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玲(長沙市長郡芙蓉中學語文教師)
善于觀察的人,能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善于思考的人,能從小事中體會到深刻的道理。一篇文章如果想得淺、寫得淺,缺少深刻的思考,或披著華麗的外表,觀點流于平庸,因辭害意,本末倒置,這便是犯了“思想不深刻”的毛病。這一期,我們跟著長郡芙蓉中學的胡玲老師一起,學把作文寫深刻。
“寫得深刻”是優(yōu)秀作文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評價作文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就考場作文而言,學生應該做到立意正確,但若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到“寫得深刻”還需要下更大功夫。
我們來看看這個例子。
生活中,我們一定有過登山的經(jīng)歷。有的人能奮勇爭先爬上山頂,有的人爬爬歇歇,最終也爬到山頂,目睹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美景;也有的人爬山只是重在參與,只是為了享受爬山的過程,至于能否爬到山頂,他們并不在乎。
這則材料引發(fā)了你登山經(jīng)歷中的哪些聯(lián)想或想象,請自主確定立意,以登山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字數(shù)不少于600 字。
爬 山
①“你看你畫的都是什么!”父親的怒吼將一桌宣紙驚起,紙頁滿屋飛揚。我凌亂的頭發(fā)貼在蒼白的面頰上,不敢吐露出一字。
②父親擰緊的眉頭似乎攢著一排墨云,暴雨隨時都可能傾瀉而下。他用毛筆指著我剛畫的那張《竹石》,滿臉怒氣地說:“你這是畫的石頭嗎?果凍還差不多!要你認真畫,你就胡亂涂抹幾筆。你給我登山去看看石頭,石頭到底長什么樣!”
③父親說完走了,我滿臉淚痕,呆愣地站在原地。我用手捏緊那張《竹石》,心中積著墨水般的憂愁。
④母親出來打圓場,她輕撫著我的頭說:“走,孩子,我?guī)闳ヅ郎桨?,西峰頂峰有很多怪石,我們先去看看,然后再畫,說不定看了之后你就能畫好了呢?!狈路鹗巧硖幒诎抵械娜?,突然找到了一束光亮,我欣喜地答應了母親的提議,能畫出石頭,就再也不用被爸爸吼了。
⑤正值秋天,山上的楓葉如歸巢的小鳥般投入大地的懷抱,落葉鋪滿小徑。我無心欣賞美景,只想快點到達頂峰,好突破我繪畫的瓶頸。我回頭看母親,她正一邊爬山,一邊欣賞深秋景色,一邊掏出手機拍攝。為了快點到達,我拋開母親,開啟疾跑模式。
⑥我如獵豹一般猛沖上西峰,道旁的楓樹和不知名的野花、灌木叢飛快地向后方退去??膳芰艘魂囍螅澳莻€志得意滿的追風少年漸漸放慢了腳步:大口大口的粗氣從口中呼出,胸膛仿佛是被千鈞重擔碾壓過一樣難受。我彎下腰,雙手無力地耷拉著,汗珠從額頭滾落,已經(jīng)瀕臨崩潰的邊緣。
⑦眼角的余光無意間掃到了不遠處的母親。原來,我急速奔跑了這么久,也比她快不了多少。母親邁著輕盈的步伐快步走來,然后云淡風輕般從我身邊跑過。漫長的旅途,一如我畫畫時幾近崩潰的心情。我急了,妥協(xié)了:“媽媽,我們還是慢慢爬吧,我爬不動了!”媽媽轉過身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然后跑到我身邊,牽起我的手。
⑧我倆一個氣定神閑,一個精疲力竭地走在去往山頂?shù)牡郎稀N彝现林氐牟阶由狭松?,一上去便一下子癱倒在地上,哪里還記得當初爬山的初衷。媽媽卻一點也不累,站在頂峰眺望遠處的石頭。我深深感到自己的失敗,我只記著去到頂峰便能畫好畫了,卻忘記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⑨“滿招損,謙受益?!辈灰つ孔员?,也不要過于自信。就如同裝滿了水的水缸,再裝一點也就溢出來了,而只有一半的水缸卻可以接受更多的水。所以,慢慢來,畢竟“路漫漫其修遠兮”,也總有一天會“直掛云帆濟滄?!?。
這篇文章出現(xiàn)了很明顯的寫不深刻的問題。評價一篇文章是否深刻,主要看文章是否富于哲理性,觀點是否有獨創(chuàng)性,思維是否有嚴密的邏輯性,作品是否給人以極強的啟發(fā)性。
