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冬梅
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突破對媒體環(huán)境產生了較大影響,各類主流媒體都在通過新媒體渠道更新自身的工作模式,旨在能夠跟隨時代變化進一步融合轉型,適應現(xiàn)階段受眾對多元化信息高效、多元的需求。對傳統(tǒng)紙媒而言,就要求紙媒工作者積極接觸新媒體技術以及其他主流媒體的工作模式,在其中學習先進的融媒體工作經驗,將之運用到自身的新聞工作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保證紙媒能夠在融媒體環(huán)境下穩(wěn)定發(fā)展。
紙媒于融媒體背景下發(fā)展面臨一定挑戰(zhàn),我國媒體行業(yè)的迅猛發(fā)展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新媒體的重要性,于是很多媒體工作者加入到這一領域中,自媒體為這些“新生代力量”提供了落腳點,越來越多的自媒體浮出水面后,他們由于自身積累的媒體影響力較少,沒有太多受眾對他們展開關注,為了在短時間內被大眾所熟知,一些自媒體報道新聞內容的過程經常出現(xiàn)模糊、片面的現(xiàn)象,甚至一些自媒體隨意修改新聞內容,刻意制造虛假新聞,通過這種方式聚焦大眾的視野。而紙媒新聞工作者通過這些渠道瀏覽新聞信息,則會被這些虛假新聞所影響,浪費自身在新聞采編、審讀工作中的時間和精力,一旦錯誤使用了虛假新聞,那么將對傳統(tǒng)紙媒的公信力造成影響,并且對于紙媒工作者個人而言,在新聞工作中具有的自信心也會受到嚴重打擊。
以往紙媒工作者在進行新聞工作的過程中,與大眾之間很少展開交互,通常的交互渠道多以電話、電子郵件、官方網(wǎng)站為主,然而隨著新媒體資源的廣泛運用,受眾已經逐漸拋棄了這些傳統(tǒng)的渠道,紙媒新聞工作者不能及時得到受眾帶來的反饋意見,并且由于長期工作模式造成的影響,很多紙媒工作者對大眾發(fā)表的意見不夠重視,導致自身所報道的新聞內容很難引發(fā)大眾的共鳴,受眾無法在紙媒新聞中進行良好互動。如果紙媒不能快速運用新型的交互渠道,那么紙媒將很難在融媒體環(huán)境下有效凝聚受眾,紙媒新聞的瀏覽量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一些紙媒新聞工作者在現(xiàn)階段媒體融合的工作模式中,還不能快速適應,這是由于紙媒工作者常年從事傳統(tǒng)媒體行業(yè),多年的工作經驗已經讓紙媒工作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時代在發(fā)展,媒體運營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涌現(xiàn)也在時刻發(fā)生著改變,紙媒工作者以往傳統(tǒng)的工作經驗不能支撐現(xiàn)階段多元化的媒體融合工作模式,但在這一情況下,很多新聞工作者認為應該將自身的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紙媒工作的優(yōu)化完善中,對其他主流媒體所提供的助力,沒有精準、長遠的判斷和考慮。同時一些紙媒工作者由于較大的工作壓力,往往沒有時間接觸這些新媒體,久而久之紙媒工作者的視野被局限,自身的綜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對傳統(tǒng)紙媒的快速發(fā)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和影響。
以往傳統(tǒng)紙媒固化的運作模式在融媒體環(huán)境下得到了較為良好的改善,紙媒與更多主流媒體進行合作,通過電視、網(wǎng)絡、新媒體等多種渠道,能夠將自身所報道的新聞內容擴大傳播面,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對紙媒進行關注。并且融媒體工作模式保證了紙媒具備的人力資源,使紙媒新聞的采編、審核、報道都能夠快速提效,擺脫紙媒單位以往單一的工作模式,在不斷合作的過程中讓紙媒單位在融媒體環(huán)境下明確自身所具備的優(yōu)勢和缺陷,快速打造優(yōu)質且前沿的新型運營機制,強化媒體特色,積累更多相關專業(yè)優(yōu)秀人才,以逐漸豐富的媒體資源保證傳統(tǒng)紙媒具有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推動紙媒單位的快速發(fā)展。
