少妇| 在线a人片免费观看国产| 久久伊人精品中文字幕有| 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 伊人影院在线观看不卡| 日本一级特黄aa大片| 国产麻豆md传媒视频| 91超碰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成人午夜av影院| 亚洲又黄又大又爽毛片|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麻豆| 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国产| 少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99| 日韩在线第二页|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沈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