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生于廣州,系四川省詩書畫院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xié)會藝委會委員,四川省美術家協(xié)會花鳥畫專委會副會長。
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畫展,1986年在深圳舉辦個人畫展,1994年在臺灣高雄舉辦個人畫展,2012年在四川博物院和杜甫草堂舉辦個人畫展。作品曾參加1995、1996年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入選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大展、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全國當代花鳥藝術大展,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山水畫學術邀請展等。獲2001年法國盧浮宮沙龍展優(yōu)秀作品獎。出版有《周明安作品集》《周明安畫虎精品選》《中國跨世紀美術家畫集·周明安中國畫動物·山水卷》《中國當代線描資料叢書·動物走獸百圖》《周明安寫意畫虎藝術》《周明安水墨動物小品》《周明安百虎長卷》《寫意虎的畫法》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我也72歲了。我伴隨著共和國已經(jīng)走過了二萬六千多天。其間所經(jīng)歷的風云變幻,艱難險阻,苦辣酸甜,事事刻骨銘心。對共和國前進的每一個腳步,都實實在在有著深切的感受。眼見祖國山河大地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撫今追昔,真有隔世之感。如今我已步入古稀之年,而共和國正是青春勃發(fā),方興未艾。值得欣慰的是,在與國家發(fā)展一路同行中,幸逢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全程見證并參與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切身體會到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努力拼搏、辛勤實干,取得了感天動地的巨大成果。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走出貧困,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廣大文藝工作者,意氣風發(fā)地投入到時代大潮中,吹響昂揚的進軍號角,助力全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鼓舞斗志,啟發(fā)靈魂,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深入人心,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廣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出了杰出貢獻。作為文藝隊伍中的一員,為能成長于這個偉大的時代而倍感自豪。
回顧自己走過的藝術道路,從最初的啟蒙到各個時期、各個階段的學習經(jīng)歷,再到最終成為一名專業(yè)藝術工作者,似乎是有一條命運的線索牽引著,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目標前行,這既是社會進步使然,也是初心的實現(xiàn)。我畫畫的愛好始于母親的啟蒙,三歲時,媽媽手把手教畫簡筆的小白兔、小老鼠,僅寥寥數(shù)筆,竟十分形象,我很快就學會了,感覺很好玩。正是因為這個“好玩”,畫畫成了我一生的愛好。而想成為一名畫家的初心,則緣于一場電影。大概是小學一二年級時,一次跟著大同學混進了電影院,里面正在放映蘇聯(lián)電影《畫家蘇里科夫》,此時正演到蘇里科夫去女友家,別人問他是誰,他回答說:“我是畫家蘇里科夫?!迸丁瓉砣丝梢赃@樣驕傲地稱自己為畫家某某某,真是太牛了!于是對“畫家”這個稱號產(chǎn)生了無限的憧憬和仰慕,“畫家”這個稱謂在我心中的分量與日俱增。即便后來畫畫有幸成為我的終身職業(yè)亦是如此。所以每當別人以“畫家”稱呼我時,心里都會有一點愧怯,因為這個詞曾經(jīng)是蘇里科夫的標簽。自己幾十年在藝術上的努力都是為了無愧于這個稱謂。
隨著年齡的增長,畫畫的興趣愈加濃厚。后來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學校停了課,但寫字畫畫卻派上了用場,大字報、漫畫做出來總是勝人一籌,同時練了膽,再大的標語也敢寫,再大的漫畫都敢畫,思想渾渾噩噩,手藝倒是有一些長進。1968年參加工作以后,求學的意愿更增,和畫友一道,四處拜師學藝,開始接受傳統(tǒng)的師帶徒式書畫教學。初向趙蘊玉、周掄元、施孝長先生學習山水畫,1972年拜閻松父先生為師,專門學習畫虎及花鳥動物;又向徐庶遙、余興公、王砥如等老先生學習書法。同時結識了一批年齡相近、志同道合的畫友,大家常聚在一起切磋技藝,并結成畫會,取名“如意樓”,大家共享老師的教益和學畫心得,經(jīng)常一起寫生,一起創(chuàng)作,近十年間,書畫技藝取得長足的進展。1977年底,在武侯祠舉辦了一次成都市美術、書法展覽,引發(fā)了社會的強烈關注。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市上的美展,畫的是一幅奔虎,這次展覽上的山水花鳥畫尤其受歡迎,那時沒有畫冊,我的畫和其他一些作品被圖片社做成黑白照片在人民南路新華書店出售,還總賣斷貨,可見人們當時對傳統(tǒng)藝術的渴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散了籠罩在人們心上的陰霾,藝術的春天到來了,文學的春天到來了,人的精神面貌為之一振,文藝園地開始呈現(xiàn)一派勃勃生機?!肮艦榻裼?,洋為中用”又順理成章,西方藝術的各種流派也紛紛涌入國門,為年輕的學子們所效仿。我自己也曾在眼花繚亂的思潮中一度迷茫。好在學的是國畫,“中國畫要姓中”這條底線還是有的。八十年代初,我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工作,這塊中華傳統(tǒng)文化勝地吸引了中外大批的文人、藝術家紛至沓來。那時的書畫展和文學、詩歌的學術交流非常頻繁。由于工作關系,與老一輩藝術家的交往甚為密切,在他們的影響和教導下,對傳統(tǒng)的認識逐漸加深,也看清了自己的目標和方向。老一輩藝術家從舊時代過來,他們大多接受了傳統(tǒng)文化的正脈,他們的學養(yǎng)學識,過硬功夫以及教科書式的示范簡直不可多得,常常有幸現(xiàn)場目睹他們揮毫潑墨,有時也登門求教,聆聽他們的教誨,談天說地間,更讀懂了中國文人的家國情懷。他們寄予后輩的厚望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要作畫先做人”,我總結他們常說的要點有四個字:“真、誠、厚、活”。即表達要真,為藝要誠,學問要厚,技法要活。看起來簡單,但要想踐行一生,是不容易的。
1987年進入四川省詩書畫院,弘揚中華文化就成了我不可推卸的職責,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是我們應有的擔當,兒時的初心更成為鞭策自己前行的巨大動力。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要靠每一位文藝工作者來書寫。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果令世界矚目,我們的作品如何反映偉大時代的精神面貌成了必須面對的課題。在歷年的展覽和學術交流中,中國書畫呈現(xiàn)了極大的發(fā)展前景,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也煥發(fā)了新的活力,我自己鐘愛的山水花鳥畫也在不斷的求新求變中得到升華。就拿畫虎來說,初求形似,畫的是結構、皮毛、動態(tài);再求神似,更注重生動、氣勢的表達;更欲似與不似,即追求筆墨的酣暢和技法的完美;轉而尋求不似之似,以隨意的書寫性成為自然而然的情感傾訴。但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雄渾壯美的正大氣象。這是虎的真精神,也是我們時代精神的寫照。近些年來,我在山水畫方面下的工夫比較多,可謂“老來情味向青山”。祖國大好河山的日新月異,是我最豐厚的素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山水畫的宗旨。而古人留下來的寶貴遺產(chǎn),我們除了要悉心呵護傳承之外,更應該發(fā)揚光大,讓它在新時代產(chǎn)生更加深遠的影響?!暗で嗖恢蠈⒅痢保亢鲩g已過古稀之年,理應進入孔子所言“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然而我于藝術,從來心存敬畏,自不敢放逸。我更贊同李可染先生“七十學童”的狀態(tài),讓學習的快樂始終伴隨著我的生活。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是我們學而不厭的底氣,更值得我們用生命去續(xù)寫。參照杜甫的詩句略以改動,“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振奮寫華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