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定襄縣委黨校 郭曉慧
為了確保國家的全面發(fā)展,在新時期的背景下,黨政機關合署推動國家機構和黨的職能體系的改革,并實現(xiàn)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而且黨政機關合署是當前對黨政工作融合的一種全新形態(tài),它從根本上保證了行政機關能夠依法履行自身的職責和權利,同時又避免了二者之間存在著交叉點的問題,更明確了當前法律主體的責任。但是,由于當前階段,黨政機關合署工作的開展并沒有與我國行政法理論進行有效配合,畢竟機構職能轉變的同時,并沒有對行政法理論進行更新,這也使得機關單位在承擔自身責任的過程中,由于理論的不足而導致責任問題的出現(xiàn)。
黨政機關合署指的是黨的工作機關與政府行政機關在同一地點辦公,并且統(tǒng)一受同一領導的支配,而又以不同的名義行使相同的職權,所以在開展工作時,往往會出現(xiàn)同一班人馬,但是擁有不同的對外名稱,這種工作方式主要是通過對其職能相近的部分進行責任的承擔,同時通過細化來優(yōu)化其工作形式,這樣就能確保在資源不浪費的同時,促進國家的發(fā)展。在當前階段中,黨政機關進行合署之后,推進其工作的全面開展,并且黨的工作機關也享有了行政的權力。但是,在我國的相關法律體系中,規(guī)定了黨的工作機關主要為責任主體,這也導致了以黨的工作機關名義行使行政權力的應用,就會導致該行為之后出現(xiàn)行為不合理、不合法的問題。基于此,在新時期背景下所應用的黨政合署工作來看,由于黨的工作機關在行使公權時,容易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因此黨的工作機關是否能夠在履行公權的同時,承擔責任以及如何承擔,則是當前行政法理論上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一)滿足建設法治國家的需求。依法治國是推進法治建設以及滿足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同時它也是當前政治體制改革的全新方向。因此,為了滿足依法治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則必須要保證能夠依法行政、依法執(zhí)政、依法治國,這樣才能夠保證法治社會、法治國家的建設。但是,在當前階段中,黨機關在行使權力時,由于并沒有相應的行政法理論能夠與之匹配,這也使得其自身公權的行使而產生的不利影響與責任,符合國家的法治要求,這也使得在此背景下,無法促進我國的長遠發(fā)展。對此,黨政機關合署工作的開展,必須要保證能夠在法治的前提下進行,這樣才能夠保證我國依法治國的理念能夠得以實現(xiàn)。
法治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是通過法律和制度的應用來保障在行使公權時,能夠推進社會的發(fā)展,并確保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在當前階段中,法治國家構建的進程隨著經濟的不斷提升,實現(xiàn)了推進其自我發(fā)展速度的加快,而且隨著人民素質的不斷提高,法治理念的傳播也實現(xiàn)了有效宣傳,這使得我國公民當前法治意識被喚醒,同時也實現(xiàn)了維權意識的增強?,F(xiàn)階段,公民普遍認識到,有效實現(xiàn)依法治國是推進國家不斷發(fā)展的方式,更是有效提高社會安定和諧發(fā)展的中心理論,因此如果黨的工作機關因自身在行使公權時無法實現(xiàn)責任的落實,則會導致公民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而且,作為執(zhí)政者,在相關行政法理論中卻可以利用法律制度來逃脫自身的責任,這也使得依法治國理論成為一紙空談,并且這也會使社會公信力大大降低,這與依法治國的本質存在著相悖性。
(二)滿足法律法規(guī)與權力性質。黨政機關合署后,黨的工作機關自身所履行的是公共職責,這也使得在責任定制范圍下,其工作的開展勢必要圍繞公共事務而行,而且其自身工作性質更加偏向公益性質,這使得黨的工作機關單位必須要履行對公共事務進行積極管理的責任,并且黨的工作機關所行使責任勢必會成為公共行政,同時按照有目的、有計劃,并負責任地對公共事件的處理,也能夠提高其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對此,從本質上講,黨的工作機關在行使權力時,主要是針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并通過自身職能的發(fā)揮來解決公共事件的問題,這樣作為導向的行政權力行使,能夠有效確保我黨的領導權。
