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國盈
作業(yè)能幫助學生檢測學習成果,鞏固已學知識,提高綜合能力,加深對知識的印象,為其創(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在設計作業(yè)的過程中,一些教師樂于創(chuàng)新,希望改變作業(yè)的形式和內容,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愛上做作業(yè)。但是,筆者認為,教師在設計作業(yè)的過程中還是應該堅持“以生為本”。接下來,筆者就談談如何在“以生為本”理念的指導下設計作業(yè)。
一、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分層作業(yè)
“以生為本”的理念,旨在強調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每一名學生都視為獨立的個體,善于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引導他們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展現(xiàn)自己的長處。這就意味著,傳統(tǒng)的單一化的作業(yè)已經(jīng)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遵循“以生為本”的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他們設計分層作業(yè)。
以《故都的秋》為例。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作者隱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也基本掌握了鑒賞散文的方法。但是,由于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他們在課堂上的收獲也不相同。對此,教師可以為他們設計分層作業(yè)。
針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設計這樣的作業(yè):
1.“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弊髡吡信e了五處飽含秋意的景觀,但用筆極簡,其原因是( )
A.這些景觀雖富有秋的特色,但都被人寫過,作者想另辟蹊徑,所以選擇一筆帶過。
B.這些景觀雖富有秋的特色,但是不足以表達作者的情感,僅以此來襯托,所以用筆極簡。
C.這些景觀雖富有秋的特色,但一般的人通常只能感覺到,卻說不出來,所以作者會一筆帶過。
2.前文已經(jīng)提到“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ǎǔ瘶s)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后面又寫“說到了牽?;?,我以為以藍色或H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這句評議是否多余?為什么?
3.作者從杭州趕到北平的目的是什么?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
4.“不遠千里”這個成語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5.作者為什么要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描寫江南的秋天?
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我們可以為他們設計這樣的作業(yè):
1.請你用最簡單的文字分別概括江南的秋和故都的秋的特點。江南的秋:故都的秋:2.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3.請閱讀宗璞的《報秋》,說說這篇文章和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有何不同。
針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較簡單的作業(yè),鼓勵他們去品味文章的語言,深入感受文章的美;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稍有難度的作業(yè),開闊他們的閱讀視野,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實踐類作業(yè)
探究類作業(yè)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實踐,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凸顯其主體地位,改變他們對作業(yè)的刻板印象,使他們真正愿意主動去完成作業(yè)。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要遵循“以生為本”的理念,為學生設計一些實踐類的作業(yè),讓他們動起來,培養(yǎng)其實踐能力。
以《荷塘月色》為例。學完了這篇課文,學生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藝術魅力,也基本上掌握了描寫景物的方法。對此,教師可以為他們設計一些實踐類的作業(yè)。
示例:
1.請你走進生活,仔細觀察身邊的美景,寫一段特定環(huán)境下的景色,如校園中的晨景、公園里的秋景、山林間的春景等。要求抓住所寫景物的特點,采用合理的順序來寫景,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思。
2.請你細讀朱白清的《荷塘月色》,找出其中描寫美景的句子,將其制成一個Flash短視頻。需在視頻中再現(xiàn)文中美的景色、美的意境。
這樣的實踐性作業(yè)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勤動手、勤動腦,進一步感受文本中的美和生活中的美。
總而言之,教師要遵循“以生為本”的理念,設計各式各樣的作業(yè),使學生樂于完成作業(yè),真正發(fā)揮出作業(yè)的作用。(作者單位:陜西省銅川市耀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