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麗,鄧文喻,劉 艷,穆小萍,陳志江
(1.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廣東 廣州 511442;2.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280)
膿毒癥急性腎損傷(sepsis 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KI)是膿毒癥患者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約有50%膿毒癥患者合并急性腎功能損傷,而且合并腎損傷的患者病死率高,總體死亡率高達60%[1-2]。線粒體功能障礙是S-AKI的重要病理生理機制之一,在大鼠膿毒癥腎損傷模型中發(fā)現(xiàn)線粒體損傷后出現(xiàn)氧利用障礙,即使在微循環(huán)改善后氧輸送和氧供恢復接近正常后仍存在氧利用障礙,即線粒體呼吸窘迫(mitochondrial distress syndrome,MDS),提示線粒體是膿毒癥時器官損傷的主要靶細胞器[3-5]。線粒體不僅是細胞的能量中心,更為重要的是可組成的一個可塑性細胞器網(wǎng)絡,共同維持著多種細胞功能和過程,如活性氧水平、胞漿鈣平衡和細胞凋亡,這些病理生理過程都與膿毒癥器官損傷密切相關[6-7]。因此以線粒體功能為靶點,探索S-AKI潛在藥物的作用機制,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槲皮素(quercetin)是一種常見的黃酮類化合物,在蔬菜、水果、紅酒及一些谷類中均可存在,是人類飲食中最主要的生物類黃酮,而且多種藥用植物中均含有此成分。槲皮素有廣泛的藥理學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纖維化、抗病毒、逆轉(zhuǎn)耐藥性等[8-10]。近年來發(fā)現(xiàn)槲皮素通過作用于線粒體生物發(fā)生、線粒體自噬參與線粒體功能調(diào)控,對線粒體電子傳遞鏈和ATP生成產(chǎn)生影響,進而影響線粒體膜電位變化,抑制線粒體誘導內(nèi)源性凋亡[11-13]。目前槲皮素與膿毒癥介導腎損傷的線粒體功能調(diào)控機制尚不明確。本研究擬通過建立S-AKI細胞模型,探索槲皮素對S-AKI線粒體功能和細胞凋亡的作用靶點與保護機制,為闡明槲皮素的腎保護作用提供實驗依據(jù)。
1.1 實驗材料 大鼠腎小管上皮細胞NRK-52E購自中國科學院典型培養(yǎng)物保藏委員會細胞庫;胎牛血清(美國Gibco公司,貨號:16000044);DMEM培養(yǎng)基(美國Gibco公司,貨號:41966-052);胰蛋白酶(美國Gibco公司,貨號:25200-056);噻唑藍(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貨號:298-93-1);槲皮素(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貨號:117-39-5);脂多糖(LPS)(美國Sigma-Aldrich,貨號:L2880);DCFH-DA(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貨號:S0033S);線粒體膜電位試劑盒(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貨號:C2006);ATP檢測試劑盒(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貨號:S0026);BCA蛋白定量試劑盒(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貨號:P0010S);BeyoECL Plus發(fā)光液(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貨號:P0018S);RIPA裂解液(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貨號:P0013B);MitoROSTM580試劑盒(美國AAT Bioquest公司,貨號:16052);BAX抗體(Proteintech公司,貨號:50599-2-Ig);BCL-2抗體(Proteintech公司,貨號:26593-1-AP);GAPDH抗體(Proteintech公司,貨號:60004-1-Ig);Gluta電鏡固定液(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貨號:P1126)。