(三)滿足依法行政原則。對于行政法學而言,依法行政則是有效貫穿其整個理論體系的基本原則,而依法行政原則主要應用的過程是強調其自身行政權力的形式,并落實管理行政來推進依法行政的效果。同時,在黨政機關合署后,黨的工作機關已經承接了行政機關的部分職能,這也使得其自身在履行公權時,勢必會使自身工作的行為受到行政法律的約束,這樣才能夠在行使履行權利時,真正權責相依,因此在進行依法行政原則的應用上,則應該是確保國家法治原則應用的基礎理論得以實現(xiàn),這樣才能夠在民主法治國家權力進行分立體制的應用中,保障黨的機構在行使公權時,能夠提高社會幸福感和社會公信力,這樣才能夠使自身權利的行使具備合法性,并真正做到促進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
(四)落實黨的有效領導。很多人認為,在黨政機關合署后,黨的工作機關在承擔法律責任時,勢必會削弱我黨的領導力。但是,實現(xiàn)對黨的工作機關進行責任追究,不僅不會削弱我黨的領導力,還能夠通過此種方式來使我黨樹立勇于展現(xiàn)自我的形象,并通過建立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全新面貌,來推進黨的公信力獲得提升。同時,賦予黨工作機關行政權力,也是將黨的工作與國家工作進行有效連接,并通過司法制度來促進黨的工作機關在行使自身權利時,可以在限定范圍內進行活動,這樣既能真正加強黨的領導,而且黨政機關合署也能夠確保黨的工作機關可以正確行使行政權力,這樣既能夠滿足黨的領導權,也不會由于在行使行政權力時,出現(xiàn)削弱黨的領導問題。
(一)健全監(jiān)督管理機制。自從黨政機關合署后,這使得我國的權力部門更加集中,因此這也會出現(xiàn)權力越大越容易導致腐敗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對此,為了確保其工作的開展,能夠真正實現(xiàn)推進社會的有效進步,則必須要提高黨內監(jiān)督功能的應用,這樣才能夠將國家機關進行有效管控,并通過內部優(yōu)化來實現(xiàn)推進其外部工作的開展更具合理性。在當前階段中,我國行政外部監(jiān)督體系的建立已經十分完善,但是內部監(jiān)督工作的開展卻并沒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這則必須要總結現(xiàn)階段的工作經驗,同時結合過去工作的教訓來進行管理制度的確立,這樣才能夠強化其內部的監(jiān)督管理職責,并通過監(jiān)督制約機制的應用,來促使我黨工作的開展更具規(guī)范性,從而才能夠防止其自身公權的應用會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二)調整法律法規(guī)內容。有效拓展行政主體理論,就能夠使現(xiàn)在黨的工作機關應用自身權利時,可以使相關法律更加細化,并且也能夠保證其自身所承擔的責任更加清晰。對此,在進行責任定制的過程中,配合法律法規(guī)的應用就能夠保證其工作的開展更具合法性,而且科學立法也是有效提高法治關系的一種方式,并通過立法來解決當前決策問題是否能夠滿足國家的發(fā)展,這樣才能夠通過立法與改革來促進國家的有效進步。
(三)完善行政理論內容。在當前階段中,我國行政主體理論的應用主要在確定尋找能夠承擔法律責任的對象,而并不是在行政權力上去尋找一個權力承載的個體,這也使得行政主體的應用應該是在探究誰可以作為行政權力責任載體的個體,而并非對其權力進行劃分。因此,行政主體理論的應用主要是解決當前行政執(zhí)行者的問題,其開展的工作意義就在于討論誰更具備擁有行政權力的資格。根據(jù)當前所有權利的性質劃分來看,由于黨工作機關可以被當作行政責任主體,也可以被視為行政主體,這樣就使得合署之后黨的工作機關更加具備了行政主體的資格,但是由于其自身工作機關與行政機關有著差異性,這也使得其自身工作的開展,勢必會影響到國家治理的形式是否合法。對此,將行政主體理論進行完善并進行重構,就能夠使當前黨政機關許多工作問題得到解決,從而保證其自身工作的開展可以更具科學性與合理性。
黨政機關合署是我國進入新時代之后,實現(xiàn)國家機構改革的一種方式,并通過完善我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來推進其管理體系的確立,推動我國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具體應用該方式時,則必須要針對現(xiàn)存問題進行有效處理,這樣才能夠使其工作的開展可以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并真正推進社會的穩(wěn)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