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美國的地方選舉很熱鬧。生于1985年、年僅36歲的華裔吳弭,以近62% 的選票大勝對手,成為波士頓200多年來首位非白人女性市長。
吳弭的父母來自中國臺灣,都是普通人。吳弭本人出生于伊利諾州的芝加哥,18歲考上了哈佛大學經(jīng)濟學專業(yè),從此與波士頓結緣。大學畢業(yè)后,吳弭在波士頓做過一段時間的咨詢師。但由于母親患有遲發(fā)性精神分裂癥,吳弭回到了芝加哥,以照顧母親和兩個未成年的妹妹。鑒于母親的狀況,吳弭在23歲時還成了她最小妹妹的合法監(jiān)護人。為了養(yǎng)家糊口,吳弭和男友在芝加哥開了一家茶館,兼賣文具,當了小店主。
后來,全家人都搬到了波士頓。在哈佛法學院,吳弭通過實習和當志愿者積攢了她的政治資源。她曾在當時的波士頓市長身邊當實習生,推進優(yōu)化餐廳的審批流程。2012年,她在哈佛法學院的導師伊麗莎白·沃倫競選國會參議員時,吳弭是一名志愿者,之后全職擔任沃倫的選區(qū)主任,從此算是踏進了地方政壇。
實際上,真正讓吳弭在波士頓順風順水的是波士頓的人口結構。波士頓傳統(tǒng)上左傾,人口年齡結構也在向少數(shù)族裔傾斜。目前,波士頓少數(shù)族裔占人口總數(shù)之比已達49%,超過白人的45%,其中亞裔占比為11%,是上升最快的族裔。此外,吳弭的市政主張也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她比較鮮明的主張,包括平抑房租、提供免費公交、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等。(摘自《新京報》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