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盧宗邁,字紹先,江西南安府大庾縣人,生于兩宋之交(1126年左右),卒于嘉泰壬戌(1202年)或此前不久,年十三蔭補,隸御史府,文武雙全,官至22階武翼大夫;著有《盧宗邁切韻法》和《射法》。前者流落海外,現(xiàn)日本國會圖書館已將其宇內(nèi)孤本數(shù)字化,上網(wǎng)共享;后者已佚, 有一小部分隨《增廣射譜》輯入了陳元靚《事林廣記》的“弧矢譜法”,明末衍入唐王琚《射經(jīng)》。盧宗邁性好文史,不僅是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音韻學(xué)家,而且是一個頗有眼光的收藏家,晚年藏書多達(dá)萬卷。他收藏過的《蘭亭序》定武珍本,到趙子固時以“落水蘭亭”著稱于世。
關(guān)鍵詞:
盧宗邁;《切韻法》;《射法》;《蘭亭序》
盧宗邁,字紹先,江西南安府大庾縣人,是南宋孝宗時文武雙全的人物。歷史上,留在人們記憶中的盧宗邁只是一位《蘭亭序》帖的收藏家。宋周密《云煙過眼錄》卷一曰:“五字不損本《蘭亭》,原系堂后官盧宗邁家物。墨花滿面,后一行空處。后歸碑驛童道人,姜堯章自童處得之?!詈鬄橼w子固所得,喜甚。乘舟夜歸,至湖中弁山舟覆。幸值淺港,行李俱渰。子固獨持此卷,立淺水中,示從者曰:‘蘭亭已在,其他不足憂矣?!边@禊帖珍本遂以“落水蘭亭”聞名于世。(圖一)
時至1990年秋,魯國堯先生赴日本合作研究宋元語音史,得友人之助,獲睹日本國會圖書館藏《盧宗邁切韻法》室町時期(1393—1573年)的手抄本。他精心研究,于1992—1993年發(fā)表《〈盧宗邁切韻法〉述評》,后經(jīng)修訂改稱《〈盧宗邁切韻法〉述論》[1],失傳已久的《盧宗邁切韻法》終于返歸故土,引人矚目。2003年,馬明達(dá)先生發(fā)表長文《中國古代射書考》,從不同的角度也涉及盧宗邁的生平。[2]兩位學(xué)者的開拓性研究側(cè)重不同,或有疏漏未逮之處。本文試圖深入探析,以期更清晰地呈現(xiàn)盧宗邁這位文武全才的風(fēng)姿。
江西盧氏源出范陽盧氏,故盧宗邁以“涿郡盧宗邁”自居。盧宗邁的出道與其叔父盧汝舟關(guān)系密切。咸豐《南安府大庾縣志》卷十三《人物·鄉(xiāng)賢》盧汝舟傳曰:“盧汝舟,字仲濟,博綜群籍,留心世務(wù)。政和間以陸藻薦,隸御史府。廉約守正,不事刻深。紹興中地震,上疏推本劉向、京房之意,無慮數(shù)千言。先是宣和時盧中等出使高麗國,與其國王論中國及其國與女(直)[真]戰(zhàn)陳之事甚悉,汝舟得其詳于中等,又得鍾邦直所記使女(直)[真]行程。建炎三年編為十卷,上聞。復(fù)奏趙鼎論戰(zhàn)守之具,意在恢復(fù)。秦檜惡之,以武翼大夫領(lǐng)官祠。”此志卷十二《選舉·贈蔭》提到:“盧宗邁以叔父汝舟蔭官,至武翼大夫,有傳?!本硎R宗邁傳曰:“盧宗邁,字紹先,汝舟從子也。性聰明,務(wù)博覽,尤精武藝。年十三,隸御史府。樞密使汪(徹)[澈]臨邊視事,檄之隨行。宗邁知險厄,畫城守屯戍之地,陳攻戰(zhàn)之法,(徹)[澈]深嘉之,拜武階。既而列館職,文雅練達(dá)。兩朝日歷成,一歲五遷,官至武翼大夫。宗邁自以性好文史,遭時建武。晚益藏書,多至數(shù)萬卷,然終恥言致身武階云?!逼渌街炯坝嘘P(guān)文獻(xiàn)記載詳略不等,文字略有差異。
