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
慢性鼻竇炎是因急性鼻竇炎治療不當、鼻腔阻塞性疾病、感染毒力較強致病菌、外傷骨折、異物存留等因素引發(fā)慢性化膿性炎癥[1]。目前鼻內鏡手術是治療慢性鼻竇炎的首選方法,其可以干凈疏通病灶,有效疏通鼻竇口并恢復鼻部引流[2]。但應當注意的是,該手術部位特殊,且患者本身存在應激反應,可能產生各類負性情緒影響手術開展[3]。此外,手術治療并不能立即消除患者的炎癥反應,患者較長時間才能恢復,且此期間可能出現出血、感染等并發(fā)癥,對病情恢復造成影響。因此,對此類患者進行必要的護理干預,減輕心理負擔,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促進疾病恢復有重要的臨床意義[4]。本研究提出應用中醫(yī)護理干預,并實際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行手術治療的慢性鼻竇炎患者為例開展試驗,探討該護理模式的運用效果,現匯報見下。
1.1 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yī)院于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74例行手術治療的慢性鼻竇炎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37例,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齡31~73歲,平均年齡(46.22±3.90)歲。觀察組37例,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齡33~76歲,平均年齡(46.83±3.41)歲。2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診斷標準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患者主癥表現為鼻塞,有膿性、黏性鼻涕;次要癥狀表現為嗅覺減退或喪失,頭面部脹痛。影像學檢查顯示鼻竇口鼻道復合體,鼻腔檢查有黏膿性分泌物,中鼻道水腫、黏膜出血或有息肉。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鼻竇炎診斷標準;②符合鼻內鏡手術適應證;③對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手術治療。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②神志不清、精神障礙等導致溝通交流書寫能力障礙;③中途退出研究;④病歷資料殘缺。
1.4 方法
1.4.1 護理方法對照組施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術前宣教,講解手術過程、配合事項、治療重要性等,消除患者憂慮。術后調整患者臥位,全麻者去枕平臥,頭偏一側,局麻者半臥。術后6 h給予無刺激性的半流食,鼻腔填塞物抽除后進食普食,可給予鼻部冷敷減輕疼痛。提醒患者盡量避免劇烈活動使得鼻腔填塞物脫落、移位,日??啥嗍?,維持口腔清潔衛(wèi)生。觀察組施行中醫(yī)護理干預,具體措施為:①健康指導:脾氣虛弱者指導其維持良好作息,可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幫助其調整情緒,避免過勞、過思導致精神緊張。脾胃濕熱者叮囑其不可熬夜,通過調整病室溫濕度、通風、光照幫助患者調暢心志,維持心平氣和。肺氣虛寒者教導其根據天氣變化適時更換衣服,加強保暖,避免風寒侵襲。②膳食搭配:脾氣虛弱者日常應食雞蛋、糯米、粳米等健脾益氣食物,避免食用蘿卜、苦瓜、鴨肉等厚味滋膩、耗傷脾氣食物。脾胃濕熱者建議食用冬瓜、赤小豆除濕散熱,日常可用淡鹽水漱口,忌食肥甘油膩食物加重術后出血。肺氣虛寒者不可食用海帶、冬瓜、番茄等食物,可食用糯米、紅棗等補氣潤肺之品。③癥狀護理:脾氣虛弱者表現為乏力、飲食欠佳,可給予參苓白術散加減益氣利濕、健脾通竅。脾胃濕熱者若鼻腔出血明顯,給予甘露消毒飲加減化濁利濕、止血清熱。肺氣虛寒者應給予溫肺止流丹加減溫補肺臟、通竅散寒。④耳穴貼壓:取王不留行籽貼于鼻、肺、胃、腎上腺等耳穴,每穴按壓1 min,按壓3~5次,連續(xù)按壓3 d。
1.4.2 觀察指標對比2組患者護理有效率。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價2組患者心理健康情況,僅采用量表中軀體化、焦慮、抑郁3個分量表進行評測,其中軀體化分量表總分12~60分,得分越高,表明個體身體不適感越強;焦慮分量表總分10~50分,得分越高,表明焦慮表現越明顯;抑郁分量表總分13~65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表現越明顯。采用自擬問卷調查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分值介于80~100分為非常滿意;分值介于60~79分為一般滿意;分值介于0~59分為非常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3 療效判斷標準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鼻內鏡顯示鼻竇口無膿性分泌物,開放良好;好轉:患者臨床癥狀好轉,鼻內鏡顯示鼻竇口殘留少許膿性分泌物,開放尚可;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鼻內鏡顯示鼻竇口存在大量膿性分泌物,開放不良。護理有效率=(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1.4.4 統計學方法數據錄入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護理有效率、護理滿意度)以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軀體化、焦慮、抑郁量表評分)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P<0.05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觀察組護理有效率為94.59%,較對照組的81.08%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例,%)
2.2 2組患者心理健康情況比較2組護理前軀體化、焦慮、抑郁等量表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軀體化、焦慮、抑郁等量表評分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心理健康情況比較 (例,
2.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1.89%,較對照組75.68%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慢性鼻竇炎是多發(fā)于低齡、年老體弱群體的化膿性炎癥,該癥患者以鼻塞、濃涕、嗅覺障礙為典型癥狀,可伴有乏力、納差、記憶力減退等全身癥狀。手術治療是慢性鼻竇炎首選方法,患者多可治愈,但由于患者多數對手術缺乏認知,且手術需行鼻腔填塞壓迫止血,患者會對手術產生負性情緒,影響治療依從性,因此,在圍手術期給予患者必要的護理干預是保證手術順利開展、促進疾病康復的重要方法。
近年中醫(yī)技術的完善,使得越來越多臨床研究者將中醫(yī)方法運用到實際診療過程中,中醫(yī)護理干預是泛用性較高的干預措施[6]。該護理模式是基于中醫(yī)同病異護、辨證施護的理念,根據患者的不同表現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方法[7]。為明確中醫(yī)護理干預的效果,宮靜[8]將8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給予差異化的護理干預方式,結果顯示,行中醫(yī)護理干預的干預組護理有效率達到95.20%,遠高于行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81.00%。
本研究實際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行手術治療的慢性鼻竇炎患者為例開展試驗,試驗結果顯示,組間比較顯示2組護理前軀體化、焦慮、抑郁等量表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軀體化、焦慮、抑郁等量表評分較對照組更低,且護理有效率、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前文研究趨于一致,提示中醫(yī)護理干預相比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于癥狀的糾正效果更強,且有助于疏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減輕軀體不適感,提高護理滿意度。這是因為本組研究根據證型將患者分為脾氣虛弱型、脾胃濕熱型、肺氣虛寒型3種類型,根據患者不同證型調整其飲食起居,并進行相應的健康指導,加強患者護理配合度,同時酌情給予藥物促進癥狀改善,幫助患者消除疼痛,減輕痛苦[9]。除此之外,本組患者均行耳穴按壓,通過刺激相關穴位使經絡疏通、運行氣血,從而溫補元氣,實現止痛、消炎、鎮(zhèn)靜等功效[10]。
綜上所述,慢性鼻竇炎患者圍手術期施行中醫(yī)護理干預可以有效促進病情康復,糾正負性心理,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推廣與借鑒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