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東艷
摘 要:通過對國立藝專有短暫任教經(jīng)歷文化人的梳理與研究,尋找近代文化史上文學、哲學、美術等交織的特殊線索;界定研究對象在中國美術學院任職時間,研究他們在任職期間的作品及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思想。
關鍵詞:國立藝專;兼容并蓄;藝術思想
1928年,中國第一所國立藝術院宣告成立,第二年,更名為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簡稱國立藝專(1929年―1949年)。在抗日戰(zhàn)爭的特殊時期,國立杭州藝專又與北平藝專合并辦學,這個時期的國立藝專幾乎是近代美術教育史上的西南聯(lián)大。
當時,國立藝專是一個藝術與人文齊頭并進的綜合學堂。它聚集了眾多國內人文和藝術學科的優(yōu)秀人物,奉行“推陳出新,兼修中西”的辦學理念,不論在美術還是在音樂、建筑、設計諸多領域,均為后來的新中國培育了大批人才。有學者說,沒有任何學派像國立藝專那樣堅定不移地從實踐和理論上全面捍衛(wèi)傳統(tǒng)文化,汲取西方文學藝術的營養(yǎng)[1],九十多年風雨兼程,在長時間藝術人文教育的熏陶下,“兼容并蓄,傳統(tǒng)出新”成為這所院校不變的學統(tǒng)。
本文以多位國立藝專時期在中國美術學院有短暫任職經(jīng)歷的著名人文學科教師為研究對象,考證他們在國立藝專任職的具體時間;研究他們在校期間的藝術成就;分析他們的短暫停留給學校產(chǎn)生的各種影響,論述短暫任職的人文社科教師對學校學統(tǒng)傳承、學術思想、學術氛圍等方面不可估量的作用。
1.張?zhí)煲?/p>
張?zhí)煲恚?906年―1985年),20世紀30年代初最具影響力的左翼青年作家之一,著名兒童文學家。代表作有小說《華威先生》《鬼土日記》等;童話《大林和小林》《寶葫蘆的秘密》《禿禿大王》。1934年8月至10月期間在國立藝專教授國文課程。1934年8月1日,張?zhí)煲戆l(fā)表短篇小說《笑》,同月曾在國立藝專短期教授國文,10月自杭回寧。1935年8月,應鄭振鐸之邀在上海暨南大學任教[2]。從他10月離開杭州,定居南京,第二年8月在上海任教,由此,我們可以合理推測10月后張?zhí)煲黼x開了國立藝專,所以,他在國立藝專任職時間為1934年8月到10月期間。
1934年他主要定居南京,往來于寧杭間。是年2月發(fā)表獨幕劇《時代的英雄》,4月發(fā)表短篇小說《包氏父子》,5月發(fā)表短篇小說《溫柔制造者》,出版短篇小說集《反攻》,6月發(fā)表短篇小說《歡迎會》,8月發(fā)表短篇小說《笑》,10月出版短篇小說《移行》,11月發(fā)表短篇小說《萬仞約》《善舉》,12月發(fā)表短篇小說《兒女們》。張?zhí)煲碓趪⑺噷H温殲闀r短暫,該年創(chuàng)作活躍,其社會影響波及學校,可以說在其一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年譜里也是活躍期。
2.鐘敬文
鐘敬文(1903年―2002年),民俗學家、詩人、散文家、作家、社會活動家,我國民俗學高等教育的一代宗師。他編印了《民間》《民俗學集鐫》等民俗刊物,著有詩集《海濱的二月》、散文集《荔枝小品》《西湖漫拾》等。1936年至1937年秋,在浙江民眾教育實驗學校任國文老師,兼任國立藝專的文藝導師[3]。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鐘敬文先生在國立藝專的任職時間是1936年夏到1937年秋之間。任職期間,1936年春,在《民眾教育月刊·民間藝術專號》第5卷第4、5合刊發(fā)表《中國民謠機能試論》。1936年夏作《槃瓠神話的考察》,1936年到1937年間為費潔心所編《中國農(nóng)諺》作序。1937年在浙江省電臺發(fā)表《民眾文藝之教育的意義》。1937年在《民俗學集鐫》(1937年第一輯)發(fā)表《中國民間故事型式》(呆女婿型、螺女型、蛇郎型、外婆型、蛤蟆兒子型)。從這個階段發(fā)表的文章看,作為民俗學家的鐘敬文已經(jīng)開始取得學術成果。
3.傅雷
傅雷(1908年―1966年),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締造者之一。在法國留學期間,開始翻譯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有《傅雷譯文集》傳世,文學代表作品有《傅雷家書》。傅雷先生于1939年7月至9月在國立藝專有過短暫任職,掛職教務主任。1939年2月,應滕固之請,從香港出發(fā)進入昆明,任國立藝專教務主任兩月,與聞一多起草了一份課程綱要于五月中旬返滬[4]。另一說法,1939年7月,傅雷由上海來藝專任教務主任,9月即辭職[5]38。由以上兩種說法,推測2月應邀任職,期間經(jīng)過一些長途跋涉和戰(zhàn)事,到國立藝專已經(jīng)是7月。所以,其在國立藝專任職時間應該是1939年7月至9月。傅雷1937年完成了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第三冊及第四冊的翻譯,該小說的翻譯對當時中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有著積極的作用。縱觀傅雷一生三次公職經(jīng)歷,一次留學返國時在上海美專,一次是教育部洛陽考古,還有一次就是國立藝專;前一次是應劉海粟之邀,后兩次都是應滕固之邀。