《盧宗邁切韻法》手抄本上有淳熙己亥(1179年)盧宗邁序和淳熙丙午(1186年)盧宗邁跋。盧宗邁序論“切韻法”曰:“宗邁自僮時悟此,今四十年矣,鮮聞曉者,故書而傳之同志,豈曰小補者?淳熙己亥孟春涿郡盧宗邁撰序”。(圖二)盧宗邁自序含有考證其生年的重要信息?!吨袊糯鋾肌肺醋⒁獾健侗R宗邁切韻法》的回歸故土,誤以為盧宗邁是北宋政和間人。而魯國堯先生認(rèn)為:“盧宗邁當(dāng)生于徽宗宣和(1119—1125年)后期”[3]?!墩f文》:“僮,未冠也?!毙戾|《說文解字系傳》曰:“《禮》:‘十五成僮?!钡祢E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曰:僮“未冠也,從人童聲。按十九以下、八歲以上也?!北R宗邁年十三即蔭補,隸御史府,故若說盧宗邁生于兩宋之交(1126年左右)可能更有彈性。
盧宗邁的卒年似尚失考,應(yīng)可從“落水蘭亭”的流傳推測。南宋文學(xué)家、音樂家姜夔(約1155—約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據(jù)“落水蘭亭”上姜堯章題跋:“嘉泰壬戌十二月,因與鄉(xiāng)人湯升伯過童道人許,見此禊帖,知是烏臺盧提點者所藏定武舊刻。后數(shù)日雪后,更欲雪,上車寒凜,因詣童買得之。白石道人姜堯章書?!盵4]可知嘉泰壬戌(1202年)盧宗邁已不在世。嘉定二年(1209年)姜堯章說:“時有堂后官高良臣及臺史盧宗邁皆得之,高、盧死,出以轉(zhuǎn)售,故吾得之。”童道人只是轉(zhuǎn)售,持有盧宗邁所遺禊帖的時間不長,故盧宗邁很可能卒于嘉泰壬戌(1202年)或此前不久。
接下來,讓我們以零星的史料嘗試還原歷史上的盧宗邁。
盧宗邁是江西大庾的世家子弟,家學(xué)深厚。其文可博覽群籍,武能精習(xí)武藝。叔父盧汝舟,甚有聲望,曾入御史府,志在恢復(fù)山河,官至武翼大夫。盧宗邁深受其影響。
盧宗邁天資聰明,早慧,13歲時,以叔父盧汝舟的緣故蔭補得官,隸御史府;但非科舉出身,升遷甚慢,而裁撤時則首當(dāng)其沖。
隆興元年(1163年)八月三日,“御史臺狀,依指揮條具并省吏額……六察書吏一十三人,今并省二人。內(nèi)成忠郎六察點檢文字盧宗邁、成忠郎吏察書吏馬希顏,各見依已降指揮,本臺專法,理為資任。欲候逐人任滿解罷,其上件窠闕,更不差人?!盵6]成忠郎是第49階的低階武官,六察點檢文字盧宗邁由現(xiàn)職降為候任。不過,關(guān)心戰(zhàn)局的盧宗邁并沒有閑著,而機會終于來了。
南宋名臣汪澈(1109—1171)字明遠(yuǎn),于南宋隆興二年(1164年)知建康府,乾道元年(1165年)除樞密使。汪澈銳志恢復(fù),臨邊視師。盧宗邁獲悉后,“檄以自隨”[7],主動積極,隨行獻(xiàn)策。他早已是個有心人,故能熟“知險厄,畫城守屯戍之地,陳攻戰(zhàn)之法”,深獲汪澈嘉勉?!端问贰ね舫毫袀鳌吩唬和舫骸霸跇懈?,孝宗密訪人材,薦百有十八人”。盧宗邁自然獲薦,于是拜授武階,不久擔(dān)任官職,有文雅練達(dá)之譽。
乾道二年(1166年),《欽宗日歷》成,發(fā)付國史院,依例修纂實錄。乾道“四年五月,進(jìn)實錄推恩,經(jīng)修《欽宗日歷》在朝供職官特減二年磨勘”[8]。淳熙三年(1176年)《太上皇日歷》成。修兩朝日歷,盧宗邁是參與者,也是受惠者。這是他升遷最快的一年,提升了五階;可惜沒有出身,最后跟他的叔父盧汝舟一樣,止步于第22階的武翼大夫。《明一統(tǒng)志》卷五十八稱其“一歲五遷,官至武翼大夫。晚年藏書萬卷,然不滿致身于武階云”,可見盧宗邁晚年恥言致身武階,事出有因,并非僅僅“性好文史”而已。
