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江蘇 常州 213031)
傳統(tǒng)教學論認為:教學是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F(xiàn)代教學論則認為: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學習的過程。前者注重的是教師的教,后者注重的是學生的學。從學習論的角度來說,學生的學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首要前提,沒有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就不能發(fā)揮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時會“插嘴”,且學生“插嘴”往往被有的老師視為擾亂教學秩序之舉。其實,只要學生“插嘴”的內容與教學有關,無疑是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表現(xiàn),教師不但不要批評,反而要給予表揚與鼓勵。筆者遇到過一位學生,高一上學期物理成績平平,高一下學期在課堂上時常會“插嘴”,后來學習進步明顯。在筆者的鼓勵下,在課堂上“插嘴”和配合教學的學生多了,班級的物理成績明顯提高。因此,提高學生課堂整體參與水平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整體參與水平?筆者在教學實踐與課題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探討。
從學生的學習來說,課堂應該是學生的學堂,只有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才能真實發(fā)生,課堂學習質量才能得到提高。
意識是行為的心理指向,沒有意識就不可能有行為的發(fā)生。只有學生具有參與課堂學習的意識,學生才能有課堂學習的行為表現(xiàn),才是真正意義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課堂學習,激發(fā)學生課堂參與意識是促進學生課堂學習參與的心理動因。
(1)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重要性的認識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科學技術能使我國強大起來,其中物理學對我國信息產(chǎn)業(yè)和航天事業(yè)的推動作用有目共睹,同時通過物理學習可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教會學生物理課堂學習方法
學生在物理課堂學習中,不會學習、不知道怎樣學習是學生不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原因之一。如何聽課?如何記筆記?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分析問題?如何解決問題?如何觀察實驗現(xiàn)象?通過以上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學有法、心自信,積極參與到物理課堂學習中。
(3)讓學生體驗參與課堂的獲得感
學生參與課堂的獲得感是指學生對課堂參與學習行為結果的心理感受。從人的心理來說,獲得感能夠反作用于人的心理,促進和激發(fā)人的行為意識的再產(chǎn)生,所以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使學生無論是從外在的行為參與還是內在的思維參與,都能參有所得、學有所獲,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以此激發(fā)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其課堂學習的信心。
學生課堂參與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時間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的參與課堂學習的行為傾向,良好的課堂參與習慣對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學生聽課、記筆記、回答問題、合作、互動、實驗操作與觀察、思維等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規(guī)范學生課堂學習行為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課堂參與習慣的前提,高中物理課堂學習有其內在的規(guī)律、方法和要求,學生課堂學習行為必須與之相匹配。
對學生課堂學習行為評價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課堂參與習慣的保障。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觀察是精準評價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的前提,在此基礎上及時反饋學生課堂學習習慣的優(yōu)劣之處。長時間堅持對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習慣進行等級評價,并將等級評價納入到平時物理學習成績之中,無疑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并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一項任務所體現(xiàn)出來的綜合素質,學生課堂參與能力直接影響課堂學習的效率與質量。
知識遷移能力是學生課堂參與能力的基礎,是指學生已經(jīng)習得的一種知識對學習另一種知識施加促進性影響的能力,對提高課堂參與能力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從知識的應用、問題的變式、原理的創(chuàng)新等方面,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是學生課堂參與能力的核心。知識理解能力是指對知識的聯(lián)系及其本質、規(guī)律的認識能力。物理知識應用能力包括物理問題解決能力與思維能力,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從知識和方法兩個維度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知識理解和應用能力。在知識維度要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的認識,在方法維度要注重知識應用中思維方法的學習,二者對提高學生課堂參與能力起支撐作用。
