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京
楔狀缺損是一種牙齒唇頰面、牙頸部的慢性牙體硬組織的缺損,好發(fā)于前磨牙位置,屬于非齲性磨耗性缺失疾?。?]。典型的楔狀缺損是由兩個夾面構成的,口大底小,在臨床上多上頜重于下頜,同時口角處楔狀缺損的情況較為多見。隨著年齡的增加,楔狀缺損的發(fā)生率更大,而且病情變化的程度也是越來越重。而在以往的臨床治療中,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臨床效果,但是患者在經過治療后口腔康復狀況仍然有待改善。楔狀缺損在臨床中的治療方式較多,采取有效的修復方式進行治療可改善患者的臨床效果,提升患者的牙齒功能恢復效果,增強修復成功率。本文選取本院接收的前磨牙重度楔狀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口腔修復方法治療前磨牙重度楔狀缺損的效果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4 月~2021 年4 月在本院接收的98 例前磨牙重度楔狀缺損患者,根據(jù)抽簽法分為研究組(33 例)、觀察組(33 例)和對照組(32 例)。研究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3∶10;年齡29~64 歲,平均年齡(49.86±10.93)歲;平均楔狀缺損深度(2.34±0.23)mm。觀察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5∶8;年齡29~63 歲,平均年齡(48.97±7.56)歲;平均楔狀缺損深度(2.35±0.26)mm。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25∶7;年齡29~65 歲,平均年齡(50.13±7.97)歲;平均楔狀缺損深度(2.31±0.23)mm。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患者選擇常規(guī)修復方式進行治療。選擇常規(guī)根管,安排患者在2 周后進行樹脂填充,首先將附著在患牙表面的暫封物清理干凈,使用玻璃離子水門汀墊底隔離根管填充材料,然后將牙冠表面薄壁弱尖制備固位形,牙尖垂直高度降低,減少側向力[2]。清理牙缺損表面并隔濕,取適量自酸蝕粘結劑涂抹于牙齒表面,附著20 s,通過5 s 從輕到中的潔凈空氣分散均勻,然后光照持續(xù)10 s[3]。固化后開始分層填充,每層間距2 mm,多角度近距離光照40 s,然后使用金剛砂將牙齒外形適當修整,進行拋光,后使用多余材料填充牙冠和牙體交界位置[4]。
1.2.2研究組 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纖維樁與全冠修復進行治療。首先進行牙根內樁道準備工作,使用根管凝膠將內壁玷污層清理干凈,后使用蒸餾水反復沖洗根管,時間控制在30 s[5]。然后在清潔隔濕吹干后均勻涂抹適量自酸蝕粘結劑于表面,等待凝結后使用氣槍緩慢輕吹5 s,根管內光照10 s,在雙固化復合樹脂送入根管內部后放入玻璃纖維樁,然后再次光照40 s[6]。在樹脂成型后全冠預備,然后在取模后進行鈷鉻合金烤瓷熔附金屬全冠修復。
1.2.3觀察組 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纖維樁與復合樹脂填充修復治療。纖維樁操作步驟同觀察組;在制備牙體固位形及洞緣制備45°,將根管內壁和牙冠窩洞使用自酸蝕粘結劑均勻涂抹,在光照固化后置入雙固化復合樹脂及玻璃纖維樁[7]。在就位后使用納米復合樹脂填充頰部楔狀缺損位置和冠部,后光照固化40 s,使用金剛砂對牙齒外形進行修整和拋光[8]。
1.3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患者在治療后發(fā)生修復體松動、繼發(fā)齲齒、修復體邊緣微滲漏、冠折的發(fā)生率,最后計算修復成功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修復成功率為93.94%,觀察組的修復成功率為87.88%,均高于對照組的6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502、4.201,P<0.05);研究組和觀察組的修復成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38,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的修復成功率對比[n(%)]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進步,醫(yī)療水平也在不斷的提升,大家對于口腔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在口腔修復治療過程中,纖維樁和金屬樁是主要的基礎材料之一,而纖維樁相對于金屬樁來說更為自然,和天然牙齒的各方面性質更接近,而且不容易出現(xiàn)牙折等現(xiàn)象,在制作過程中更加的便捷,且不影響整體的美觀度,對于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測等也不會造成干擾,實用型較強,所以在臨床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采取纖維樁和復合樹脂修復方式,不但能夠加強樹脂粘結劑和牙體的穩(wěn)固度,還能相對減少冠部缺損位置的應力感,有效控制了牙根內應力分散不均的狀況,增強了牙齒的穩(wěn)固度[9]。通過纖維樁聯(lián)合全冠修復后,不但能夠最大程度的恢復牙體正常形態(tài)和顏色,還能糾正輕度傾斜錯位牙的長軸方向,有效降低患牙在咀嚼過程中出現(xiàn)應力分布不均和牙折的現(xiàn)象[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修復成功率為93.94%,觀察組的修復成功率為87.88%,均高于對照組的6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和觀察組的修復成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在常規(guī)修復基礎上配合纖維樁與全冠修復治療前磨牙重度楔狀缺損后發(fā)生修復體松動、繼發(fā)齲齒、修復體邊緣微滲漏、冠折的幾率明顯降低,改善了患者的整體修復效果。然而,本次研究隨訪時間較短,研究例數(shù)較少,未追蹤患者的遠期療效,導致研究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不同。在今后的研究中建議與其他醫(yī)院合作,納入具有其他合并疾病的患者,增加研究例數(shù),延長追蹤時間,加強對遠期療效的研究。
綜上所述,纖維樁配合全冠修復及復合樹脂填充修復均對前磨牙重度楔狀缺損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纖維樁配合全冠修復患者的牙齒修復成功率最高,達到了理想的臨床效果,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