宋孝宗有恢復(fù)中原之志,不忘武備,淳熙(1174—1189年)初即詔進(jìn)士習(xí)射,提倡“文士能射御,武臣知詩書”[9]。《玉?!肪硪话偎氖逶唬骸靶⒆诋?dāng)時平無事,不忘武備。搜卒于白石,閱藝于選德,以進(jìn)士習(xí)射,以武舉從軍,又命士卒射鐵簾,勸以官賞,人人奮勵?!北R宗邁也是一位奮勵之人,他精研武藝,于射藝尤有心得,乃作《射法》二卷。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十四“《增廣射譜》七卷”解題曰:“淳熙中,詔進(jìn)士習(xí)射,書坊為此以射利。末二卷為盧宗邁《射法》,亦簡要可觀。”盧宗邁《射法》已佚,僅存一小部分輯入了陳元靚《事林廣記》之《弧矢譜法》的“前后手法”。《事林廣記》(或其前身《博聞錄》)初刻于宋末,[10]現(xiàn)存元、明兩朝和日本刻本多種,書名略有差異,內(nèi)容均經(jīng)增廣或刪改。日本元祿十二年(1699年)以元泰定二年(1325年)刊本為底本的刻本,世稱和刻本。和刻本《事林廣記》戊集卷三《弧矢譜法》引“宋朝太尉盧宗邁釋”,以反切和《說文》釋“撥”“捩”“?”“控”手法。(圖三)《弧矢譜法》含“御試事例”,其內(nèi)容正與《宋史》卷一百五十六“選舉二”所載淳熙二年(1175年)御試事合,和上述《直齋書錄解題》的描述一致,故《弧矢譜法》當(dāng)采自《增廣射譜》,盧宗邁所釋確也簡要可觀。尤其可觀者,“步射總法”的插圖活脫脫就是宋朝進(jìn)士習(xí)射的形象。(圖四)在元至順年間(1330—1333年)西園精舍本《事林廣記》后集卷十三中,宋制“御試事例”被刪,《弧矢譜法》精簡為《射藝準(zhǔn)的》,稱“宋盧宗邁太尉釋”“摋”“捩”“?”“控”手法,插圖也變成了元人裝束。(圖五)《事林廣記》的版本流傳由此可略窺一角。
王琚《射經(jīng)》號稱有幾種版本,或因有些版本中出現(xiàn)了“宋”“盧宗邁”“太尉”之謂而感到困惑。事關(guān)王琚《射經(jīng)》之衍變。唐王琚《射經(jīng)》,又稱《教射經(jīng)》,全文載于唐杜佑《通典》。盧宗邁《射法》的精華,作為《事林廣記》所輯的馬射、步射法的一部分,在明代由唐順之(1507—1560)輯入其《武編》和《稗編》?!段渚帯吩谕蹊ⅰ督躺浣?jīng)》和《事林廣記》馬射、步射法之間,還輯有明俞大猷《射法》等,編排分明,沒有相混。經(jīng)茅一相整理的《稗編》,始將王琚《教射經(jīng)》和《事林廣記》射法、《夢溪筆談》“弓有六善”節(jié)等誤題為一書,合稱“王琚《射經(jīng)訣》”?!墩f郛》卷一百一的“王琚《射經(jīng)》”乃是明末陶珽所增補,實以《稗編》的“王琚《射經(jīng)訣》”為藍(lán)本,略為刪節(jié)而成。其“步射總法”說唐王琚“《射經(jīng)》云:‘無動容,無作色”,也證明《說郛》的“王琚《射經(jīng)》”并非真正的唐王琚《射經(jīng)》。盧宗邁做過御史臺提點、堂后官等,稱“太尉”不確,也許是誤認(rèn),也可能是元代書坊美化以射利;但《射法》的作者盧宗邁與《切韻法》的作者盧宗邁必是同一人。
