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讓學引思教學模式的核心在于讓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和課堂上的主角,由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重新定位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促進學生思維潛能的開發(fā),發(fā)揮教師的教學指導職能。將讓學引思模式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也能夠合理優(yōu)化師生關系,給學生學好語文提供更大的助力。語文教師需要牢牢把握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規(guī)律,以讓學引思思想為指導,把讓學生自主學習和引導學生踴躍思考結合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寬松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讓學引思是一種要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強調在打造高效語文課堂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要求,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讓學生真正在自主學習和參與當中獲得成就感。為了確保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效果,教師必須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把握,注意指導學生主動預習,建立良好預習習慣,獲得必要的反饋信息。這樣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預習反饋,特別是遇到的問題,調控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確保教育目標的實現。例如,在教學《秦兵馬俑》時,為了有效踐行讓學引思思想,促使學生有目的地開展預習活動,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預習任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重難點給學生給出以下預習提示:對文章進行流利閱讀;學會文章的生字生詞;對秦兵馬俑的幾個特點進行歸納。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夠順利完成前兩個預習任務,但是在第三個任務完成當中會遇到較大的困難,主要是因為這一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鑒賞和歸納總結,而學生的綜合能力存在不足。于是教師就可以在課上重點帶領學生解決相關問題,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
讓學引思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推廣,能夠給學生創(chuàng)造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鼓勵學生主動思考,使得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鍛煉思維能力,發(fā)揮學生在課程學習當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一個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當中全面投入,讓課堂教學更具感染力以及影響力。為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消除讓學引思落實的阻礙,教師可以把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重要出發(fā)點,把文章的重點內容運用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把學生帶入學習情境當中,切實夯實讓學引思的教育基礎。例如,在教學《師恩難忘》時,教師就可以以情境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投入課堂,鼓勵學生認真回想自己和老師之間發(fā)生的難忘的故事,利用這種故事化場景,促使學生主動接受教師指導和本課的知識點,并在有效的師生互動討論當中拉近彼此的關系,增進情感上的互動。在鼓勵學生勇敢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更多的耐心,還可以通過自身示范的方式帶動學生,突出教師的指導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把讓學引思方法應用其中,除了要把關注點放在讓學,讓學生在學習當中積極投入,自主探究之外,還需要關注引思。所以怎樣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確保讓學引思課堂的有效推進是教學當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巧妙設置開放性問題,激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活躍思維,拓展思考和想象空間是至關重要的教學指導方案。教師在問題設置方面必須做到綜合考量,關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把握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讓課堂因為讓學引思理念的落實而富有智慧和活力。例如,在教學《變色龍》時,教師除了讓學生完成基礎的學習任務之外,還設置開放性問題:假如是你發(fā)現了這只變色龍,你會選擇怎樣的處置方法?你是會把它當成自己的寵物飼養(yǎng),還是放它回大自然?在學習完本文之后,你覺得未來應該怎么做?這個問題要求學生聯(lián)系生活進行思考,也要求學生從本質角度出發(fā)進行文章內涵的挖掘,能夠讓學生在深度閱讀當中提高語文能力。
新課改的推行給語文教學改革帶來了契機,特別是教育改革當中提出了大量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育模式,給教師轉變教學思路創(chuàng)造了機會,也推動了學生個體綜合素質的發(fā)展。讓學引思教學模式的誕生給語文教學改革帶來了創(chuàng)新契機,使得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學生在知識學習當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過重構教學課堂以及調整師生角色的方式,確保讓學引思的落實,讓學生在探究性的學習活動當中實現自我發(fā)展。教師在接下來的語文教育實踐當中要進一步思考以及總結,讓學生在找準自主學習方向的基礎之上加強探索,以師生深度合作的方式優(yōu)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