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明 蘭州市農業(yè)科技研究推廣中心
近年來水肥一體化技術在我市近郊溫室大棚內普遍應用,在逐漸實現(xiàn)“一控”的同時,又提出了農作物化肥用量零增長,即進行水肥一體化的應用,在農業(yè)生產中實現(xiàn)控制農業(yè)用水并逐步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滴灌作為一種節(jié)水灌溉技術,節(jié)水、節(jié)肥效果顯著,成為甘肅省灌區(qū)的主要技術。其肥料選用液態(tài)或固態(tài)肥料,結合肥料比例泵,通過不同的灌溉系統(tǒng),在灌溉的同時將作物所需的肥料養(yǎng)分隨水均勻的輸送到植株的根部,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本次試驗在蘭州市七里河區(qū)魏嶺鄉(xiāng)綠化村設施蔬菜水肥一體化示范區(qū)內進行。試驗自2017年6月15日至2017年12月15日。番茄品種為中研958,2017年7月2日定植。田間管理同當?shù)剞r民習慣。該試驗選用棚齡2年以上的日光溫室大棚,大棚面積為600m2。試驗地土壤基礎肥力為:土壤為黃綿土,有機質11.1g/kg,全氮0.88g/kg,有效磷70.0mg/kg,速效鉀402.0mg/kg,pH為7.7,田間持水量為23.42%。土壤撒施腐熟羊糞作為基肥,數(shù)量為4000kg/666.7m2,二胺50kg/666.7m2。
試驗設4個處理,即畦灌沖施肥(CK),滴灌低肥(處理Ⅰ)、滴灌中肥(處理Ⅱ)和滴灌高肥(處理Ⅲ)。3個重復,小區(qū)面積26.4m2(三畦,畦 長×畦寬=8m×1.1m),試驗小區(qū)隨機排列,各小區(qū)間用塑料薄膜隔開。畦灌沖施肥處理,是將肥料均勻的施在筑起的狹長畦田上,然后灌水,順著水流向前流動,邊流邊滲入田間。滴灌施肥是將肥料溶解在肥料桶中,肥料通過比例泵隨水注入到灌溉系統(tǒng)中,依靠滴頭追施在作物根系層。試驗追肥所用肥料為芭田16-6-23高鉀復肥(含硝態(tài)氮、硫酸鉀型,全溶性)和芭田13-6-35大量元素水溶肥(含硝態(tài)氮、B和Zn)。
各灌溉施肥處理在不同生育時期的施肥次數(shù)與數(shù)量見表l。
試驗前后采集土壤樣品,測定土壤pH、田間持水量、有機質、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鉀的含量。
采收期常規(guī)統(tǒng)計產量,并測定果實樣品V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VC含量采用直接碘量法測定;可溶性糖采用苯酚法測定。
從表1和表2看出,畦灌沖施肥技術的番茄產量為5140kg/666.7m2,而采用滴灌技術在施肥量相近(處理Ⅲ)的情況下,產量可以增加到6180kg/666.7m2,比CK產20.23%;即滴灌中肥(處理Ⅱ)的施肥量比畦灌沖施肥(CK)減少近20%,可是產量仍能夠增加14.01%。如果繼續(xù)減少施肥量,作物因不能滿足生長發(fā)育所需的養(yǎng)分而導致減產8.27%(處理Ⅰ)。說明在保證產量的同時,滴灌施肥可以減少肥料的施用量,節(jié)約養(yǎng)分的輸出。
表1 灌溉施肥處理
表2 不同灌溉施肥處理番茄的產量
從表3可以看到,畦灌沖施肥處理是按照農戶習慣進行灌溉,在番茄整個生育期內,每666.7m2時共灌水300m3,而采用滴灌施肥處理的灌水量均小于畦灌沖施肥處理的灌水量,減幅在145.0~154.0/666.7m2之間,亦即節(jié)水48.33%~51.33%,節(jié)水效果明顯。采用滴灌施肥處理和畦灌沖施肥處理相比較,產量會隨著灌水量的減少而增加。所以滴灌中肥(處理II)和滴灌高肥(處理III)實現(xiàn)了節(jié)水、增產,在增加產量14.01%~20.23%的同時,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3倍左右;而滴灌低肥(處理I)雖然能夠做到節(jié)水,卻也降低了作物生長發(fā)育所需的養(yǎng)分,從而出現(xiàn)了減產。
