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俊
(中電環(huán)保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1100)
黃埔電廠天然氣熱電聯(lián)產工程建設2臺400 MW級(F級改進型)燃氣-蒸汽聯(lián)合循環(huán)熱電聯(lián)產機組鍋爐補給水系統(tǒng),其采用“超濾+一級反滲透RO+二級反滲透RO+EDI除鹽”工藝。本工程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tǒng)的水源采用廣州市珠江水,根據(jù)進水水質的分析和鍋爐對補給水的水質要求,該工程項目在建設中采用了“全膜法工藝”[1]。該工藝穩(wěn)妥地利用先進技術和設備,確保水系統(tǒng)的處理效果,并在設計中采用適合我國國情的自動化儀器及監(jiān)測儀表,提高了自動控制及管理水平。該工藝還采用模塊化標準系統(tǒng),占地面積小,可有效減少土建投資。整個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tǒng)設備經調試和實際運行,其出水水質穩(wěn)定達標,且系統(tǒng)運行操作簡單、維護量小。
原水采用廣州市珠江水,在不同時期對其進行采樣,水質報告見表1。
表1 廣州市珠江水采樣水質情況表
根據(jù)黃埔天然氣熱電聯(lián)產項目鍋爐補給水的要求,系統(tǒng)設計為4×215 t/h超濾裝置(凈出力)+4×184 t/h一級反滲透裝置+4×171 t/h二級反滲透裝+4×154 t/h EDI裝置,并且要3用1備。
根據(jù)鍋爐補給水的要求,設計除鹽水的產水品質需要達到如下標準:硬度:≈0 mol/L;二氧化硅:≤10 g/L;電導率(25℃):≤0.10 S/cm;TOC:≤200 g/L。
2.4.1 使用條件
最高運行壓力:4.14 MPa;最高運行溫度:45 ℃;連續(xù)運行pH值范圍:2~10.6;短期清洗pH值范圍:1~12;單只膜組件最大壓差:0.07 MPa;允許游離氯含量:<0.1 mg/L。
2.4.2 裝置運行時脫鹽率(10℃時)
機組168 h期間≥97%,三年內≥96%,五年內≥95%,除滿足脫鹽率外,產水化學指標還需滿足EDI裝置進水要求,具體指標如下:活性硅<250 g/L;二氧化碳<2 mg/L;鐵<50 g/L;錳<50 g/L;TOC<500 g/L;硬度(以CaCO3計)<500 g/L;電導率<20 μS/cm(25 ℃);pH值范圍為5~9;SDI15<1。
2.4.3 特別說明
各類進水水質指標不能獨立分析,各進水水質指標相互之間有很強的邏輯關系和制約關系,需要綜合分析各類進水指標存在的條件,選擇穩(wěn)定和經濟性的工藝手段解決EDI的進水負荷。
結合以往項目經驗和使用方對工藝的要求,我公司最終在該項目確定采用“超濾UF+一級RO+二級RO+EDI”的工藝流程[2]。該工藝的特點有:運行程序簡單,實現(xiàn)自動化容易,自控閥門少,故障點少;不需要酸、堿、中和系統(tǒng)及樹脂罐,沒有酸堿廢污水排放;連續(xù)產水且水質穩(wěn)定無波動。
本工程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tǒng)的詳細工藝流程如下:
水工來混凝、澄清、過濾后的清水→超濾升壓泵→自清洗過濾器→超濾裝置→超濾產水箱→一級反滲透升壓泵→一級反滲透保安過濾器→一級反滲透高壓泵→一級反滲透裝置→一級反滲透產水箱→二級反滲透高壓泵→二級反滲透保安過濾器→二級反滲透裝置→二級反滲透產水箱→EDI升壓泵→EDI保安過濾器→EDI裝置→除鹽水箱→除鹽水泵→主廠房[3]。
2.6.1 二級反滲透系統(tǒng)
(1)反滲透裝置
數(shù)量:4套;系統(tǒng)設計出力:171 m3/h;套;系統(tǒng)回收率:90%;系統(tǒng)設計溫度:25 ℃;
運行壓力:0.8~1.4 MPa 。
(2)膜元件
膜型號:AK8040F-440;單根元件的有效膜面積:37 m2/ 根;膜元件總數(shù)量(4套):600根;膜品牌:美國GE。
2.6.2 EDI 除鹽系統(tǒng)
(1)EDI裝置
數(shù)量:4套;設計出力:154 m3/h;套;回收率:90%(10℃);產水電導率:≤0.1 mS/cm(10℃);產水二氧化硅(SiO2):≤10 μg/L;運行壓力:0.3~0.5 MPa。
(2)EDI模塊
數(shù)量:27塊/套,4套共計108塊;型號:L3X;單模塊設計出力:5.7 m3/h·塊;單模塊最大出力:8.0 m3/h.塊;模塊品牌:美國GE。
(1)膜回收率達到83.3~85.5%;(2)膜進出水段間壓力差為0.10 MPa;(3)膜脫鹽率為98%以上,見表2。
表2 二級RO運行數(shù)據(jù)表
(1)EDI設備回收率為88.3~90%,達到設計回收率要求;(2)EDI產水電導率達到設計產水水質;(3)EDI產水二氧化硅達到設計產水水質。見表3。
表3 EDI設備運行數(shù)據(jù)表
在對本項目的原水水質進行完整分析的條件下,采用“二級RO+EDI”的主體工藝技術,實現(xiàn)了節(jié)省初期工程投資、節(jié)約土地、減少運行電能消耗及生產高品質除鹽水的目的[3]。EDI技術憑借其獨特的技術優(yōu)勢,在國內的應用時間也已經超過20年,EDI技術可以真正減少酸堿、并實現(xiàn)節(jié)能環(huán)保,但是要想讓更多的企業(yè)能夠應用EDI技術,必須研發(fā)科學的EDI應用工藝技術,針對不同的水系,采用不同的EDI整體工藝技術,這樣才能實現(xiàn)EDI的投資價值。
相信EDI技術在水處理工藝中能夠完全替代混床,其應用范圍也日益廣闊。