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軍
初秋時節(jié),我踏上了期盼已久的上敖壯寨之旅。
中午11點左右,我在導航的指引下來到下敖村,從車窗遠眺對面山峰,只見半山腰上一排排整齊的民居依山而建,山上是一片郁郁蔥蔥的山林,山下是一片片泛黃的稻田,我想這便是上敖村了。
穿過下敖村,隨著盤山公路盤旋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漂亮精致的寨門。每當逢年過節(jié),熱情好客的壯族村民便在這里舉行寨門迎賓,唱著動聽的壯族迎賓歌謠,敬上自家釀制的煨酒,讓你領略到壯族的風土人情。
上敖壯寨是從江縣壯族村寨的典型代表,位于從江縣秀塘壯族鄉(xiāng)西南面,距鄉(xiāng)政府駐地13公里,距縣城109公里,以壯族聚居為主,2019年列入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上敖有韋、王、蒙三姓人家,其中韋姓是大姓。相傳韋姓原姓韓,為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字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最先有7兄弟因戰(zhàn)亂從江西遷徙至廣西,后一支韋滿列由廣西環(huán)江來此定居,至今約5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王、蒙二姓才落戶于此,至今各有一戶人家。
走進寨子,寨頭有座龍壇,是逢年過節(jié)祭祀的場所,特別是“安龍”儀式的主要場地?!鞍昌垺笔钱數氐膫鹘y(tǒng)祭祀活動,25年舉辦一次,活動神秘古樸,主要是為了驅邪消災,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平安吉祥。上一次舉行是2016年。寨子背后坡坳上有一口長約40米,寬約10米的水塘,此塘常年積水,約有2米深,人們稱為“龍?zhí)痢?,也是上敖“安龍”的重要祭祀場地?/p>
徜徉村中,村民都會主動迎上來用壯語與我打招呼,讓我去他們家里坐一坐,喝口茶水歇歇腳。寨子家家戶戶都是典型的壯族木質三層干欄式建筑,一樓為堆放雜物之用,二樓是客廳、廚房,客廳甚是寬敞,設有神龕,主要用于生活起居和接待賓客,三樓是臥室和客房。每逢節(jié)日,好客的壯家人都會邀請客人到家里,擺上長桌宴,家家戶戶都拿上自己最好的煨酒、飯菜前來招待客人,酒過三巡,年輕漂亮的壯族姑娘們會唱著壯族敬酒歌給客人敬酒,讓人流連忘返。
寨腳是一片層層疊疊的梯田,這里的景色隨四季變化而變化,朝有云霧纏繞,暮有夕陽輝映;春如層層銀帶,夏滾道道綠波,秋鋪床床黃被,冬似群龍戲水,色彩絢麗,甚是壯觀。此時正值初秋,水稻開始泛黃,陣陣稻花香撲鼻而來,令人心曠神怡。梯田中間有兩棵古樹,古樹下面是一座簡易的廟宇,當地人叫“社王廟”,廟宇墻上還掛著人們祭祀用的豬頭骨架,每年農歷五月初二和十一月三十,壯族同胞都會抬著香豬前來祭拜,祈求來年平安幸福。
上敖村,只過壯年,不過春節(jié),壯年即壯族新年,時間比漢族早一個月,每年農歷十一月三十為壯年三十,十二月初一為大年初一,連過十天。相傳社王原系孤兒,自幼在壯鄉(xiāng)乞討長大,力大無窮,能除邪降魔。后來妖魔作祟,壯鄉(xiāng)遭難,人們四處逃散。社王不忘壯人養(yǎng)育之恩,驅魔消災,護田守寨,使壯人重返家園安居樂業(yè)。當人們歡慶豐收之日,社王才在寨邊大樹下依棚棲息,時值農歷十一月三十日。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社王,便把十二月初一定為開年旦日,就地修社王廟祭拜以祈佑護,每年十一月三十日早上上敖村壯族同胞穿戴一新來到社王廟舉行敬社王活動,然后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祭祀祖先迎接壯族新年,載歌載舞祈求五谷豐登。
上敖壯寨的壯歌也頗有名氣,分為壯族大歌、攔路歌、勞動歌、酒歌、情歌、婚禮歌、祭祀歌等,其歌詞涵蓋了壯族歷史、神話、傳說、故事、古規(guī)古理、生產生活、婚戀愛情、風尚習俗、社會交往等各個方面。特別是壯族大歌非常動聽并具有特色,多聲部,無伴奏,有歷史,有內涵,配上壯族壯笛、牛彈琴等,把壯族傳統(tǒng)非遺文化的原汁原味表現得淋漓盡致。
上敖是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壯族古村落,如今,上敖壯寨坡頭還建起了風力發(fā)電站,為壯寨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光拍照。
吃罷午飯,我告別上敖驅車前往風力發(fā)電站采風。在不經意的回眸中,我的眼睛又被上敖的美牽引了好長一段路程。(責任編輯/楊倩)
村寨信息:
區(qū)位:黔東南州從江縣秀塘鄉(xiāng)上敖村
交通:貴陽(經廈蓉高速公路)——從江北(下高速)——四寨河口(321國道)——下江鎮(zhèn)臘俄村(進入臘俄至宰便公路)——剛邊鄉(xiāng)平正村岔路口(進入剛邊至秀塘公路)——上敖村(經剛邊壯族鄉(xiāng)駐地、秀塘壯族鄉(xiāng)駐地)
鄉(xiāng)村特色:節(jié)日(壯年、立秋節(jié));美食(糯米制作的煨酒、紅燒肉、鹽水豬腳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