1.2 主要儀器 電泳儀(美國BIO-RAD公司);離心機(美國Thermo公司);激光共聚焦(奧林巴斯公司,F(xiàn)v10i);熒光酶標儀(CLARIOstar Plus公司);熒光顯微鏡觀察(奧林巴斯公司,貨號:BX63);透射電鏡(日立H-7500)。
2.1 細胞培養(yǎng)NRK-52E細胞培養(yǎng)條件為:含10%胎牛血清DMEM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箱溫度為37℃,培養(yǎng)箱內(nèi)CO2體積分數(shù)為5%,溫度為37℃,飽和濕度為95%。約2~3 d傳代1次,取對數(shù)生長期的NRK-52E細胞進行實驗。細胞分組共分3組:(1)對照組:以正常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2)LPS組:LPS 50μg/mL處理12 h;(3)LPS+槲皮素組:25μmol/L槲皮素孵育24 h后,加入LPS處理12 h。
2.2 MTT檢測細胞活力 細胞接種于96孔板,細胞密度1×104/L,每孔200μL培養(yǎng)液,細胞融合度達60%~70%,按實驗條件給予不同處理后,在生物安全柜中避光加入MTT溶液(5 mg/mL),每孔加20μL。將96孔板繼續(xù)放在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4 h,用注射器小心吸棄孔內(nèi)培養(yǎng)液,每孔加入150μL DMSO,室溫避光條件下水平搖床上緩慢搖動10 min。用多功能酶聯(lián)免疫檢測儀檢測490 nm處波長的吸光度值,結果取6個復孔的平均值,此實驗重復3次。細胞存活率=(實驗組OD值-空白組OD值)/(對照組OD值-空白組OD值)。
2.3 DCFH-A探針檢測細胞總活性氧(ROS)取對數(shù)生長期NRK-52E細胞,調(diào)整細胞濃度為1×105/mL接種于6孔板中,待細胞融合度達60%~70%,按實驗分組處理細胞后吸去培養(yǎng)上清,無血清培養(yǎng)基洗滌細胞兩次后,加入終濃度為10μmol/L的1∶1 000無血清稀釋的DCFH-DA,37℃細胞培養(yǎng)箱內(nèi)孵育20 min,用無血清細胞培養(yǎng)液洗滌細胞3次,充分去除未進入細胞內(nèi)的DCFH-DA。熒光顯微鏡下觀察ROS的強度,使用熒光酶標儀(激發(fā)波長488 nm,最大發(fā)射波長525 nm)對各組的ROS進行半定量分析。
2.4 MitoROS探針檢測線粒體(mtROS)將細胞接種于六孔板并按分組處理后無血清培養(yǎng)基洗滌2次,制備1×MitoROSTM580試劑工作溶液避光在細胞培養(yǎng)箱孵育30 min,孵育后吸去MitoROSTM580工作液,用HBSS緩沖液輕輕洗滌細胞3次。熒光顯微鏡觀察mtROS的強度,使用熒光酶標儀(激發(fā)波長540nm,最大發(fā)射波長590 nm)對各組的ROS進行半定量分析。
2.5 線粒體膜電位檢測 將細胞接種于共聚焦培養(yǎng)皿,按前述方法分組處理細胞后,吸去細胞培養(yǎng)液,PBS輕輕洗滌細胞2次,分別加入1 mL JC-1染色工作液后,細胞培養(yǎng)箱里孵育20 min,孵育結束后吸除上清,用JC-1 Buffer洗滌2次,加入無血清細胞培養(yǎng)液,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下觀察線粒體膜電位變化。
2.6 細胞ATP水平檢測 按實驗分組處理細胞后,吸去培養(yǎng)液,用預冷的PBS洗滌3次,按照說明書使用裂解液裂解細胞,然后4℃條件下離心10 min,取上清;按試劑說明書配制ATP檢測試劑后加入裂解上清液,接著室溫條件下放置5min,用移液槍吹打混勻,間隔2 s后用熒光酶標儀檢測并計算樣品ATP的濃度,同時檢測各組樣品的細胞蛋白濃度,最后進行單位換算并記錄最終結果。
2.7 透射電鏡觀察細胞線粒體形態(tài) 按實驗分組處理細胞后,吸去培養(yǎng)液,用預冷的PBS洗滌3次,加入無血清培養(yǎng)基用細胞刮刀將細胞從培養(yǎng)基皿底部刮下來,放到離心管中,以800 r/min離心3 min,棄上清,加Gluta電鏡固定液固定處理組細胞,放置于4℃冰箱固定18~24 h后,經(jīng)1%鋨酸固定后,乙醇、丙酮脫水置換,Epon812包埋劑包埋后在超薄切片機下把包埋塊切成1μm切片染色后在透射電鏡下觀察線粒體結構形態(tài)。
