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李 沙,王雪霖,江曉波
(四川省德陽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四川 德陽 618000)
隨著工業(yè)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事業(yè)得到迅速發(fā)展。除傳統(tǒng)理化分析外,生物毒性檢查方法,特別是發(fā)光細菌法以其便捷性、全面性在水質連續(xù)自動監(jiān)測、水源地預警監(jiān)測和突發(fā)污染事件應急處理中也得到迅速發(fā)展和廣泛應用。
發(fā)光細菌法是現(xiàn)今判斷生物急性毒性較為成熟的方法??v觀國內外研究結果,大多數重金屬物質都對發(fā)光細菌有光損失作用,毒物濃度與菌體發(fā)光強度呈線性負相關[1],本文就毒性物質作用于發(fā)光細菌的時間、反應體系中濃度與光損失變化、相關性曲線的線性范圍等進行了探討。
發(fā)光細菌在有氧條件下通過生化反應產生熒光。當細胞活性升高,發(fā)光強度增強。在毒物作用下,細胞活性下降,發(fā)光強度降低。因此,水質急性毒性的測定結果可以用相對發(fā)光度表示[2]。
(1)儀器:便攜式生物毒性檢測儀,型號UTOX-100,編號UTOX-03040120,廠家:深圳市有為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
(2)試劑:明亮發(fā)光桿菌(-20℃以下冷凍保存)、稀釋液、滲透壓調節(jié)液、純水。
(3)標準溶液:汞100 mg/L,銅、鋅1000 mg/L。
(4)實驗設備:移液器100 μl和1 mL、容量瓶100 mL。
1.3.1 標準使用液配制
用移液器分別取1 mL汞、銅、鋅標準溶液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純水定容。得使用液濃度:汞1 mg/L,銅、鋅10 mg/L。
1.3.2 有效性試驗
菌種復蘇:從冰箱里取出菌種立即加復蘇稀釋液2.5 mL搖勻,置于室溫(20~25 ℃)平衡15 min后用于測量。
有效性驗證點測定:1號位是空白參照位,儀器默認其相對發(fā)光度為100%,先各試管取100 μL滲透壓調節(jié)液,后取純水和三個標準使用液900 μL,再向各小試管加入50 μL復蘇好的明亮發(fā)光桿菌,混勻,避免產生氣泡影響測定結果。打開溫控模式(20 ℃),設置測量時間15 min,點擊測試。15 min后測得汞、銅、鋅的相對發(fā)光度均低于50%,說明測試有效。
1.3.3 曲線點測定
該方法中金屬元素的曲線點配制與常規(guī)方法一樣,定容體積為1 mL。每個曲線點做三次取平均,操作步驟同有效性驗證試驗一樣,分別測量5 min和15 min,記錄數據。調整各元素曲線點范圍,直至達到我們預期效果。
汞、銅、鋅在5 min和15 min兩個反應時間內的相對發(fā)光度值及散點圖見表1~3及圖1~3。
表1 Hg元素
圖1 汞
2.2.1 汞的毒性變化趨勢
圖1可知,汞在兩個測量時間里,相對發(fā)光度值接近,不隨時間的增加而降低。觀察曲線走勢,汞在0.02~0.15 mg/L間,相對發(fā)光度隨濃度增加而急劇減??;而在0.15~0.20 mg/L這個區(qū)間,相對發(fā)光度趨于穩(wěn)定,并不與濃度呈線性關系??梢?,測量5 min就能夠代表汞的毒性,我們可以建立0.02~0.15 mg/L間濃度與相對發(fā)光度的曲線方程,高于0.15 mg/L,雖能反映汞的毒性,但測量不準確;說明汞濃度越高,本方法越不適用。
2.2.2 銅的毒性變化趨勢