4.徐梵澄
徐梵澄(1909年―2000年),精神哲學家、翻譯家、詩人、書畫家。他翻譯出版了尼采《蘇魯支語錄》《朝霞》《快樂的知識》《尼采自傳》等著作,是中國最早的尼采研究專家。于1939至1940年12月任美學教授、文學教員,兼理校務。滕固出任國立藝專校長(1938年7月―1940年),招留德好友徐梵澄來幫自己,為了有人在他外出時可“代理”校務,另一方面也因徐梵澄藝術造詣較高,達到“補缺”的目的[6]106-108??茧讨畬W術思想,應與梵澄同趨。1940年12月,國立藝專西遷重慶,滕固辭校長之職,徐梵澄也因好友離開而辭職[6]110。根據(jù)《中國美術學院大事記》記載,1939年,徐梵澄來校任教[5]38。由此,我們可以確定,徐梵澄先生的任職時間是1939年到1940年12月。徐梵澄在國立藝專任教一年多,他平時會協(xié)助滕固校長處理一些校務,同時教授一些文化課程。1939年,翻譯《快樂的智識》(德譯漢)、《葛德論自著〈浮士德〉》(德譯漢)、《佛教述略》(英譯漢)。
5.豐子愷
豐子愷(1898年―1975年),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畫法創(chuàng)作漫畫。豐子愷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畫集《子愷漫畫》《護生畫集》等。
他于1942年11月到1943年8月5日期間在國立藝專任教務主任。豐一吟的《黑墻院京劇笑聲——思念母校和我的父親豐子愷》中提及,豐子愷先生于1942年11月任職教務主任虛銜,同時教授藝術概論課程[7]。據(jù)中國美術學院校史記載,1942年8月,豐子愷任教務主任[5]40。事實上,時任教育部長陳立夫于1942年10月28日批復了校長陳之佛的推薦,而豐子愷于當年11月中旬抵達重慶。1943年8月5日,陳之佛推薦教務主任人選是豐子愷,陳立夫未批準,由此可見,豐子愷辭職應該在8月5日之后[8]。李長之弟李長木回憶豐子愷1944年任教(1)。通過豐一吟相關回憶及校史相互印證,應該是1943年夏“沙坪小屋”建成辭去教務主任后,賣畫寫文養(yǎng)家期間造訪國立藝專。豐子愷在國立藝專任職的合理推測時間是1942年11月至1943年8月5日之間,1942年秋成功舉辦一次畫展。任職期間,他還以居住地為題材畫了《窺見家室之好——重慶相之一》《重慶凱旋路》等,贈陳之佛《米與豆》畫作。寫文《白鵝》敘述居住地簡陋的結構和荒涼的環(huán)境。他把1941年到1945年期間的作品匯編為《子愷漫畫全集》,共分6冊收畫424幅,于1945年出版,豐子愷在文化界的影響就不贅言了。
6.李長之
李長之(1910年―1978年),現(xiàn)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師從張東蓀、金岳霖和馮友蘭。著作有文學評論《魯迅批判》,文學歷史研究《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迎中國的文藝復興》等。
1942年夏,擔任國立藝專校長的陳之佛,延聘多位中央大學教授任教(2),所聘之人中就有李長之。據(jù)李長之先生的弟弟李長木回憶,1944年,他隨哥哥生活在重慶沙坪壩,當時哥哥在國立藝術??茖W校教美學?!柏S子愷是教務主任,陳之佛是校長,他們是很好的朋友、同學”(1)。由此可見,李長之在重慶中央大學任教期間,1943年,被聘為國立藝專的美學教授,1944年間仍在校任職,離職時間未考。我們可以確定的是1943年到1944年期間李長之在國立藝專擔任美學教授。
李長之在國立藝專任職期間,出版《德國的古典精神》(1943年)、《批評精神》(1943年),主編《時與潮》文藝書刊副刊(1944年),出版《迎中國的文藝復興》(1944年)、《北歐文學》(1944年)、《中國畫論體系及其批評》(1944年)、《韓愈》(1944年)、《我教你讀書》(1944年)。其中《中國畫論體系及其批評》是否與國立藝專任職有關系值得進一步細考。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立藝專風雨飄搖,幾經(jīng)搬遷,它仍然是當時中國美術的最高學府,文學和藝術在這里碰撞,迸發(fā)了巨大的光芒,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短暫任職的文化人,給國立藝專帶來的文學營養(yǎng),將學校的學術氛圍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層次。當時的學生都知道徐梵澄通西學,又是尼采的翻譯者,希望他多講西學人文學術,但是他仍然從《詩經(jīng)》《楚辭》講起,認為“中國文學,淵博精深,西洋文學雖也宏偉,實難與國學相提并論。我們都是中國人,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才是首要”[6]108。當時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了丁天缺等學生,吳冠中曾回憶:“學校遷昆明后,在市里借了個小學開課……招生考試放松,教學要求已經(jīng)不嚴,學生中有些人并不想認真學藝……這時候,滕固校長宣布,請來了傅雷先生當教務長,大家感到十分欣喜,對傅雷很是崇敬的。傅雷先生從上海轉到香港來到昆明,實在很不容易,他是下了決心來辦好唯一的國立高等藝術學府的吧!他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對教師要甄別,不合格的要解聘,二是對學生要重新考試編級。當時教師多,學生雜,從某一角度看,也近乎戰(zhàn)時收容所。但滕固校長不能同意傅雷的主張,傅又便返回上海去了……”[9]從這些學生回憶中,可以感受到這些文化人在學校的影響。