根據(jù)作文題的要求和例文作者的基本行文思路,我們可以判斷出例文的中心立意是不要盲目自卑,也不要過于自信。開頭寫“我”過于追求速度被爸爸罵,然后在媽媽的鼓勵下登山尋找繪畫靈感。可是在登山途中卻急于求成,只念著登上山頂,最終精疲力竭,反而耽誤了登山的進程。最后,作者獲得的感悟是:“‘滿招損,謙受益?!灰つ孔员埃膊灰^于自信?!睆那泻显掝}材料意思的角度來看,確實是符合了,但是文章大部分寫急于求成,最后落在自信上,很明顯是高起低落了。第⑧段“我”的幡然醒悟和之前繪畫事件的呼應有些牽強。第⑨段的結尾升華不夠。
想寫出思想深刻的作文,有些技巧值得參考。
任何思想的產(chǎn)生,一定會有一定的載體。這些載體可能非常簡單,如身邊的一件小事、一樣小物品。如果能透過事物的表象,挖掘其深層次的意蘊,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聯(lián)想,便能使思想由單薄走向深刻。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由一樹繁茂的紫藤蘿瀑布,感受到生命的永恒與頑強。這樣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展示出了作者獨特的品質(zhì)和思考。
在平時的作文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總是搜腸刮肚尋覓一些“大”事件、“大”材料,但對這些并未親身經(jīng)歷的事,往往只能干巴巴地復述,或空洞無物,或停留在干癟的議論上。作為中學生,我們經(jīng)歷的多是平凡人的平凡事,只要學會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小題材也可以出彩。
具體操作上,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1.小景物,陪襯得好
對景物的描寫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一是托物感懷。立足于對過去的回顧,再現(xiàn)曾經(jīng)的情境,以達到升華主旨的目的。如《秋天的懷念》中對菊花的描寫。二是睹物興懷??陀^描寫眼前的景、物,表達在當時情境下的思考或感受。
2.小人物,刻畫得好
列夫托爾斯泰說,藝術起于至微。成功的細節(jié),能起到“一瞬傳情,一目傳神”的效果。寫作時集中使用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等人物描寫方法,正側、點面、動靜結合等其他細節(jié)描寫法,比喻、夸張、對比等修辭手法,有助于塑造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人物形象,讓讀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讀性。比如《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不斷穿脫“軍大衣”的細節(jié),便生動勾畫了“沙皇警犬”的形象。
3.小事件,引申得好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有值得挖掘的大道理?!蹲咭徊?,再走一步》中,由自己一步步爬下懸崖的經(jīng)歷,得出“一步一步把大困難化小,逐一克服,最終就能達到目的”的道理。
4.議論抒情,卒章顯志
議論、抒情的句子在文中能起到突出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如課本中《故鄉(xiāng)》《背影》等文章的結尾。
由此可見,如果給生病例文安排可以升華的點,可以將“我”幡然醒悟的內(nèi)容寫得更為豐富;在文末加上一段情景式的結尾,和之前畫《竹石》的事件相互呼應。
登山之旅
①“你看你畫的都是什么!”父親的怒吼驚起了一桌的宣紙,拍得滿屋飛揚。我凌亂的頭發(fā)貼在蒼自的面頰上,不敢吐露出一字。
②父親擰緊的眉頭似乎積攢著一排墨云,暴雨隨時都可能傾泄而下。他用毛筆指著我剛畫的那張《竹石》,滿臉怒氣地說:“你這是畫的石頭嗎?果凍還差不多!要你認真畫,你就胡亂涂抹幾筆。像你這樣一味追求快,又能完成得了什么?”