2.8 免疫印跡法檢查細胞凋亡相關蛋白 分組處理好的細胞用PBS輕輕洗滌后,用細胞裂解液裂解細胞,BCA試劑盒提取總蛋白并檢測各組蛋白濃度。加入Loading Buffer并煮沸保存,SDS-PAGE電泳,選擇10%分離膠和5%濃縮膠進行蛋白電泳,待電泳完畢后,選取目的蛋白分子量區(qū)域凝膠進行轉(zhuǎn)膜,轉(zhuǎn)至PVDF膜后用5%脫脂牛奶封閉1h,搖床孵育一抗4℃過夜,TBST洗滌后室溫下孵育二抗1 h,TBST洗滌后,用ECL化學發(fā)光法進行發(fā)光。
2.9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滿足方差齊,兩兩比較用LSD法;如果方差不齊,結果用Welch法進行校正,多組間的兩兩比較用Dunnett’s T3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槲皮素對LPS誘導的NRK-52E細胞活力的影響MTT檢測5、10、15、25、50、75、100μmol/L槲皮素對腎小管上皮細胞細胞活力的影響,如圖1A所示,在5~25μmol/L的濃度時細胞活力與對照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后續(xù)槲皮素實驗處理濃度采用25μmol/L進行。如圖1B所示,LPS刺激能導致NRK-52E細胞活力下降,而槲皮素預處理后,能降低LPS所導致的細胞活力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圖1 槲皮素對NRK-52E和LPS誘導的NRK-52E細胞活力的影響(±s)
3.2 DCFH-DA、MitoROSTM580熒光探針檢測各組NRK-52E細胞ROS、mtROS水平 如圖2A、B所示,DCFH-DA探針裝載后,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綠色熒光越強提示細胞內(nèi)ROS水平越高,LPS處理后細胞熒光強度顯著增高,LPS+槲皮素組細胞熒光強度較LPS組低;MitoROSTM580探針裝載后,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紅色熒光越強提示細胞內(nèi)mtROS水平越高,LPS處理后細胞紅色熒光強度顯著增高,LPS+槲皮素組細胞熒光強度較LPS組低。對各組細胞ROS、mtROS水平進行定量分析結果顯示LPS組ROS、mtROS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和LPS+槲皮素組(P〈0.05)。(見圖2C、D)
圖2 槲皮素對NRK-52E細胞ROS、mtROS及LPS誘導的NRK-52E細胞的影響
3.3 槲皮素對LPS誘導NRK-52E細胞線粒體膜電位的影響 線粒體膜電位是反應線粒體功能正常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JC-1染色后,線粒體膜電位正常會顯示紅色熒光,反之線粒體膜電位異常會顯示綠色熒光。共聚焦顯微鏡下觀察LPS組NRK-52E細胞線粒體膜電位明顯下降,LPS+槲皮素組與LPS組比較,線粒體膜電位有所恢復。(見圖3)
圖3 槲皮素對LPS誘導NRK-52E細胞線粒體膜電位的影響
3.4 槲皮素對LPS誘導NRK-52E細胞ATP水平影響LPS組、LPS+槲皮素組細胞ATP含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LPS+槲皮素組細胞ATP含量明顯高于LPS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4)
圖4 槲皮素對LPS誘導NRK-52E細胞ATP水平影響
3.5 透射電鏡觀察各組細胞線粒體超微結構變化 電鏡結果顯示對照組NRK-52E細胞線粒體密度分布均勻,線粒體邊界清楚、基質(zhì)和嵴結構正常。LPS組可見線粒體密度減少、線粒體出現(xiàn)腫脹明顯、邊界不清、基質(zhì)密度降低、嵴脫落、空泡樣變,可見部分線粒體溶解現(xiàn)象。與LPS組比較,槲皮素+LPS組NRK-52E細胞線粒體損傷現(xiàn)象減輕,表現(xiàn)為線粒體密度稍增多、腫脹減輕,未見空泡樣變和溶解情況。
圖5 透射電鏡觀察各組細胞線粒體超微結構變化
3.6 槲皮素對LPS誘導的NRK-52E細胞凋亡相關蛋白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LPS組Bax蛋白表達水平明顯升高,Bcl-2蛋白表達水平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LPS組比較,LPS+槲皮素組Bax蛋白表達明顯降低,Bcl-2的表達明顯升高(P〈0.05)。(見圖6)
