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安
(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高平中學 甘肅 涇川 744306)
在高中教育階段,學生正對于未來擁有美好的憧憬想象,教師在這一時期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幫助學生成為符合社會標準的復合型人才。在高中政治教學當中,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進行培養(yǎng),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社會當中的一員,理應為社會的建設做出一份屬于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還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高中政治的重要性,使學生感受到學習高中政治與生活之間緊密的聯系,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愿意自主的參與到高中政治的學習當中,提高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最后在高中中職教學當中對學生社會感進行培養(yǎng),有利于幫助學生完善人格,使學生在掌握政治理論基礎的知識上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為學生樹立成為社會人才的信心。
2.1 傳統理念與先進理念相結合。傳統的高中政治課堂當中,教師往往擺不脫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傳授知識的理念老舊,生硬。而學生的思維正處于活躍發(fā)展的時期,對于老舊的教育從心底上產生抵觸,這就導致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容易產生隔閡,不利于構建學生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意識的養(yǎng)成。教師將傳統理念與先進理念相結合,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究高中政治知識,從而進一步掌握高中政治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1]例如:在學習“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這一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改變在課堂上的教育理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先用思維導圖把關鍵知識填到框架當中,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會激發(fā)起自己對于高中政治知識探索的欲望,使學生對于這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更加深刻,從而幫助學生認識到我國政府的偉大,樹立了學生的自豪感,許多學生在心底都暗下決心,好好學習,以后成為符合社會標準的人才,為自己國家的發(fā)展貢獻出一份屬于自己的力量,從而幫助學生激發(fā)了學習高中政治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2 運用信息化教學來為學生展開教學。教師在為學生展開高中政治教學,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時候,要注意學生的學習情緒,在合適的時機可以改善傳統教育課堂的氛圍,利用班級的多媒體資源為學生展開教學。教師可以豐富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方式,從而幫助學生多元化的認識到高中政治理論知識,豐富學生的學習感官,讓學生的情緒受到多媒體教學的影響。高中政治理論知識具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2]例如:在學習“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利用班級里的多媒體資源來搜集一些有關于往屆人民代表大會開展時的影視資源,從而幫助學生多元化的認識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使學生感受到我國是人民做主的國家是學生,也認識到自己也是人民當中的一員。在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受到人民代表大會開場之前背景音樂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學習時的心態(tài)更好帶入到教學當中,從而影響了學生的思想觀念,為學生樹立了增加自己社會責任感的動機。
2.3 更新課后任務完成方式,樹立學生正確社會責任觀。高中時期的學生學習壓力比較大,學習任務也比較重,有的學生在學習完高中政治課程之后,會遺忘掉在課堂上所學的教學內容知識,從而不利于幫助學生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喜歡的影視資源來給學生布置課后任務,改善傳統的課后任務方式,使學生愿意自主地參與到完成課后任務的學習當中,進一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潛移默化提高自己的政治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3]例如:在學習完“當代國際社會”這一單元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改變傳統布置課后任務的方式,老師可以先搜集一些有關于我國當代外交的一些杰出的成就,然后通過視頻剪輯的手段,為學生剪輯出一段微視頻,通過班級群來上傳視頻,然后告知學生完成政治課后任務,就是觀看群文件當中的視頻,激發(fā)了學生完成課后任務的積極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感受到國家正在逐漸的強大,正在世界當中逐漸擁有話語權,強化學生的民族自信,從而幫助學生在心底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
綜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育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已是大勢所趨,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時候,要將傳統理念與先進理念相結合,尊重學生學習主體1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要運用信息化教學來為學生展開教學,改善傳統課堂氛圍,使學生愿意自主地參與到高中政治課堂教育當中,提高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最后,教師要更新課后任務完成方式,樹立學生正確社會責任觀,幫助學生多元化學習,強化學生的民族自信,促進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高效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