③父親說完走了,我滿臉淚痕,呆愣地站在原地。我用手捏緊那張《竹石》,心中積著墨水般的憂愁。
④母親出來打圓場,她輕撫著我的頭說:“走,孩子,我?guī)闳ヅ郎桨?,西峰頂峰有很多怪石,我們先去看看,然后再畫,說不定看了之后你就能畫好了呢。”仿佛是身處黑暗中的人,突然找到了一束光亮,我欣喜地答應了母親的提議,能畫出石頭,就再也不用被爸爸吼了。
⑤正值秋天,山上的楓葉如歸巢的小鳥般投入大地的懷抱,落葉鋪滿小徑,我無心欣賞,只想快點到達頂峰,好突破我繪畫的瓶頸。我回頭看母親,她正一邊爬山,一邊欣賞深秋景色,一邊掏出手機拍攝。為了快點到達,我拋開母親,開啟疾跑模式。
⑥我如獵豹一般猛沖上西峰,道旁的楓樹和不知名的野花、灌木叢飛快地向后方退去??膳芰艘魂囍螅澳莻€志得意滿的追風少年漸漸放慢了腳步:大口大口的粗氣從口中呼出,胸膛仿佛是被千鈞重擔碾壓過一樣難受。我彎下腰,雙手無力地耷拉著,汗珠從額頭滾落,已經(jīng)瀕臨崩潰的邊緣。
⑦眼角的余光無意間掃到了不遠處的母親。原來,我急速奔跑了這么久,也比她快不了多少。只見母親邁著輕盈的步伐快步走來,然后云淡風輕般從我身邊跑過。漫長的旅途,一如我畫畫時幾近崩潰的心情。我急了,妥協(xié)了:“媽媽,我們還是慢慢爬吧,我爬不動了!”媽媽轉過身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然后跑到我身邊,牽起我的手。
⑧我倆一個氣定神閑,一個精疲力竭地走在去往山頂?shù)牡郎稀D赣H轉眼便到達山頂,未表現(xiàn)出一點勞累,站在頂峰眺望遠處的石頭堆。
⑨山頂?shù)木吧故侨绱瞬煌?,山腳下的野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無窮無盡的堅硬的石頭,犬牙般的石頭攀著陡峭的山勢而上,如同一個個體格強壯的士兵威嚴不可犯。我那登山之初的功利心消失了,內(nèi)心油然而生一種敬畏。山頂?shù)娘L依舊猛烈,拍打在這些巨石的脊背上,將它們的堅硬漸漸磨成柔軟。原來,畫了這么多張《竹石》,我竟未曾一次認認真真研究過這石頭,也難怪父親會生氣了。
⑩是啊,人生正如登山,奢求一下子就登上頂峰,結果未跑到半途便精疲力竭。反觀母親,一步一步穩(wěn)扎穩(wěn)打,到達頂峰依然氣定神閑。想跑得快,超過別人,其實根本沒意義。生活中總是追求快的,未必能走得更遠,未必能真正觸摸到這一番西峰奇觀。
?回到畫室,這次我不再急于動筆了,西峰石群的形象慢慢在腦海中醞釀、清晰、分明。毛筆納足墨水,我慢慢地一揮、一斜,畫出石頭的棱角,再輕輕地一甩筆,勾勒出它嶙峋的風姿……
升格后的文章圍繞“人生如登山,不要一味追求快,但求走得更遠”這個中心,同時串聯(lián)起畫《竹石》和登山兩件事?!拔摇币驗樽非罂於嫴缓谩吨袷?,心生郁悶,在母親的鼓勵下登山尋找方法??墒?,在登山途中,“我”又一味求快。在經(jīng)歷挫折,俯瞰山頂景觀之后,“我”最終明白道理,也最終完成《竹石》的繪畫。
與原作相比,升格后的文章增加了經(jīng)過挫折、痛定思痛之后登上山頂所見的景致,同時加入了由登山到人生如登山的議論抒情的句子,最后回扣到了開頭的繪畫事件。這樣,就更好地將兩件事融合在一起,強化了所要表達的主題,使文章有了思想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