他們的短暫任教,帶來了體系化的西方文學藝術理論知識,如徐梵澄、傅雷都具有豐富的西方文學理論和實踐知識,如以《魯迅批判》聞名的李長之,帶動了學校文學理論研究和辯證看待文學理論的學術氛圍,傳播文人“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救國思想,如左翼作家張?zhí)煲淼牡絹?,影響著學生的左翼文學創(chuàng)作。他們?yōu)閷W生開闊了視野,打開了新的藝術大門。比如豐子愷漫畫和其在文化領域的聲譽,作為當時獨創(chuàng)的畫法具有很高的藝術和學習價值。他們的到來,對國立藝專形成濃厚的中西兼學、敢于批判、敢于創(chuàng)新的學術氛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貢獻。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中國,國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這些短暫任教的文化人,都主動擔起了民族文化傳承的重擔。他們身體力行實踐著教育愛國的理想。而這個時期的國立藝專學生面對社會的巨變,面對國家的危亡,面對未來,也在尋求理想與抱負。這些文化人的到來,為他們的思想提供了更多元的引導。比如,張?zhí)煲硐壬顽娋次南壬?,一直積極奔走于抗日救亡的前線。比如豐子愷先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反映當時國情的漫畫。抗戰(zhàn)時期的重慶街頭,常有畫家們參加義賣,豐子愷也當街畫漫畫,就是以抗戰(zhàn)題材為內容,賣得的錢就捐到抗戰(zhàn)前線(1)。在他們的影響下,這一時期國立藝專的學子們,以愛國救亡為己任,以扎根民間為光榮,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具有愛國思想的文學藝術作品。學校社團積極參與左翼文化創(chuàng)作,很多國立藝專的骨干在抗戰(zhàn)初期就奔向延安,在解放區(qū)用年畫、展覽、歌曲、戲劇等多種形式發(fā)揮藝術創(chuàng)作的積極作用。
國立藝專的教育思想不是單一的藝術教育,而是藝術教育和其他人文學科“兼容并蓄”的成果。受蔡元培先生美育思想的影響,自國立藝專成立之初,第一任校長林風眠制定了“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東西藝術、創(chuàng)造時代藝術”的教學思想。潘天壽校長在任期間也提出“傳統(tǒng)出新”辦學理念。學校的課程包括藝術類的繪畫、雕刻、建筑、工藝、音樂等,文學類的詩歌、小說、戲劇等。在國立藝專短暫任教的文化人,本身就體現(xiàn)了“兼容并蓄,推陳出新”的辦學理念。他們雖然在國立藝專如驛站般短暫的停留,但也在學校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在中國美術學院校史上肯定還有很多與學校有關的文化人,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掛一漏萬試述如上。
(作者單位:中國美術學院)
[1]范景中.國立藝專時期(1928-1949)[J].新美術,1998(1):6-14.
[2]徐遒翔.中國文學史資料全編·現(xiàn)代卷:文學的“民族形式”討論資料[M].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0:20.
[3]董曉萍.鐘敬文文選[M].北京:中華書局,2013:460.
[4]傅敏,羅新璋.傅雷年譜[J].新文學史料,1984(1):157-161.
[5]中國美術學院七十年華[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8.
[6]孫波.徐梵澄傳[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7]豐一吟.黑墻院京劇笑聲——思念母校和我的父親豐子愷[M]//藝術搖籃:浙江美術學院六十年.杭州: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1988:148.
[8]崔衛(wèi).陳之佛與豐子愷重慶交往考——兼談抗戰(zhàn)時期的國立藝專[J].吳中學刊,1996(3):54-57.
[9]吳冠中.出了象牙之塔[M]//中國美術學院校友總會.漫歌懷憶——中國美術學院八十華誕.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8:86.
(1)朱靜燕,李長之弟弟李長木:豐子愷對我而言,就是一個親切的長輩,豆瓣網(wǎng),2011年。
(2)中國美術學院團委,《抗戰(zhàn)烽火中的國立藝?!獓⑺囆g專科學校西南行》,搜狐網(wǎng),2018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