表3 不同灌溉施肥處理番茄的水分利用率
各處理間由于施肥用量的不同,導致需水量也會有所不同。隨著增加施肥用量,番茄的生長過程增強,生育期延長,產量也會提高,對于土壤中水分的需求量也會增大,所以灌水量也會增加。
從表3還可以看到,滴灌施肥處理在保證和增產的基礎上,大量的減少灌溉用水和肥料施用量,仍能保證番茄果實的品質不變。
不同處理對番茄果實的VC含量差異不是很明顯(見表4);采用滴灌施肥處理番茄果實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畦灌沖施肥處理,幅度在30.8%~43.6%。表明滴灌施肥處理在節(jié)水節(jié)肥的同時,在不減產的情況下,還能保證了番茄果實的營養(yǎng)性。
表4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番茄果實的品質
從表5可以看到,土壤中全氮、有效磷、速效鉀在果實收獲后均有所下降。畦灌沖施肥處理與施肥量相近的滴灌高肥處理(處理Ⅲ)比較,全氮含量較低,由于采用畦灌沖施肥處理進行灌溉,比起滴灌施肥處理需要的灌水量大,所以會將耕層土壤中更多地的氮素淋入土壤深層。而土壤耕層中P素和K素的移動性均小于N素,因此P、K兩素的含量變化受到灌水量的影響不是很明顯。
表5 收獲前后耕層土壤的養(yǎng)分狀況
與畦灌沖施肥處理相比,滴灌施肥處理因為能做到適時地供應作物根區(qū)所需水分養(yǎng)分,不存在外圍肥水的損失問題,同時又是微量灌溉,故可節(jié)水、節(jié)肥,從而實現(xiàn)了提高產量、提升了經濟效益。
在本次試驗中,滴灌中、高肥處理的產量均比畦灌沖施肥(CK)有所增加:滴灌高肥處理(處理Ⅲ)的施肥量與畦灌沖施肥處理相同,產量增加20.23%;滴灌中肥處理(處理II)施肥量僅為畦灌沖施肥處理的80%,產量卻增加14.01%。說明在番茄的生長過程中,產量會隨著投入肥料的量而增加,施入量過低就會導致減產(如滴灌低肥處理Ⅰ);其次,通過滴灌中高肥處理(處理Ⅱ和處理Ⅲ)的增產效應,證實增加養(yǎng)分投人,仍舊能夠增產。
關于滴灌條件下,番茄采用畦灌沖施肥處理(CK)的產量達到最高產5140kg/666.7m2時,氮肥用量為33.3kg/666.7m2;而滴灌高肥(處理Ⅲ)達到6180/666.7m2時,氮肥僅投入其一半的數(shù)量。原因在于:第一,土壤的有效全氮含量本身就很高(0.88g/kg);第二,基肥施數(shù)量大(腐熟羊糞4000kg/666.7m2);第三,氮素的淋失導致產量不會隨著氮肥的增加而增產。
滴灌施肥處理的果實含糖量均比畦灌沖施肥處理的有所提高。
滴灌高肥處理(處理Ⅲ)與畦灌沖施肥(CK)相比,兩者施肥量相同,因此推測灌溉量是導致含糖量差異性的主要因素。果實含糖量會隨著灌水量的增加而減少。在滴灌施肥處理中,滴灌低肥處理(處理I)的果實含糖量最高,而滴灌高肥處理(處理Ⅲ)的果實含糖量最低,因此果實含糖量會隨著施肥量的增加有所降低。
在比較了畦灌沖施肥處理和滴灌不同施肥水平處理對于番茄產量、水分利用、果實品質和耕層土壤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得出以下結論:采用滴灌施肥處理在增產14.01%~20.23%的基礎上,節(jié)約灌溉用水48.33%~51.33%,提高水分利用率1.3倍左右,可達39.9kg/m3左右;保證了果實含糖量和VC的營養(yǎng)價值。在施用基肥的基礎上,滴灌施肥處理施用9.05kgN,3.9kgP2O5和20.35kgK2O能夠實現(xiàn)作物的增產、增效、提高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