“切韻之學(xué),本出于西域漢人訓(xùn)字”[11],在宋代有多種流派。沈括(1032—1096)博學(xué)多識。[12]其《夢溪筆談》卷十五“切韻之學(xué)”條中記述了當(dāng)時流行的幾種切韻法。盧宗邁少時已悟切韻法,歷40年,研究有素,將當(dāng)時某些派系的資料匯輯成《切韻法》,間有己意,旨在普及推廣。淳熙六年(1179年)盧宗邁自序曰:“今以難識者字或直音,或反切,或調(diào)聲,并集于前,使人人可識??勺R則易于口誦,口誦通熟則歸母甚易。既能歸母,則可反切。既能反切,則字無不識。是使難學(xué)之事而終歸于易學(xué)也?!倍嗄旰?,盧宗邁又有所補充,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作跋,題頌詩云:“滿空世界字音容,圖局包含盡在中。若人明了個個意,豁然似海與天通?!?/p>
《盧宗邁切韻法》是盧宗邁留給后人的一份珍貴文獻(xiàn)。據(jù)《〈盧宗邁切韻法〉述論》介紹,《盧宗邁切韻法》手抄本原為粘葉裝,共五張紙,每張紙折成兩葉,共十葉。后來改為線裝。篇幅不長,內(nèi)容豐富。魯國堯先生詳研其內(nèi)容并指出:《盧宗邁切韻法》“在漢語音韻學(xué)史上有珍貴的學(xué)術(shù)價值”[13]。
《盧宗邁切韻法》當(dāng)年流落海外,長期深藏日本京都東寺觀智院,上世紀(jì)末終為國人重新認(rèn)識,使之在音韻學(xué)史研究上發(fā)揮其作用?,F(xiàn)在日本國會圖書館已將此宇內(nèi)孤本數(shù)字化,并公之于世,供世人研究。網(wǎng)址為: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2532261。
盧宗邁不僅是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音韻學(xué)家,而且是一個頗有眼光的收藏家。他酷愛文史,勤于收藏,晚年益增。一說其藏書萬卷,另一說多達(dá)數(shù)萬卷。盧宗邁還涉足書畫收藏,其中定武刻五字未損本《蘭亭》被譽為古今絕冠的墨林至寶。
注釋:
[1]魯國堯:《〈盧宗邁韻法〉述論》,載《魯國堯語言學(xué)論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參見馬明達(dá):《中國古代射書考》,載《暨南史學(xué)》第二輯,暨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版。
[3][13]魯國堯:《魯國堯語言學(xué)論文集》第330頁,364頁。
[4]俞松:《蘭亭續(xù)考》卷一,《叢書集成》初編本,商務(wù)印書館1935年版。
[5]桑世昌:《蘭亭考》卷七,《叢書集成》初編本。
[6]徐松輯《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中華書局1957年影印本。
[7]李賢:《明一統(tǒng)志》卷五十八,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商務(wù)印書館2006年影印。
[8]徐松輯《宋會要輯稿》“運歷”一。
[9]王應(yīng)麟:《玉?!肪砥呤濉按疚踉囘M(jìn)士射”,廣陵書社2003年版。
[10]參見王珂:《〈事林廣記〉源流考》,《古典文獻(xiàn)研究》第十五輯,鳳凰出版社2012年版。
[11]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五,中華書局2021年版。
[12]參見徐規(guī)、聞人軍:《沈括前半生考略》,《中國科技史料》1989年第3期。
作者:美國資深工程師(已退休),現(xiàn)為浙江大學(xué)兼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