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廣念 易云潔 覃電澤 寧毅 黃劉波 周芳珍
南寧市第五人民醫(yī)院精神科,廣西南寧市 530001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腦部慢性疾病,目前藥物治療仍然是臨床上治療該類患者的主要方法。奧氮平治療除可消除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幻覺妄想等陽性癥狀外,對患者陰性癥狀及情感癥狀也有明顯治療效果,患者的心臟不良反應、嗜睡等的發(fā)生率較低[1-4]。張素娟等[5]報道,鼓圈音樂輔助治療能有效緩解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陰性癥狀及情感癥狀,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為探討奧氮平聯(lián)合鼓圈音樂治療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療效,本研究選取120例患者進行了治療觀察,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6],經(jīng)2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jīng)驗的精神科醫(yī)師復核確診,簡明精神評定量表(BPRS-18項)[7]評分≥36分;(2)年齡≥60歲,文化程度小學以上;(3)未曾使用奧氮平治療;(4)入組前未曾進行鼓圈音樂治療或療程≤1周;(5)患者家屬或監(jiān)護人簽署治療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軀體疾病、腦器質性疾病患者;(2)酒精或藥物依賴或妊娠期患者;(3)自傷和興奮躁動不合作患者;(4)罹患嚴重心血管等疾病需臥床休息的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納入研究的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研究組患者男31例、女29例;年齡60~76歲,平均(65.65±6.10)歲;文化程度小學19例、初中17例、高中14例、中專及以上10例;病程0.5~7.5年,平均(5.37±1.30)年;BPRS總分(58.05±8.85)分。對照組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齡60~77歲,平均(66.14±6.09)歲;文化程度小學21例、初中18例、高中12例、中專及以上者9例;病程0.5~7.0年,平均(5.22±1.27)年;BPRS總分(58.90±9.38)分。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對照組患者治療過程中脫落1例(更換藥物治療),最終完成研究的患者共59例。
1.2 方法
1.2.2 鼓圈音樂治療 研究組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鼓圈音樂治療。治療場所:要求環(huán)境安靜、溫度適宜、空氣流通、寬敞明亮。樂器:選擇手擊鼓、槌擊鼓、雙響筒、蛙鳴器、沙錘、串鈴等樂器給患者使用,工作人員使用手風琴、鋼琴、口琴或笛子琴等演奏助興。背景音樂:選取流行歌曲或老年患者耳熟能詳?shù)目杉ぐl(fā)其正性反應的音樂,例如《大地飛歌》《南泥灣》《茉莉花》等歌曲。分組進行鼓圈音樂治療:根據(jù)年齡將患者分組,每組8~12例,由1~2名主管護師和1名治療師指導。根據(jù)場地大小,讓患者圍成一個圓圈或者多個同心圓,治療師站在圓圈中央進行指揮,指導患者相互配合演奏或者合奏音樂。熱身練習,先對患者講解活動的主題以及注意事項,然后由專業(yè)治療師指導患者進行擊鼓練習或演奏其他樂器練習;團體互動,患者互相配合,完成團體演奏,相互鼓勵、交流與分享演奏經(jīng)驗,治療師鼓勵患者拋開陌生感、隔閡感,大膽地進行吟唱、舞蹈和演奏;即興演奏,即興設定某一主題,讓患者演奏符合表達該主題情感的作品,調動患者的情緒,激發(fā)患者熱情,使患者釋放激情和正能量,感受快樂;音樂創(chuàng)作,由治療師設定題材,讓每例患者就該題材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及演奏,以實現(xiàn)表達自我情感,消除內心孤獨、害怕、困惑情緒。治療師對患者取得的進步給予充分肯定,鼓勵患者持之以恒,完成治療任務。每次鼓圈音樂治療時間為50~60 min,每周進行5次,共進行12周。
1.3 觀察指標
1.3.1 BPRS評分 治療前、治療12周后,采用簡明精神評定量表(BPRS)[7]分別評估兩組患者的病情。BPRS總分18~126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病情越嚴重。
1.3.2 臨床療效 治療第12周末進行評定。BPRS評分減分率<30%為無效;BPRS評分減分率30%~50%為進步;BPRS評分減分率51%~80%為顯著進步;BPRS評分減分率>80%為痊愈。治療總有效率=(痊愈例數(shù)+顯著進步例數(shù)+進步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3 藥物不良反應量表評分及不良反應 治療12周后,采用藥物不良反應量表(TESS)[7]評估兩組患者的藥物副作用。量表包括中毒性意識模糊、興奮激越、血象異常、肝功能異常、體重增加等內容。比較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口干、便秘、震顫、視物模糊、困倦、體重增加、血脂異常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PR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BPRS總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末,研究組患者的BPRS總分、焦慮憂郁得分、缺乏活力得分、思維障礙得分、激活性得分、敵對猜疑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PRS評分比較 (n,x±s)
續(xù)表1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12周末,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0.0%)高于對照組(74.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n(%)]
2.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過程中,研究組患者的TESS評分及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TESS評分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n(%),x±s]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陰性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思維貧乏、社交能力減退和情感淡漠等,患者的陰性癥狀越明顯其整體功能衰退越嚴重,藥物治療的效果越差。奧氮平可通過拮抗中樞多巴胺D2、5-羥色胺(5-HT)受體,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陽性癥狀及陰性癥狀[8]。鼓圈音樂治療可調節(jié)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維持神經(jīng)遞質平衡,改善患者的陰性癥狀與認知功能[5]。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8周末,研究組患者的BPRS總分以及各因子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90.0%)顯著高于對照組(74.6%),提示奧氮平聯(lián)合鼓圈音樂治療可有效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癥狀,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用奧氮平治療。運動鍛煉可提高機體中樞對多巴胺、氨基丁酸、5-HT等的利用率,消除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焦慮及憂郁情緒,緩解陰性癥狀[9-10]。音樂治療可通過促進機體大腦額葉神經(jīng)遞質的正?;?,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幻覺妄想等癥狀,減少不良行為[11]。鼓圈音樂治療是運動與音樂治療相結合的一種特殊心理治療模式,能促進機體血液循環(huán),刺激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日常生活主動性,糾正其社會功能退縮現(xiàn)象,改善患者的不良行為。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過程中,研究組患者的TESS評分及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鼓圈音樂輔助奧氮平治療能明顯減輕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奧氮平可阻斷機體中樞D2、5-HT受體及H1受體,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糖脂代謝、瘦素水平及體重產(chǎn)生負面影響,而鼓圈音樂治療可通過舞蹈、唱歌、排演、擊鼓等有氧運動增加患者的肺活量,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有助于患者加速排泄藥物,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此外,運動還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減少助眠藥物的使用,最終減少藥物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