圖6 槲皮素對LPS誘導的NRK-52E細胞凋亡相關蛋白Bax、Bcl-2的影響
膿毒癥定義更新為感染引起的炎癥反應失調(diào)導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礙[14-15]。器官功能障礙是膿毒癥進展的核心,腎臟是膿毒癥易受損的靶器官。膿毒癥是急性腎損傷的最常見原因,占到所有病例的50%左右[1-2]。膿毒癥急性腎損傷往往是危重癥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的一部分,死亡率高達60%以上,另外其可增加后期出現(xiàn)慢性腎臟病的風險[1-2]。腎臟是機體內(nèi)線粒體含量第二豐富的器官,僅次于心臟,每天大約消耗機體7%的能量,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正常對于維持腎臟功能代謝至關重要[16-17]。在經(jīng)典的LPS和盲腸結扎穿孔(CLP)膿毒癥模型中已經(jīng)證實線粒體功能出現(xiàn)明顯結構上損傷和功能障礙,出現(xiàn)線粒體腫脹、基質(zhì)透明、線粒體嵴斷裂、線粒體膜電位下降。線粒體是細胞內(nèi)重要的亞細胞器,是細胞內(nèi)的能量中心,同時參與鈣穩(wěn)態(tài)、ROS生成,以及炎癥和凋亡信號途徑,共同維持著多種細胞功能和過程。在膿毒癥時,失控的炎癥反應導致包括TNF-α、IL-1β和IL-6在內(nèi)大量細胞因子產(chǎn)生,進而導致抑制氧化磷酸化、ROS生成增加[18-19]。此外氧化應激會影響電子傳遞鏈受阻礙、膜電位崩潰、線粒體通透性開放,這些變化結果是線粒體功能障礙、結構損傷,線粒體內(nèi)組分(mtDNA、細胞色素c)釋放到胞漿進一步激活凋亡和炎癥通路[20-21]。線粒體功能障礙介導了急性腎功能損害的發(fā)生進展,因此,進一步了解通過改善線粒體作為靶點研究具有探索價值。
近年來發(fā)現(xiàn)槲皮素能參與線粒體功能調(diào)控,可對線粒體電子傳遞鏈和ATP生成產(chǎn)生影響,進而影響線粒體膜電位變化,抑制線粒體誘導內(nèi)源性凋亡[11-13]。研究發(fā)現(xiàn)LPS能導致NRK-52E細胞活力下降,導致線粒體功能和結構的損傷,凋亡通路信號通路的激活,槲皮素能夠明顯抑制LPS誘導的細胞ROS和mtROS的產(chǎn)生、線粒體膜電位的下降、ATP下降,同時電鏡下觀察到線粒體結構損傷減輕,抑制凋亡信號通路的活化。
槲皮素對線粒體功能的調(diào)控可能與線粒體質(zhì)量控制有關。線粒體質(zhì)量控制(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MQC)是指線粒體網(wǎng)絡受到復雜的細胞內(nèi)和細胞外信號通路的密切調(diào)控,維持線粒體穩(wěn)定的重要機制,體現(xiàn)在對線粒體形態(tài)、遷移、分布、數(shù)量等方面的調(diào)控[22-23]。線粒體質(zhì)量控制主要通過一些相互關聯(lián)又相互制約的途徑來進行質(zhì)量維持,其中包括正常蛋白的生成與異常蛋白的及時降解、新舊線粒體的更替及線粒體DNA的正常合成與修復的維持等,主要涉及以下3種機制:線粒體生物發(fā)生(Mitochondrial biogenesis)、線粒體分裂與融合(Mitochondrial fission and fusion)、線粒體自噬(Mitophagy)。研究發(fā)現(xiàn)槲皮素能夠參與線粒體生物發(fā)生、線粒體自噬的調(diào)控。如LI X等[24]發(fā)現(xiàn)槲皮素可顯著減少TBI誘導的神經(jīng)元凋亡,改善線粒體損傷,顯著地加速了PGC-1a蛋白從細胞質(zhì)到細胞核,提示槲皮素能通過介導PGC-1a通路增加線粒體生物發(fā)生的活性來減輕TBI模型的腦損傷。關于槲皮素對線粒體自噬調(diào)控,LIU P Y等[25]發(fā)現(xiàn)槲皮素通過增加LC3I、Pink1、Beclin1表達來阻斷高脂飲食對線粒體自噬的抑制作用,槲皮素還能促進線粒體自噬關鍵蛋白-Parkin易位到線粒體。
綜上所述,槲皮素能夠減輕LPS所誘導的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與恢復線粒體功能、緩解線粒體結構損害、抑制凋亡通路活化有關,為研究槲皮素防治S-AKI提供了實驗基礎,槲皮素的保護作用可能與線粒體質(zhì)量控制調(diào)控機制有關,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