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龍
朋友圈里,微信群里,孩子們脫口而出的那些話語,常常讓我眼前一亮,心頭一熱。
童言,在我們的語言習(xí)慣里,都與“無忌”搭配。童言只是沒有忌諱嗎?童言的世界,絢爛多彩,不是那么簡單、直接和粗暴。
奶奶陪幼兒園中班的孫子在小區(qū)里轉(zhuǎn)悠,路遇兩年沒見的鄰居。
奶奶:寶寶喊人,叫“奶奶”。
寶寶:奶奶好。我旁邊是我的親奶奶,你有孩子嗎?
鄰居:有,在很遠(yuǎn)的地方。
奶奶:在美國。
寶寶:為什么不回到中國?
鄰居奶奶不知道如何正確回答一個幼兒的提問,只好用一個夸張的表情對付過去。
寶寶:叫別人奶奶,前面不是要加上姓嗎?
奶奶:哦,忘了告訴你了。
寶寶:沒關(guān)系,她孫子在很遠(yuǎn)的美國呢。
奶奶:你為什么問她“有孩子嗎”?
寶寶:我覺得,問她有孫子嗎,不好;有小朋友嗎,也不好;問她有孩子嗎,就全部包含了。
早上起來打開窗,媽媽心里咯噔一下,對小學(xué)二年級的女兒說:糟糕,昨天晚上發(fā)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
女兒:什么事?
媽媽:昨天晚上下雨了,被子曬在外面全濕了。
女兒在床上笑得打滾:哈哈哈哈……真笨!
媽媽:嗯?誰笨?
女兒:嗯……雨笨,它都不知道我們被子曬在外面!
夜色微涼,媽媽接女兒朵朵舞蹈課下課,兩人牽著手散步回家,一路閑聊。
朵朵:今天學(xué)校停電了,有同學(xué)尖叫,還有人在喊“安靜”。我沒有喊。
媽媽:為什么呢?
朵朵:他們難道想不到嗎?他們喊“安靜”,實際上自己也是吵鬧的一部分,如果真想安靜的話,放在心里說就好了呀。
媽媽心里一驚:哇哦,你7歲就能想清楚的道理,媽媽17歲都還沒弄明白。
周末,又是加班。到家時,媽媽臉上有些疲憊。女兒懂得關(guān)心人了:媽媽,你最近是不是生活壓力很大?
媽媽沒有回答。
女兒真誠地建議:壓力這么大,有沒有想過試著反抗一下生活?
小學(xué)畢業(yè)了,兒子約好朋友昊昊到家里玩。等昊昊被他媽接走后,兒子找自己媽媽談心:媽,我覺得你和昊昊的媽、老王的媽都不太一樣。他們的媽媽都是輕聲細(xì)語的“走了,9點了,回家了”;而你,河?xùn)|獅吼式的“走啦!快點”。
媽媽馬上改為溫柔的口吻:洗澡吧,不早了。
兒子一愣:那,那還是算了吧。溫柔跟你不大搭配,我已經(jīng)習(xí)慣了你“落落大方”的樣子。
媽媽蒙了:“落落大方”難道是貶義詞?
家庭作業(yè)完成了,媽媽逗剛才為作業(yè)糾結(jié)的兒子:你是不是大笨蛋?
沒想到兒子爽快認(rèn)了:應(yīng)該是的。
媽媽追問:為啥?
兒子:遺傳。
稍后,媽媽再去逗他:聽說你是一個大笨蛋?
兒子:不是。
媽媽:為啥?
兒子:基因變異。
兒子把才晾了半天的衣服收回來。媽媽提醒,衣服都要晾一天。
兒子說:我摸過,已經(jīng)干透了,你這是“經(jīng)驗主義”。
媽媽以往洗衣服都是全家七八件湊到一起才洗,今天只有兩三件就洗了。兒子又點評道:兩三件衣服也洗一缸,這是奢侈浪費的官僚作風(fēng)。
媽媽吃杏仁餅,一時口誤說成核桃餅,兒子糾正她,媽媽說:無所謂的,這兩個差不多。
兒子較真了:歷史,就是你這種指鹿為馬的人帶偏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快樂的童言各有各的精彩。童言無邪,童言無憂,童言無畏……童言的種種“無”,對應(yīng)的是“有趣”“有料”“有味”。親子即興互動,天天在直播。
當(dāng)不少成年人花錢報培訓(xùn)班訓(xùn)練表達(dá)能力時,一些孩子隨口說出的一句話,足以讓說慣大話套話空話的大人們驚掉下巴。
一個叫西西的小朋友,回來跟媽媽抱怨說:今天去公園,沒有認(rèn)識新朋友,還是跟舊朋友玩的。媽媽糾正她:我們一般不說“舊朋友”,而說“老朋友”。西西反駁道:我們小孩隨便說一些話,你們大人就不要管了,好不好?
網(wǎng)上看到一個帖子,8歲的孩子跟小姨說,他喜歡上了一個女孩。小姨有點吃驚:你知道什么是喜歡嗎?小子說:我不喜歡胖的,但她胖就沒事??催@孩子脫口而出,我立時也脫口而出:小子,我服了。
留心處處,妙趣橫生。
編輯 東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