由圖2可知,銅在兩個測量時間里,毒性變化明顯不同。測量5 min,相對發(fā)光度平滑緩慢下降,在1.5 mg/L后出現(xiàn)拐點趨于緩慢;當測量15 min,銅的毒性反應增大,相對發(fā)光度迅速下降,在1.2 mg/L之后趨于穩(wěn)定,變化不明顯。可見,15 min的測量時間才能代表銅的毒性,建立15 min范圍在0.2~1.2 mg/L內的曲線方程更有實際運用意義。
圖2 銅
2.2.3 鋅的毒性變化趨勢
由圖3可知,鋅的相對發(fā)光度與汞相似,變化小,不隨時間的增加而降低。單條曲線觀察,與銅比較,鋅曲線下降的坡度平緩??梢娺x用5 min測量時間能夠代表其毒性大小,選擇0.2~2.0 mg/L范圍內相關性較好的點作線性回歸,高于2.0 mg/L,鋅的毒性變化不大,相對發(fā)光度達到下限,本方法不適用。
圖3 鋅
2.2.4 曲線建立與相關性檢驗
根據最小二乘法建立汞、鋅、銅的回歸方程,見表4,并做相關性檢驗。
表4 相關線性曲線
表4中曲線方程建立是否具有意義,需對相關系數R進行檢驗。查相關系數臨界值Rα表[3],比較Rα與R絕對值的大小,只有當曲線R的絕對值≥Rα時,所配的直線才有意義。相關系數臨界值Rα表[3]中,Rα為相關系數的臨界值,它的選擇與測量次數n以及給定的顯著性水平α有關,?為自由度,?=n-2。
(注:Rα為數臨界值;n為樣本總量;α為顯著性水平;?為自由度。)
汞:在0.02~0.15 mg/L線性范圍內,表1測量7次,n=7,?=n-2=5,給定α最高等0.001,故查表[3]得Rα=0.95074,表4中RHg=0.994,大于Rα,故汞的濃度與相對發(fā)光度間高度相關。
銅:在0.20~1.2 mg/L線性范圍內,表2測量6次,n=6,?=n-2=4,給定α較高等0.01,故查表[3]得Rα=0.91720,表4中RCu=0.960,大于Rα,故銅的濃度與相對發(fā)光度間顯著相關。
表2 Cu元素
鋅:在0.20~2.0 mg/L線性范圍內,表3測量8次,n=8,?=n-2=6,給定α最高等0.001,故查表[3]得Rα=0.92493,表4中RZn=0.979,大于Rα,故鋅的濃度與相對發(fā)光度間高度相關。
表3 Zn元素
比較表4三個元素相關系數R大小,RHg最接近1,符合GB/T15441-1995《水質 急性毒性的測定 發(fā)光細菌法》[4]中以氯化汞為標準溶液的要求,鋅、銅次之。
2.2.5 低毒時濃度點值確定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氯化汞為參比毒物,用其相對發(fā)光度和與其相對應的氯化汞濃度表達毒物等級,將水質毒性分為5個等級[5],見表5。
表5 水質毒性等級
根據表5定義相對發(fā)光度為70%時,毒物毒性為低毒等級,于是我們將70%代入汞曲線計算,得到汞濃度0.06 mg/L,小于0.07 mg/L,符合表5定義。同理計算銅和鋅的低毒濃度值是0.63 mg/L、0.95 mg/L,三者毒性大小關系:汞>銅>鋅。
3.1 汞、銅、鋅對明亮發(fā)光桿菌的急性毒性都有顯著效應,都與相對發(fā)光度成顯著負相關,毒性強度明顯不同,汞>銅>鋅。根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對毒物等級的評價,最低毒性劑量分別在0.06 mg/L、0.63 mg/L、0.95 mg/L左右。
3.2 三種金屬對明亮發(fā)光桿菌發(fā)揮的毒性作用時間不同,汞、鋅作用5 min能夠完全代表物質的毒性大小,而銅則需要15 min更為準確,在應急監(jiān)測過程中,能為我們提供更為快速、準確的方法。
3.3 汞濃度超過0.15 mg/L,鋅濃度超過2.0 mg/L,而銅在15 min測量模式下超過1.2 mg/L時,相對發(fā)光度達到下限,測量結果不準確,本方法不適用。
3.4 建立了三個元素在此方法中相對準確的曲線方程及線性范圍,見表4。檢驗其相關性得到汞>鋅>銅,符合國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