紙媒工作者接觸融媒體工作模式,自身能夠從中了解到眾多媒體行業(yè)的運營模式,并且與尖端人才的交流也能夠幫助紙媒工作者積累融媒體工作經驗,迅速融入到這種工作模式中。同時不同渠道與平臺的拓展,讓紙媒工作者有了更多親身實踐的機會,線上線下活動的開展使紙媒工作者在一次又一次的實踐中鍛煉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同時也能夠對新技術的使用方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逐漸幫助紙媒工作者轉型為新時代下全方位發(fā)展的優(yōu)秀工作者,使其綜合素養(yǎng)能夠伴隨著紙媒的融合轉型同步得到提升。
對提升受眾交互這一問題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尋找到功能強大、受眾廣泛的渠道,“微博”這一平臺就可以擔此重任。在新媒體不斷盛行的今天,微博中各類強大的交互版塊,帶給了受眾群體新鮮的新聞瀏覽體驗,紙媒工作者應該利用微博平臺,在其中與受眾展開互動,了解受眾對新聞信息的瀏覽喜好以及受眾對當前熱門新聞的看法和觀點。紙媒工作者可以在微博中設立粉絲群,讓關注紙媒新聞報道的用戶加入進來,在群內對新聞事件發(fā)表自身的觀點,一些與新聞事件中相關領域的人員也可以通過微博向紙媒工作者提供一些獨家素材,優(yōu)化紙媒工作者的新聞采編工作。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快速整合受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從而調整紙媒新聞報道方式以及采編重點方向,將大眾真正關心的新聞內容呈現(xiàn)在他們眼前,使大眾能夠與紙媒新聞產生共鳴,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時下熱門的短視頻平臺已經被大眾廣泛認可,并且一些主流媒體也在通過短視頻對新聞信息進行報道傳播。以當前短視頻領域中發(fā)展成熟的“抖音”短視頻平臺為例,在抖音平臺上,紙媒工作者可以借助其中的直播功能,在新聞采訪報道過程中進行現(xiàn)場直播,觀眾在其中發(fā)表留言彈幕可以實時反饋給紙媒工作者,在新聞報道中感受到一定的參與感。“短視頻+”的形式能夠幫助紙媒將以往報道新聞信息時合作方投放的廣告內容,以全新的形式呈現(xiàn)在大眾眼前。比如在紙媒發(fā)布有關某地區(qū)旅游宣傳的廣告過程中,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相關地區(qū)產品的詳細信息以及有關旅游活動的優(yōu)惠套餐等等,將這些信息放入二級鏈接中,布置在短視頻作品里,使大眾觀看短視頻的同時能夠對廣告內的“商品”實時下單,提升新聞類短視頻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這種方式也突破了以往紙媒刊物的排版限制,提高了新聞宣傳的整體效果,以這種新穎的形式獲得大眾的廣泛認可。
融媒體工作模式不斷深化的階段中,傳統(tǒng)紙媒工作者已經開始接觸更多新流媒體的工作模式,同時在紙媒與之展開合作的過程中,能夠有更多參與線上線下活動的機會,紙媒工作者要不斷重視這些合作活動的參與,通過這些活動的實踐,深入媒體融合工作中。比如在某城市修建地鐵的相關報道過程中,通過媒體融合工作模式,紙媒工作者可以與其他媒體工作者對該新聞事件的采編工作進行分工,其他主流媒體工作者將視角集中在該項目負責單位的采訪過程中,了解該項目的前期及后期規(guī)劃,以及當前地鐵修建的整體進度。紙媒工作者則將目光鎖定在參與修建地鐵的工人群體以及地鐵周邊的群眾,對地鐵建設中施工細節(jié)以及群眾對地鐵施工的看法進行采集,并且采編過程中,紙媒工作者借助其他主流媒體具有的采編工具,像電視媒體和新媒體單位具備的專業(yè)攝像機、無人機等技術,更加全面地進行拍攝,取得質量更高的圖片、視頻素材,同時借助其他媒體,將紙媒編輯完善后的新聞信息進行傳播,互相進行引流,有效擴大傳統(tǒng)紙媒具有的媒體影響力。
融媒體環(huán)境對紙媒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逐漸變高,紙媒工作者需要不斷增加自身對其他主流媒體運營模式的了解,首先要對各類新媒體技術、平臺有基本認識,能夠在生活中積極使用這些平臺與相關領域的尖端人員進行交流溝通,熟悉該類型媒體的過程中學習他們成熟的融媒體工作經驗。并且自身還要不斷提升媒體責任感,在發(fā)現(xiàn)虛假新聞時,第一時間要進行抵制,通過正確積極的新聞內容引導大眾輿論。
融媒體環(huán)境下,需要傳統(tǒng)紙媒工作者不斷意識到自身工作模式中的缺陷,要正確認識媒體融合工作模式,并且不斷提升自身的媒體責任感,堅守媒體工作者的職責,正確引導大眾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