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老人和老人也是不一樣的。
有許多老人,他們是隨遇而安的,老了就老了,沒有用了,那就不用罷。每天可以重復(fù)著千篇一律的日子,就是那樣的“活著”的狀態(tài)。碰巧了說不定還可領(lǐng)取15個雞蛋。
但是也有的老人不是這樣。這些老人覺得自己是有思想的,他覺得每個人在每個年齡段都會有自己的光彩甚至輝煌。
可是他想錯了。
到了“老”這個年齡段,沒有光彩了,更別說輝煌,那就是等著油干燈草盡。
曾經(jīng)看到過一篇文章,寫一個老人決定放棄生命,寫得很真實也很現(xiàn)實,本想把文章收藏起來的,但是感覺太殘酷,就沒有收下來。
現(xiàn)在再回想,題目已經(jīng)記不得了,文章內(nèi)容還大概記得,大致的意思就是“如果沒有什么事的話,媽媽就先去死了”。
把一個“死”字,說得如同“洗洗睡了”這樣平常,這樣無謂,除了老人對于“死”的無畏,更多的是對于“生”的無趣、無意、無解。
“如果沒有什么事”,是的,曾經(jīng)是有許多事的,曾經(jīng)有許多事情要找你,但是現(xiàn)在你老了,沒有事情找你了,找你也沒有用了,老了,就是無用了,無用,就沒有人理睬你了,你不再是中心,你甚至已經(jīng)被別人屏蔽在視線以外了。
也許大家會認為,人老了,如果沒有大病重病,生活尚能自理,且有退休金,那情況就很不錯了。這是肯定的,不生病的和生病的比,有退休金的和沒退休金的比,至少還沒有成為子女和社會的累贅。
病和錢,確實是人生中最大的事情了。但是其實,有時候人生還會有另一些事情,也許不會成為別人的累贅,但有時候卻成了自己的累贅。
用小輩的話來說,就是“作”。
《漸行漸遠》中老頭的兒子姜漸行對父親說:“你現(xiàn)在的日子有多舒服,不像我們忙要得死,工作壓力大得要命,還有小祖宗要伺候,還有房貸要還,還有什么什么要什么,你才是真正的自由人,早晨想睡多久就多久……”
你說他說得不對嗎?他說得太對了??墒抢项^不接受,老頭有自己的想法,老頭說:“我不想睡多久,人老了,睡不了多久了,天不亮就醒了,要想睡得久的話,除非睡下去就不醒了……”
誰都知道,人老了不能“作”,但是有些老人他就是“作”。這個無關(guān)乎子女孝順不孝順,也無關(guān)乎物質(zhì)生活水平,窮人和富人都會老,都會生病,也都會有孝順或者不孝順的子女。
只有老人,才能體會到那種沒人需要你的凄涼心情。無論你曾經(jīng)叱咤風(fēng)云,或是默默奉獻,每個人都曾經(jīng)是父母手心里的寶,每個人也都曾經(jīng)是子女的堅強后盾和靠山,是事業(yè)伙伴的主心骨,是親朋好友的開心果。但是現(xiàn)在老了,老了就什么也不是了。沒有人再把你當(dāng)個寶,別說是寶了,作為人,你已經(jīng)不完整,你是“老人”了。
老人對別人沒有用了,沒有用的人,或者東西,是不會有人關(guān)心的。
但是且慢,老人也許對子女沒有用了,對社會沒有用了,但是老人對騙子有用呀。
在現(xiàn)實中,騙子騙老人的案例太多了,花樣層出不窮,手段變化多端。這是犯罪,卻又無可奈何地成了一種正常的社會現(xiàn)象,因為它真實存在,因為它就在我們身邊,天天可以看到,天天可以聽到。
如果事情反過來,遭遇了騙子的老人,反手再騙騙子,這是反詐騙,這是正義的力量,但恰恰在社會生活中是少見的。
從正常的生活中轉(zhuǎn)折到非正常中去,文學(xué)就有了它的開端。
如果你寫騙子騙老人,你一定寫不過騙子,騙子的專用腳本,騙子的精心設(shè)局,要比文學(xué)寫作者更復(fù)雜,更陰險,更狡猾。那何不試試反其道而行之。
一個有個性的、自我感覺良好的、不甘老去的老人,他去捉弄騙子,跟騙子玩游戲,《漸行漸遠》里寫了這樣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但是,這其實不是小說要表達的話題。
老頭其實真的沒有初戀,他讓小馬去幫他找初戀,看起來他是逗著小馬玩的,其實他只是想讓小馬替他做點事情,這樣,一直想著要逃脫他的小馬,就逃脫不掉了。
至于這個姓馬的人,到底是騙子小馬,還是護工小馬,這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老頭依賴上他了。即便他真是騙子小馬,老頭也心甘情愿上當(dāng)受騙。
老頭不依賴他,去依賴誰呢,除了騙子,誰來關(guān)心他呢。
想想也是,你都“老”了,除了騙子,誰還愿意和你說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