實驗能力是學生課堂整體參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實驗是再現(xiàn)物理現(xiàn)象、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基本途徑,物理實驗教學既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也對提高學生課堂整體參與水平起重要作用。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應針對學生的實驗情況,將過程性評價和表現(xiàn)性評價相結合,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
從教師的教學來說,課堂是科學知識向學生個體轉移的時空場,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要服務于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課前教學設計到課堂教學實施,都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征、教學環(huán)境等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課堂教學條件。
教師適時等待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和策略的選擇、學生思維的狀態(tài)、問題的難易程度等,把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學習。“等”是一種信任、一種期待,“等”為學生展開充分的聯(lián)想和想象、為學生思維的馳騁和能力的發(fā)揮提供時空保障。
等待學生自主獲得知識,讓學生在經(jīng)歷知識的探究過程中提高探究能力。教師適時等待,在“等待”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在“等待”中使每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在“等待”中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讓“等待”對學生的學習發(fā)揮有效作用。
在學生思維“斷路”處等待,有利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fā)展。學生課堂整體參與水平不但體現(xiàn)在學生學習行為上,而且也反映在學生的思維參與上,前者是外顯的,后者是內隱的,后者通過前者體現(xiàn)出來。在學生思維參與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xiàn)思維“斷路”的現(xiàn)象,此時教師適時地等待,讓學生思維處于緩沖狀態(tài),會給學生帶來“山重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學習效果。
教學留白是指將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留白手法運用于課堂教學的一種策略,留白是一種機智、一種智慧。物理教學留白是指抓住物理課堂教學的適當時機,針對教學內容的處理、知識的生成、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學習的疑問、實驗現(xiàn)象的異常等,教師不急于作出補充、解釋、解答或評價,而留給學生課堂學習的“空白”帶,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整體參與度,教學留白要注意適當性、適時性、適合性。
教學留白可以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教學留白可以提高學生課堂整體參與水平,實現(xiàn)“教”向“學”的轉化。教學的本質不是教師的“教”,而是學生的“學”,教師的“教”需要通過學生的“學”才起作用,關注和發(fā)展學生的課堂學習才是課堂教學的根本。課堂教學留白的策略為:(1)給學生提供課堂參與的活動時間;(2)為學生提供互動機會。
亞里士多德說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學生的疑問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困惑等,質疑既是學生學習參與的起點,也是撬動學生思維的支點。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質疑
情境既是問題的載體,又是學生質疑的對象,也是促進學生思考的動力,創(chuàng)設真實的物理問題情境是高效物理教學的體現(xiàn)。如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教學中,設計如圖1所示的演示實驗,小燈泡L的規(guī)格是“3V 1W”。先用電壓表分別測出兩個電池的電動勢,E1=3V,E2=6V,學生會在電鍵閉合前對電路提出質疑:用電池E2給小燈泡供電是不是會把燈泡燒壞?在電鍵分別接1、2后,發(fā)現(xiàn)電池E2給小燈泡供電時,小燈泡沒有被燒壞,發(fā)出了微弱的光,學生會進一步提出質疑: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個現(xiàn)象?是不是兩個電池除了電動勢不同以外,還有其他什么不同?
圖1
(2)設置隱錯情境,引導學生質疑
錯誤是問題的一種形式,是學生質疑的誘因,設置隱性錯誤,引導學生在“錯誤”中質疑,在質疑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如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教學中,可設置這樣一道習題:汽車以36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司機突然剎車,加速度大小為0.2m/s2,在剎車后1min的時間內汽車行駛的距離為240m,求汽車在1min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大小。
教師給出三種解法:
這道題隱含著一個錯誤,就是“剎車在1min內汽車行駛的距離為240m”。
學生質疑:為什么由位移公式求得汽車剎車1min時間內的位移240m是錯誤的?“240m”是多余的條件嗎?三種解法中哪種是正確的?其他解法為什么是錯誤的?
教師引導:汽車剎車后做什么運動?汽車運動的最終狀態(tài)是什么?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中的“時間”是指什么時間?
基于“課堂即學堂,教為學而教”的理念,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課堂整體參與水平,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達成“教是為了不教”的課堂教學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