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初秋走進青曼苗寨,只見層巒疊嶂、連綿起伏的青山腳下是層層疊疊的吊腳樓,雄壯的寨門聳立寨邊,寨門兩側(cè)是波浪翻滾的金色稻田。溫暖的秋陽透過群山灑向稻田,光影變幻,五彩繽紛。走在進村的小道上,稻田、村莊、青山,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鄉(xiāng)村畫卷。
同伴告訴我,如果在蘆笙會、爬坡節(jié)、十月祭尤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來到青曼,寨里熱鬧非凡。寨子里的姑娘們會盛裝出迎,在寨門處擺上桌子,雙手擎著酒碗。只有喝了攔門酒,才能進寨去。屆時,寨中穿著盛裝,戴著銀飾的苗族女性翩翩起舞,四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赐昝褡甯栉璞硌荩€可以品嘗到美味可口的民族食品,酸湯魚、灰菜、血豆腐、香醇可口的糯米酒等,讓人一飽口福。
我來的日子不是節(jié)日,沒有看到這樣歡快的場面,但是靜靜感受苗寨的安寧靜謐,也是一種享受。在寨中游走, 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的吊腳樓是一道美麗的風(fēng)景。在這里,修建房子不需要專門的建筑師,吊腳樓通常是苗族人自家修建。修建房子似乎像一門祖?zhèn)鞯氖炙囈粯?,父傳子、子傳子,?dāng)?shù)氐哪腥藗兌紩ǖ跄_樓。
徜徉青曼苗寨,吊腳樓間不時閃出或頭戴牛角銀飾的苗族姑娘,像穆桂英一樣的造型,或盤著發(fā)髻的婦人,發(fā)髻呈倒“S”形,好似唐朝婦女的發(fā)飾。她們都身著短裙,短裙上刺繡著美麗的圖案、腰間還佩戴著織錦束腰。同伴告訴我,青曼苗寨被譽為“苗族刺繡之鄉(xiāng)”,這里的“苗族織錦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人們傳統(tǒng)服飾的衣料以自種、自紡、自織、自染的家織布為主。當(dāng)?shù)剡€流傳著一首《棉花歌》,唱述了找棉種、選種、開荒、播種、耕耘、撿棉、夾籽、彈花、紡紗、織布、染色、縫制的全過程。
據(jù)了解,青曼織錦主要有三種,一種是錦帶,又叫花帶;一種是織錦束腰,以棉線絲線為原材料,圖案是長條方塊,色彩以紅、藍、紫、黃搭配;另一種是素色蠶絲織錦,用于制作背帶芯。無論是哪種用途,錦緞上精工細作的圖案,都有深刻的民俗內(nèi)涵。比如,背帶錦是苗族婦女背小孩用的必備品,也是娘家給女兒的陪嫁品,承載了苗族人對歷史的記錄,對情感的依托,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自然萬物命運與共的美好信仰,它們是青曼苗族人民勤勞、勇敢,追求美好的象征。
我不禁感嘆,苗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自己耕作、自己建房、自己做衣服,辛勤的勞作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生活,也創(chuàng)造了屬于她們的文化。
當(dāng)?shù)厝烁嬖V我,寨子里最隆重的節(jié)日要屬春節(jié)蘆笙會了。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二凌晨,由曼洞村羅氏家族長老到蘆笙堂舉行祭典儀式后,正式宣布蘆笙節(jié)會開始,直至正月十五結(jié)束。每到正月十五這一天,各村寨的姑娘都會來到青曼跳蘆笙,前來觀看的父老鄉(xiāng)親和外地游客更是擠滿了蘆笙會場。跳蘆笙這一天,大概是苗族姑娘們最美麗的一天了,她們身著盛裝,畫著清秀的妝容,隨著蘆笙節(jié)奏起舞。不過對于苗族姑娘們來說,跳蘆笙是件既幸福又帶著一絲絲苦惱的事情,因為梳妝打扮一早上,還得穿著十幾斤的銀飾在蘆笙場上跳上一天,中途不能坐下休息,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天下來腰酸背疼。不過穿上母親親手做的盛裝,在蘆笙場上跳舞,接受著人們贊許的目光時,心里卻是溫暖又興奮的。
在青曼苗寨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時候,天上的仙女與人間的男子曾在長嶺崗上幽會,后生下女兒。后來,仙女上天了,男子也在女孩十六歲那年乘著煙云上天與仙女相會。女孩獨自一人,便在山上唱起歌來,歌聲清脆、甜蜜,吸引了路過的一個男孩,男孩爬上山頂與女孩對唱,兩人一見鐘情,結(jié)為夫妻,在山腳下過著男耕女織的美好生活。這就是青曼爬坡節(jié)的由來,迄今,每逢農(nóng)歷七月逢子和逢午兩日,青曼苗寨都會舉辦爬坡節(jié)。屆時,青年男女都會穿著新衣,女的打著花傘或布傘,男的帶上細篾斗笠,手提扇子,從四面八方成群結(jié)隊,爬到寨子背后的長嶺崗上,一邊欣賞長嶺內(nèi)外的大好風(fēng)光,一邊尋找自己心儀的意中人。
漫步在寨子里,老人們銜著煙斗,熱情地向我們打招呼,狗兒慵懶地趴在院子里搖著尾巴,好一幅恬靜安詳?shù)漠嬅?。(?zé)任編輯/張芬)
村寨信息:
區(qū)位:黔東南州凱里市舟溪鎮(zhèn)曼洞村青曼苗寨
交通:在凱里汽車站坐到丹寨方向的車,即可路過青曼。也可在舟溪鎮(zhèn)乘坐前往青曼的機動三輪車。也可搭乘往南皋、丹寨方向的過路班車到青曼。
鄉(xiāng)村特色:民族節(jié)日有春節(jié)蘆笙會、二月踩鼓節(jié)、七月吃新節(jié)、游方、十月祭祖節(jié)等;青曼苗寨還保留著古老的紡織、精致的刺繡、古老的蠟染等苗族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