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姚逸菲
(作者單位系昆山高新區(qū)九方城幼兒園)
現在,部分幼兒園中存在一些有運動或聽力障礙的幼兒,新生兒重病、自閉傾向等都會導致運動、聽力異常,給個體帶來諸多不良的影響,不利于其身心發(fā)展,并且給家庭教養(yǎng)和學校教育帶來一定的困擾。因此,采取恰當的方法和手段幫助兒童矯正問題行為是極其有必要的。但在實際的保教工作中,個別教師往往不清楚該采取什么方法,對幼兒的實際反饋也很困惑,與家長的配合也不夠默契。
(1)走路時雙腳不協調。這可能是由于先天疾病導致運動能力差。
(2)內向,不愿意開口與人溝通。這可能是由于幼兒先天或后天原因,表達能力較欠缺,通常只能說簡短的幾個字來與人溝通;此類幼兒往往性格孤僻,少與其他幼兒接觸,缺少與同伴交往的機會。
(3)自理能力差,穿脫外套、褲子需要幫助。這可能是由于幼兒的細小肌肉發(fā)育不完善,幼兒對步驟多的操作難掌握。
教師應制訂融合教育理念下的前期預矯正策略。排除過激行為傾向后,我首先查閱了大量資料,總結了一些矯正策略,并在矯正過程中,不斷改善方法。
教師需要與家長不斷探討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教育思想,提供合乎幼兒特殊需求之教學內容,雙管齊下,發(fā)揮幼兒的潛能。在幼兒園集體活動時,教師可以多組織集體活動,讓幼兒融入集體,感受與同伴交往的快樂,以便養(yǎng)成開朗、樂觀的性格。
教師應提醒、督促家長,讓幼兒盡早接受專業(yè)康復師治療,并配合學校的教學活動,使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
教師應引導幼兒擁有積極的人生觀,學習以不同的眼光看人論事,珍惜最可貴的生命,尊重與關懷生命。教師對幼兒應以鼓勵為主,幼兒有點滴進步都可以在全班面前表揚,培養(yǎng)其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師還要鼓勵全班的幼兒學會和他人和平相處,在共同的環(huán)境下和諧地學習、生活。
教師應在幼兒園繼續(xù)推廣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未來特殊教育的大趨勢所在,開展有針對性的融合教育,有效實施融合教育,能給予“特殊”的幼兒開闊的情感交往空間,讓他們融入集體,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
家長對融合教育應該有積極、認可的態(tài)度,并了解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同時教師也應教育普通幼兒家長,讓其相信融合教育對他們的幼兒并不會造成負面影響,反而能培養(yǎng)其體貼他人的同理心、同情心和愛心,使其尊重個別差異,并實現自己的價值。
教師應重視特殊幼兒的積極行為。新入園的特殊兒童,往往跟不上普通幼兒的進度,同時表現出一些不良行為的傾向。教師不宜像對待普通幼兒那樣一來就糾正,應重視其表現出的積極行為,以鼓勵為主。
教師應鼓勵特殊幼兒,引導其做能做到的事。特殊幼兒掌握的能力不多,教師一旦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一定要把握機會,引導他們多做、做熟練。
教師應給特殊幼兒自我發(fā)展的時間。特殊幼兒第一次進入集體,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會有一個發(fā)展的趨勢,但其遇到的困難也會更多,教師應給其更多時間,讓其自我發(fā)展。他們面對困難時,也許會迎難而上,那教師應鼓勵、支持;但是也有可能會存在膽怯和抗拒心理,對特殊幼兒來說,此時教師也可不對其作過多要求,讓他們平復心情。
在家園緊密合作、教師呵護鼓勵、幼兒共同陪伴以及班內其他家長的團結配合下,一段時間后,特殊幼兒能聽得懂教師講的要求,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可以保持一定時間的安靜。
幼兒的世界是天真、善良、無邪的,每個幼兒都是一個天使,帶著他的天賦來到人間,可能有一些天使的天賦很快展現出來,有一些“特殊”的天使慢一些。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擁有一雙慧眼,不斷發(fā)現這些幼兒的天賦,讓這些種子慢慢發(fā)芽、長枝,然后開花、結果。每一位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聰明,但幼兒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總有一些未知數。有的時候,先天的因素無法改變,后天有很多機會彌補。只要教師、家長、同伴用心呵護、用愛守護這些特別的天使,攜手共進,正確認識這個特殊的群體,給予其更多關愛,他們將來就會在社會中生存、展翅,自由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